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机说法,众生无不解脱,有什么样的根就说什么样的法,难道一定要说净土吗?何况佛陀在世,众生根利,又亲承教授,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是解脱之门啊!
  v1 Y/ ?7 q! M! ~, i ! E+ P5 W8 P' k1 }/ k
307.念佛一法,可消罪业,可消病障,可以往生,为什么还要念咒呢?
+ z9 J# ~* w- m" H( o! F : V4 f8 c: a/ t: H# v. k( Q
人的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所以佛为随顺众生,就教授了很多法门。六字洪名也是秘密,古德说,一个阿字就是八万四千陀罗尼之母,故念佛既是显,又是密啊!$ w' Y( Y. z/ F1 G/ J; i  _

% p- C: k. L. x& `: `7 f308.经说:此心是佛,此心作佛。为什么还要念佛呢?为什么还要度众生呢?
( s0 M! ]( o# ?" _3 ~
! M: X* J: |  Z此心是佛,是说众生本来觉悟,心性本来清净,这是从众生的本体来说的。只因妄念而生起无明,就转为众生,六道轮回,始终不觉,怎么能说是佛呢?念佛就是开始觉悟,又叫做始觉,就是开始由迷转觉。工夫深一步,觉性就显一分,渐渐妄心就变成佛心了。如果做到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性同圆镜,光明遍照,就是‘究竟觉悟’了,也就是佛了。觉悟和不觉悟都是从心而起,所以说‘此心作佛’。要想由不觉悟转变为觉悟,难道是偶然的事吗?只有依赖念佛,才能由迷转觉啊!法身遍满虚空,众生本来同体,故菩萨度生不作度生之相,但众生迷而不觉,必须发大菩提心,普度无量众生,才能渐渐达到无相之旨。念佛和度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v+ J3 I: F" q- J+ x

7 i. n& u9 c  c& W4 i' N0 N309.贪财贪名的人,临终能不能往生西方?: }" g1 B2 E1 b- N# z  ]

$ v" v% u" S7 D( u% u. O临终往生,要放下一切,正念分明。贪财贪名的人,如果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和开示,果然能够提起佛号,持续不断,就能往生。否则就会受贪业牵引堕落。( r6 e2 x* I+ I- ]9 x

4 }2 i+ @9 r, J/ a310.《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到今天已经十劫’了,又听说娑婆世界十劫,仅有极乐世界十天,如果这样计算,可以说极乐世界到现在才有十天吗?& ?9 G% L4 H* D& u, z4 {% |3 i* u

+ n$ I7 N- ]8 u0 x" `8 y, q未尝不可,《万佛名经》里面有这个说法。但《阿弥陀经》里面只是说明法藏比丘成佛已经很久了,所以不应该用这个数位去计算极乐。大本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球,也没有劫数,那么极乐世界的时间实际上已经无法计算了。* P/ g% @. r) k, \

! ^1 S- T+ V" g) h. T7 @311.念佛人吃三净肉,如果犯了杀戒,还可以往生西方吗?
" @9 h$ L: @" \9 g   c1 y+ o% ~1 z" C5 B% ~% A7 I
无意的罪轻,有意的罪重。罪轻就可能没有阻碍,罪重就一定会有阻碍。如果能够至诚忏悔,求师重新授戒,就是补救的办法,不能一犯就从此自暴自弃,无法自拔了。1 {, \) O+ g& O1 J# ]" w

  U( {  ]8 u+ f; h8 {312.家人现在做杀生的行业,今天虽然念佛,但不能改行,到临终时能往生吗?影响家族其他人吗?
) x% w6 b/ F' p( u) M) h; Y
/ Z8 O2 d% L, m  Q念佛后决不能再做杀生的职业,不要因一时谋财害命,而断送了自己永久的慧命。如果家里有人从事这种职业,应该劝他赶快改行。一时做不到,也要慢慢想办法,达到改行的目的。在没有改行前,可以代替他念佛忏悔。如果自己不造杀业,往生不会有阻碍,各人造业各人受,这是由因果规律决定的。
4 A/ m% B* j0 h
. ?1 Z3 x6 V+ a0 U: Q313.我曾经进入外道,并且发誓‘判道离师五雷劈身’,现在看了佛书后,才知道佛法是真理,想要皈依佛教,但违背了过去的誓言,是否会遭报应?
4 ]9 s% ~5 C# A0 f
, X8 D  I" w/ B( K) U  {, u外道所发誓言,都是欺骗愚弄民众,既然知道错了,就应该赶快改邪归正。以前所发的誓言,是邪誓,今天走的路,是正路,从来没有听说改邪归正,弃魔从佛,会受恶报的事。如果走入歧途,而不改正,只会越走越错,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现在改正正是时候,祝贺你获得了新生。. N" o# Y- `5 U* G

- r0 k) ^" R; S+ z) A314.大千世界,除地球之外,肯定还有外星人的存在,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业障太深,如果没有一定的禅定功夫,到西方因为饱享快乐,是否会旧业复发呢?
. B+ z! F) ^# ~2 K- @ 9 {6 {; I( d/ P' ~
往生西方的人,虽然神识里还带着旧业,但西方都是净缘,旧业只会慢慢消亡,决不会增长。/ L# ~* E* E: u/ n2 I$ K7 j

2 e* Q. c$ N) v6 K) T315.我们的八识田都具备了十法界的种子,修净必定得净果。如果有大善人终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狱,求生天堂,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十恶种子,将来临终时,阿弥陀佛是否可怜他而接引西方呢?
$ ^, F3 j- g3 F0 |! Y
1 W+ j# e2 K. w! |+ ^7 E) c- l种豆得瓜,理讲不通。往生西方,必须具备‘信愿行’三资粮,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不能感通阿弥陀佛接引。佛虽慈悲,但众生如果没有往生西方的愿望,就无法接引。
* _# ]* |  O3 ^3 e * f  e9 ]9 {" [! M
316.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既然还有像貌,必定还要四大和合,哪能享受无量寿命呢?
' _+ Q  ?7 O) l5 ~  r2 r" J; F) U
& {2 _) n6 |. n' Z* H  D0 p投胎都由神识所成,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往生极乐的人,都是在莲花中化生,这个化身渐渐由迷转悟,证得大圆镜智,就是真如,就是涅槃,不生不灭,所以说寿命无量啊!! s4 K. ]3 J6 v4 I& N1 C' t7 F- j* j8 [

/ J* ?0 }6 t+ |! c8 e$ ~$ C* e317.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是否莲花一开就是大人了?还是要经过幼年、少年等阶段才能到成年?生到极乐的人面貌是否和人相同?
$ F4 a9 v( w8 W - U# n' U; E0 z$ e% W  x  m
莲花一开,就具有三十二相,广大金身。
# w- A# o" G# u8 F8 y5 ? ) J- ^* f, H1 a9 P
318.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都是无常的,西方世界也不能例外,人民怎么能无限寿命地住下去呢?
" ^/ Y& ^1 b( v ( v$ r9 L* ?, z  K
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假像,因众生无明迷惑而起,所以依众生妄心而生灭,但是在假像之外的心性是没有生灭的,妄心有生灭,而真心没有生灭,它就是阿赖耶识。《楞严经》八处证心,正为说明这个道理,请仔细阅读。娑婆世界是众生妄心所成,当然就有成、住、坏、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真心所现,神通大愿所成,所以寿命无量。因为众生心有生灭,所以所现之土也随之有生灭。阿弥陀佛的真心恒常不变,所以所现之土也没有生灭。
) L9 C/ x5 v! F( P/ Y; M 0 q6 o3 V9 _+ T! ~0 b5 G
319.我每天念诵《阿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数遍,持珠念佛千声,长期坚持下去,能够往生吗?9 {5 h: h' h9 X+ `+ L; H) ]

, x" Z, d" R# S. j% w) ]' ?# Y念往生咒最好有一个定数,例如三遍、七遍、二十一遍,其他合法,长期坚持下去,决定生西。
! b3 m( _$ _' n4 r2 R: a
$ u- ]# ?8 n8 t  C4 N320.我的妻儿都在外地,每天念佛祈祷保佑,是否有违普度众生之旨?
  E" l& a4 ?- A- B7 p/ I
4 h5 x+ r2 }' O& |& K6 n- }人在危难中,代为祈祷,合情合理,但是如果能普为大众回向,功德更大。一盏灯照一个人与照百个人,光不会减少,而受益则有大小的分别了。妻儿与自己缘分最深,可以先为他们回向,然后普为一切受苦众生回向,一定要发自内心,否则就不会有多大利益。6 J6 f8 S, p9 `. z0 d; I( [& ~/ T
" V+ [% @7 V: d. o1 K0 a
321.听说净土宗也可以带业往生,那么净土就有业了,如此则净土不净,是不是有一天会毁灭呢?+ z& C4 [0 a! I3 H$ k2 U- ?& @, U; n

" f7 S2 ?. q- [. a# T带业往生是净土宗专有的解脱办法,不能说‘也可以’。业是起惑造成的果,又是今后受报的因,如果业尽情空,就是成佛了,业情不尽,就是凡夫。观察起惑的原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说明你还不懂佛法。如果说万法唯心,一切世界都是从心识中出来,不但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都是唯心而现,都是存在的假像,同样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四大假合,把它分析开来,哪一处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呢?佛所说经典,决不同庄子说寓言。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他彻悟了宇宙的本来面目,把宇宙的实相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们。你既然不怀疑佛会说假话,为什么还要怀疑极乐世界呢?; e' q. S3 J+ ^; P8 R3 y% c+ J
3 i! q, z: h7 r. y
340.佛说阿弥陀经时,文殊、弥勒等各大菩萨都列席听法,不知道他们当时听法时现什么身,众生是否看见?
3 ^$ F4 L0 p6 ^: |& q8 d 3 }9 a9 y+ Z7 A3 S$ C
佛菩萨天人等身体的形貌,随不同的众生而有不同的相。例如一潭水,天人看做琉璃,人类看做水,龙鱼看做云烟,饿鬼看做火焰。如果菩萨现凡夫身,那么凡夫自然就能看见。否则,只有开天眼的人才能看见。
  L: E7 ~5 L# B1 N 6 g" _! R9 f! x+ N; n! ]5 Q
341.常常听说凡圣不同居,又说西方不分凡圣,这个意思不明白。1 h9 h& W" ]1 j( S) V

' g3 i+ {  K3 p* f& ]+ b' \( y带业往生,未断迷惑,就和善友们相聚一起,这是极乐净土殊胜的地方,也显示了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凡圣同居土是西方四土之一。# b4 v3 J, G# G
& B2 h" k9 `; b7 i. i
342.听说天外有天,是不是指西方?地外有地,是不是指地狱?
. S. ^: n; n9 y+ w 9 K; |% A. q& _( y# o1 F7 B
世界无穷无尽,这个世界之上,还有世界,所以说天外有天,这个世界之下,也还有世界,所以说地外有地。天外有天,地外有地,仅仅是说明世界之多,并不就是指西方和地狱。. Z1 B9 l5 [5 W8 o8 v

* k( [9 }9 s; V1 a6 Z) A# p343.楼下搞赌博,开饭店,杀生为业,楼上则作道场,会损害念佛人吗?
" f6 i6 a0 X, w( X$ c  Q: B  w3 B
' b7 B. k: o. n. l) l: K初学时不能离相,避开为好。如果一时离不开,只要一心念佛,各干各的事,就没有妨碍,也没有损害。) N: \5 p3 c2 U2 ~1 R
, ]8 k6 Q/ j2 J
344.佛说娑婆是苦,西方是乐,为什么众生取苦弃乐?
9 P; Q! F; r& z9 U* l# N
+ o7 x* ~" s* F2 k$ t$ ]9 \- ]众生沉迷五欲,以苦为乐,无量劫来的习气,一时难除。他们对佛的教导,难以相信,极乐世界,又无法亲见,所以就永远执迷不悟。正好像蚊子喜臭,从来不敢接近旃檀龙脑等香味。
/ I$ Z) Y. j9 a' b! f# o4 }5 }
6 m( r9 |) a3 H2 x2 ~& ?6 i# ~8 X345.禅宗教人不着相,净宗教人从着相入手,到底最后要不要破相?在什么时候破相最适宜?
+ T4 B  t. F/ G% B ) j8 D! c9 d4 c( d- }9 a
初学之人,不明有相无相,往往执空或者执有。要知道有见要破,空见也要破。既然学有深造,就应该知道真空不离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和有是不会分离的。如果你到了非有非空的境界,请问你还要破个什么?奉劝初学者,不要钻进这些‘学问’里去,老实念佛,真心求往生,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 u4 q0 G8 I- U# {0 `  M+ }' }
. L+ n  c3 I  J3 u346.念佛人如果不发慈悲喜舍的大愿,是不是就不能往生?
  l1 }+ S: _7 O
: s& o8 Y9 b6 J0 W$ O4 l* f念佛是大乘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如果只求自己往生,果然能够做到正助双修,功夫精进,也能往生,因净土一法,普被三根,下根者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9 J4 D  _2 p# @( @( l/ p 3 M; t: J8 v3 p( ~# ^6 f8 F3 k; _2 s
347.正信念佛,念念不断,但中途故意犯了五戒十恶,还能够往生吗?4 L2 y- Z) h/ C: Q, R

  |' L/ Q7 _5 x念佛贵在心与佛相应,存心犯戒造恶,净念就不能相继了。能否往生,这时还不能下定论,哪粒种子先熟,要由临终的因缘决定。
5 g/ ]) h: U9 z! z 6 n( B9 J$ N( @8 a
348.《阿弥陀经》念完后,是否还要念咒?念咒不知有什么大灵验?* P  x3 T1 {+ f# i3 [" i* B) Q0 ?5 I

, L" _/ b/ @" @: d) \如果是往生咒,当然就要念。是否灵验,要看是否诚心。0 q) W8 N) O5 E) l% q
- n% J) Q4 L5 y1 E. j
349.念佛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又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哪一种最好?
1 b5 C/ h' K. { ' C" x1 |8 P: |) A
以前者最好,二者都念也可以。. i) x9 r, o. u, v' C8 U- {1 V& u

% K9 d# T9 v! `  Z& a+ B% x. V350.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假使极乐国土中天人寿终后,又堕落三恶道,我就誓不成佛。既然极乐国土的人寿命无量,为什么这里又说寿终呢?- p) ]& z5 U: D5 ]9 v% U* I1 [

& P) v) n3 Y4 j( m1 k如果想要度生,再回凡世,极乐寿命就终结了。但这时返回六道,已是圣人,像观音菩萨一样以三十二身普度众生,虽身在六道,而心在圣境,故说不再堕落三恶道。
2 B7 s8 M+ k3 h/ \7 Y , W& \8 w' E0 D- Y) m
351.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教人专念佛号,往生西方,如果兼修,因心不纯,百中难得一二成功,这个兼修是指什么?
. Q! A/ C) @9 b( S
+ Z# L! t, P, }( l佛法虽有十宗,归纳起来可分为研教和行持两门,禅密净都属于行持,善导的告诫,专指要修净宗,兼是指净外夹禅夹密。# p8 J0 a1 u& Q1 i# v
0 X* C/ D& F2 I3 x3 G
352.修净土法可以带业往生,我想三归依以前所作恶属于旧业,三归依以后所作恶属于新业,新旧业都可带同往生吗?
  z9 J" f! G; |$ v0 @" k 2 d3 }8 d1 d. U, h& ?
已经归依三宝,就不应该再造恶业。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造业,就是染净二力互熏,究竟谁胜谁败,现在还很难预料,染胜则三途有份,净胜则能往生,既然已经往生,怎么不带业呢?若不带业,业放何处?) j0 {0 y" @. L, B# g/ @

: W( G: Z, u, |. t353.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也是三千大千世界吗?
& ^# K! L' L9 B; q, N  }$ D
+ K. z, r9 M  l3 U% z0 l+ ~) _3 _经上说西方有无量寿佛,如此等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此就知道西方也不例外。
% d9 Y7 B( q' L9 M) z- \& q9 { 0 ?5 Y" V& f5 e% ^  v+ y* x; V
354.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二愿中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这普贤是不是指现在的普贤菩萨?如果是现在的普贤菩萨,为什么阿弥陀佛在过去就修习普贤之德呢?  A6 _% \& D$ _

* N7 o* k1 O; ?+ f3 X7 [阿弥陀佛从前是转轮王,他的第八王子名叫泯图,在宝藏王所曾经发下大愿,此佛号普贤。现在的普贤也就是当时的泯图辗转而现。+ e4 W2 h6 Q. _$ c1 O# `9 d

( @1 a6 L2 u3 v2 P355.《无量寿经》说‘此土修行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为善百岁’,如此还何必往生呢?
( x6 J2 m- f! D$ t+ U! w ( r# Y: i! }/ A; r+ A- k7 v
这里生死轮转,那里摆脱轮回。4 i" G, Q; h+ G5 W! e
" R+ t. x/ D  h! I, T
356.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到‘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与之’,顿时生出疑惑,菩萨已空物我,难道还要物质供养吗?) \5 o% o2 j1 B' N+ V
+ [/ s6 k/ Q5 P  s8 |9 r$ y+ k) n
菩萨确实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各种供养里面,弘扬佛法最为宝贵。观音菩萨在这里,只不过是随顺礼俗做个表示罢了。前代帝王,富有四海,何必还要外国纳贡,因为这是礼节。观音菩萨在这里也是示范教人布施,以破贪欲。
8 C6 o6 s; W; A: U/ \
; ]1 j: c0 N0 d357.阿弥陀佛九品度众生,是指众生分为九品?还是指西方有九品的境界?7 i% ~2 S, Q" M8 g) P1 Y
  J9 n8 b8 E. E1 ?/ R
往生以后,花开证悟,有迟有早,所以品位不同。2 k; t, T- y7 d6 x0 [  B
7 Z, [9 _3 S% V* G( f9 E5 p
358.西方极乐求衣得衣,求食得食,很不理解。我想,如果还需要衣食,怎么称得上极乐呢?极乐世界是不是有衣食的境界?
5 X2 x# C* \, M9 s0 g+ d& E# J . I% e. ?, P* ~* w8 y& q
这是针对初机还不能解除衣食之见来说的,是西方方便示相罢了。1 r* v8 V$ u0 g3 O
2 W' w& J$ M) U& E7 M% H/ ^
359.释迦牟尼佛还需要六年苦修,为什么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侍女一闻佛说法,就马上见到了极乐世界和西方三圣呢?! o, a$ k  g; Z% T+ n# r2 g( V

, G( `; [, S5 ^) f( U! R9 m靠佛的神通和威力加持。
: N: y4 c3 L& T4 T& C: b. E : ]! q9 x2 V. ]8 w# Y
360.自从归依佛法,念佛求生西方以来,常常听说临终时候如果有障碍,就不能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不是白费功夫吗?我想,在世时,最好先有师长或者亲友往生,到我临终时他们就来作证,接引我往生。
0 |' A2 J+ z, U5 ]( R
' c6 N; L' h4 S3 S( b* A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明遍照十方国土,接引念佛众生。难道你以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反不如师长亲友的私爱吗?
$ o9 ~' u  b; @* t5 Q. L; E) O: k9 U ! k  P  X9 F0 z
361.临终时全家都不哭泣,一心念佛,就能得大利益。离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还要诵什么经吗?用什么方法超度为好呢?% o" n4 ]: ]; E6 R$ D' b7 ?. W

: r2 u8 F9 @6 c$ r- M不要起分别心,既然是净宗学人,就只需念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如果还要多念,可加上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加大悲咒,或拜弥陀忏,就足够了。# q( u% L* E& U4 v2 x% i
) B9 J& X" T  H6 P+ T
362.早晚念佛,白天为工作奔忙,又不能吃素,还吃三净肉,不知对修净有什么妨碍没有?  K! ~4 J* Y4 |7 t  N  U

) O4 R+ l3 J% V% D6 d水滴石穿,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早晨功课,与一天的熏习有大关系,非常重要,不可疏忽,早起半点钟后可去作功课,时间紧张,就用十念法,只要五分钟。其他时间可以坚持散念。现在吃三净肉,没有妨碍,但要修慈悲心,最后做到吃素为好。  w3 L& Q; j) c0 Q# }

. |$ d$ {( H. |1 I6 H& d363.净宗以专心念佛往生为主旨,禅宗离言绝语,专求向上一着,呵佛骂祖,念一句佛,要漱口三天,与净宗的主旨完全相反,到底谁是最究竟的法门?
2 r' k& b2 i9 c) ?+ s
- r+ s3 r4 m  ~. |禅家呵佛骂祖是教化众生时不得已偶然用之的事,并不专门是这样,千万不要误会。禅净两家法门都是大乘了义法门,入手的地方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相同的。# g- v4 G9 S/ i: O: P

6 C) N1 J/ n2 [* H364.什么叫做追顶念佛?
- G- ]- t4 @8 }+ x: O  U. h # i( L6 Z7 c9 C' c  @$ Z
追是追逐不舍的意思,顶是紧接不断的意思,就是前句最后一个字刚刚过去,后一句就紧跟追上,好像奏乐,声调合乎节拍,不能间断。
$ Q' |3 q( B( k& s3 h8 l 6 ~3 u6 a/ ]6 V8 g4 [" u/ t0 Z
365.据说命终以后八小时才可移动尸体,如果有把握的人,命终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呢?
8 l6 C" Z) [5 p4 v1 ]$ z
2 b4 [' M! h7 c/ l  c众生的命根在第八意识,投胎先来,死时后去,死时什么时候离开,谁能知道?为了防止万一,所以八小时不要动。
/ S% l' G' Y, c# y4 r3 J7 w. ]
! H6 w0 T" p2 E! Y1 n0 r2 ?# _* @2 E366.为什么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每当相逢时,就揖手说‘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做了世俗问候之语?还是有其他含义呢?
/ Y; O  @: z! C7 }6 p+ x 3 c  b2 f! P; V( `6 m! C- H) R
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这句阿弥陀佛最为吉祥,相逢互相称诵,就是祝福的意思,而且对方一历耳根,第八识田中就种下佛种。/ I7 j8 B: P0 c! [: S
! ~) @' \: L7 e# m4 k) j
367.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2 O" L  D' y& C* s% A5 g, p' h' [( P

5 c# Y/ v! ]- z3 R7 n观经说,佛顶肉髻,生出亿万光芒,无量世界的天人和十地菩萨都看不见。因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
, T1 X* ]8 C0 t0 R # Y2 I" d/ _( s  D4 g
368.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等坐法,我因为年龄较大,全趺、半趺都做不到了,到底应该采用什么坐法最好呢?  y  ^$ Y  Z. i/ W6 [
, X" n& d% [4 y) N
跏趺有双、单的区别,双是两腿都盘起来,单是只盘一腿。不论双、单,左腿放到右腿上叫做降魔,右腿放到左腿上叫做吉祥,两手相叠,手心向上,作降魔坐则左手放上,作吉祥坐则右手放上。两大拇指相抵,这叫做定印,安于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可按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久坐麻木,可以换腿。
% ]- d% L. ~' w 1 }. S  k# S% v$ C2 ?  _0 _0 V
369.有四种净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会生到哪种净土?! Q5 o9 J* T& C

6 q* L: p# p) T( l往生到哪种净土,要看修行的功夫,与时代没有关系。- q( u" {7 s3 K" o% J7 W: T
$ i7 G7 m- D  p* j
370.晚上失眠,应采取什么办法?4 V9 {7 G3 Y) ]: M# q
& O6 r4 o: ?# g6 f" b. V& f+ c& j
最好采取吉祥卧,就是向右侧卧,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四字,字字清楚,认真细听。即使不入睡,念头集中,也是休息。起来打坐念佛也可以。$ j. a. e, R0 ~# G! u0 z  E2 r

9 F5 ^1 \/ R; `% z1 U371.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 m$ K1 U( Q! x# g% h5 `' U5 h

1 Q3 B1 `" l: _6 c4 z& k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1 U1 T; H  F2 P: Q2 r* g! F% U
9 d$ A/ [7 m; x9 s/ E2 p$ A372.念阿弥陀佛的声音是拖长好还是短促好,每天念多少?" ?, R& Q$ @2 x/ q1 Y
5 @( H, Z* n- B/ o. G
拖长和短促都不适宜,应当像小溪流一样不快不慢,不急不缓。每天念多少应由自己的忙闲去定,但念了《阿弥陀经》后,就应当再念阿弥陀佛圣号数百声以至数千声。$ V/ j. g, J% q2 \, I% z) X, |

+ X5 V, g7 M9 s  z  j* J: @373.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其他宗依托什么为父母呢?
2 K9 @  e+ K) z$ P ( K1 S- J* F  {+ f+ J: r7 [
净宗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神识一到极乐,就托莲花化生,到大觉悟后,就直证佛果,再也无所谓生死了。因此,往生和成佛是两个阶段。其他宗竖出三界,断尽各种疑惑,见性成佛,怎么还要依托呢?2 K: s  X$ O% C
$ x, j0 b9 [5 G; j8 E  V% e
374.《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用衣物盛下各种美丽的鲜花,供养其他世界十万亿佛。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还要供养其他世界的佛呢?
4 r! e( t5 q& k( e  W' n
7 Q3 o. ^0 d1 m$ D6 Y2 A7 B供佛积功德,听法增智慧。如果功德、智慧不圆满,怎么能够成佛?各佛成佛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往生极乐的人,在没有成佛之前,必须上求下化,所以要供养他方诸佛。
1 ?+ Y3 h# C$ Y. {
7 n' s* y# ~+ M" u375.专一念佛和专一念往生咒有什么区别吗?
* `& Q& i* r0 ] 9 d1 e9 o+ p, B# l2 ?* [
没有区别。但事忙的人,念咒不如念佛方便,临终时念咒不如念佛容易。
8 B; q  p! Y- s3 m* S
" ~- S: P' |+ ~9 Z, ]( q) Y376.临终时,正念在心,接引的佛到底是阿弥陀佛呢,还是自己的心佛呢?4 W, [6 v; m, F( ~, R

5 L- ?! @$ W( \( y* }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经典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何必再生疑惑呢?但西方弥陀既可说是平素想念的佛,也可说是我心中之佛。为了不使你误会,再打一个比方。我与父母远离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写信拍电报,摧来相聚,有一天,我的父母突然满愿而来,请问是不是心中的父母来了?这心中的父母难道不也是远方的父母吗?! U& ]. g9 P3 W# e

  j1 z2 I2 B5 D- k+ L+ K) c377.念佛人拖欠债务,到临终时,不幸还不清,能带业往生吗?
/ \, e5 I8 H- ?  |
: l* l, D0 n3 {2 A0 o% v0 P4 t真正无力偿还,就没有贪吝之心,不会妨碍往生。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贪恋世财,赖债不还,想以西方作为逃债的场所,就不是清净念佛了,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净土呢?你说不幸还不清债务,当然就属于真正无力偿还了。# N  `/ o7 }% a
5 {) T2 c& _. v5 g& P0 ?( K4 Q
378.有一天夜里做完功课后,对菩萨祈求世间的事情,当夜就梦见老师对我说祈寿命,这寿命是当生的寿命,还是西方的寿命呢?
- n) l: ~. w3 W, M3 X3 M
8 j, R. r7 h) k4 ^$ S梦多虚幻不实,本不足以为依据。因求菩萨,而见别人,或许是菩萨化现,也未尝可知。告诉你求寿命,是求西方无量寿命,不是教你求世间短暂的寿命。/ u$ [7 z9 T) X1 X* o7 \  R; \

7 g7 N, X4 J6 B) U. s! x379.‘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元平等,为什么又有等级呢?
, c* ?0 R8 P8 R% T # j6 `% j, J3 v# t
这是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权宜和智慧方面则稍有不同。
/ _* F' X4 ~$ h9 G5 P  f% o 5 w. v4 C9 m) ^  E- b
380.净土带业往生的说法,似乎与因果道理不相符合,造业的人,只要念佛,就不受罪报,反生极乐,果然如此,还有谁会去做好事呢?# X; S4 f( d0 F

' v" E' ^! @5 D一切善恶念头和善恶行为,总称为业。当起念造业时,就是一粒种子印落在第八识田,等到有一天遇到外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会发生作用,形成果报。埋在第八识田的善恶种子,就是业的原动力,牵引众生六道投胎。一般法门修行,就是专为消灭这些种子,叫做断惑,全部断尽,就是涅槃。念佛法门是止息善恶念头及行为,单提一句佛号,印入八识田,过去的种子无法遇到外缘,就不能发生作用,也就没有果报了。佛号种子越积越多,临终时先起作用,所以就往生西方。因为过去的种子依然存在,所以叫做带业往生。往生后仍旧必须求得断除旧业,才能证得佛位。如果以念佛作为护身符,仍旧造业,那就完全违背念佛的宗旨了,怎么还谈得上往生呢?
+ e6 ^2 A2 h2 y% N( u9 r* x- R- ]- Y
' F* u2 P$ U6 g9 \# T; N# n; o, d381.一生作恶,临终十念就能往生,那么不妨只管作恶,等到临终时再作十念就可以了,何必天天苦修呢?7 Q$ f6 p) k! p, j0 X
. [0 x: t- }# Z- Q9 Q: K7 K
临终十念往生的人,是前世有大善根,只因一时迷惑而造业。如果不是有大善根的人,在生时尚且不喜欢听闻佛的名号,何况临终时四大分离,万苦千愁,怎么还能念佛呢?观经说临终‘至心’十念,就能下品下生,但不要轻看了这‘至心’二字。至心就是放下万缘,彻底专一的意思,一般人到了临终,都是妄念纷纷,留恋世情,怎么还能至心念佛呢?这个时候如果能至心念佛的人,一定就是有大善根的人。因此,你不要以侥幸心理,想在临终十念往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平时的辛勤努力,就无法在临终安祥往生,没有耕耘,哪有收获呢?
! x: _" |' Z7 t/ }
4 X4 g( M5 a/ \% D3 X382.念佛时先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念完时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四字呢?
; \+ Q& a6 y7 G2 N% v 8 a6 B! |$ \" y4 J2 Q/ F
先缓念,后急念,急念时四个字容易一些。+ \6 D9 j! [; N% I

$ [4 {4 ?4 |- ~( F383.念佛与研究佛理、救度众生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
' }) F9 T# ~# Z' H: R- K. V
. M8 m3 W& c2 q% B2 F6 w- i4 G3 x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广学法门,度人是下化众生,这三个内容都是菩提心,都要尊重。
5 ]8 k" K4 \2 A: d' P+ f
3 Q. b; J/ ], V4 N- [9 B" C4 ~" m, Y384.普门品中说:‘若有女人想要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的男儿;想要求女,便生端正有相貌的女子。’菩萨度众往生西方,为什么还送子呢?
; a8 k  U. m8 S; a$ d5 ~5 n
$ L8 Z, u- e8 u$ K生西一定要听法去修行,才能成就。很多众生,只要人天福报,不发出世大心,自然就不能超出娑婆。菩萨随顺众生,也满那些求男求女的人的愿,这是行一时方便,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引导众生解脱六道轮回。8 G% @7 v* c3 v
; Y3 T- D9 C  t( @
385.净土宗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为宗,我们是愚夫愚妇,因为事忙的关系,不能读诵前面两种经典,专读《阿弥陀经》和念佛,临终是否能够往生?: {; c4 d% }8 a
! A$ Y3 ~' g7 Z* v
净宗三经,各有作用。《无量寿经》讲广修六度万行,《观无量寿佛经》讲心作观想,《阿弥陀经》讲一心念佛。研究时不妨广学,修行时贵在专一。果然能够依照《阿弥陀经》一心念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往生。若能念到一心不乱,就千稳百妥了。
/ W: W0 ?. T, _( b 0 r6 x+ g5 s( S( t
386.念佛人因为疑惑未断,信不坚固,往生边城。如此往生,是不是也有佛来接引呢?
& X" G) k: M, Z" K ; ~5 M+ }; @4 C9 \; \+ ~0 m
化佛来迎接,莲花暂不会开。5 T7 z" A6 D4 P5 L6 {
  ~# F' w; b5 S/ m/ E
387.持名念佛要再加观想佛像庄严吗?, w! i, v; Q% \  n3 p4 G0 @
# N  V% @. \# h, B" q
持名和观想,原来是两码事。古人曾经主张兼修,后来渐渐主张分离,就是持名不再作观想。你说单单观想相好光明,也很合理。
( e* \( _. K. f! j* Y0 b6 h2 Y: Y( c 5 d7 G1 K" S& U& d! j, U# Z
388.念佛兼观想,如果佛能示现,就是定中见佛,这不是和观经相同吗?& n( l. l8 i; W# j' Z

7 n+ l- C+ O" x  |" P& @对,只不过没有观经详细罢了。
* s$ L. J# A. j7 U/ d4 y8 f , B% P( V3 R2 H3 i
389.《阿弥陀经》中‘今现在说法’一句,是不是要随时随地念到宁静地步,观想经中妙境,就是闻法?* `  J  x7 A( Q9 U( D% @; V

8 ], m% Q. g, S/ H% e8 N, t《阿弥陀经》没有教你作观想,这句话只不过说明今天阿弥陀佛正在极乐世界说法。* z: w  i: g; D& F* q' K0 Z: q! z

: e, _6 h# l4 ]# j  W' B  c390.念佛果然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就会得到神通吗?: l. r6 s$ M+ \% [9 w3 ^
" M/ T. o$ s; ~7 a+ r* @9 I
这不一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境界,即使得到神通,也不是念佛本旨,这种求神通的心理千万不可存。
" K% R* I# V9 k8 `
0 T7 x0 I/ ]6 v1 u: Q391.有念佛的人因为生产病死,是否可以往生?
6 O: o  n0 A, g% }) m2 j, K- m+ A
9 @- t9 a" d, w. Z0 a8 M7 i只要正念分明,当然能够往生。仔细捉摸一下你的原意,也许是认为产妇身体不干净,佛嫌她污秽,而不来接。这是很糊涂的想法。人不生产也同样不干净,人是一个臭皮囊,九孔流出来的都是污秽的东西,只不过产妇表现的污秽明显一些罢了。佛是否来接,全由人的心做主。如果单单讲人身,人身本来就是由三十六种肮脏物体假合而成,没有一处是干净的,那么平时沐浴敬佛,实际上哪里就真的洗干净了呢?但由于我们心存洁净,就可以摆脱身体的不净,与佛感应道交。心灵的垃圾一旦清除,身体的垃圾也就不存在了。
# }  ?' j/ |* H. D2 A; A/ v
2 o3 n0 Q3 H# _$ P$ h/ G& y0 h) F6 \392.佛教徒发愿往生西方,但不去救脱众生,是不是自私,有违释尊慈悲宗旨?' s% e8 {& j/ X+ H( z  j  H& e
2 M- P. a$ `+ p
这样的小心人,并无菩提心,当然有违释尊慈悲宗旨,即使精进往生,也品位不高。& S5 @7 G5 z" ^. _
. c8 u" m5 Q7 ]. V/ m
393.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及其极乐国土阿弥陀佛,是不是同一阿弥陀佛?
- _6 G0 Z4 _- ~# \0 ?: y3 I  N
9 u4 K$ L0 b. l8 Q  }8 P9 }/ {5 m* q既然同名同号,怎能不是一个呢?这是释迦牟尼世尊教人省时而念多佛的一个办法。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遍满虚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虽是一个,却可分身千百亿。( c2 j8 A) I8 S# u  x; g+ c
2 X+ Q  x# I% _* y+ m& p$ S. r& w
394.不去学习歌赞,只管念佛可以吗?) {+ ?0 X& Z+ ]# y7 _0 y

* Q! r# O9 [# l  z. k6 p歌赞只不过是一种礼仪罢了,念佛才是修道的主体。
5 X0 l' X7 x9 D# s3 N
* e- I" s1 ]6 b7 B3 r, U4 Q7 |* G395.往生西方,身体既然是化生,用手去摸,不知是否有形体?# y9 W1 n$ \2 R( G

" f  g3 |* T. A经中说在八功德水中沐浴,用衣物盛各种妙花供养诸佛,足托莲花,飞越楼阁,难道不是有形体的吗?摸起来当然是有感觉的。好像梦中的身体,虽然是意想出来的,但行动触摸,都是很实在的。
! ^- J# A. z% f) X, d   n, u# J$ [5 l% p
396.念阿弥陀佛是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生?
& R, ^) D/ r/ w( n7 b! a
) G1 s1 ?% A: M  s! E" h$ i: Z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曾经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土庄严之相,修习五劫,才造成极乐净土,并发四十八愿专门接引念佛众生。请问你居士的净土在哪里?要往生到哪里去?如果说希望往生极乐净土,那么你念自己的名字就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违背,怎么能够往生呢?
1 k( \3 l9 D- c' o/ H* n
6 y6 ]9 Z# m: A2 V397.念佛有疑的人,往生边地,五百年可以见佛,如果即时开悟,是否可以随时见佛?6 f8 O2 m1 p2 m1 K; a& y

. p% M! H6 X3 n$ t五百年是说生到边地的最长时间,例如说人生百年,其实一岁、二岁、十岁、二十岁等等都有。生到边地的众生,如果果然开悟,就随时可以花开见佛,不必要满五百年。
7 E. d+ N0 Y" Y6 |' N0 E
/ K/ t' z$ d2 Y  D398.生到边地的人,莲花胎生,是不是与人类一样呢?1 N8 |- O& {/ F/ Z
  k4 t( ]7 ]* J$ ?9 J
胎比喻不自由,实际上仍然是莲花化生。
- V1 ?, c/ q* o. O1 V
/ C. _1 \0 @+ ?" Z$ z' W399.造善恶业,一定得果报。为什么人死后念佛念经,就能超度,转业往生呢?
. p% J- ]  P; G# i1 L+ [* o
. G) k# l, E  l; m' }业因如坚冰,佛经如阳光,冰遇阳光照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要溶解几分。但自己不修,光凭死后超度,就想往生,没有这样容易的道理。" _+ B5 \6 [1 A- ~3 W8 y
4 @- o* ?1 Y( ~2 e
400.往生西方一定莲花化生,如果往生其他佛土,是否也是莲花化生?
8 w0 U  m4 I) k# ?
2 B/ R3 X: {# f, G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世尊的佛土,人都是胎生的。其余的可以类推。/ @5 e0 w- G8 Z- F  `

# ^. M$ J+ t& o7 s3 U) m8 x401.地藏菩萨度众生,是度往西方,还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 k& l8 x2 I+ W  h) r
& Z, i) \) \7 Q; G. A7 f' z' b( b随众生的愿望,不限于西方。/ w" g& S  I% G$ v% E

3 D! @2 y, O" L/ b6 M' S402.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得念佛三昧,在定中看见佛,又看见先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人随从在阿弥陀佛的旁边。西方众生莲花化生,形貌没有差别,为什么能认出他们呢?
( U. Q, q" J" o& x3 |# H* j8 ^
( `- `6 q+ q3 `( ]5 I2 d, l虽然形貌相同,但都有神通,怎么会不认识别人呢?形貌相同,但又可以变现形貌不同。) W% n* |. |4 M! b, G# c6 V! o

8 g& H3 A: [/ V" G3 @403.娑婆世界有国界及十法界,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吗?0 S1 C) t% t2 e, L3 @0 b6 b
7 d5 N7 ~! l" B, Z1 I* b& G6 _0 _
极乐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阿弥陀佛宣教,没有分疆立界,只有四圣,没有六凡,虽有人天的名字,只是顺从我们的习惯方便罢了。, O. g* _1 T6 K% G/ s# _
! w' e7 V. s- ]
404.净土法门以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如果大家只管念佛,不去研究经典,不懂佛法,那么大家就‘各人自扫门前雪’了,将来还有谁来弘扬佛法呢?连净土法门也没有人知道了。
$ p, V' c2 F( q# z# D( O
# y: m! T/ T6 H, s1 Y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是发菩提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弘誓愿,还要守戒,作十善业,孝顺父母,至诚忠信等等。观经主张慈心不杀,严守戒律,读诵大乘经典,理会教义,相信因果等等。弥陀经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以上三经,是净宗的根本经典,并没有教人不研究经义。本宗更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求生莲邦的目的为了赶快觉悟,回到娑婆,普度众生,根本不是去自求享受。众生根器不同,有些人不能研究经典,只要一心念佛,也能得到自了。
  W- H& I3 E" f5 ~0 y
7 g4 r5 q: A- U, J( Q" _% u405.我们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这样容易,佛陀为什么还要说出其他许多法门呢?
2 q7 M2 V/ [5 T* u
0 s0 o8 Z8 P! k! M' ]0 k6 ~: ^饮食口味,各有不同。有什么样的众生,就说什么样的法门。
6 D' r+ o( t# Q/ h
; L$ a. q1 e* {8 w7 b406.念佛往生西方,如果念其他佛是否也能往生西方?
# |: p3 @# B6 t5 U& r5 c + T( I, e5 x8 f3 J
种瓜不能结豆。1 _9 ~8 C/ C0 W5 q9 B

4 g' {. Q! }0 W* t  N1 n407.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应该是指愿力第一。世自在王佛是给阿弥陀佛授记的佛,为什么愿力反而比阿弥陀佛少呢?. X) Y( y% s- y* t4 r
1 r% S1 ?4 x& i# x/ H6 w9 D5 H
阿弥陀第一,并不仅仅限于愿力。愿力大小,并不受师生限制,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弟子胜过老师是常事。3 L6 W: A! M7 S

% G. E4 p+ i( V- A408.禅宗不念佛求生,也有很多证得了果位,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呢?
' Q; n6 |) _0 K$ g7 }
. B- @+ _* G( W; K证得最高果位的人,就没有来去了。但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的,就有来去,或者七返人天,或者一来不还。证得无生果位,十方世界可以随意来往。1 K" G3 {5 |5 `  P+ L
; t& M6 w% B) H+ Z
409.学其他法门,功夫不到,不能证果,也能带业往生吗?
3 F) F9 a3 A- b. n) W  m' E  W+ q
/ R9 `% s% ~" X+ E7 ]7 d带业往生是净土宗独特的地方,其他宗不能袭用。若问能否往生,不种这个因,哪有这个果呢?
3 X  I1 s& _6 a! h/ |+ q 6 G# e/ S4 s& X; {  u
410.我们对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为什么经上说是难信的法呢?/ b8 r3 V, U3 k9 m& E

- k# l. T" i0 ~# _! V多数人对于深奥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后才会相信,净土法门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萨尚不知其所以,故说难信。你们听经多日,已经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够相信。
4 f" g6 a4 A1 d0 p8 t7 p - f# u5 s( Z' ~: u4 e
411.平时念佛,已得三昧,临终忽遇十种恶缘,不能念佛,这个人后果怎么样?% D/ k  L, K0 Y, O
' e% Z' O, t* f9 m; Y
果然得到了三昧,虽然遇到恶缘,来不及念佛,但他的心识不会颠倒,未必不能往生,即使不能往生,仍生人天,福报就会非常深厚。' F8 f' t8 l7 h+ _
  b; [  v) d* [+ ~4 j( y
412.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是等觉,十方世界随意来往,为什么还要往生极乐呢?* J" z) u2 J4 ]. P
0 L' c' r* i+ t9 a
作一个示范,劝化众生。
! ?4 t4 G3 ~" T; {! Y* I4 p
  p0 l8 t9 j! N* w3 b, O" M413.弥勒菩萨,也是弥陀法会中的听法弟子,为什么不往生极乐,而住兜率天呢?
+ a0 g7 j4 e, e( h* Q4 l2 Q; a( ?3 S+ p
7 X9 Q4 ~8 g# x! a受释迦牟尼世尊的嘱托,将在娑婆世界成佛,普度五浊众生。
* I7 Y+ K- x0 J1 w . v: c3 p( B, I$ ~8 `
414.念佛必须万缘放下,是不是心中之愿也要放下?4 S7 ~0 q5 ?5 f4 u2 Z( \
! f, W" F9 n' i; o' y7 }+ R$ T& i
念佛万缘放下,是排除一切,专注一境。专注于什么境界呢?就是念念都是信、愿、行。放下万缘,是说放下世缘,并不是放下信、愿、行。也就是凡情皆空,而大愿不空。没有大愿,又怎能往生净土呢?更何况再回娑婆普度众生呢?若放下大愿,等于取火而不想有光。如果单提念佛,不提信愿,那就同禅宗照顾话头,不是净宗了。
' B+ w% U% Y/ ]9 s$ b6 N$ {2 P
( ~2 S) A2 i5 w7 ?" D. B: |! `2 c415.平素念佛虽然有恒心,但临终心中朦胧,又没有助念,能够往生吗?' z% f1 ^& C* o" r
$ D( g! ]* D6 ?4 S& {8 {
朦胧就是昏沉,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预防昏沉,还是助念,要有助念,家庭佛化又是先决条件。
  z/ U# @+ ]& r/ ^
3 x+ Y0 H: c- K416.大声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没有差别?: z: ^& z4 L/ i: h' C

, g$ Y) L: j# h, F' q+ N大声除昏沉,并且能使别人听到佛号。默念容易入定,不影响其他人。各有优点,采用哪种,要看具体情况。; x( R! Y# }1 s9 x9 B
4 {) C* \" A0 U; T( y/ Z
417.经上说,念地藏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其他菩萨名号万倍,那么早晚课诵,是否要念诵呢?( L8 X) [. B1 l! u" `
8 k6 K0 u9 R8 m" }% e9 e. s  X
你如果是专修净土,就要把地藏菩萨的圣号放在功课以外念。因为修持一种法门,就必须依法而行,不能任意夹杂。
' I" v( g* }& K* I& V & v# _# O3 O- C% p
418.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听世自在王佛讲二百一十亿佛刹,说法时经过千亿岁。当时法藏比丘,虽行菩萨道,但还是比丘身,为什么有那么长的寿命?
% ~) M0 c1 [9 a
1 J1 x2 v: |2 }8 b# J一念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经上说:‘如来正觉,智慧难量,没有障碍,能在一念之间,住无量劫,身和六根,没有增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定慧,到了最高境界,在一切法里,能够运用自如。’因此,虽说过了千亿岁,实际上只在一念之间。法藏比丘虽然还是比丘,但承蒙佛力加持,也能在一念之间住千亿岁。有一个黄粱美梦的成语,说一个人做了一个几十年富贵功名的梦,但醒来时火上煮的黄粱还没有熟。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类推。5 S) ?( i8 Z; }/ E( [: T

2 v$ H3 w2 F7 t419.《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应怎么解释?
/ s5 W" R5 s0 z8 q8 s
! U+ F4 [5 e5 j% M4 x这个‘小’字不作‘无’字解释,要作‘多少’的‘少’解释,就是往生因缘,不可以是小许善根福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7 Z% V% s' y+ b  W( x1 l
+ C) I0 ~5 P6 C% m  i
420.诵经念佛行善,的确有无量功德,可以消灾解难。但为什么大阿罗汉目犍连,不能避开灾难呢?
* Q) i+ m5 s. r$ p+ t 8 a' o8 W% A' n4 Y1 e
灾难是苦报,必然有前因。消灾可分为灭尽、转轻、制伏三种。先说第一种,有一首偈子说:‘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就是说业尽情空,觅心尚不可得,罪还从哪里生起来呢?没有罪又怎么能生起灾难呢?再说第二种,《金刚经》说:‘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第三种即是诵经、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识田种子不再生起,例如普门品中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观音圣号就能临时免难以及观经十念往生等等。目连尊者被害之后,曾经到舍利弗尊者处,说自己前业很重,由此可以看出,目连尊者的遭遇属于第二种转轻,尊者已经证果,知道自己的前世,他甘心受报,以了结一段公案。1 P: L7 O0 g; E7 e8 e- w* Z" Y
9 `0 }) d1 f& x2 u* A% i0 g$ _1 e) v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还常常生起三毒,能往生吗?# j% n! f; v+ m, t

: A; m: Y8 }8 H( h' H三毒就是惑业,净土法门本来是带业往生,虽然没有断惑,但依赖念佛的力量,压住了它,使它没有生长的缘。但念佛懒散,惑业仍有可能生起,一旦生起就无法往生了。因此要注意时刻正念在心,使惑业没有生起的机会。) w! t; i- {; X/ R( Z8 [* Z

: M! i( @6 M2 e! c422.有人说,如果我们统统往生西方,那么娑婆世界不就没有人了吗?
6 e) g5 c. t7 l2 r; [, h # V+ C, t) F' m8 ?% Q: Z
无量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牵引,死此生彼,互相来往,怎么会没有人呢?即使没有人,也不可惜。譬如监狱里的囚犯全部释放,难道还有囚犯犹豫而不肯离开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如果我们全部往生极乐了,那不是很值得庆幸的吗?/ R& \8 t. {* X  N; ?  ]% |
* J8 m3 W% o, a/ y2 q
423.有一个大学生说,如果你先证实极乐世界存在,我就信佛。我应该怎么回答他?5 y! D9 Y, J% F) c0 a0 k0 W/ A
( d) R6 z% V' H
要证实一个事实的存在,有三个标准,就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什么叫做现量呢?,就是指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什么叫做比量呢?例如隔墙有烟,就可以推测有火。但是一个人所接触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人类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得到的。通过圣人传教来讲解宇宙的真理,就叫做圣教量。这些真理都是圣人亲身体验得来的,只要我们接受他所讲的真理,并且亲自去求证,同样也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能接收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能前进。普通人学艺都要有一个师傅,何况追求生命解脱的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讲真话的人,他身为王子,有什么必要欺世盗名呢?何况不准讲假话是佛门大戒!极乐世界是千经万论所指,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举一个例子,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围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这是科学家所共认的,但用现量不能证实。我们坐在飞机上,看不见地球在转动。地球转动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因此是科学家的圣教量。我们相信科学家,为什么不相信释迦牟尼世尊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的理论已经被当代科学所证实,人们已经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无穷,怎么会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呢?
1 [, J6 C# L+ J% h8 _2 M 9 ^2 N  _( m9 O8 U0 V, R5 p
424.有情可以说法,无情是否也可以说法?如果无情能够说法,有情是否能够听法?
$ K1 z1 t! ?( \" u0 t% X
9 l4 k& y' ]9 H* {  N" s1 _: K说法不限于口,极乐世界微风吹动各种宝树,演出妙音。闻法不限于听,缘觉看见飞花落叶,就能悟道。! m# x# S( @2 [& C7 y  b& I0 L8 [
4 C2 ?4 j# T) @4 Y
425.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到底禅净怎么双修?: u: f  K. w& s( Z" g+ K
! q0 g8 l. C) m1 R5 X3 y8 i0 Y
古德说法,是针对当时具体的情况来说的。永明四偈,专为弘扬净土,实际不在修禅,只不过用禅来反衬净土的稳当罢了。5 c9 N$ C; R+ {! |" M) O% O, U# D+ V

. i, M- o) k9 \0 b/ n426.顺境中吃素念佛已有三年,不幸转入逆境,开荤停止念佛,自知有罪,请问如何补救?
' E3 O; i/ b. A. B- M
! ?( e8 ~' v% a% |4 o学佛是大丈夫的事,已经立志发心,就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么能因为逆境而退转呢?现在的办法,只有在佛前至诚忏悔,从今天起恢复吃素念佛,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 w- V4 |5 K$ L* ` ) R9 l5 W4 t  X) ~7 ^, L
427.为什么西方住的菩萨都是男身,如果说因是莲花降生不须女身,那么男身也用不着,菩萨无所谓有男女啊?! k) ^. r: n2 S9 x3 @5 z5 F
: U( T* h) }0 d1 Y
诚如你所说,菩萨本来就没有男女相了。男和女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无女名就无男名了。经中说西方化现都是男身,只不过是顺从我们的习惯罢了。大菩萨都是无相的,但他又可以千变万化,例如观音菩萨经常现女身救度众生,难道能说观音菩萨是女子身吗?2 B% k  Q% q1 l- g: \7 P

9 Q/ B: C5 `" s; Z9 |( S. ]428.生西后,乘愿再来,重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他的生老病死和一般众生是不是一样呢?
- h; o3 f. i4 \9 A8 t3 z # t) k( r% D; c+ f
外表是一样,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好像演员在演戏,虽然演得逼真,但他却知道自己的角色。菩萨游戏人间,虽然与常人相同,但他心中却有度人的使命。众生随业力而轮回六道,菩萨则以愿力度脱众生,众生迷而不觉,菩萨则自觉觉他。所以说有根本的不同。
0 A' a0 O0 Z( e, _
" L# ^( e4 E8 R( t  ~429.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可不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厌娑婆世界之秽,求极乐世界之净;第二、在极乐世界受阿弥陀佛无上功德的感化,培养善种,增强慧根,作好乘愿再来的准备。我认为要把第二点向大家讲清楚,以便引人入胜,登上更高境界。1 P3 M) S. [) @1 [& T1 b$ w

7 w5 d  f1 a8 N2 v, [净宗大义,本来如此。经论不都说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吗?净宗的三重因果也讲得很清楚,念佛是因,见佛是果,见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生是果。不过后世大乘根器很少,为了对机起见,所以对第一点演说得比较多。因为自己都不肯度,怎么还谈得上度别人呢?
# |" A, k& K. f1 }9 }9 s 2 N, V4 J4 I( ]8 |6 C) T- t6 B0 `
430.我几十年来一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度过了很多危难,现在修净土,是不是仍旧可以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呢?
1 a7 y+ r) H0 d2 v$ U3 z ! p4 z! t0 Z! }0 R& a# k$ b
观音和弥陀是一家,达到的目的也相同。但修持净土,就应该依教奉行,经中教我们往生净土,要念阿弥陀佛。
! ?& s  ~: O5 @7 c% Q7 h; M# | 7 B# s* ^3 L! Q; G) M; d6 H( W9 _) f
431.生净土与外教祷告生天是不是相似呢?
( W. I5 b3 B/ k& T2 E9 b3 E
' x' L+ m# p3 A目的不同,所得果报也不同。生天仍旧是六道轮回,生净土则是成佛,究竟解脱。
' \/ h: J- B/ y, L  W/ n
# z5 Q$ G* `" c# O/ m432.释迦牟尼佛经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灯佛给他授记,为什么不教给他净土法门,让他一生成佛呢?
+ c0 |& o5 i5 [" f& }
; t- s, v/ Y: x+ U5 n; ?; \各有本愿,不能违背。经中记述多劫以前,弥陀为国王,释迦为宰相,国王发愿成佛要成就净土,安乐众生,宰相发愿成佛要在秽土度生。两个人愿望不同,佛不违众生愿,怎么会改变他们愿望呢?要知道,证道以后,就无净秽。释迦身入秽土,心则在净土;弥陀身在净土,心则时刻挂念秽土众生,智者、永明、丰干等等都是他的化身。8 R; L" }2 j+ a7 f( H

4 H5 v: `. g6 D5 e433.有人说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是不是与净宗求见佛有矛盾呢?
4 \" K7 A1 v$ i2 G3 P3 }  ?1 B 7 N5 v4 d0 Z* p1 S) }. [& \
初下手时不要去唱这样的高调,念到心空佛也无,是更高一着的说法。忆佛念佛,花开见佛,是因地,心空佛也无是果地,没有因,怎么会有果呢?
0 G: m. X0 B! {( I& S
; n8 n9 m; j4 Q( ?5 @434.净土法门既然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什么《楞严经》中文殊菩萨不选择大势至念佛圆通法门,却选择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呢?" z* b5 }+ J- B! g

$ N/ n! _8 N& r$ X/ E# \《楞严经》这一章源于‘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的问题,十八界和七大合为二十五类,‘谁’字是单指这二十五类而言。又要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章本从前章‘六根受用,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通’一段而来,在这一段里,释尊已经暗示耳根最为圆通。问与答必须有联系紧密,不能答非所问。所以各位大士就按照二十五类讲出二十五种圆通法门。大势至菩萨虽然讲出念佛圆通法门,但他的着重点在‘都摄六根’一句。观音菩萨虽然说上合慈力,下合悲仰,他的着重点在举耳以对。着眼点在二十五类谁最圆通,选择者也当依照这个范围去回答。观音的回答,暗合佛意,所以被文殊选定。不要误会就是轻视念佛法门,要知道六根是一回事,念佛又是一回事。' b/ u- G% O5 v: w3 I

! j, O/ y+ R3 s5 s5 A9 Y3 j6 `有些大德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抽象研究,即不以二十五类作主体,而以两大士之对作比较,其中有一段话说:‘若对此方之机,娑婆众生耳根利故,所以观音当选;若对十方通论,念佛法门,都摄六根,横超三界,直截生死,速证菩提,无有何门可及,故称第一。’这话说得非常透彻。实际上观音和势至都是弥陀的辅佐,协助弥陀接引念佛众生,同列为西方三圣,怎么会反对念佛呢?如果观音不主张念佛,那么观音又怎么能解圆通呢?7 V% K& d; l6 r* o7 e

( \; m' r3 y" e6 x( {435.观经说上品上生的人要发三种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请问它们是什么意思?3 T: O+ W( U/ x* k; S! b8 U1 F
0 d/ @3 N0 L- O; x- g1 r
‘至诚心’就是真诚不虚伪,‘至’就是专一、彻底的意思。‘深心’就是说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回向发愿心’就是说一切功德都要回向众生,发大愿普度众生。
# |6 c8 v7 \6 S$ z , |, D" {6 z7 I2 o- ?% f% r
436.念佛使恶业不遇外缘而不起现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恶业种子消灭呢?/ c3 W$ G; D8 K) Q& O
7 @; m& B; Z/ g% u
消不消亡,全在于缘,果然能够净念相继,就没有恶缘,等到往生西方,觉悟无生,罪恶种子并无自性,心亡罪亡两俱空了。
3 U' n& }4 B8 m- M% O1 N
, B( |$ z& }  q9 c2 `437.请问死后神识没有马上往生,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0 }' @7 O6 c2 |- l+ d+ x

" b: j, H) O1 @: C  H生西在临终后刹那之间,临终后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阴身转生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四十九天,只是说最迟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凡是诚心念佛的人,第八识田中都落下了种子,永远不会丧失,但到什么时候萌芽、生长、成熟,就要看那个人功夫。只要改恶向善,一心念佛,临终自然没有障碍,一刹那间就往生西方了。中阴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缘帮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强,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没有把握了。密宗中有度中阴身往生的办法,但这种缘分难以遇到。6 Y- Q% t7 X: l% u  J

  J4 `+ _! U$ H% Y7 M8 h- q438.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 [; Q) L4 `2 Z& T  \' t' b" ^4 a$ q* L2 c
2 r: C- Y7 M  b5 w+ j1 V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它们能作人言,性情灵敏,教以念佛,朝夕不变。说到底它们能够念佛往生,仍旧是因前世善根深厚,今世又遇善缘,所以能够往生。* p4 _2 M( S9 D; `+ @; \/ k, n& k
9 Y- v2 e5 f5 M! _& w
439.观经说下品下生的人在莲花中要坐十二大劫,在莲花里要坐这么长的时间,其情形是否和娑婆世界的动物冬眠相似呢?
9 ^; n' _. P7 n+ s8 ]
: j7 n+ B( }2 F0 F为什么要这样想像呢?动物冬眠昏沉,往生住于莲胎则类似禅定。虽然暂时没有花开见佛,但在莲胎里非常自由,内有七宝宫殿,游戏快乐。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量寿经说‘并无劫数之名’,华严经说‘娑婆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既然往生,就已经解脱,虽入莲胎,如入禅定,十二劫只是一瞬间的事。经说要住十二劫只是说明众生有利钝,开悟有早晚。时间来自于心,心能转变时间,时间并不能转变心。
$ v3 ^: K% N2 h; B$ f3 ~' J( z' e  ~
2 P" l( m7 z5 Z: a$ C3 V440.佛七中应该讲些什么话?
- {; x; u9 g, U" Y; N3 F1 j
; I# A- \9 ]" |& x& u佛七是为了使大家达到一心不乱的目的,讲经说法,恐怕会使大家因闻思而起分别心。要讲些东西,就要简明扼要,使大家更好地集中精力念佛。讲些什么内容,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要契理契机。
% U- u2 H# _' t% H- d$ t! N
* \6 `( P5 G+ }" I441.一心念阿弥陀佛,别的什么也不作,连往生回向也不作,可否往生?+ `2 z/ Q/ ?$ H
; l2 N9 o8 o- Q, j* ?( @( f8 O& X
六字洪门,本是不回向法门,虽理论如此,但信愿行是净土资粮,回向就是发愿,无愿就不能往生,所以回向不可以废除。至于说‘别的什么也不作’则未尝不可,所谓专心致志,不搞杂修。但念佛要与戒定相随,要与福德相随,如果懒散放肆,不反省自己,光想用几句佛号搪塞,哪有往生的分?
; |' q! I) _: b; M4 n6 K & q- }# M: d  |6 `$ Y
442.看见畜生被杀时,为它念往生咒,不知它能否受益?
( Q, n8 C) @8 a9 b  U1 M: r
: }  B6 q; A  b4 p& U  b. z# j! o诚心念咒,它就一定会得益。即使心里散乱,看见杀生,能起悲心,也在第八识田中种下了菩提种子。. N% Q) M0 ~# @$ Q+ y
. s5 B" x; F/ a; d
443.助念时每次要用几人?' L- w+ k- Y( @8 H( X
- q" |; q( m% J
少则两人,多则四人,再多则声杂,反而乱了。
0 t- r9 \0 e: `0 X0 Y' s, c8 X 9 E2 [( S3 E/ H, C6 _" N
445.助念要用法器吗?
% _" E' A5 V0 o% X: {5 w1 ~
/ T; |1 P7 `) `/ k使用引磬、木鱼,不但声调整齐,而且还有净心的作用。有些大德认为木鱼声音重浊,引磬声音清越,所以专门用引磬而不用木鱼。也有看往生者的好恶,如果他喜欢听木鱼,就不妨引磬和木鱼并用。1 W" u1 s3 D0 z9 _4 Z

- Z% X, G) S2 |7 ]9 A+ d8 V+ _446.助念要分几次?每次念多少时间?( K3 r$ F# ]. T6 T, z/ ^% q8 _
9 r2 z* r* K/ p0 |1 c# |0 ~& [/ d
助念要轮班,每次一小时为宜。因为助念不同于自修,必须出声使病人听到,如时间过久,恐声嘶力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9 i7 r$ K, g7 r! l/ U

2 ]- v: h( E1 S' |* k$ l447.助念是在生命垂危时实行,还是在往生后再实行?% e) H; m9 D5 V2 ]5 w: P; C' X
! C8 M5 P) S3 Q' R; f# h$ `' i
助念宜在生前进行,但气绝以后,神识未必马上就离开,所以要继续助念,念到二十四小时佛声不断,才能万无一失。/ c7 ~$ ^( H' s" ]3 B

4 @/ l+ S" d$ Z0 K; k- H. o448.助念场所大部分在屋内,但在外面突然遇到意外灾祸,可不可以在现场实行?2 w4 e3 ^) U  {$ u! U* K
3 I, l% W6 h2 z4 P
只要条件许可,当然可以,亡者能够很快得益。所顾虑的是当时环境,各有障碍,不宜念佛。
) o" ^/ ^! f) C
% D6 _. A) h0 r* d3 J! O5 f; l1 @3 x449.对没有信仰的人或者非佛教徒,可否实行助念?
- s% Y6 N, n) V# K# l6 S1 Y7 v
& v0 q  ]: I# c既然是说助念,当然本人应该是净宗学人。如果他本人不相信,甚至还傲慢侮辱,念佛自然不起多大作用,死后轮回六道,感应的力量更是很小了。即使为他念佛,也不能叫做助念,只能叫做超度,依赖佛力,使他种下善根,今后自然有果。& f( B# |6 `# |4 O! S

5 w* Q5 ~/ b/ F% Z450.无量寿经中说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假如在未学佛前,做了这样的事情,学佛后忏悔改过,能否往生?: q6 Y/ ?; y* y0 h5 o

' H) F7 ^: Q6 a! x众生没有学佛以前,都是迷惑颠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恶,在所难免,今世未犯,前世必犯。学佛就是新生命的开始,改邪归正,接受戒律,至诚忏悔过去罪业,从内心里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表面上学佛,习气依然未改,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是念心,心不正,清净世界从哪里来?( u. Y$ D/ p' {5 }( t( t2 E5 U, ]8 e

+ N+ ]1 |3 b0 ]. T$ R; o451.紫柏老人说:‘须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否则虽尽形寿念到临终时,却又何用?8 I& ~/ t! Z; k: p2 h  t

" r( [6 p5 q, O' L2 e$ |这是讲功夫纯熟的程度,醒来是这样,梦中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教人去作梦。念到一心的人,醒时能作主,梦中也能作主。如果梦中进入欲尘,是梦中不能作主。梦中不能作主,死时就更不能作主了。
: E: |" h" v" r* `" K: v) Y% p! x3 F 6 z& N6 y6 {  @
452.我听人说要消除业障才能往生,又说带业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x7 v$ T4 P7 d% ~5 T3 O
* Z; R8 |! ]/ Q1 q
净宗三根普被,有业尽情空而往生的人,也有带业往生的人。必须依照经典去做,不要听人传说。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带业往生,经典说得清清楚楚,还用什么怀疑呢?6 E- }) h# J+ t

1 a. I0 i% d) P& X6 ^; g2 {+ T453.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能够往生吗?
4 @1 a, r; ^' E0 l1 z + E5 Z: Q( `& ]9 i4 y3 J
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就生上品,其他就按程度分出各种等级。但要往生,就要作最有把握的打算,所以要向上品看齐。
( K+ m' z/ \8 b
5 ]1 U- d1 T# G* J454.爱不重不生娑婆,有爱就会障碍往生。但如果断绝情爱,世俗人就会说你太不近情理,怎么去对待大家呢?
0 b# @0 E' K- } 8 V: @. D9 Y. }( ]  g/ F: {2 X
‘爱不重不生娑婆’这句话中的爱是讲的私爱,是小我范围的爱,有这种爱,就有欲望,就永远也不能摆脱生死轮回。佛教讲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爱变成了大我的爱,正是洒向众生尽是爱,与今天讲的博爱有点相似。既然走上了学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类同于凡人。世人不能摆脱小我的爱,就只能永远在生死海中轮回。但学佛也并不是不近人情,学佛者对家庭、父母、子女、国家都要尽自己的义务,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这就叫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相分离。9 C5 R/ Q; ~7 k0 }( m( t9 {
( x/ T' c0 A3 @" j% H
455.听说往生净土,神识是从顶门而出,是不是可以先开顶,临终往生时就比较容易呢?0 z7 E, L4 G9 }  Q7 w# \
) h# a$ K/ H. S
先开顶门,密宗净门有这种办法。虽然开顶,久而不修,顶门再闭。修法时三密齐备,若有干扰,必将法身修起,观想持咒,都有次序,很不简单,不如净宗单刀直入。学佛学到深处,法法都能互相融通,不要起分别心。但法法都妙,不能全修。如果念佛念到临终佛来接引,怎么会用担心不开顶门呢?$ q7 N& \1 A4 B

* A8 q$ S! ~9 \  {( L$ J4 E456.了生脱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条路?& O; S8 Y0 k7 X( f% r# W
* }. c3 U" G: `# b8 |
禅、密都可以一生成就,但实行起来很难,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出离。净宗九品往生,高低都能成就,而且凭借佛力接引,不担心会走歧路。正如古代大德所说:‘万修万人去。’2 o7 m! U- c3 k8 ~" Z

( o. Y2 Z! x5 W* K7 z9 q457.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就叫做一心不乱?
  R6 A9 |2 k$ Z4 O% f3 E
5 _8 e3 }7 i. w: I+ `" E5 k念和听都清楚,是修净的一个办法,是求一心的正途和前因,一心不乱是修得之果。圣号和念心如果能够针锋相接,不再摇动,就是专一了。要知道功夫浅的人,虽然念与听都很清楚,但不能保证不起其他念头。
( {( \9 |, a! i8 e( g( W
: I8 [2 U8 ^, B3 p9 Z; o458.没有皈依三宝而念佛,效果怎么样?9 u$ _# Y/ L8 i" t4 Z& a; m
$ n0 t( u+ I# |/ p% X0 i
既然念佛,就是从内心里皈依三宝了,当然有功德,如果有机会,从仪式上皈依更好。仪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了。但是,若不能从思想上约束自己,仪式上的皈依并无作用。若从思想上真正约束自己了,没有条件实行仪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紧的。
& s6 g; \$ e' U( P1 e ) }* f# J, ~7 X: c
459.念佛前要作什么准备?9 J0 g  x/ g& L' d
5 A8 R) t: l0 J% B, L
不用什么准备,只求至诚清洁,随力随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0 }( Y3 H! j4 \# j; E) F * t6 E$ Q6 `8 }6 u  A
460.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包尽了八万四千法门?
0 Y3 e5 \3 M0 Y/ i! K# {: {. M3 n 6 w/ i2 Y; S. t) W
修行的工具,不外乎经文、咒语、佛号。经是贯穿的意思,就是说贯字为句,贯句为篇章。一个‘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种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字就没有一切经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没有翻译,即使一个阿字,就有息灾、增益、降伏、摄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简最真的咒。佛号虽多,但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古德说念这一个圣号,就等于念一切佛的圣号。修行的办法,可用止观统一归纳,念佛忆佛,即止即观,善念的人,不求离外境,而境自离,善忆的人,不求止内乱,而乱自止。不必作各种观想,不必修各种禅定,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彻底解脱,不到一心不乱,也能九品往生,所谓‘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凭六字出乾坤’。所以说一句佛号包尽八万四千法门。还要提醒的是,这是赞叹净宗的殊胜,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门。  c# s, h) O) A4 m: n6 m7 C' Z0 K
( [  C/ m+ \* L: `1 n! S
461.念阿弥陀佛有结手印的方法吗?
' C# D& E+ ~- W " b+ N: K4 J, q# d3 q
两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个园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两园相靠。样子与定印相似,但有圆圈。1 j$ H& e: V* s5 o

3 y4 e) i% ?  V+ g462.念佛是净宗,念咒是密宗,听说净宗也要念咒,为什么不净密双修呢?! R6 p; O$ p3 W( s$ K! u

/ {! i% s# S5 ]. A' a8 p8 Q- ~密宗法门很多,如果杂修,就不能专一。念佛一法,亦禅亦密,但要依教奉行,不要自作主张。
0 f, `/ m8 Y6 N1 T & @/ ]- R7 H0 _/ m' U4 c
463.净宗以念佛为专功,如果再念咒,不知是否破净?0 u: y! r) f. A/ L
- o" ]/ I! \5 ]; U. B) b! ]/ Q" h
咒类很多,各有专用。修净的人,念往生咒,是古德定下来的,当然可以,如果夹杂其他的法,就会受影响。' s* h  c9 a% V8 N
2 o' C( M, e2 L+ W* @
464.《楞严经》中说:‘持咒临命终时,十方国土,可得随意往生,更不堕落。’念佛往生与念咒往生有什么区别?9 Z; b3 r6 A8 N! z, a

8 `& W0 S; u# Z, K7 g初学佛法的人,不明教理,就要有个下手方便处,学哪一宗就从哪一宗下手。明白一宗后,再研究其他宗的书籍。你既然修净宗,就要先把净土三经贯通,疑问自然就少了。《楞严经》是禅宗经典,内容深奥,不是初学所宜。十方国土随意往生,不是你的境界,老实念佛则总有一天会见到本来面目。$ a/ N7 v9 ?" M; p9 c# Q7 P9 T5 l9 _

4 h9 I6 P$ j% N465.修净土的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还是供养阿弥陀佛像?! ~, Y" {5 p  N) b  j

: V. @1 s- W, P6 c7 s两者都宜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本师,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如果地方狭窄,就只供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供奉他,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心,等于已经供奉二尊。6 K: g- q( R: e: x8 }' k" ?

9 M; S% y' |* N. Y- _( o$ F466.佛说净土法门,是哪些经典说的?
# U# F7 S( V4 X+ }# t2 l
# z8 X8 I1 p! H& L- X" W" g2 y净土一法,在经中有专说和散说。专说就是净土三经,散说见于各种大乘经典。
& o6 u+ i; R' H
* y6 p# K3 ^% ?9 g' W467.助念人数少,中间休息时可用答录机暂时代替吗?' }5 Y6 f4 W! k
" ~2 j( f- B2 @  _5 o
这个办法未尝不可,但以不使往生者知道为妙,他一知道,引起分别心,就坏事了。" Z6 Q2 J  d# F" A

; [7 U8 V( x. }/ {0 l& d" y2 V, t468.我家建立一个念佛道场,早晚课诵都念《阿弥陀经》,没有念其他经典,是否可以?; K$ ]! ^. v! @4 T( I: C

: U" C& C3 {% V" x/ a0 @家庭念佛道场自然不能与丛林、寺庙相比,既然是自修,早晚课诵可以自定,如果专修净业,诵《阿弥陀经》就可以了。但开诵和结束种种仪式,如回向、礼拜等等,还是要如法进行,否则就欠庄严恭敬。3 a: y; c% I+ G$ b
& z: P: V# ~, \: c  L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乱,但有首偈子说:‘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亦无妨,万里浮云遮赤日,人间处处有余光。’这不是说不一心也可以吗?/ S+ Q0 _( y' Y1 n$ n

; `6 z: T  q2 |+ l( C一心不乱是佛语,是圣言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能不遵守?有杂念没有关系,是祖师方便说法,另有苦心,不可片面理解。它的原意是普劝念佛,怕人难求一心而退转,所以说出这首肯念就好的偈子。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乱心念佛就多生成就。只要能念佛,就种下了善根,久久熏习,就成一心了。能一心者,很好很好;不能一心者,念总比不念好,有了金刚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1 Y2 ^8 K! Q. ]6 z' {& S* @$ y" \3 A * v, @0 S6 i' @" r9 u- K
470.西方及二十八天是否真的存在?
( }. y- ^" X; b
+ j2 H7 a/ _8 N0 Y( a9 u从现象来说,真实存在。如我们居住的地球,五大洲、六大洋,历历分明。从本质来说,我们这个世界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而造,都是存在的假像。初学的人,从现象着手,容易觉悟本质,净宗就是这样的法门。
, [9 O3 b8 B& O0 l7 O' T 0 ^) b$ |# Z% A6 b% A
471.莲池大师说:‘怕事就关起门来念佛,不一定要入寺听讲。’这句话是否说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这样不就趋向小乘了吗?
; \: w2 A9 u$ r/ Y# ~. l  z; G ! E) N5 j# J9 x  U
不是大师教人趋向小乘,这是大师为小乘根器方便说法。寺中讲经人多,怕生是非,在家也有眷属、邻居、亲友,怎么办呢?随缘度化,劝大家念佛,不仍旧是度生吗?没有知识,没有口才,不要紧,只要常发惭愧心、慈悲心,往生就不会有障碍。
* p# q0 D  Q& C% ]- }; J- Z
6 t; v2 \/ T# V472.极乐世界有化城,它有色相,有饮食,有六根作用,与三界不是一样吗?7 }' u. \/ c+ N: u; c4 z/ n7 F6 [

, H/ [' m! y" Q+ ]1 ?  d7 P极乐世界有四土,即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寂光真实不变,其他三土都为应机度众而现。如果没有前三土,怎么能够进入寂光净土呢?凡事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z( T6 Z0 p3 U- u. O$ m
/ u5 d# R5 p: I. x: @2 F
473.念佛人多拜神,会障碍临终往生吗?
3 Y2 K& a9 b& J7 F
! I. g. Q- M" }/ b2 @! s佛法平等,六道普度。只要念兹在兹,三轮体空,常与神接触,而不落印象,就不会有碍往生。如果是初学的人,经常接触,就难免不落印象,佛的种子还没有生根,先已进入了神的种子,自然有碍净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可以遵守。+ I3 M2 i5 _( x9 \- \- f
6 S6 z/ J3 ?8 C6 T& L# k1 }: m
474.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为什么观音菩萨还会继承佛位呢?4 f) y0 _1 @, t/ x# {$ Y7 l

8 @( b9 |* y' d% X7 ]经上说弥陀以后,是观音主教,观音以后,是势至主教。这是新旧交替,与寿命无关。好像旧总统下台,新总统主政,与他的寿命有什么关系呢?
/ ^! f8 g# d" o/ j0 @. D  I / p. j- G! D9 D, {8 g
475.佛的法身既然遍满虚空,那么向虚空礼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向西方礼拜呢?
4 i$ f7 u! R* S " Z. `# g, _# ]6 ^5 r* P
无相念佛或实相念佛是最高功夫,它的本质就是即心即佛,念而无念,不是初学所宜。佛的法身遍满虚空是从本体上来说的,初学难以理解。经上说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初学者依教奉行,自然能明了宇宙真相。从本质上来说,方位都是相对的,时空都是相对的,开悟的人明了万法皆空的宇宙真相,就无所谓向何方作礼的问题了。一般学者,不宜从此下手,还是依教奉行为好。5 b; I, f5 Z* M& Y+ ]" t
' I; `, H' T- D6 e( ~. w( Y( _$ F
476.罗汉和菩萨还有隔阴之迷吗?( I' o$ J7 n& }0 g& p# d$ }9 I
& t6 i7 b7 r! M/ c; C- X
七地以前还有。+ ?! {' c/ l& b% c
' }- D5 R; h6 [
477.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释迦牟尼佛八十八涅槃,其他或千或万,为什么佛的寿命有长有短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久住世间普度众生呢?- D) w( ]% O/ m+ z: R$ C' M7 {' m

& i3 G% U) }) b4 w6 a佛有三身,众所周知。报身有始无终,应身有始有终,法身无始无终。佛不久住于世,是因为时间一久,众生就无难遭遇的想法。再说没有缘分,住世也无用。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东老母,不想见佛。因此不是佛不想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己不想解脱。
5 z! ]- Y! r) c. m  X, c
7 G6 _+ {. y2 B$ h8 e3 y$ C478.有一位有修有证的老和尚,他说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乱,很难往生,业不尽,根本就不能往生,哪里会带业往生呢?* K/ d* u8 v& k& l3 [* r
# R/ J( e5 {; b1 `( L
这位大德鞭策后进,真是苦心孤诣。‘一心不乱’是经上的指示,自然应当遵守,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带业往生也是各位祖师所承认的,如果一定要断除惑业,是竖出的方法,净宗则不同,带业往生,横出生死。永明禅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正说明了带业往生的意义。
0 C5 j6 O/ H7 y# z; d2 _ % b( J$ B7 w) z9 [6 w/ j' G; v( [- o9 H
479.有人说女人罪障深重,难以往生?  _2 p! R; I3 u9 D, M) p
( d2 N1 ?6 J0 n, Q( p/ T
这是胡说!恐怕是你听错了。往生净土与成佛不同,并不分男身和女身。《阿弥陀经》分明把善男子和善女人相提并论,哪里有女子难以往生的道理。往生传里那么多女人往生,证据确凿。男人有男人的优点,女人有女人的优点。女人思想单纯,更有慈悲心,又对净土深信不疑,所以末法时代反而比男子更容易解脱。
  }/ E" o  G2 \$ z+ r5 P
" l! Q& k9 P! O3 A" }3 P% h% B480.娑婆、极乐都在华藏十三重,是什么意思?% [$ u* A' y/ ^: q2 u
; q! c. Y0 t( s- j5 F; s
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建立的大略情况是,高二十重,周匝十一围,叫做华藏世界,其中十三重中间,西有极乐,东有娑婆。
. Z5 L2 T! I( \
4 d$ @3 w7 Y% e8 h: G1 ^- H1 Y2 K% a& B6 L481.下品下生不能听佛说法与凡夫有什么区别呢?佛为什么不慈悲开示呢?% L, B4 D3 v" b# T
! ?3 K/ C7 d; \9 `
下品下生,已经是万幸了,莲胎清净,远离娑婆。娑婆凡夫,轮回生死,莲邦下品,超出轮回。所以虽然是下品,但已经远远胜过无色界天。不能马上见佛听法,是因为自己业障深重,与佛隔离,并非佛不慈悲。这些人在生多是五逆十恶者,临终病苦,不能观想,仅仅靠至心称名,十念往生。. c7 J7 V# I  V5 z5 x1 V+ ^" A

( c) j1 Z8 }2 ?5 b3 ~482.念佛往生必须断除肉食吗?- q( W& H" M3 u$ m2 n6 C
/ M' R/ D/ \7 A0 s% j, H
往生的条件,在于念佛到一心不乱,这是正行,吃素是助行。正行是慧业,助行是福因,有福无慧,不能往生,有慧无福,临终生障。修行人不能吃长素,也必须戒杀,有三净肉和肉边菜,都可以方便。若能佛化家庭,有条件吃素,为什么不吃素呢?若不能佛化家庭,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能吃素,是因为条件和环境不许可,并非是主观上想吃荤。
3 ?7 L. S7 C  y. a ( P! ^1 L  G* b7 K6 l/ ?  }  s# L
483.其他佛土是否也出轮回,已证佛果?' @9 c& d# \& P+ a; R
6 I7 D: g. @8 J9 f- N
经上只说极乐佛土,不受轮回,没有说其他佛土不受轮回,这就是极乐佛土胜过其他佛土的地方,如果每个佛土都是一样,那么何必千经万论都指归极乐呢?每个佛土都可以证佛果,但只有极乐能一生取证。9 e, w) f$ E, D7 o& P3 c$ G& R
- b% _- ^2 J5 n
484.什么叫做事一心?什么叫做理一心?0 }& ~! a* W. W3 r5 k& _: k2 ~

4 R2 c6 ^/ U3 ~! U8 `$ Y0 _1 G持名念佛,有事有理,所以一心功夫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信愿念佛,不去攀缘,声声贯注,这就叫做事持。明了此心是佛,能念所念,都是空无,这就叫做理持。不论事持、理持,如果做到见思尽断,就叫做事一心;如果做到心开见性,就叫做理一心。事和理虽然表面上分为两个,但实质上是一个。因事到园时,都出于理;理到园时,都出于事。只要执着专一,就是事理圆融。初学者宜从事上着手,精进专一,自然就能明了诸法实相。
) t4 F6 D4 f  A, v# { ' c1 v! ]  ?; d
485.观像念佛是否一定要有阿弥陀佛像?4 Q3 h) H5 f" Z/ U$ H0 `" E
! M- P0 j" B- m4 c
念佛四法,这是其中一种。必须有阿弥陀佛的像,才能去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则就不如法,不如法就不会成功。7 \8 `% c3 U! j( i3 `) K9 u
- ?2 V, s; Y0 x* I9 {
486.为什么观音菩萨继位以后,极乐世界会更加庄严?
9 z* _0 \( k1 ^. H" q* g" J' L1 {0 X - {5 @# R- L0 K& i( R
因为精进和契机所致。对于常寂光净土来说则无所谓胜劣,这是针对后三土来说的。; T: o: N! |8 n, h- H
5 f+ ?  Z0 K$ p% Z
487.临终念佛时盼望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不是妄念呢?8 H: T- p2 c9 ~/ B
# \8 J2 N6 `- m4 @2 E2 L- o( Y
念佛想佛,目的一致,不是妄念。念佛本来就是为了见佛,盼望佛来接引当然是正念。/ g% R/ |. l6 i% V! U
2 ^' C% b4 y1 p6 `' g8 R
488.临终时,心念佛号,如果阿弥陀佛来接引,是否不为所动,只管继续念下去?# r* ]/ \6 h2 Z9 x' U1 z
! A: z& F4 i( F- C7 K
如佛来接引,是已感应道交,当然要继续念下去,一失去念头,往生就无分了。既然来接,就应当恳切求去,如果念佛不动,是否不想去呢?以持名为结果,就是其他宗的办法,不是净宗的意义。
- g( K+ Y$ W1 ^+ B% C% Y. u  c % \8 E2 c- L+ p3 V2 ?
481.往生西方,是死了后去的吗?# D4 S" _3 g7 i+ T& o3 H! O" A" y
2 s5 ~& Y8 _5 G* n! S  k, ~% z5 _
自然是肉体死了后神识往生,但功夫却在生前。$ E; I$ D  F5 Z7 V+ t, Z, A$ O

1 t% s7 p, w+ f( m482.往生极乐就已经不再有轮回了,为什么经上说极乐世界也有人天?& w4 J% R' t/ W& _; H
, q/ p8 C8 u  \6 w
往生西方后已了分段生死,但还有变易。在此身没有证得果位以前,以他的化身的高下,假名为人天,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所说的人天。+ f# m: M1 D, x, m! K

$ B+ h1 E* @: D) K483.出莲胎以后是否同样享受八功德水呢?
" R  W: H* i: _! K" |  d" q  u. r6 ?
1 K% R; E$ ]3 G$ Y( V出莲胎后直接享用八功德水,在莲胎里不能和水接触,只不过莲花为水长养,受水气的滋润。
" X( Y/ u" x6 s  K & x" a$ H$ D& Z9 F. e) @$ p0 ^( N
485.往生西方一定要经过莲花化生吗?是不是可以直接见佛呢?
  F8 O( M( m6 o/ H- L2 B  y' E9 O 5 f- c3 m+ D2 F6 P$ D
说法必须依经典,西方叫做莲邦,难道是乱说的吗?即使是断惑的上品,也要经过莲花化生,接引有莲花,化生也由莲花。其他净土,一定要断惑才能往生,所以不必再在莲花里修养。唯独极乐净土,不要断惑可以往生,所以要经过莲花以养圣胎。
% Z1 q$ A9 t( e, @( _
- E: M( |4 {1 G/ V+ ~1 v486.佛法常说:‘有生即有灭。’那么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的形体是否也有生灭?
5 f# b, I. `- s ! ]$ o, Q" F2 F- ?7 ^
四土三身,惟独寂光与法身不生不灭,其余都有权变。但没有权宜,就不能普度。有一分惑未断,则仍不了生死,莲宗竟有九品高低,品品成就。化身有相,虽有生灭,也是变易境界,生灭一次上一次境界,并不像凡夫的随业流转。4 v/ ^1 S7 a( F0 K  `! b7 g  p
+ M/ I& ?( w% ]! V" }" n7 K7 e
487.念佛和唱佛有什么区别?& o& q* P# n: ^

& r9 X+ @5 l2 [2 j$ h4 t7 p修行人只有念佛,念者当前之起心,此心不使散乱,叫它归于佛号。唱佛唱赞之类,有板有眼,有韵有调,多人合作功课,可使整齐划一。佛法要点在于戒定慧,念佛是求心定,唱佛也能求定,但比念力差远了。如果自己在家做功课,不必唱佛。
# Z6 _( N: E" u2 U0 D3 E9 R: h& }
9 A; Y; S' S) K3 @+ [& ~" O7 u, b) `488.用有佛像的念珠念佛,数到珠头不可越过,以珠头为界限,反回继续数珠,为什么这样做呢?
, ?" h  K8 i# `% i. V& d' W 3 t" h# H- B4 L) M) Q
掐珠从佛头起到佛头止,应掉转过来,因为到佛头处,珠绳一定会有多余空闲,掉转过来,刚好再掐。如果越过佛头,没有剩余的绳子,不好再掐珠。
! q: u4 y8 v! |' z
1 q5 u2 p( z: I7 ]7 {# {* G489.往生净土都会回入娑婆度生吗?0 [" ?( Y6 t9 q' q( _- _* H8 p

2 [- V* \7 y. ^6 m) P. m净土宗是大乘法门,要发大菩提心,凡是上品往生的人,早就发愿回来度生,没有不来的道理。  n( s, Z( o- E

! R5 p" g8 Y8 e" J$ H8 e/ J& E% L% n8 J490.念佛号是多好,还是少而求得专一为好?- w8 t, X  |( t0 `% h

& l& z5 m9 d' x9 k& m专一从多念而来,初学者不能持久,宜从小开始,渐渐增多,最后做到饮食睡眠全是佛号,就无所谓多少了。6 L& Z$ z! q) @! j3 J

& s, {9 j& r9 Y5 V. T; s491.如何处理念佛和工作的矛盾?
6 L4 }# q; A5 m, ]' c- p * {' `1 i+ w& X
念佛是大乘法门,是自度度他的菩萨道。在家有经济负担,教书有功课钟点,如果能够善于利用,都没有妨碍,所谓搬柴运水都是道啊!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经济、一切公务,尽职尽责,作度他想。为求往生而自度,为求往生而度他,为求度他往生而负担家庭经济,为求度他往生而有工作。推而广之,万法归一,一即是一心,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这个就是信愿行啊!
3 ^( x4 D9 c- k6 a
' g9 L5 N( y6 M3 ]492.弘一大师劝人老实念佛,是什么意思?
, {% j2 B# S' ^1 `* z8 X ( {9 _! g; ^2 P& c
真信不疑,发愿往生,苦乐顺逆,概不退转,再听他法,也不改修,奇异境界,心不贪求,佛说一心,功到自成。
- c7 h" X: z2 M 7 {  @  K# m9 N/ r6 k4 ]
493.往生净土都有神通,可以看见自己的亲属吗?/ d$ e3 ^/ j3 V" o
9 v! K+ r0 V( R+ B+ ?/ T
一旦往生,即有无量神通,不但能够看见一生的亲属,而且能够看见多生的亲属。
# U& y, X7 e7 E" Z* \ - q. B" `9 D/ G& {7 Q8 S% p
494.如何快使业尽,早日往生?3 D: n, V7 Z+ D* n' B0 v

. W1 Q, X% F' G5 C# Q. o往生只讲寿尽,未必业尽,两者不可相混。寿指一生应得的果报,业指多劫所造的因缘,寿到一定时期自然会尽,业必多劫修持才断。往生只论寿尽,不必业尽。寿命应听其自然,不能促使短命,如果非常厌恶娑婆,就只有精进持名。
9 Z  t2 U( B/ d ! k, N" B2 _# c" U( [( i1 R
495.人人念佛往生,阿弥陀佛一个人怎么忙得来呢?) e2 s* ^5 B* c1 l) {% |( h) g
+ j+ @: [9 _! _6 F8 y
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3 J  ^# Y/ ]" M& ~7 _+ \
. k7 W! ]$ [6 G
496.念佛时可观想佛像吗?
8 R  Q; P6 e: f# r2 `+ x! B : \0 ~/ C  f# e, c* |: f  b+ ]1 V5 w
念佛能够观像当然很好,不能观,单念单听也可得力。念《阿弥陀经》可以随念随观经中境界,诵毕念佛就不要作观了。
, C7 T, j' i, v+ J$ R! ~
% A* e( v+ A, _  p497.佛像各有不同,如果观想时采用印象最深的可以吗?' g* E+ X5 @( Q4 r! S0 B

7 y6 m; T& x7 U% x$ q2 S当然可以采用自己最喜爱的佛像,应使印象越来越深刻,做到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一想起佛像,就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 X2 ~6 v( h, x" Q $ _# Q  }/ |8 X
498.观想的佛像越大越好吗?
' @5 q( ^2 l( z* n3 b0 L# E " u! l! v2 P& \7 w
对。八尺、丈六、五须弥、四大海,越大越好,先观八尺是从小的观起,渐渐增大。
: N$ ?8 a& g4 e2 K( C0 ]; E
& o! I7 ]( b5 G' C6 L; U499.什么叫做西方四土?
; M8 c/ g7 V, V  o8 C 2 Q7 K, C# J+ y: r' p
修净业的人,惑业丝毫未断,往生只相当于人天,但所出生的地方,有佛菩萨声闻一起聚会,这就叫做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的声闻所居的土叫做方便有余土。分断尘沙惑的菩萨所居的土叫做实报庄严土。圆满佛果所居的土叫做常寂光土。
  s* G4 s+ b( C! U2 G   }* v0 L# Z% b7 k+ ]& z
500.‘初发心时,即位同正觉。’应该怎么理解?
/ k% j( q4 U) b  w3 o 5 v2 Y5 S) x# R0 n. d: Y
这句话着重在‘同’字,就是说初发心时真诚恳切,勇猛无伪,便是真心显现,同于证果之心,并非就是正觉了。
; I5 q" A1 C% X3 r 4 \8 |' Y, F$ ~$ I
501.印光祖师说:‘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持,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致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什么叫做追顶、随息、静听?9 u! \5 |; E9 @& b9 ?
7 F" F9 G0 y; h) Y
追顶前面已讲。随息就是随从自己的呼吸念佛,有的呼吸一次,念佛一句,有的呼时念,吸时不念,有的一呼一吸念一个字。静听就是口念耳听,或者心念心听。
3 b! ?; G3 e3 }5 C: s( o. D
* ?3 f7 t9 O- U5 b2 p502.请问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钟世贤居士在十几岁读中学时便懂得念佛,并且能度大人进佛门,结婚后教妻子念佛,他前世是否有善根呢?
) z7 G2 A; T7 i7 S& d
  w! Q9 `% b9 b既能自动念佛,又能度他念佛,并且佛化家庭,看这种种现象,不但前世有善根,也许还是精进修持的人,未能证果,仍入轮回。
# H) c9 n* Q1 R  {9 l( ]
" `7 g. X3 ?, {8 {503.钟世贤居士今年四十四岁,身体强健,但检查竟得不治之症。他临终前早晨二点钟时忽然大喊:‘呜,天上亮金金!’就双手合掌大喊‘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兄和妻一直在旁边助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6 12:47 , Processed in 0.1026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