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4 14: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因为父母病痛,能够全心全力去侍奉父母的孝子。像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有一位农民叫戴永胜,二十七岁,他母亲患了晚期癌症,医生说他母亲已经没救了,劝他把母亲带回家,准备办理后事。结果这位孝子,就到处找医生,找药方,帮他母亲去治疗。从民间的医生那里,收集了很多治癌的良方,每天要煎药给他母亲喝,结果半年以后,他母亲的病况明显好转。去医院复查,医生都大为惊奇,说癌症晚期现在怎么都转好了,她的癌细胞萎缩了百分之七十,真是叹为医学史上的奇迹。奇迹从哪里来?孝心的感召。孝心能够治病,也有科学根据,日本江本胜博士,这位科学家,十年来,通过对水结晶的研究,发现人的心态、心念能够对水结晶的结构产生影响。善良的心态,比如说爱、感恩这些意念,让水的结晶非常美丽。如果是恶的心态,厌恶、憎恨、怨恨,这些意念让水结晶很丑陋。戴永胜这颗孝心纯净、纯善,他煎出药让他母亲喝,那个药水的结晶是多么的美丽啊!所以他母亲喝了儿子用至诚孝心煎的药汤,癌细胞的成份都改变了,病也好了大半。大家知道,人的身体里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所以这个病就好了。这是孝心创造了医学奇迹,至诚感通!
* T' s# ]4 {) C' Y# Y/ y9 O # l. R) Q! j4 h% i. }& ^* _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 Z$ @0 s, Q: k9 p
I5 _, N$ }4 C' y
这是讲,父母亲如果离开我们了,去世了,孝子心里当然非常悲痛,三年里,心里因为记挂父母,叹息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报恩,父母就离我们而去了,所以常常悲叹,常常哭泣。“居处变”,就是居住的地方都变了,古人是守孝,在父母陵墓那里守墓,守三年,不在家里居住。夫妇分房,一切的享乐全部都停止,“酒肉绝”,就是吃的酒肉全部断绝,开始吃素。记得我的外婆往生以后,我母亲带我就开始吃素,以纪念外婆,这是学习孝道。 4 c$ s* t5 I) ^* a$ y, c
: g, o6 K+ O0 o6 s0 p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 Z0 x) n5 W- g+ u 6 i8 J/ \/ M' J
这一条是讲父母亲走了,走的时候要“丧尽礼”,要举行哀悼仪式,竭尽自己的真诚心。祭祀父母,这是我们孝道的一种落实。所以一到春秋祭祀的时候,清明节或者冬至节,我们一定要诚心祭祀父母,常常思维自己能不能做到一个正人君子,对不对得起父母?就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事死者,如事生”,以此缅怀父母的恩德。
! V' z* J8 S, V2 C4 n
/ F8 j6 r( h6 g: n! V* n* | 祭祀父母,祭祀祖先,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孝道的落实。我在讲演中提倡,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把清明、冬至这些祭祀的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鼓励祭祀父母,真正落实孝道,和谐社会是不难实现的。古人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说祭祀父母是一种孝道的培养,能够使民风淳厚,所以提倡孝道,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j; \ Y5 w2 y+ O; r# n% y7 e7 q& ^ 0 T7 M$ u! _! z7 f. k0 c! o3 p
“孝”,确实是所有德目的根本。当一个人有了孝心的时候,所有的道德都能够展开,所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根都是在孝道。因此,孔老夫子在《孝经》里,极力地赞叹孝的德用,他说孝道能使天下和顺,能够上下无怨,也就是我们说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因此,在教育中,首先要教孝道。孔老夫子在《孝经》里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那么教孝,让普天下的人民都懂得孝顺父母,这就是对天下父母最好的恭敬,所以教孝道就是恭敬天下之人。 / k5 f, e9 a2 @# q7 {
6 @" }$ |% l8 ~0 h) V- \# w
第二章 出则弟
' N3 p2 h( I' o* D# S: V
2 @* z$ z( X2 K" M) f' k, G 孔老夫子讲,教以悌是恭敬天下的兄长,也就是说,悌道就是恭敬兄长,恭敬长辈。它的德用也是无量无边的。佛家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对一切众生都要以一种孝顺心、恭敬心来对待,孝是一种心态,表现出来的必定是恭敬,这就是悌道。普贤菩萨在《华严经》讲的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包括礼敬一切众生。
/ k u; Q* F7 l$ T& Y: h( s- e% W
$ v, C0 w8 a; O/ |2 Y! C' B “出则弟”总共包含十三条。 : Q( C! Q: ~) k. L
" o$ T% R# |0 n( E7 z! s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 G+ m' l+ s7 C( ^6 [ 7 [: `' M& |* k6 `" I6 A
这一条是讲,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做到互相友爱,互相恭敬,所谓兄友弟恭。那么当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的时候,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都能够和谐团结,是最开心的,兄弟和睦这就是孝顺父母。所以悌道正是孝道的展开。
' v- V3 y3 r4 N( E$ l# G # k' @+ v/ M$ |; V9 C4 k1 c
在唐朝,有一位官员叫做崔沔,他对母亲非常的孝顺,母亲患了眼病,崔沔就想方设法为母亲医治,但是很可惜,最后他母亲还是双目失明了。这是人的业力,没有办法,于是崔沔对母亲就更加的孝顺。母亲看不到东西,他就常常想尽办法让母亲开心,比如逢年过节,他就让兄弟姐妹团结到母亲的膝下,让母亲感受这种天伦之乐。每逢良辰美景,他就带母亲去外面散心,然后给母亲讲外面的风景多么的美好,母亲虽然看不到,但也能体验到那种快乐。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非常地难过,并为母亲终身吃素。他做了官,俸禄分给所有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儿女,因为他母亲在世的时候,一天到晚所想的就是这些儿女们和他们的孩子,现在自己能够帮助大家,帮助家里的这些亲戚,也是对母亲的报答。母亲过世了,崔沔的孝心,就又表现在对自己兄弟姐妹的关爱上了。因为崔沔有这样的孝德,后来官做到了侍郎,他的孩子也一直做到了宰相。从这里看出,真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善之本就是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
! h. G% ^, a, `8 D$ L4 L! G% ] * u0 V4 A6 p. X$ ^) k3 m5 j1 [6 ?
刚才第一条讲总论,兄弟的和睦就是孝道,怎么做呢?下来跟大家一条一条的来学习,首先第一条就是:
# R, x4 v5 j5 s$ _1 g. ]7 R. A ! w9 ]# O* U% S. z' X
【财物轻,怨何生。】 ; [, ~# W7 Z( g' R3 f8 V- R
4 Q& Y: ^& p0 W' S- u
我们看到当今社会,兄弟之间为了争财产,上法庭,打官司,反目成仇,父母的尸骸还未冷,兄弟之间为了争财产,闹得没有宁日,怎么能够让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呢?要知道,假如人有贪念,这种不善的念头积聚在心中,孝道就没有了。当兄弟之间为了财产而争夺的时候,他们就会忘记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兄弟的友爱,这是重财轻义。 5 o+ r$ E& x5 L! c# O
$ Z# o7 e" T*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