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宣化上人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没有真正的果实成熟。6 R+ u  E& j/ d6 a. {# P

+ a: f3 R# I, M5 ?  F# b ' ]$ y2 U- Y8 L# v: D# ~6 D

# o/ x5 D3 S) _9 kE3、善巧谓智" l: |9 V, F5 u8 K
5 T0 H# o7 x' N( A3 a/ g
% N  N9 s; U9 m; \, F  R  i

% D; G4 B' h5 D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3 c5 n  c7 Q% Z( s' X& w4 W
7 Q6 T+ @$ q8 L6 H/ @% u7 @
, R$ v+ |- c2 G' _
+ h5 ~5 ~) Z. l, \2 Z# n
这是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第五个问题,如何‘于法善巧’。/ h1 k: g7 Q3 N' X) J& m
2 Q$ u5 n, S* C) b4 a( B; R

1 A' O1 x3 W2 T2 D2 n5 H# J" s7 z4 C4 I6 ~; \2 C' k$ A
云何得蕴善巧:蕴,是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都知道观自在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别名,观世音菩萨就叫观自在菩萨。虽然说观世音菩萨叫观自在菩萨,但是每一个人应该要知道,我们都是观自在菩萨的化身,我们也可以回光返照来观自在,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在、不自在?若在了,还要自在,单在而不自在,那也是自己跑了,不自在了。不自在,就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你要也自在了。怎样才能观自在?你要看破,一切一切都看破了,一切一切都没有执著了。看破,没有执著了,就把一切的贪嗔痴都放下了。贪嗔痴放下,就会得到自在;你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自己就会跑了。跑到什么地方去?那跑的地方就远啰!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饿鬼,忽然而畜生,忽然而天堂,忽然而地狱,这样子各处去跑。跑,就在六道轮回里转,转来转去,转去转来,总也跑不出去这个六道轮回。为什么你这样?就因为你不自在,没有看破放下,所以就不自在,就跑了。
9 L2 b6 ^' I2 D- r- u3 X+ m* ^- w0 r0 @

0 `& C1 i) O$ D  i
3 J! C- w' I: m" y- |4 J& w这也可以说你做不得主,自己不能说了算,所以被六根六尘来支配。观自在菩萨,你若能观自在,就是菩萨;若不能观自在,是什么?哎!那就或者是鬼,或者是人,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修罗,或者升到天上做天人,没有一定了,没有一定的名称。因为各处跑,跑到哪一类去,就是哪一类,所以没能观自在菩萨。没能观自在,就成不到菩萨;若能观自在,就可以叫菩萨。你就是观自在菩萨,还得要修行;若不修行,还是不行。修什么?修深般若,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修深般若,就是修大智慧;修大智慧,才能到彼岸;你能到彼岸了,然后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五蕴——色受想行识,在《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也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于想行识都是这样,都是空的。那么现在讲五蕴善巧,善巧就是善说五蕴法,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来说明五蕴,使令众生明白五蕴本来是空的。
) `, V0 Q$ \+ R$ F( s9 Y0 A* ^
4 }1 e* c) F/ W; n% _6 R7 m& c, b ( p6 o0 p" M8 l# |. o, H
. ~  l5 m4 N  E9 E  r
界善巧:这个界就是十八界。什么叫十八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和六根、六尘合起来叫十八界。因为六根对著六尘,中间就生出六识,这是十八界。六根就是令我们打妄想的一个开始,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爱触、意就缘法。眼睛见著色尘,就被色尘所转,而没能转这个色尘。你若能‘眼观形色内无有’,眼睛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内里边没有。‘耳听声音心不知’,耳朵听著一切声音,自己心里不知道,这就不被声尘所转。说是:‘这个事情是做不到的,如果眼睛见色,里边也没有;耳朵听声音,自己心里也不知道,这不和土木金石没有分别了吗?土木金石没有这些分别心,但是它也没有成道业,我们人怎么可以这样呢?’就因为你不可以这样,所以就有那么多的挂碍;你若能这样,那就放下了,就会得到自在。
, i' W" S; O5 e
% |% F& \+ P, T7 J( b! ~; a 1 N) o9 ~, W# P
; w7 b" v/ E% A' ^0 C
眼不被色尘所转,也不会贪著美色,也可以说是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要证得初果,才可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叫‘入流果’,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色声香味触法都无动于衷了。所以古人才说:
. v& B  J% K2 \% s
8 S* @$ D$ E, L$ T! v" ~ 5 y/ o7 k3 [' |% O9 H, Q% D* f
# A( ^% X# m3 q/ j8 K& x# H8 G
终日吃饭    未吃一粒米
: k" Z6 q- y% Z# Z, o" S1 x5 {# c
终日穿衣    未著一缕纱
+ }3 J. q5 z- u1 K2 X( f0 b; Z7 [5 H9 v; B. q4 L
& w1 E2 E: d9 `6 k  Z) L2 Y' L

: ^8 D; ^9 h9 q( Q" ?$ H有人说:‘这真是打大妄语,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那他吃什么来著?他说一粒米都没有吃,这不是打大妄语吗?’你若到这个境界,也可以这样打妄语;没有到这个境界上,不可以假借的,不可以说:‘哦!我也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那你真是打妄语。你若证得这果位,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这可以说:‘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当然没吃一粒米,我绝对证明他不是打妄语,他吃很多粒嘛!当然不是一粒了,所以说没吃一粒米,这不是打妄语,是真语、实语、如语、不妄语。
0 |: @  y9 G( v# G$ b  m! ]' a: s" B) F3 r+ z6 a) j

6 a4 O# F4 W; m) [4 G8 u9 @8 d! f9 K3 \: N2 w  ?. G
‘终日穿衣,未著一缕纱’,他天天穿衣服,不是穿一条线,这也不是打妄语。单单一条线穿到身上,根本就没有用的;所以穿很多条,这是很老实话,不过听起来好像说:‘哦!他连一条线都没穿,那么他没有穿衣服啊?’不是的,他穿很多。那么这样,穿的虽然很多,他是无心,吃也无心,穿也无心,不著住到穿衣吃饭了。不像我们凡夫,一天不吃也不可以,一天不穿衣服也不可以。
2 h# y4 ^2 g6 h; e& S. D  c( j, k, }  A- Z6 g+ k& Q: @5 T9 t8 \
( q  D1 ^, E. ?5 q) {

8 ?2 h; S8 @. A- d, }* \) S讲到这个地方,我为你们讲一点美国的和尚没有裤子穿,美国的和尚没有房子住,美国的和尚没有饭吃,你们相不相信?怎么说美国和尚没有裤子穿?美国这个国家,物质丰富,美金是世界上有名的。但是我们这一次到印度,有一个中国和尚就问我们:‘这个美金,我听说是金的,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没看过,你好不好给我看一看呢?’追著这两个美国和尚,追前追后就要看美金,这两个和尚怎么样?把美金都带到裤袋里头,也不拿出给他看。所以这个中国和尚始终没有遂心满愿,没有看见美金,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美国那么多美金,但是出家的和尚没有裤子穿,你们觉得这个话有没有点意思?- ]" c8 G& F" y* n. ?! _/ M
' b1 Q/ ?2 a+ v$ g
- P( F4 R; H1 C* r# U
3 y( `. ~; i+ C& \5 Q
就是我左边这位矮的美国和尚(恒由),和这位高的美国比丘(恒具),他们两个发愿三步一拜,从三藩市拜到西雅图云石山,一千一百五十个英哩,也就是三千四百五十个华里。他们为什么要三步一拜?就因为看见这个世界战争很厉害,灾难很多,人都想不到的灾难,很多时候就现出来了。好像地震、飓风,种种天灾人祸,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情形。那么他们就发愿祈祷世界和平,为全人类求幸福。本来他们想用点省力的方法做这种工作,但是他们也没什么神通,也不会念什么牙疼咒,所以只可以苦行了,就发愿三步一拜。0 K, [9 n8 F9 q- u8 i! u; F6 u

/ k7 P% X' E, i& O3 k   k6 `2 i; W* V$ X3 H
$ U. q& ?  d8 g$ r0 `* z2 k- R8 R; a
那么三步一拜,他们也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预先征求一点三步一拜的基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三步一拜的衣服、三步一拜的饮食,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拜,拜了三、四天,我左边这个矮的和尚,就把裤子拜坏了。本来他就是个老修行,在我们庙上,是有名的神仙。怎么叫神仙呢?因为在我庙上,后边只有三尺乘六尺那么大一个小地方,有个小花园,这花园是六尺宽。他在这个花园一边就搭一个小茅棚,这个小茅棚上边就用plastic,塑胶盖著。下雨,有的时候也有雨淋到他那个茅棚里边,但是他也能忍。他在那儿住了三、四年,所以有一些个多事的人就给他取名字叫神仙,说他在那儿等于神仙一样,很优游自在的。因为他是老修行,衣服都穿得很破的,汗泥味也很大,因此所有的美国女人都不高兴他,所以他能很清净的,持戒清净。3 t3 X* r! S1 {/ N. T5 y3 v: y7 l) p
& s3 U5 ~$ Z; j2 \

6 U5 D' J4 d$ C* b" J# Z
5 ^& v! S' g9 s/ W1 B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发愿三步一拜时,他也没有预备衣服。没有预备衣服,在这个时候裤子破了,你说怎么办?不要说出家人,就是在家人在马路上不穿裤子也是犯法的,况且是一个出家人,更是很难为情,很不雅观的。我常讲如果到跳舞厅,或者脱衣舞那个地方。这当然是合法的。但是和尚若去脱衣舞那个地方,也是天下一个大新闻。那么在马路上,这事情一定是不合法的,警察一定要来干涉他。他就对恒具说:‘我的裤子坏了,这怎么办?没有裤子穿,怎能再继续这个工作?’正在这说话之后,一转马路,在马路中间就有一件东西在那地方放著,他拿起来一看,恰好正是一条裤子。究竟这条裤子怎么来的?这就叫不可思议。你说如果是人送的,没有人知道他没有裤子穿。如果说是鬼送来的,是哪一个鬼?这个鬼为什么要发心供养和尚一条裤子?如果说是菩萨送的,菩萨在什么地方得来的这一条裤子?所以我常讲这美国和尚没有裤子穿。' q7 z0 w& `# G3 A  d/ U8 g1 M; B+ g

7 \, y/ \' f) a5 J" e
" W. ]& r: H: u: L0 l% E0 G' K
还有,美国和尚没有房子住。我最初在——就是方才讲的佛教讲堂,那时只有这个讲堂的一半。那么样的一层楼,在这一层楼上住了三十多个人,这三十多个人怎么住呢?就广单,和佛都在一个房里头,供桌佛前这个地上就睡了人;但是还不够地方,所以金山寺有很多人坐单,就从那时开始的。有的人就预备一个木头箱子,这木头箱子各位不要误会,不是死人住的棺材。因为我在越南讲这木头箱子,翻译的人就译成棺材。怎么说不是棺材?因为棺材是二尺宽乘六尺、五尺,它这是三尺乘三尺,高也是三尺。坐到这个木头箱子里打坐修行,你想伸腿也没有地方伸,你想躺著也躺不下。因为也躺不下,也不能够伸腿,所以就像古来中国裹女人的小脚,用布把它裹上,现在是把人装到一个木头箱子里,所以也就不能躺著了,只能坐著,这和那个大同小异。这木头箱子是装苹果,或者什么东西的,有大的三尺乘三尺、高也三尺这种,晚间就在那里头住。那时有十几个人住木头箱子,所以我说美国和尚没有房子住,只住木头箱子,苦得不得了,不是好甜的。不是好像睡到弹簧床上,一弹有两尺半那么高,然后落下来,就像坐电动椅,没有那么舒服的!这是美国和尚没有房子住。$ m' ~; j7 z* c) O* E6 A; B, i
7 c# Q4 d5 x8 b! @% C* n
: X+ w3 o  N1 ]1 Z

; Y+ y! c$ J7 U3 ~5 U! x美国和尚没有饭吃。怎么没有饭吃呢?一天吃一餐,早起也不吃东西,晚间也不吃东西。所以这是美国和尚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你说我这一讲,这两位美国和尚很丢脸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不要紧!这没关系,这才是真正佛的弟子,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没有钱,苦干,打起精神来,越苦越好!这些美国人出家,在我那儿都是吃一餐的,都是愿意修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这种法。所以有很多中国人要跟著我出家,我说你若能学会吃一餐,也是穿的衣服不怕破,吃的不怕没有味道,那可以的。
! t. K. L1 C3 L; B" I' B% l, U# T/ x9 w/ X! V
1 X) B  a4 o1 l7 X
% `) s$ P' Y9 y
那么这是在美国的佛教一开始,人人都吃得苦、受得苦。在中国的佛教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能吃得苦、受得苦,不是尽讲享受的。不过时间一久,人觉得苦,苦来苦去,苦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大意思,所以就不愿意受苦了。美国人呢,现在佛教是个新鲜的东西,是一个时髦的东西,所以他们试一试,啊!苦,看看这苦又有什么味道?苦没有旁的味道,就是苦味。) N: Z) G+ \% I; s6 u& `
7 K) H4 ~2 _3 a/ v5 \6 F) @0 `

1 |% Y2 @) o' M% Z, K4 |' n1 D0 S0 Y( t- f0 E$ v+ T5 K
那么你能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不会被饮食和衣服摇动你的思想,扰乱你的心性。各位如果觉得自己有点修行,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吃好东西?若愿意吃好东西,那还不够火候;愿意穿漂亮的衣服,那也是不够火候。你要学得‘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日著衫未著一缕纱’,若能到这个境界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初果须陀洹果。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就是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了。$ H6 Y( p% f9 Z& t" K: \; |7 i
, t3 h' \: z' [

) x, w- i: e6 |. ]" ?. n4 N
; d" K( |/ L& Y0 q* O这个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是扰乱我们心性的,令我们不成就道业;可是在《楞严经》上说,帮助你成就道业,使你证果成佛,也都是由这六根来帮助你的。你若能教这六根听你的话,受你的支配。这样就会有办法。这十八界善巧,也就是善于运用十八界;你善于运用十八界,它就能帮你修成无上道。
) n$ K0 Q6 o2 D% @5 g0 t
& v2 P% B5 u1 S! C, e2 y ! Z$ D: T( I8 ]3 [
8 M0 A: L+ w7 W  L2 ^
处善巧:十二处还是没有离六根和六尘,六根、六尘合起来,就是十二处。十二处你也要会运用,善于运用这十二处来修道。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若会用它就合佛法,若不会用就会生出障碍。你不被六根、六尘所转,能转六根、六尘,这就对你修道的前途有帮助。若尽跟著六根、六尘跑,那对你的道业就有大障碍。所以不论是五蕴、十八界和十二处、六根、六尘,你若善于利用它,它就可以帮助你;你不会用它,它就可以破坏你。这就像什么?就像你善于用兵,到处都胜利,可以打胜仗;就如昨天晚间所讲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你若不善于用兵,那处处失败。我们这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帮助我们修道的,但是若不会用它,就变成障道,生出一种障道的因缘了。/ e% N/ q" j* D2 Q

$ b' {; |# y+ }' [. Q& Q5 L% }3 s
0 ]! P& ^3 o* R4 }" u' a0 ~" U. h( h  \# J5 r- R% w
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因为我们必须要活著才能修道;若死了,就不能修道。那么饮食就是帮助我们活著修道的。各位要知道,人生吃饭是为了活著,但是活著可绝对不是为吃饭。有的人说:‘你活著若专为吃饭,那是卑鄙下流。’也不是这样讲法,不需要说:‘活著为吃饭是卑鄙下流。’活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因为吃饭而活著;但是我们人活在世界上,绝对不是为吃饭。那为的什么呢?要为的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益于全人类。能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不能这样,那我们来,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
" r3 G+ u+ ^2 P) m  x+ m- |' h/ }) m8 V. e/ M9 O7 [: V, K) b# V
" \  F: i# O3 b
# U* P/ X: E2 {  L0 Y
还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先明白的人,就要教那些没有明白的人。古人伊尹说过:‘以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我用这个道觉悟所有的民。伊尹以天下为己任,他看见一个人若饿了,没有饭吃,就等于自己没给他饭吃一样,‘一人有饥,犹己饥于人。’一个人受冻了,伊尹就觉得好像自己没给他衣服一样。所以在中国来论,伊尹也是个圣人,以天下为己任。
! s1 U/ E: L& f9 _- _* o3 P  Z1 n- A' r" B+ W3 @

5 t1 S4 D6 J/ G: P
# M; q! Q  C3 T7 t所以我头先说,我们金山寺的和尚为什么要吃一餐?因为他们的师父吃一餐。他们的师父为什么又吃一餐?这师父一定是个很笨、很愚痴,不会算术的人。为什么这么讲?若会算术,为什么要自己早起也不吃,晚间也不吃,对不起自己的肚皮呢?不是这样子。我不承认我是很笨的,我也不承认我不会算术。我不用算盘,只这么一看,多少人我知道的。所以在越南,我叫这个小徒弟去数数多少人,他数来数去也数不过来,然后我告诉他有多少个人,我没有去数,可是确定是那么多。这样,所以我不承认我是一个不会算术的人。
7 \5 Q8 ?- v7 A
% Q, x( X' q; g$ n6 k/ Y1 i + s7 j4 [) V8 s/ o2 R# K' [7 {3 U

/ _4 Q$ k6 g& S- ]. w5 o! E那为什么我要吃一餐?今天我不妨和我们各位同胞,来说一说我这个因缘。那时候是在东北,正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我在母亲坟上守孝,就有人来告诉我,说日本人把中国人抓去,就做劳工,到那个地方每天吃不饱,饿死很多人,也不给衣服穿,啊!太苦了!我想起这样,这么多没衣服穿、没饭吃的人,饿死很多人,冻死很多人,所以我就发愿一天吃一餐,把我早晨这一餐和晚间这一餐,都留给没有饭吃的人吃。有的人就说了:‘这种行为,太愚痴了!’可以这么说,是很愚痴的,因为没有饭吃那个人或者不能直接得到我所剩下的饮食。但是各位要知道,这是物质不灭,我不吃这东西,这饮食始终是会在世界存在的。它在世界存在,那么始终是会有人来吃它的,所以我发愿一天吃一餐。并且我看《四十二章经》上也是这么说。有人说:‘这个吃一餐不是佛制。’那么是鬼制?你连佛法都不懂,还说不是佛制。你打开《四十二章经》看一看,上面说比丘:‘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不要多了。那么这不是佛制,是什么制?你不懂佛法,反而乱加批评,真是可怜!佛所谓可怜愍者。因为这样,我发愿吃一餐。% ~8 @' L/ x  `* U2 D, Z

4 r. [3 D  P6 F$ G) M
0 D* p& m4 D  B% x* e: x. N2 `' f( U! X% N/ `
由此之后,我又发愿不穿棉衣服,就怎么样冷的天气,都是这样。我在东北,那天气冷的时候,常常是零下三十三度、三十四度;若零下三十八度的时候,一定会冻死人的。但是就在那么冷的天气,我发愿不穿棉衣服,就穿单衣服,所以我冬天、夏天只穿三层布,也不穿毛线衣服。因为发愿不穿棉衣服,我把这棉花省下来,给没有衣服的人穿,回向给他们。那么他们能不能得到,这也是一种物质不灭的方法,这个物质是存在的,物质存在一定会有人用的。我发这个愿不穿棉衣服,在那么冷的天气,我也不怕冻;甚至于以后连鞋也不穿,袜子也不穿,但是我可以随便在雪地上走,脚冻不坏的。
6 Q0 g& M0 j# t( y; ^: b
: |7 l7 I, e$ Z. E8 Q ' z" j% e# N% i6 d

5 `3 ^' `7 e6 x7 f: |讲起这个,有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我有一个师侄,他十八岁,年纪很轻,很有朝气。他看我不穿鞋、不穿袜,他也要试试看,在那个雪地上走了有一百多步远。啊!他冻得脚胖得很厉害,受不了了。受不了,就赶快跑回庙上去,在庙上半年不能走路。你看看!我那时二十多岁,他十八岁比我年纪还轻,我受得了,他就受不了;不单他受不了,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也都受不了,但我可以受得了。为什么?这就因为我发愿不穿棉衣服,那么以后不穿棉衣服也不冻了,不吃那么多饭也不饿了。我在以前不是吃一餐的时候,每一餐我要吃五碗饭,这三五一十五碗。虽然不是很大的碗,但也是普通吃饭的碗,年纪轻的人差不多都可以吃五碗饭,我因为身体也不小,所以吃五碗饭。但是发愿吃一餐以后,最多只吃三碗饭,不论大、小碗,大碗吃两碗,小碗吃三碗。我现在在曹居士家里,到吃饭的时候只吃三碗,并不是自己节量食,吃多了也觉得不舒服,所以不吃也不饿了。
, [, l8 S. |# S1 q6 N  @# D1 U: Z( [4 _2 r" T* G( D! A' ?

' I# B# s* A' M1 s1 M6 J; d, W; @$ w6 w- X+ J# P
所以人就是要有一种愿力,你有了愿,它就会满你的愿,我吃一餐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的弟子,在美国的多数都是吃一餐,不单出家人吃一餐,在家人很多很多也都吃一餐,他们也都愿意学我这个笨法子。在科学时代用这个笨法子来修行,可以说是不会算帐、不会算术;可是又可以说算得很清楚,因为我们不吃的东西,给其他人吃,这和其他人结上饮食缘了,所以相信尽未来际都不会饿死的,因为我们怕饿死,所以把应该吃的东西,留一点慢慢吃。9 P) ^8 P* W, U. D4 f6 ]5 C6 m
( \" C+ V, e, K7 H" T/ z

" k5 L4 p- M: t- p7 n' X& T: E4 y
4 t; h0 g1 z2 @7 ]- d7 j! ~古人又有这么两句话:‘减衣增福,减食增寿。’我想自己不会活得很长命,所以少吃一点,寿命或者会长一点;这不是一定这样,是我和你们讲笑话。那么真实的,我们吃一餐就是要依照佛制来修行,佛主张比丘‘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在什么地方住,最多不超过三天。因为一超过三天,或者就有人来供养了。那么说不受人供养吗?受是受,但是不应该存一个贪供养的心。你要是在什么地方住时间久了,这一定就有缘法了,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你久坐就会有禅定的功夫,久住就有缘。所以比丘要是没有什么重要关系的时候,就各处云游是最好的。中国的出家人,都要到各处参方,到各大丛林去参方;这就叫‘韬光晦迹’,不愿意显修行,叫人知道,不愿意一天到晚到各处卖修行。因为这样,所以住的地方最多不超过三天。9 o$ g5 D* k" `
9 E$ c& V* P- s) I% y3 j/ r4 e
8 O1 v* l' U  z6 W

. q/ r; m: @# s' ^以上是我们金山寺吃一餐的这种因缘,金山寺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以后我希望多介绍一点给你们听听。因为有很多人想要知道,为什么美国人就信了佛?信了佛,又吃了一餐,又坐单,这是不是念了一个什么咒,把他们都迷住了,或者吃一种什么迷魂药,把他们都胜过了?
. `6 J. I, n, _3 o' K0 ~' Y2 g2 @3 D+ y- E* E0 O3 c( P+ n
  h" K, s% h1 v# Z5 P

0 Q  T9 x- R/ b: R0 P! k; b; G7 p7 u
我知道在台湾这儿,以前就有人给我造谣言,说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人跟他出家,就因为他在美国那儿和他们吸毒,吃LSDD。这个他们吃一粒就受不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吃十粒也没有关系,所以他们就都跟他出家了。不是的,这完全是一种谣言,一粒我都受不了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LSD,也不知道什么叫marijuana(大麻菸)。可是台湾这儿各处就给我这样宣传,说是吃了LSD了。这听起来真好笑!那么你们想一想,没有这么一回事,就有人造这么个谣言,这是什么道理?
5 Q; w1 Y% P. i4 S) ]7 D7 t2 }+ ]8 f& `0 B
  X& _. z; v) ?' X: l
9 Y$ p: I% t+ S# Y2 L
我还要告诉各位,金山寺有一份杂志叫《金刚菩提海》,这《金刚菩提海》已经发行五年,没有到六年,每个月出刊一次,是英文的。各位大专的学生,或者中国的学者,能看英文的人,不妨把你的地址清清楚楚地写给我;你若能看,我可以把这份杂志每月寄一份给你。在美国,这份杂志是一年十四块美金,若在台湾这儿算起来是很贵的;但是各位放心好了,我送给你们看,但是要能看的才送,不能看的,就不要糟蹋这个钱。无论哪一位,能看英文杂志的,我可以送给你们一份,最低限度可以送你一年。那么看完了之后,可以写一个意见书,你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或者好的地方,请来批评一下,补我们的不足,匡我们的不逮。
9 }( W' r8 A* N' w9 K' {0 `6 q  y5 ~9 @, A% [9 n! M& J
+ \( Z6 Z% P( h

9 L( n& K2 `% L7 C; l9 V  l2 x, l因为我也是中国人,本来我没有种族的观念、国家的观念,我是个世界性的;所以我讲这个佛教不是中国的佛教。我告诉你们,我们中国根本就没有佛教,印度也没有佛教,日本、暹罗、缅甸,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佛教,佛教是世界的,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以前我们人眼光小,都把它看成或者中国,或者印度,或者暹罗、缅甸、日本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佛教是全人类的,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既然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那么每一个众生都是佛教的一份子,所以我的佛教理论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国籍的观念、家庭的观念、种族的观念、人我的观念,是普遍的。现在是科学时代,人类已经到了月球,所谓‘天涯若比邻’了,也就是元朝的宰相耶律楚材说过:‘西天三步远,东海一杯深。’西天有三步那么远,东海只有一杯酒那么深。现在‘天涯若比邻’,我们这整个世界,就好像以前一个乡村这么大,一天就到每一个地方去了。所以我们的思想都应该扩大起来,不应该再有门户之见、人我之见,应该以法界为心,佛教是以全人类为教义的。
, d$ r0 P2 n4 h2 _3 P! u* n! D- j  r6 T1 z# K
" J% t! @  z: `. G( Z5 U( l8 F

3 n$ \4 l+ Z# s/ `为什么我在美国有一些天主教、耶稣教、犹太教徒都信佛了?我老实告诉你们,就因为我这个教义广大。我说你们现在不信佛,不承认自己是个佛教徒,但是我承认你是个佛教徒。为什么?因为你也是众生之一,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既然是众生之一,将来就有成佛的机会。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是个众生的话,那佛教里头就没有你的份;但是你说你不是一个众生,那你是个什么?我请问你,你叫一个什么名字?取不出来另外一个名字。取不出来,那你就是众生之一;是众生之一,那你就有佛性。你有佛性,虽暂时间不信佛,但将来会信的;将来你不信,再将来你会信;今生你不信,来生你会信;今天你不信,明天你会信。那么现在你就是不信,我也把你算在这个信的里边,所以我看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都是佛教徒,这是全体大用的。9 b+ G4 y' b' R  B+ G/ |& j1 L

' h: }  S- P. z7 I" Q2 H
& f* m5 Y! x- Y' l! H* s' s$ V4 ]6 C, H) @- `! U1 d
那么这样一讲,天主教一听,说:‘哦!那我们跑不出法界去,好啦!回来了。’因为这个,就源源而来,很多的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父、牧师都说:‘嗯!你讲的好像有点道理。’‘不是好像,你研究清楚,你能跑出法界去吗?’‘跑不出去的。’那法界就是我的,法界就是佛教的!你跑不出法界,就没有法子跳出佛教外边。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一个筋斗打出十万八千里,还打不出佛的手掌,这虽然是小说的题材,但是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可以比方一个大的。' H$ E9 A0 e4 l6 T
  x9 o0 _+ _2 |( ]  x

; h0 Y: ^$ t' k( ~% A( |* T* `4 L; M 7 h1 G6 \9 W; i$ J

4 V% `* z' C; a7 Y8 I这是我对佛教所说的教义,我这个佛教教义没有边际,没有界限的,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佛教的。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粒微尘那么多的地方,不是过去诸佛舍身命处。既然这样,哪一个众生又能跑出法界外边去?所以我这佛教的教义,不是古老的佛教教义,不是说:‘哦!大乘佛教是中国的。’那你眼光看得太小了。说佛出生在印度,可以的,不能说佛教是印度的;说佛教传到中国来,这是可以的,不可以说佛教是中国的。佛教没有一个界限,没有一种种族的界限。% _- V, k8 Q! ?6 N9 ]2 n* E

! `4 ~8 r- N) e/ r, I 1 Q5 H4 |9 Q& ]: L' z1 v

+ `( K" h. g6 j: B# n+ _, A2 c如果我说的不合各位的思想,可以尽量等我下座的时间,或者白天,我预备上午八点到十点,及下午两点到四点这两段期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来讨论,我们见面详细研究。若我说的不对,理论不正确,或者你觉得不合你的思想;如果你那个对,我就接受你那个,把我这个取消了。根本也没有我这个,本来就是没有的。为什么?我这是佛教的一种理论,没有一个‘我’的成见在里头,都是从大家的智慧这儿来的,我不过是代表佛教来说一说这个理论。今天我也不多说了,不然有几个人著急了,说是:‘讲得太多了,我不愿意听,你快下来吧!’那么你这一请,我就赶快下座,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做一个俊杰好了。
6 A- _6 e) c2 G
: \- @6 {7 U+ ?0 v" v" z, w$ v' r
: N# q& u$ e/ ^* G% x) t6 u/ Z& Z+ q! k
缘起善巧:缘起,就是或者有一种什么因缘,或者助道的因缘生起了。这也应该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善巧,他因为善于知道一切的诸法本来是空无所有的,又能知道‘不坏假名’,这个假名不需要把它破坏了,来分别一切的诸法实相,所以叫善巧。无论有什么因缘生起,都应该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来演说,所以叫‘缘起善巧’。% V/ o$ t) R& E# {; v; ?" H

8 S# f: v: Q0 ^6 @6 s 5 L0 H$ g. @1 E4 `  q  J: @

- a' g5 D4 j+ r! R, _欲界善巧:欲界的众生有食欲、淫欲、色相、心识。六欲诸天、一切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一切众生所居处,都在欲界内;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有很多的欲。这个欲念不清净,随著染污的境界转,生死轮回流转不已,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所谓‘色欲而生,色欲而死’,欲界的众生就是这样。所谓‘菜里虫子,菜里头死’,我们这欲里头的虫子,就是欲里头死。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说是一只大的虫子,大虫子和小虫子只是体积不同而已,虽然体相不同,可是欲都是一样,都有欲念。你若能把欲念停止了,断欲去爱,就会超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不容易的,可是就因为不容易,我们才应该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就是要修这个不容易的事情。说是:‘我是凡夫啊!’你是凡夫?那么他不是凡夫吗?不单你是凡夫,过去诸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凡夫来著,就因为他在凡夫的时候能去欲断爱,能逆流,能不随著欲所转,所谓‘顺则生人,逆则成佛。’顺,就是顺著情欲去,就会生人的;逆,就是逆回来,不顺著情欲心去转,那么就会成佛。
; [0 p+ l1 [% p. R$ k1 i+ P* r5 h! o0 ]& z
/ H% O+ g. f! f( N, ~" H5 M* N0 N$ A

1 S3 C) _+ o# E3 W佛都是凡夫成的,因为都是凡夫成的,所以每一个凡夫都有成佛的资格,都有成佛的机会。只怕你不修行,你若能不顺著欲念去转,就有机会成佛,就有资格成佛。所以不要说:‘我是凡夫,就应该做凡夫的事情。’你若是凡夫做圣人的事情,那不更好吗?那个小孩子不可以天天说我是个小孩子,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长大了,还说我是小孩子,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哪一个人都有成佛的资格,只要你肯修行,就能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
; E+ Q$ c1 v- w
4 `: H: R7 _, y! Z* S' k" Z
/ t! m3 N$ N; ~& y% G9 d; t% u" u8 J6 u
有一首偈颂说得很好:' R8 D8 B3 g- _1 h# r
3 U6 A6 y9 S3 p

6 R! f. S* w8 B. [9 H7 P. p1 g; M, }, ]1 I* f: z6 l$ g
六欲诸天具五衰    三禅天上有风灾9 O6 P- o0 z, D( ^+ ]* f

0 R- X, v  S: ~0 h8 ]5 a$ l+ ~
" |+ O1 \5 @6 W2 u4 B任君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归去来
1 b3 c6 q3 O( [+ B
0 U, J$ }2 A; m  X% v
6 N+ l2 O( m6 |* c, Q/ G4 T5 m7 x; L. h( t2 R3 r3 C5 p# ^3 m
天上的人也有寿命终的时候,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叫四王天,这天的天人寿命是五百岁,可是他以人间五十年做为一昼夜。为什么他的一昼夜就是我们人间五十年呢?因为在天上非常地快乐,他这时间是很长的,但是只是一日一夜,所以我们人间五十年是四王天一昼夜。四王天以五百岁做为他的寿命,那么这样推上去,高一层天就多五百年,所以天上的人最短的寿命都有五百岁;但是寿命有终的时候,他寿命将终时,就有五衰现相。这五种衰相:' Q% q/ T* R( h2 @
+ _, ]4 f$ f  U5 B! w- n: I, d' H
! u5 {% r6 t/ Z8 U0 c9 ?* ^
+ H3 S" Y! }  ^7 F  X9 I+ Z( e2 {
(一)花冠萎谢。天人所戴的帽子是用花做成的,非常美丽、非常庄严。等他寿命尽的时候,帽子这花就凋谢了,花冠落了,这叫花冠萎谢。这是五衰之中的一衰,有这种衰相,就知道这个天人寿命要终了。. r2 o# T4 T- j; Z
7 A+ j0 h2 i1 P, z7 c

7 u, l% w  k; a# Q. J
7 o2 _0 I- Y* @) \4 i* k& U. Q(二)衣著尘埃。天人的衣服是清净没有染污的,不是像我们人间的衣服会脏了、不干净,要用洗衣机洗一洗,不需要的。他的衣服总是清洁没有尘埃。可是等到他五衰现相的时候,衣服上面就有尘埃、脏了,这也是五衰之中的一衰。
+ J4 l8 l7 B7 Q5 }) ^) f( c# R1 v+ ^) W. G
* q/ C5 q9 ^* I3 P! W

+ o+ r6 v4 o  f8 K- r, X( I(三)两腋汗出。人间的人身上常常出汗,天人就不出汗,但是等到五衰现相的时候也出汗了,两腋汗出,就是两臂的底下那儿就出汗了,这又是一衰。' k5 L) i5 J8 j0 K' N0 [
7 K1 R6 q# z( R" L0 r7 f& r

8 ?3 t( J9 u1 t2 ~- P9 o4 X& c) K, v
(四)臭气入体。天人的身上常常是放香的,有一股香气,异香扑鼻。但是可不是擦‘巴黎之夜’,不是擦香水才香,他那股香气是一种天然的香。为什么他会香?就因为他受持五戒、修十善,就有一种戒香。
' F# F1 x# Q6 [; U4 R7 k) L0 [. m0 E% p: M$ C, F
+ b8 R7 @6 f& B
8 j7 E, r! w* R0 y" Z
我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有的有狐臭,即使离得很远,也会嗅到有一种狐臭的味道,令人受不了!为什么他有狐臭味?这就因为前生受戒而不守戒。他受戒不守戒,但是还没有太大的错处,所以又可以来做人。可是做了人,把他那个坏处也带来一点,就有一股狐臭味道。讲到这个地方,西方人、外国人很多也都有狐臭的味道,可以说是他们前生就不守戒律,今生更不守戒律,很随便的,随便行淫欲。西方人不像中国人这么古老、保守,而是很随便的;因为他们的国家讲自由,就什么都自由了,不管什么,什么事情都自由、随便。所以在西方的国家里边,随便就结婚,今天结婚,明天就离婚,后天又结婚了;甚至于就是结不结婚都根本不成问题。在中国人呢,哦!这是不行,要有一定的礼法;而在外国,人根本就不讲究这个。所以你坐到西方人旁边,有很多人就有一股狐臭味道现出来,或者有一股洋葱味,或者有一股臭袜子味道,就是他吃cheese(起司)吃得太多了,所以有这么一股味。而天人身上常常是放香的,没有这些麻烦,没有狐臭,没有洋葱味,没有臭被子味道,也没有臭脚丫的味道。但是等到他五衰现相的时候,这些种子在他身体里边,所以味道都出来了,就臭气入体,有臭气了,这是一衰。5 ]% i- r. K% Q2 Z$ Z3 y7 x

# M- c/ J. T$ V: y9 R! e
! [/ l0 q3 T, c; e, X
( y: [) z- w5 g" t. }8 o(五)不乐本座。天人常常是坐著的,端然正坐,入禅定的样子。等他一五衰现相的时候,业报现前,坐也坐不住了,就要跳起来;跳起来又不对,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就像猴子跳跳钻钻的。那么一跳,跳得多就死了,这不是血管爆炸,也不是心脏病,但是就死了。死了,看他什么业成熟,就受什么果报。因为天人不究竟,还在六道轮回里边,所以我们真正明白佛教的佛教徒就不希望升天。以上所说的是欲界。/ h; V3 n# p7 n5 ^+ z% R3 a; H
3 _; G* n: b9 D6 S( \/ F# q

! d+ C; _4 s, A+ s! H  F- U9 x
" u6 _( o1 g" d0 c% R色界善巧:色界有色相、心识,他虽然没有那么重的欲念了,但是还欢喜著住到色相上,还有色相可见。* r; z" t9 @' p" i& O
' u7 x. k- p" @$ ?: O

: N+ S7 c% H2 M4 Z1 x. B4 r' D' c8 x  E6 k) i9 i' `; i6 S
无色界善巧:无色界就没有色相了,只有心识,但是他那种欲的识、欲的思想还没有断,还有这种的麻烦。6 h1 B0 m, ?7 J( _! ?: L

- z2 V$ K4 f7 c1 x, h( x1 t
2 y. u5 Q+ t' t0 d2 j7 d
+ A! f, y$ {+ g2 k5 \: I' U‘超出三界’,就是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那你生死才能了,不在六道轮回里了。你要是超不出三界,在三界里转来转去,就像在火宅里边一样;这个房子已经著火了,你还不知道逃走,终究有一天,或者哪一个时候,就会被火烧死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所以我们应该修行,超出三界,都应该用善巧方便,来教化三界的众生。
8 {" _& k* h$ r; A# p
8 v1 H8 V, `8 D: Q2 b4 K! Y# g , @; [3 n$ l- E2 [: x4 [6 _1 s" f" ?

8 X$ R4 C9 {) a! h4 Q过去善巧:过去诸佛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4 p3 A7 R$ l& E( o

+ @0 O! q, K+ X 3 G/ X$ M+ u. h- O4 B) X0 W
5 y. M' k  {/ o& Z3 g
未来善巧:未来的诸佛也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反迷归觉,舍邪归正。
" C. Y" q* r2 Y( U0 B7 n
) ]  D& X, {  {1 S9 N! J% k
+ q5 g1 N9 t0 ^& G: Q5 \$ i* [- f) @* n6 C
现在善巧:现在的一切诸佛也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出三界,了生死。
8 h9 w) ~! O/ ]! N" M2 S6 N
( R# C5 b( c) c% i' d# C
  v- O, i+ v# e
4 N4 z( j% o2 YE4、道品助修8 l. p- K9 l0 `% g0 {

- [5 B" i! m( F4 N4 X% s, @  n: l + C) v* F2 w3 Y2 `  i0 K" X0 u

4 T4 J! O: x0 h8 X% d; T& p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
1 I" n6 I* D5 I# b9 ?& B$ v
4 j+ Z  e; B5 F# W
* u8 E; `1 c* d. }4 q8 B- ~! S. Y) y' |- l# V# o- a! N* f. |
这是第六个问题,智首菩萨问如何‘修涅槃因’,本段经文是说七觉三空。七觉分,又叫七菩提分,或七觉支。《阿弥陀经》上不是也说:‘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就是说的这个。三空,这‘空’空了,无相、无愿,都空了。那么智首菩萨又问了:  u) ^4 Q* R; w$ S

: G+ m! j6 A6 W 2 n7 m  G/ k+ y* {) h5 V

# y4 j! |3 @  f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怎样修习这种菩提的念觉分,念觉分怎么修习?
0 v" L0 X  ~; R+ j
3 J# m& h7 d9 `8 \
. Q9 u  g! a4 Y: l3 ]5 a+ F
4 {, B% X2 {2 a( S8 v$ h择法觉分:又怎样好好地修行择法觉分?择法觉分就是我们怎么能知道什么法是对的?什么法是不对的?我们怎能有这种择法眼来修择法觉分呢?智首菩萨这样问文殊师利菩萨。那么这些现在都不需要答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边的偈颂都是答覆这些前边所问的。
2 x9 ~& R! N% o, W3 n" t
. W4 ?3 J0 `5 ]3 u
0 h% r. N) g$ ]4 B5 B/ L% G* M
. C* h' K: Q5 \% f- S! s/ V. h精进觉分:怎样能修习精进觉分?怎样能好好修习精进,向前去精进,不向后退这种的法门呢?精进就是不懒惰,精进!但是人人都愿意懒惰,不愿意精进,所以得想个什么办法善修习精进觉分呢?
/ S- V3 V0 k- y2 M
% N+ g) m7 g1 X, ?3 Q & Q5 D, S8 i$ v
3 V1 ^! j& b+ `
喜觉分:怎么样来善修习欢喜佛法这种的菩提心?怎么样能令欢喜法这种的思想不断呢?2 D% I9 R# i- P# @. J  @) R

, _6 _+ k( C# T8 ? ; x& y' N: S6 Y3 Y! B
& D/ p$ Z- E" ], Z  i% g
猗觉分:怎样能使令修习轻安的这种觉分、这种的情形不断?猗觉分就是轻安,轻安就是修习禅定的时候,觉得很舒服的,有一种很自在、很快乐的感觉,坐在那儿就不愿起来了,觉得这坐的时候比什么都好,也比吃什么好东西都好,把其他什么都忘了。得到轻安的这种境界,这是坐禅的人一开始有这种舒服、很自在的受用,很快乐的。) y( H. @9 S) J: ]

$ w0 o# N. Y8 [
$ P1 V: S; e# l# O
8 g4 b. X" L0 x( A/ C- A定觉分:怎样才能得到定觉分?能‘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怎样才能常常在定里边?怎样修习呢?. S; Q* l( W" D
# x  Y% O8 [6 M( C4 X( i/ K5 G1 V
  A* X: x' `6 \8 l

! [) u/ ]' F9 g2 t+ |舍觉分:怎样才能知道是法、非法,把非法舍掉,把一切贪爱也都舍掉,这要怎么样呢?这都请问文殊师利菩萨。4 B7 S. M9 A1 B

* h  B8 v0 ~  e- S1 J9 b7 x4 \  e + W3 Q: A) f+ Z  g& A
% T5 W. L8 D8 O2 a" N6 E, w
空:怎样才能真得到空了呢?5 c% i$ @6 J+ a+ x' `

; o- o2 |2 g  l9 t% z! _
0 A, m: B1 _% L
; r0 s: Q$ n3 a5 m: N' G2 z无相:也没有一切相了。' a  Q% A- \9 q' }$ O# i

1 }8 G" ?0 o$ |* Q
0 P: I) }. R. V$ u. ?
. y7 M) [! O& x# k& F+ o  E无愿:什么都空了,相也空,愿也空。怎样才能破执著,得到这三空呢?智首菩萨这么请问文殊师利菩萨。
) C0 I- G9 G% e; w2 e$ a
( `2 x3 p* o" \% U7 V1 a+ y, F9 h 2 I( }& o. I+ S. u0 I

; B( [7 o& f1 A  VD3、二段明离系果分二    E1、六度四等    E2、具足十力) |3 x: F4 W, l! F% _
! g- E$ J) L8 j  q9 u, F- Q, f5 W
今E1、
- m5 z% |# `+ p9 X: M2 T! c8 {. b4 f( Q, Y$ L. J

8 B: A- c) \4 Y) g; y+ w4 l9 V3 a8 I$ |6 Y
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 @3 t6 n" m* I" o

) |2 U" D$ O1 `* W8 b9 ^ % g* v: @; `3 {' }! x0 E; Z3 z; h

: W9 B+ p7 d6 a+ s- C9 P这一段是问六波罗蜜,加四无量心,也就是如何‘满菩萨行’,所以智首菩萨又问文殊师利菩萨:
* y0 ~# l) p1 i. N
# Q" M$ G1 r! L* t: G8 k
9 u, {& L9 D8 C. b" u+ k) ^! W9 {' s1 s/ f8 S
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怎样才能修习圆满了檀波罗蜜?檀是梵语,译为‘布施’,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波罗蜜也是梵语,译成‘到彼岸’,或者‘彼岸到’。就是你没有做完的事情,这是没有波罗蜜;你事情做完了,这叫波罗蜜。好像你吃完饭了,这吃饭波罗蜜;穿上衣服了,穿衣服波罗蜜,因为你穿上衣服,这波罗蜜了,穿好了;你睡觉睡醒了,这睡觉波罗蜜。说:‘你这法师尽讲穿衣服、吃饭、睡觉,我们不愿意听这个。’你不愿意听这个?你办不到不吃饭,你办不到不穿衣服,你办不到不睡觉。那么你既然办不到,这讲一讲又有什么关系?叫你到波罗蜜、到彼岸,这不是很好的吗?( y% s, s7 I/ c" N1 w$ O- N- p
( M# S" C  I/ o& q
- I( ~8 N2 P- r- n- Z/ m* M$ m

; X8 ^0 c( ]& H1 n3 Y. O, j道在浅中求啊!修行,不要好高骛远,想要跑到天上去求道,说:‘现在火箭发明了,我将来坐火箭到天上去求道。’你这个妄想今生恐怕不能打完,不能满愿的。虽然科学发明,你要是想坐火箭到天上去,或者到月球去求道,这个妄想未免打得太没有价值了。" K: G; P7 p1 `0 a. o% `

6 M3 u2 H) B' g3 t0 T/ b ) j* E) G+ D$ @- N! k
* q! D7 f# \/ ]. _, z6 j# ]6 u" e/ c, `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完了,做到圆满了,这都叫波罗蜜。那么波罗蜜在这个地方讲,是说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到涅槃的彼岸,叫波罗蜜。我们布施波罗蜜,布施到彼岸了。可是布施要存一个‘三轮体空’的思想,三轮体空就是没有一个能施,没有一个所施,中间也没有一个受者。没有能施、所施、受者的思想,那么你这个布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这才是真正圆满檀波罗蜜。" ^$ ?# S) p  K" x$ P1 H

- p" A( m: R6 ]/ R8 O* o9 U: P % }# T+ j! h+ J" Q6 T# y- g

4 w/ P9 @% N8 k0 u9 A8 N8 T尸波罗蜜:尸,本来是尸罗,那么只用一个字,就是尸波罗蜜。尸是戒律,就是波罗提木叉。波罗蜜,还是‘到彼岸’。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戒律是其中之一。阿难请问佛:‘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以谁为师呢?’释迦牟尼佛就答覆阿难:‘我在世的时候,你们以我为师;我入涅槃之后,就以戒为师。’所以佛入涅槃之后,一切的出家人都要受戒律。怎么有戒律?就因为当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六群比丘常常犯戒,犯了一条戒,佛就给说一条戒,以后不可以犯了,以后犯就堕地狱,就这样说的戒。那么佛在世说戒,大家都遵守戒律;佛入涅槃,一切出家人就都要依戒来修行,所以要以戒为师。* C4 E+ u9 S7 |' A
" c3 K' n% Z/ B; u" z% L; m
4 Q7 b6 k8 [! A; |& v1 p- W2 Y
$ `- }. }( l( ~! R; O& k
羼提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力量很大,无论哪一位修道,应该要学忍辱。释迦牟尼佛当初都做忍辱仙人,各位常听到《金刚经》上就有忍辱仙人,歌利王割解他的身体,他都不生嗔恨心。我们现在是佛的弟子,有没有人来割解我们的身体呢?没有。那么假如有人来割解身体,我们能不能忍?有的人说:‘我可以的。’有的人就说:‘等遇著再说。’有的人又说:‘说实话的,不可以。’那么释迦牟尼佛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以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都有人去割解他身体,他都忍著,不生嗔恨。现在没有人割我们的身体,我们就要嗔恨。你说这和释迦牟尼佛比较起来,我们是不是应该生大惭愧?我们是佛的弟子,为什么不能取法于佛?为什么不能照著佛所修行的行门去修行?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没有人为他说法,说忍辱波罗蜜是怎么样忍辱,他自己就会忍辱;我们现在天天听经闻法,有人说我们一个不好,就受不了,不能忍了,烦恼就来了;甚至于——啊!要气死了。唉!真是可怜!7 l4 B7 \1 `: U( U, d5 k8 Y3 X
/ U$ r. P+ a0 J9 P

3 L0 i- H: s0 k" k# D  r
9 P* @0 T1 l/ X忍辱是最妙的一个法门,你若真能忍了,不觉得忍辱像吃黄连那么苦,而是觉得它像喝甘露那么甜,这才有受用呢!‘张公百忍,九世同居。’所以佛讲忍辱波罗蜜,是非常好的,我们若能躬行实践这一个‘忍’字,就会有大的成就。你修这个‘忍’字,先要从哪个地方入手?我现在告诉你,你们要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普通的,要把‘一切有为法’,看得‘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要看一切法,都如幻如化。一切法也就是一切事,也就是一切的境界,也就是你每天面前的所遭所遇,这都叫一切法。你在这个时候,面对现实,能认识,能人办事,不要被事来办(绊)人,不知怎么样好?能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 y. I+ W! l! _. r0 P4 w* z2 D
/ f3 I! v, X* u- A& N; P

! k0 }* o1 V: I5 X2 i2 k, g; |; @* |4 O8 s! ~: b; }9 \
现在我主要要告诉你们一句我在美国所用的妙法。什么呢?就是Everything is okay.怎么样都可以,没有问题!你能以什么事都没有问题了,这就是一个‘忍’,看什么事情都很平常的,不执著,天地间一切的事情,都是如幻如化!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什么你起烦恼?就因为你很愚痴;你若聪明的话,绝对不会有烦恼,烦恼就是从无明那儿来的;若没有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智慧就现前了。为什么我们记忆力那么差?说是:‘我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很好;老了,就没有记忆力了。’
5 s# H3 t+ D: `0 C, w" c, a7 e. c7 S# J- V

' r3 v! Z# x& a( x
2 W+ ]" R/ e" m  d* X我今天到李居士(前抗日将军李炎武)家去,他写了一首诗,写的字画,我拿起看了一遍,这么闭上眼睛一背就背出来,我现在念给大家听一听。他说:7 \/ D# B. |9 x; u: l7 Y+ F
/ V( G) G& V& Q4 v$ [$ l
5 t9 t) v; T# w- \8 V) Z. D( h( v# D5 i
/ e; [: q$ c3 y9 \& N+ c
黑水千年涌    白山万世雄  u8 w: k$ o, U- ?4 c& I
1 G# f; z6 g1 \
吾家居僻麓    耕凿乐斯螽
& Y; c9 ?9 C# j6 ^2 K
- ^3 K3 D9 k( D7 K2 l: F! r* [弱冠投班笔    衰颜寄旅蓬
* `# \) B& P8 f6 w
( B5 ~% H0 H: R何时归故里    再绕庭前桐
9 H! H/ A7 Z1 `1 I3 ]% H3 d: f4 t+ A; W' s' D3 p! c# K) D" r( O

% D+ ^' [3 w: z' a2 f- Y+ U, s" \2 g' t) q  Z4 O$ i
‘黑水千年涌’,因为李居士是东北的人,东北有黑龙江,这黑水千年来都是像涌泉那么滔滔不断,川流不息。‘白山万世雄’,他住近于长白山的地方,长白山万世在群山里边,都是一座大山,好像一个大英雄,所以说万世雄;因为他是个武人,所以一讲就讲英雄,英雄主义。‘吾家居僻麓’,我的家在那一个偏僻的山脚下。‘耕凿乐斯螽’,耕是耕田,凿是凿井,那是在帝尧的时候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他说:‘耕凿乐斯螽’,斯螽就是螽斯衍庆,这是从《诗经》上来的,就说他家里人繁衍得很多,乐斯螽。‘弱冠投班笔’,他说他年纪弱冠的时候,就投笔从戎去了,学班超;班超投笔从戎,这是汉朝的一位将领。本来他读书的,但是他要为国家效力,投笔从戎,所以说‘弱冠投班笔’。‘衰颜寄旅蓬’,他说现在年纪老了,颜色都衰颓了。寄旅蓬,寄住在台湾这儿,好像在一个旅游的地方。‘何时归故里’,什么时候再回到老家乡去呢?到长白山那儿看一看呢?‘再转庭前桐’,因为这位李居士出生那一天,他母亲梦见庭前有一棵梧相树,醒了就生李居士。他为了报母恩,所以念念不忘再到庭前那棵梧桐树那儿转来转去;或者意思说再转生,来生还要做他母亲的儿子。你说啊!这个李居士做人的儿子,总也做不够,来生还要做儿子去。
# Q& e" S' `5 ~% \: I' P
- H% G9 e0 ~5 B! ]5 d2 w+ @ & c7 L( }* c7 E; R" u+ I

$ [8 A& F! f! ^& G这首诗我念了一遍,一闭上眼睛就记得,我念给他听。他说:‘你记忆力这么好。’‘这已经坏了,我年轻时比这更好。’那么你若能忍辱,记忆力就会好。有的人告诉我他没有记性,就因为你不能忍辱嘛!你若能忍辱,什么事情都可以记得了;但是记一切事情也没有用。你若能忍辱,就会得到禅那,也就会精进了。常不轻菩萨见到人就叩头顶礼说:‘我不敢轻视尔等’,我不敢轻视你们,‘尔等皆当作佛’,他说你们都应该成佛的。那么这样,有人就打他、骂他;骂他,他还向人叩头,他离远远地叩头,就说:‘我不敢轻视你等,你等皆当作佛。’这时增上慢的比丘又想去打他,他站起就跑,就这样。你看我们现在忍辱,没有像常不轻菩萨那么忍辱,也没有像释迦牟尼佛那么样被割解身体,也不生嗔恨。我们若能到那个程度上,那才算有点办法,功夫才到家了;这是忍辱波罗蜜。
* V( E' B) a3 t: x0 B; |: N) F# R1 x/ l
5 C6 V. Z4 b# L; A' u" N$ W# q; {
. W0 q% n0 I8 O
毗黎耶波罗蜜:毗黎耶也是梵语,翻译过来是懒惰,是不是啊?毗黎耶是不是翻懒惰?我忘了,果道对不对?, t& J. L% W; T% S4 u" g: ~' [, f
! K3 k5 W$ N( I
. D5 N/ c0 X9 |. ~

9 M* j- l( \' u) |果道:精进。
! X! i3 B, r& c' e) Y0 K
7 O9 E) b4 j! T  k, k" l ( r1 i9 |. P* |% n% g
( `" [! X! v2 P; C9 J8 h
上人:哦!那我懒惰,你精进,好不好?有事弟子服其劳,哈!你精进一点好,我懒惰一点,在这儿等一等你们,不然我跑到前边,把你落下,你又找不著师父了,你们大家说对不对?所以我现在懒惰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你不要学我这个懒,你要学我有的时候也精进,要学那个精进,对不对?听见没有?. R+ r% C% p8 b2 e
9 H* X/ Y( L: H

. ^5 |- p( s+ _  S. m) N9 D0 F5 C5 S3 L
果道:对。
" z7 R' L5 X4 Z3 i5 @& e$ \- [# l2 x* h1 i1 [) z1 ^

% E: d4 _" z( }' z5 O( w0 `- C- J$ X% w, z  `6 D' t3 i) _" A# r
那么这个‘毗黎耶’,我以为我这个懒师父就讲毗黎耶是懒,孰不知有这么一个徒弟还懂梵文,他说翻译是精进,那么就照精进来讲了。精进有身精进、心精进。精进,你或者看经,不要睡那么多觉,这也是精进。所以我们那个‘冰箱’——三藩市金山寺,我给它另外取个名字叫‘冰箱’,冰箱就是雪柜。为什么?因为那儿没有暖气,所以叫雪柜,这是周老居士都知道的。没有暖气,在冬天,有时把人都冻得有多少受不了,因为受不了,就要精进了,所谓‘冬参夏学’。为什么要冬参?这是在中国的环境有这样的说法,冬天因为冷,冷就要坐禅了,就不能睡那么多觉;夏天热,热就听经,就讲经说法,人就听经。所以冬参夏学,这是道场里的规矩。但是金山寺是冬夏都要精进的,没有人休息。我这些弟子都是常精进,我就是一个常休息,不是不休息,是常休息;但是他们不敢学我这个休息。所以这毗黎耶波罗蜜也是到彼岸,精进到彼岸。6 r) j! a. z# [  w3 T4 p5 f
) {, f! d9 Z; _) [: S. P

: A# z2 A" T0 ~( v- t! k/ v" j% C1 [# a% ^
禅那波罗蜜:禅那,就是坐禅,就是修禅。禅要时间久了,才能有禅,久坐有禅。你不要觉得坐没有什么意思,就不坐了;你要坐得时间久,也还是要用忍耐心来帮助它。坐在那地方,腿痛了要忍,腰痛了还要忍,不能忍的也要忍,要打破痛关;痛关过去,它就不痛了。坐禅也有种种的境界,但是你不要怕这些境界,不要说或者我坐坐禅,来了一只老虎要吃我,吓得站起来就跑,结果老虎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要跑,它不会吃你,因为这只是境界。来了老虎,你看著它要吃你,你在那儿定定的,它绝对不会吃你;因为这是一种境界,或者是你的考验,来考验你,所以不要怕。总而言之,无论有什么境界,都不要怕,你一‘定’,一切的魔障就都化为乌有,降伏一切魔军,这禅定波罗蜜。
1 `4 v& ?1 l2 J  ~. |
/ G, L" V" o( k) ~: ^7 |9 ]
: W1 Z1 d" H! b4 g, }1 \
9 ]8 |0 C9 p* K般若波罗蜜:六度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再略略讲一讲。般若就是智慧,你有智慧也能到彼岸;你若愚痴,会不会到彼岸?愚痴,那到不到彼岸,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佛没有说愚痴波罗蜜。: ^" w1 d7 ~- N
6 _3 j7 v$ @$ y. p9 p

) a* i: ]0 g3 d6 u: y/ L4 w4 ]2 ]( s: A% L
及以圆满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都圆满,圆满就是佛。那么前边说六度,这是菩萨所修的,就是修满菩萨行,要是把六度修圆满,就得到真正的解脱了;得到解脱,不久将来就会证到佛果,圆满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这慈悲喜舍是佛的四无量心,我们修六度后,也要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圆满了。' T5 u) H% J9 e, u8 ^' x) t! I
3 Q8 F- w# w1 N0 n8 b" @

* V6 e8 |% O# ]6 S  l1 ^) h1 T1 o9 I3 }# o' m' X
E2、具足十力
' |5 \$ O' f& a1 s
. {" R# n9 I) _% @! u/ j. h
3 N/ R+ @/ n$ n3 M% D
1 C  D- x( M/ x, S* z7 U+ H% H$ K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
0 _" n& X/ z, F
% b2 a0 I7 c% ]$ X5 G9 h, q
2 ]( o/ Q" _% Z2 V$ o+ u$ t/ g8 Q0 `5 S
这一段是问‘得十力智’,也就是怎样才能修得佛的十种智慧力量?; O! t  E7 o2 \" X& F0 Y0 D

: v, @6 E5 y. K1 _( U" h4 R& r1 d 3 A+ Y% i3 C$ J( S7 ~
3 v! m5 N0 h; }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处就是合理的,非处是不合理的。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非处,是不对的。佛的十力,第一就是处非处智力,怎么样能得到这种知道事情是合理、不合理的智慧力量?
5 @  n1 [) x# A3 p2 `* r9 S5 G) u0 \' z# W, M( l

9 ?6 q/ {0 {0 ^3 d  V0 y9 I+ K/ J" S1 `; L2 U. J2 n0 ~0 N
这个若讲起来也很多的讲法,那么我讲经,因为我也不懂什么,只浅浅地讲一讲。你们谁若懂得比我多,可以给没有听过的再讲一讲。因为我讲经只愿意讲浅浅的,所以在春天我来那一趟,就有人说:‘啊!他也不认得字,怎么会讲经?你们不要去听他讲经,他尽是胡说八道!’有很多人这么替我宣传,我是很谢谢这些人。为什么?如果没有这些人,这个讲堂很小的,将来把曹居士给吓坏了。我这次来的时候,曹居士说:‘哦!春天讲经,我怕人多把这个讲堂都给压塌了。’幸亏没有那么多人,也幸亏有我的善知识来这么帮忙我,又说:‘哦!他讲得很浅的,给美国人和澳洲人讲就可以,因为他们不懂佛法,讲这个浅浅的,他们可以接受。我们这些都是老资格、老佛教徒、老居士、老出家人、老上座了,不需要听这个。’这是我真正的知己,知道我不会讲经。那么不会讲经,我还讲;那会讲经的,吏不应该闲著,更不应该休息,更不应该那么懒惰了。因为不会讲的我都讲,我这叫‘抛砖引玉’,我这砖头抛出去,玉会来的。我不会讲都讲,那么会讲经的人看了就不好意思:‘教化众生我们也有份的,我们不应该不尽我们的责任啊!’所以他们也就都发菩提心,这是我的意思。8 G- P% m& W1 p4 o& o, m% P
5 ?, {0 s( V/ p$ Y' m: R
4 i3 ]7 D0 q# w5 T+ l/ `% l

4 Q! n+ \0 O! e0 \1 B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怎么知道过去的业报、现在的业报、未来的业报这种智慧的力量?
4 S; C- M2 @: K6 A# O) x
7 m# K( d& T, `; [1 M3 @
% S2 b- n1 ?, `% ?- l4 F& ^$ O4 q$ p) |
根胜劣智力:怎么能知道一切众生根基的殊胜和劣根?劣根性的众生是不容易度的;不容易度,你就不度他了吗?不可以的。因为他劣根性,你才应该教他增长这个胜的根性。好像我的宗旨,我教化人,不一定教化好人,也不一定教化有善根的人。因为有善根的人,自己就会发菩提心,不需要我教化。好的人,他已经好了,还何必来教化他呢?譬如人家已经信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了,你又去:‘哎呀!你要信佛呀!你应该皈依三宝。’这叫干什么?人家已经信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了,你还去教人:‘啊!你应该发菩提心哪!’这岂不是叫马后课啊!你应该教没有发菩提心的人,想法子教他发菩提心;没有信佛的人,应该教他信佛;没有皈依的人,应该教他皈依三宝。. o5 ?! p; W: r& k) ~2 t2 d3 `: J

# N& t2 @3 T, U6 ?# G1 b/ A 3 f1 K& a3 q7 {$ Y; o% f5 f9 w
/ Q% \8 C# h- c' P6 v( S
我老老实实告诉你们,我现在所有美国的皈依弟子和出家人,对著他们面,我可以这样说:‘他们都不是好人来著。’这个大个子前六年到过台湾。啊!他是一个最调皮的人,怎么说呢?那时他做水兵,在潜水艇里头住了五年半的时间,一天到晚也见不著天,在海里头和鱼在一起做朋友。那么他和鱼做朋友,有的时候也就讨厌鱼了,就要跑到岸上来玩一玩。他到了台湾,台湾很多酒吧,他那时候欢喜喝酒——白兰地、威士忌——这是他最欢喜的东西。现在他也有一种欢喜的东西,我告诉你们,就是可口可乐。你谁要是想叫他说多一点法,就送给他一瓶可乐,他就滔滔不绝、津津有味和你们谈话了。他还欢喜喝milk,milk是英文,中文叫牛奶,他欢喜喝牛奶。" R1 @$ w# u! h' Q. O
7 n! C* D: y% S+ k# ]$ R2 h0 @5 Z
* u4 V: q' f  @  M" r* M% y
& p3 j1 q* i" c
那么他那时欢喜喝酒,所以一到台湾就到酒吧喝酒。他很能喝的,大约喝醉了,威士忌喝了有几斤,你说怎么样啊?他就发狂了,本来面目现出来了,狂心野性露出来了。他先预备一挂鞭炮,中国这鞭炮、炮仗,叫hangfire,他把酒吧的门关上,把这一挂鞭炮就点著了。这鞭炮一点著,霹雳啪啦、霹雳啪啦,把酒杯、酒瓶都打烂了,人的头也破了,血也流了,啊!这回他成功了。可是这样子犯法了,犯法,他把门开开就跑了。跑了,就来两个美国宪兵。这个宪兵是管著他们的,知道他们很不守规矩,常常要各处巡逻。那么他一出门口就遇著两个宪兵,这宪兵比他又高又胖又大,一边一个,就像凶神恶煞。4 Y$ |; z+ Y5 ?; e- A) Q9 q

: t% r, |  z# ~) U3 I
5 o2 o$ ~# |1 k/ s! `8 A7 N2 [* \* ], @0 B+ }% |
这时候你看他喝醉了嘛,但是他还有醉的智慧,他会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怎么样呢?他把他的水兵帽子摘下,问这两个宪兵:‘你们看见过这个没有?你知道这是什么?’这两个宪兵往帽子一注意、一看它,这时他把帽子丢到半空中,这两个宪兵就仰面而观:‘这是个什么宝贝啊?’正在那儿看这个宝贝呢!他跑了,无踪无影。这不知道是金木水火土哪一遁?那么用这个遁法他就跑了,跑到街上,电台就广播说:‘有个水兵,没有帽子的,看见一个水兵没有帽子,赶快把他抓住。’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跑回船上,又同鱼在水里打球去了。你看看!他就有这么大的智慧,所以你说他是好人吗?不是的。不是,可是你看现在他会三步一拜,祈祷世界和平,从金山寺门口出去,到Marble Mountain(云石山)一千一百五十个mile(哩),在这十个月的期间,天天都那么叩头。你怎么知道当初见在台湾酒吧显神通的这个水兵,将来会三步一拜?所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 }  s$ s2 E; E" t. a  [9 F6 B
0 D. s  ~/ [9 r6 O; {  k* f* u
& d* ?" o0 Q7 }6 S4 {% ~' X3 ~5 ]8 X( k
种种界智力:大约讲一讲,种种界就不是一种的界。+ a) D+ F' |7 Q* |
+ c/ ?9 s" N, j$ |, ]

/ w8 P# Z* H8 O" N3 X4 g" M
3 F) L1 M6 X; [种种解智力:又怎样才能得到种种解的智力?
. Q9 w9 N5 B( Q
. n* e3 F6 @0 Q) N! R
1 a) Q! W7 |2 B2 s, J
+ n  h" Y0 f/ `1 h( G一切至处道智力:怎样才能得到一切至处道智力?* ]; h6 d$ U! L" c7 y" `4 c! L
: v0 ], U& Z; C+ ^# s

. c% `+ r. N  x2 a2 E8 h
' g  |7 L; D0 D' @% [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怎样才能得到禅解脱三昧染净的智力?三昧就是定。禅解脱这种定的染净,这种智慧的力量,怎么样能得到呢?$ _; K+ |  m  N
9 O% A0 B+ t( e% ?# W6 }

3 q7 K: |5 k5 b7 H! b' z+ o1 t, W5 ?
宿住念智力:怎么能知道以前和现在这种智慧的力量?/ K4 R/ T* Z( h' r! S
" S4 W. q! d. y

4 S4 V& S. R7 k* t$ l9 g% S$ c( o, f3 D1 `: T+ a
无障碍天眼智力:怎样才能得到没有障碍天眼的智力?
% ~) Y% U9 q* b' d; U3 X- }9 Y
  o# `& d3 f7 V! V, n) q% A4 k
  e/ P# A/ S  y' F4 }- W
' O3 U  X; n* t- ]断诸习智力:断这一切习气的智慧力量,怎么样能得?
% c3 t5 b& S6 V: C  q" {* B1 h6 M: t( f3 ~/ P

& v& i( v+ R6 l
2 t+ F9 j3 N3 Z& n) g% |7 p前边是佛的十种智慧力量,怎样才能得到这十种的智慧力量?这也是智首菩萨向文殊师利菩萨问的,这些个‘怎么样能得到’,在后边的偈颂里边都有答覆的。. B1 W+ S  B- P' \' A" ~, c6 e0 V! L

3 g5 U4 R' Y) ]; R: Y6 A
6 H8 O* u0 g. W, O9 ^/ a. G" L" e  K' Q+ I, x. q9 S' [
D4、一段明增上果% \- J# m0 }- A) s& L) Q

* A6 H) y! @, g, u: c 0 s- z0 d) R8 A0 V8 R
' b6 B2 Z: v# t4 C7 K" g( I) {) ?& b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侯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2 I: A7 i0 R2 j3 ~( E; S
( @' \5 O/ q" K( u7 ~+ y* R1 r5 I0 n
2 Q. _4 s+ q+ }/ @5 u8 E
' ]0 Z2 R' x; M/ G$ t; ^
这是第九个问,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十王敬护’。' G# ~/ m; k) z
$ p5 k# p. H! e- A9 H

- `" Y/ g2 f3 e  ^+ l# _) a! M3 L' P& f' ~& j4 @+ o& b# m! @7 y! [
云何常得天王:怎样才能得到天上的天王来恭敬供养?天王就包括一切诸天的天王,例如:四大天王、忉利天王、帝释天王、大梵天王......。
! s0 c6 R; V/ N2 m" i: j% N6 o/ P& u2 k0 z, k' D( r0 i

5 o; I- n0 M0 t6 {% @/ m* f4 c
& C9 E% f2 ?; s; I龙王:怎样又能得到龙王来守护恭敬供养?
9 @$ _) z) a9 ]2 W$ ]& c" B1 V: q) [4 z( g* e/ h
) }. F7 Z! |/ Y1 R+ M9 ?

& x( n. Q; h3 N; Q. J+ {: V夜叉王:夜叉是一种飞行的鬼,又叫速疾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1: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这个夜叉——速疾鬼走得非常快,但是他也有王。要是夜叉王守护恭敬供养,那一切夜叉也就都守护恭敬供养了。& b0 W& z9 o* k/ F! C! v

0 m2 s4 K" y( ^1 K/ _
2 S  A$ [+ p) K5 `: u: o/ a+ }3 J6 U% v
乾闼婆王:怎样能得到乾闼婆王来守护恭敬供养?乾闼婆是天龙八部之一,他是乐神,会奏乐;又叫嗅香神,他闻香而至。玉帝有一种香,一点上这种香,乾闼婆王和乾闼婆的眷属就都来了,为玉帝奏乐。这个奏乐,也就在那儿跳舞又奏乐。
: v8 Q1 u, ?# @! X9 D4 h
, I2 ]: k6 y9 G. M' n: {
8 Y/ s: }$ ?5 \0 p  R% {. @2 n& @  ?1 j, y7 G
阿修罗王:阿修罗是有天福,没有天权的,可以在天上住,天上也有阿修罗,可是没有天权,没有天德,中译叫‘无端正’。无端正就是长得非常丑陋,有时鼻子长到头上去;有时眼睛长到下巴,很难看,很丑陋的,所以叫无端正;可是阿修罗女就生得非常美丽。
8 }8 `( Z% x# z  Y. k) q3 a' t8 L. V9 y) g: p- u  V; s* U) }6 p6 G3 L
' V% L5 q0 z# b* `7 _$ o! V( Y
' q  C2 H$ o& u$ G- k
迦楼罗王:果道,记得迦楼罗是什么吗?
$ O+ n" [# z, T% ]( K) y
" D, {4 j9 l! g* a1 `" Q0 Q6 Z" O % s, y/ E* s& r2 H$ m9 i
  O$ k( L; l* e' }- o% e" t
果道:迦楼罗是梵语,是大鹏金翅鸟,梵语叫Garudha。1 B4 F2 _9 Y9 B  @# k/ A
- F  r6 h, {6 _1 `3 K" s( r
! B( b# N4 @5 E$ k. A
8 B; D7 C6 B  p, b, V
上人:Sansrikt叫Garudha,因为译音,叫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的翅膀有三百六十由旬那么大,它若一飞,用膀子一煽,就会把海煽干了,它是吃龙的。那么以后做佛的护法,做为八部之一。怎么样能令迦楼罗王来守护恭敬供养呢?
( n' q6 v) y6 P8 a5 [7 C: Z+ G9 G1 i$ u8 h4 ?0 F
: |7 P5 V5 h% l7 @: i; v" f

" m7 B9 ?6 \. p' I) Y紧那罗王:这紧那罗王又是一种奏乐的乐神,也是一种玉帝的乐神,是奏音乐的。怎么能令紧那罗王来守护恭敬供养呢?
& s2 l- q+ G0 F4 u/ ~9 i( G* v1 K6 v1 O" p$ Y
9 {/ D! S5 J1 X' U4 o5 T: F3 t

) S2 a1 m4 A9 }6 H摩侯罗伽王:摩侯罗伽就是一种大蟒蛇,也是八部鬼神之一。怎么能令摩侯罗伽王来守护恭敬供养?智首菩萨这么问文殊师利菩萨。8 k5 u9 ?+ D7 D* g

9 F" k$ p2 [  ?" i& z  h 1 {& a1 X. }& b; j5 {, m
2 O3 |* w) V" g! s9 v; [
人王:人王就是做皇帝的,是人世的王。
* M! T" a0 K4 @" f& n
# N6 z3 q/ a: m% f# k $ M& D  k% Y+ K5 Q

" L9 A& n4 X7 i* n! P% e梵王:就是大梵天王。
- R5 @3 O7 V$ M( g) L
5 A% I: f: i# q' H$ _, }5 t $ ^5 W9 ]% Q( k! X! {) r$ u8 u3 ?

. |+ l* b5 Y4 B& P6 c之所守护,恭敬供养:怎么样才能令这十王来守护恭敬供养?这就要你持戒律,戒德圆满;你修定力,有慧力,戒定慧圆满,有德行了。你若有德行,这十王就恭敬守护你,供养你。$ V& e- [  g6 D$ ~/ r
" _4 J) B8 |6 |0 r
5 j4 a9 {, Z# ~4 f; t0 `8 R% l0 y

" R; N' e  j; K8 [3 x# HD5、二段明等流果分二    D1、饶益    D2、超胜
( ^- I$ p4 ?7 z5 t' k! s& j7 M( c; a' q' ^4 }' g3 V
今D1、
% T2 |% z) N! F- L; _
, {- N4 u+ q3 A' E9 l& u7 c
1 g1 S. e3 A! U3 n
- [, K; k$ F( ?  l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U7 A5 N5 ~0 t7 Y# r, u

8 G) p3 i/ m0 b& C4 K! S" g 3 l+ t6 s3 w" y( x* m( ?8 j
+ S7 m8 k( q8 W3 E$ }
这是智首菩萨第十个问,他问文殊师利菩萨如何‘能为饶益’。& r! a+ C0 N! z" D1 p
, l9 V# {+ P8 e" W% T0 T9 ]
; a' \4 b+ j* g& g
8 r) a3 A( N  Z$ \6 r# o6 s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怎么样才能为一切众生所依靠,为众生所寄托,这是为依。, H% H4 X8 N% g& v1 I

0 Q8 m7 \/ N3 b
( E6 Q2 S3 R/ l- W
% L: T$ `' U: @为救:怎么样才能救护一切堕落三恶道的众生?
6 Y  N! |' Y+ S2 I
0 I# Y' G5 h5 R& d0 z - ^' ]* v; f8 b4 S, z
- k! E/ U' U& _& i1 N
为归:怎么样才能令众生来皈依佛道、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 q3 ?/ f3 Q8 D! G2 R4 a) D, j, Y) o" _" f5 Y& u& a8 R

7 R- r! s! p$ N1 c0 V
1 @2 e& u; j3 ?% K4 I为趣:趣就是趋向,怎么样才能令众生向佛道上走?向佛道上进步?
: m3 U7 v, J2 w' c, K7 a
. u9 a+ I) n) b0 E1 u! v. k. h
3 L2 ~, J0 b" T8 B( c- B
1 H  A6 S& j, F% F为炬: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明灯,给众生做眼目?
+ x- Z5 [. e& ^7 @# w- ?: t# Z# u2 F/ I7 b( |/ |

) t7 L! S6 b/ j
( v1 ^# Y8 _* I) T为明:怎么样才能给众生做一种光明,来照破众生的黑暗?
/ i: v/ R# b) |% X* x1 D7 A% E
+ t3 l% f4 q: `( }2 a+ f! V
! q# q1 U; |5 E
. A+ ^! }* F* p) L为照:光明常常照众生,令众生没有黑暗。
( M7 Y2 e# Q" k3 Q# D# R8 t/ Q8 S" g
* Z8 Q1 M# }# Q) O   x$ `. C: S  }" V
( O* U) @- z& W3 ~. M, u
为导:为众生的引导者,接引众生。
* ?0 c% `' a9 V* U0 M( N: J$ u: Y7 T8 u3 j

  A& O. }0 E7 I& c, S( Z/ K
) h/ X! g9 U' @, F9 T0 T为胜导:做为众生一个最殊胜的导师。
( d# [& S: e8 @, n
: r$ ?) _. P) u1 \+ _5 E# ?
+ s; w0 j5 L, v3 y
; T6 B' q* M: b5 E/ f8 H为普导:怎么样才能普遍做众生的一个大导师?智首菩萨这样问文殊师利菩萨。* ^  |" c; q8 _: i3 X
2 c* K4 f! \! `1 y! O7 \

6 H/ k  Q3 h: B% q
. x: |5 X8 @! V9 r3 ZD2、超胜8 z3 U1 A4 @* Y( m* b  z; J2 g- H

, _- A! p4 P& [3 L 6 {# Z4 S1 g' {

& P0 x0 l# E/ d+ U, s6 |1 S* J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1 r  L  z: x" O! E# G
% x- U/ a, c. G, Q " Z3 O3 |3 {6 G

& {& \0 l7 q% L, u最后智首菩萨又问文殊师利菩萨十个问题,怎样能‘超胜尊贵’?; R' @- z: A$ P+ f, F! _& a
/ J4 _/ r' V: A' k
8 y( I( w& z, I; u! j9 z
2 c7 m. G; E' K3 Y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怎么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一切众生中第一是谁?就是佛。佛的功德大海圆满,无欠无余,所以谓之第一。
  @+ u- d- h: w! F) B
7 j' w8 Z$ q0 P- J5 S
6 K& a1 g' k  [* {9 }) m2 R9 ~9 B! x0 k" E; t
为大:怎么样为大?因为佛这个体是大的,法体包罗一切,体包法界,所以叫大。! A9 l1 s; a( [% W# G. G
) w, x3 k( [2 i& h8 o: x, V' }* ~

4 p: M- e( q3 P
6 w; x1 t( F4 S; y3 H为胜:怎么才能为胜?胜就是殊胜,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做众生里边一个非常的人。& N$ S8 O7 `' D1 K7 y

0 r$ ]5 Y( T7 M+ z6 Y
" \5 v3 F1 t6 C4 a. y
: T5 O% D4 s# u" |7 |9 j为最胜:在众生里边,没有众生可以比的,这都是佛的境界。/ U0 i/ Y! o; }1 x6 s  g

" }+ q, d- s, `6 a- {3 T! B
. t+ x1 \& D8 u4 W0 g; \" P! V9 ?( G8 P2 v* Q3 u. u9 n
为妙:妙,就是烦恼没有了,就得到妙境界。又什么叫胜?你自利圆满了就是胜,也可以说得到最后的胜利。什么叫最胜?就是利他圆满了。怎么叫妙?烦恼断尽就叫妙。
/ v! t7 U9 b. @& \& {# I, y( r6 f- k
' {0 M- t# V5 U0 z1 O
  j, c, E2 L0 o2 k/ w# _, m4 o/ Q6 S
为极妙:怎么为极妙?极妙就是烦恼障断了,所知障也断尽了。烦恼障,无论什么事情就生了烦恼,就障碍你的道业。所知障,就是自觉比旁人都知道得多:‘啊!我又会讲经,又会说法,又会念经,又会拜佛,你看他们什么也不会!’这是所知障。你知道的多,就自满,满就招损,反而把自己的道业障住了。那么所知障断了,这就叫极妙。4 v" {& J. n6 W8 J  Z' V" I5 H' `8 e) m
7 U, @$ D! I& C# L/ _
5 ]! H& B. A! H* T! x

0 J! `/ f' O6 {5 R! \为上:怎么叫为上?你向下看,没有人比你再高的了,这是上。
2 z+ c- o3 S: V! D0 k
' l% d* ~, W& h! H) D
, _6 x$ ?# t+ d, D; ~4 q* R, C3 C+ B. d  b
为无上:怎么为无上?你往上看,没有比你再高的,这叫无上了。8 ~7 j2 l( W/ H. ?: x

: w6 A# M0 \5 r( u; U
# d: e' g0 r$ b3 X; O0 Y) Z* t# e, s; {- F" h9 q7 N: c
为无等:无等,你向下看,没有人可以和你比的了。
8 D1 R  H3 u% t- C
" |6 Y0 P, G4 h3 N+ Q$ a
- ]# w6 a! I( o1 Q  j0 _
2 i0 Z! u4 b! C- P/ e- J' b为无等等:不单一个人不能比,所有的都不能和你来比较了,这是无等等;你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圆成佛果了。
  k% v+ ?( E2 N& s  Q; k5 r  N  d  a) |; M1 ~: ^
1 b0 _+ V+ [1 K& c  ]/ f
3 Q! u8 p+ d0 l, G, @* G$ K) Y
A2、文殊答标德显因分二    B1、叹问成益    B2、正酬其问" s3 @8 Y* m3 m& i% _5 ?4 H0 I

" {6 [( w1 g# r; a  P今B1、
+ R9 w% n. D. o& a; u
& g1 K. p2 c4 X 9 }: p$ A( K/ c8 L: D0 w+ t
6 C% ~3 O  v1 v1 M( w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
5 [' [0 v, j7 f0 D& r; X( S, t9 r" W( D% Y8 V5 s/ s& Q

" S4 Z9 z: x3 P, B( X  l8 N! H# [5 A* D! i) `0 Y2 a3 Y+ Y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答覆智首菩萨说:‘好得很啊!你这个佛的弟子是很好的,是最善的。’你看菩萨和菩萨讲话都这么客气,也先赞叹他一句:‘你好得很!Very good,you are very good’要先赞叹一下。难怪现在我们人都学得:‘多谢啦!多谢啦!Thank you very much’都要这么样。' q  B8 B$ N9 ?) {

+ @% w2 v% e( E$ z% G' q- S# K
: E9 m/ ?7 B; ~( g7 f4 o' t, ~% A( A( h9 L. @, M
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你现在因为想要饶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安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你很慈悲的,很悲愍这世间一切众生。你想饶益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所以要利乐天人,天上的人得到利益,人间的人也得到快乐。
, g8 ]! z6 r/ M! Y8 v: a" c/ ~6 z) n) `3 \. S
, c% P3 r+ }: J$ u7 `4 a
9 T0 |- {. E" B! K+ U' f
问如是义:你问这样的道理,这样的义理,这不是为你自己问,而是代表众生问。
, C7 `1 b7 q6 b. H8 \2 Z8 G! {( K
, l3 b  i" i5 \! R  q! Z
$ D' u) X- _9 Q5 d% g6 x6 Y  B8 l* s* J$ z6 c% E4 J* R
B2、正酬其问分二    C1、标因成德酬其举德    C2、指事显因酬其征因3 w: m" _: ~( w$ r
1 v7 ]9 o: f+ W+ n
今C1、
" `' e9 V6 F6 {" V  A0 ~" z
; T2 q! R' c2 t. d - i. h& S' t( m! T% w$ Y8 z

+ \/ m  N1 S1 ^7 j0 E% S( K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4 v" K- ?8 X7 {+ p+ G1 v8 Y
/ O/ d8 x* f' M
. I5 t8 Z& [  B. |4 q- N5 K" x( e/ m1 P: J# J' {
佛子,若诸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又说:你这个好的佛的弟子啊!假设一切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若能善于用他的心,来发广大愿,就能得到一种殊胜不可思议的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对于一切诸佛之法,心里一点障碍都没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了达诸法实相。住去来今诸佛之道:住在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修的道路上。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常常随著众生而住,不舍离一切众生。如诸法相,悉能通达:就好像这个法,所有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完全能明白了解。断一切恶,具足众善:能明白一切法,就能依法修行;能依法修行,就会断一切恶;断一切恶就是一切善。所以你一切恶断了,就具足众善,所有的善就圆满了。
+ n9 G* U" @/ |" q. H3 {; s9 p# X
* O0 s$ E& @  x( }  [; z' _ % d5 L+ K1 i& l" T9 X
, T; S/ u, ^% H  \; j( }+ ]
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你翻过来就是,就在那个烦恼上,你若一翻过来,就是菩提心。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就要认识境界,你对这个境界若认识了,就会忍耐。你通达诸法实相了,就会有一种忍力,不论顺的境界、逆的境界都能明白,都能忍,顺的境界不生欢喜心,逆的境界也不生烦恼。修行,什么叫修行?平常心是道,你就平平常常,日用动作行为,所行所作,都要很平和的,不要生烦恼。你遇著一件事情一生烦恼,就退失菩提心了,这就叫没有长远心。你没有长远心,修道就不容易成功的,所以一定要发长远心,要有忍耐。好像今天有一个学生,本来昨天他同我约好两点钟来见我,但是今天到外边去,赶不回来,结果三点钟才来。这个学生来了,没有遇著师父,大失所望,就生了烦恼;一生烦恼,魔障就来了,就生了一种退堕心。幸亏还有善神来护持,就给他一个境界。那么他还不错,对这个境界还认识,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来,没有见到师父就生退悔心,这是不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很快地就受到这种感应了。所以我们修行,不单对师父,就对任何人都要用忍耐心;你若不能忍,就得不到真正的三昧,得不到真正的定。所以你能断一切恶,就是具足众善了。) ?9 n# u( _5 r! D) j0 A3 u% V& I
; w5 O6 v# k# q% t% y. O

8 ?! K$ i( j: B& ^& D0 R+ A( K6 w* u/ f4 F5 A; E5 U
当如普贤色像第一:这个修道的初发心菩萨,也就和普贤菩萨的色像一样了。普贤菩萨是色像第一,你也能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所有的一切行愿,都具足圆满了。于一切法无不自在:游诸法相是通达无碍,在一切佛法的大海里边,随便他愿意怎么游泳都可以的。在这法海里边,欢喜怎么样游泳,就怎么样游泳,你看!很好玩的,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能做一切众生第二个大导师;第一是佛,或者是普贤菩萨,那么你能和普贤菩萨一样,所以是第二导师。2 ~, e, |8 m& M" e2 k; a
7 m% A& ]: U, y2 F4 W$ L. o/ v  K
# D1 t9 C, u% x
6 L+ F; Y5 ~6 Q
C2、指事显因酬其征因分三    D1、总征    D2、别开义类    D3、总结
+ g( _* V7 |& U' O6 s! N( c0 J& _8 s. z- i
今D1、- M/ l% }! w( t
$ [& o( f5 C+ ], i* I% u6 M- F; Q
% ~+ W$ o  t; i# X9 d! J

. D% e" I3 P8 s; N6 ]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
2 n% q& x2 L& p' k# w& a+ \
, K0 x5 w  {$ I9 T7 G( X
' c' W  B. Q+ l$ h- m1 v  O
3 z5 {  K! ^3 U. T! V4 V, b# D9 u0 L2 Q" b- o* S- |4 L- E
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了一声智首菩萨:佛子,你想要知道怎么样善用其心,才能得到一切的胜妙功德?
( g3 x5 h' J) S& U6 P7 e$ M* O" _9 |7 ^$ A: I2 h) V7 {

" f4 n* A9 _% c2 Z/ i- }3 h) P5 C/ Q, }! L- i: @) j
D2、别开义类分十0 C. K3 X% }% N% u1 k

" D+ \- {: ]: I$ @& {; E9 L6 ]E1、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      E2、有十五愿明出家戒时愿1 {, Z* Q: P' C9 ^* f/ x% l
# Q( j- X* V' d! M! _( y
E3、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      E4、有六愿将行披挂时愿$ m. E" x# d8 ^! K$ e) U$ \$ Z

6 z) D" \! m; D$ u8 I* N+ tE5、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E6、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
! P4 |6 m* u* H# G' O: E# T5 v& h- Z5 c; o7 r
E7、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E8、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
& u' [8 \8 G1 t6 v% R0 r/ `0 C0 r: j& [# M) v  V( [* E
E9、有十愿明习诵旋礼时愿    E10、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 F9 ^$ C1 z; a# C
: Y- g' {: ~$ Y# G- g
今E1、
1 l6 w/ G! Z5 r/ B
) S' J) t( h9 v/ [$ Q4 n " t) j" I! d* \1 g
& n3 L4 T, `  j; B5 s' Q& N% B
佛子。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R: |* _% |* |
# r2 [  `6 J0 X, o
! h# M1 C0 ~' Z8 L5 R, [5 m/ B

/ u: Q6 C2 o7 U$ o9 [佛子:又叫了一声佛子,就是因为怕他不注意,不是怕智首菩萨不注意,就怕你我众生在这个地方,听这经听得觉得很平常,就要沉沉入睡,所以又称了一声佛子。那么听经的人一听,说:‘或者叫我呢!’那么你想要睡觉,也就醒了。所以说:
5 }, d8 {2 i- y8 P/ n/ n
. R: P4 I& C0 G% O# z
) m, u* z/ o8 |0 c3 U% ?+ S) f3 h, w) `
" H3 X6 M, V  T菩萨在家:说一切在家的菩萨,那么出家算不算呢?等到后边,你就知道了,现在是讲在家的菩萨,就是没出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也有菩萨,你受了菩萨戒,行菩萨道,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行人所不能行的,做人所不能做的;你能慈悲代天宣化,能用智慧代国教民,为国家来教化老百姓,这都是在家的菩萨。1 z# f" q# b3 ?7 x' k# ~
9 I2 R1 b% G( Q/ l& r' w

  |2 G/ Z) [/ `0 y& j9 [) G% V' @- d$ @' i
当愿众生:菩萨在家应该要发愿,发什么愿?现在我就发愿,愿一切众生,知家性空:都知道家这个性本来是空的,家也是空的,一切一切都是空的。那么既然知道是空的了,免其逼迫:就不会被这个家来抓住了。被这个家枷住,就跑不了了,这等于逼迫。你知道它是空的,‘哦!一切都是逢场作戏啊!这本来是空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执著它了,不会被家庭所累了,就不会生那么多烦恼了,不会一天忙忙碌碌:
; x$ d- e/ o5 r/ D, R$ }* f* m; M1 O( m" g

8 u3 j( m. x! J- B# A: {% }
$ v9 l3 I( s2 h( E" b终日忙忙只为饥    得了饱饭又思衣
* A; v, s7 ~# o  \, i! ~
. e* F) `% x. u8 [" h衣食两般俱丰足    房中缺少美貌妻+ j# i4 U2 t6 P1 S
, z' U8 m% l. Y
娶下娇妻并美妾    出入无轿少马骑9 P( g6 m# e$ }4 ]9 w5 \* [8 z' i! \( X
7 x- q5 b; `4 r% J) Y9 f+ s1 w
骡马成群轿已备    又无官职被人欺# [1 a1 o7 f/ ~- `- d
* v, [! A) s( W( J
五品四品嫌官小    三品二品又嫌低7 w' q% M- \0 r0 t/ v

7 C# e; W& ]! t* o- F一品当朝做宰相    又想面南去登基
, f1 r5 z1 W) U, c
7 y& d% k( [# k0 q  m% t一日登基坐了殿    又想神仙下局棋+ P, U1 a; ]- E  E& S
+ u4 }$ ~# \% V6 ]$ @

/ J& N1 M; A* i2 o
; q  R; ~# T$ m6 m) |) k6 ^你说这个心什么时候能完呢?啊!" V9 G/ Q5 U2 x- R% {  N# a

# k) `1 ]/ ?& x$ n# S: e  h* H
, [! v. R# }+ \' \+ w6 [! W+ \7 |1 d- ]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w% ~! _1 y5 P; V( m4 I) o

& B. T0 O: e$ W0 y# I7 V- q
- l4 J$ X6 ~/ I
$ [& J& A: ?6 R( z孝事父母:你这个人若是孝顺父母的孝子,也应该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我现在愿意一切众生,善事于佛:移孝于佛,那么若无佛的时候,你孝顺父母,父母就是堂上活佛。因为父母生你这个身体,你应该孝顺,报父母昊天罔极、劬劳之恩。你看母亲怀胎十月,乳哺三年。今天于主教(于斌枢机)讲,他反对堕胎;而现在的人差不多跟著那些个喝醉酒的国家学,想要学堕胎,这是不人道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论青年人、老年人,是新鲜脑筋的、旧脑筋的人,都不要赞成这不合人道的法。于枢机主教说:‘啊!这是把人芽子杀了!’堕胎,这是杀人芽子!小孩子入胎,好像人的一个芽,把人的芽杀了,这是惨无人道的,他说得很对的。: Y" `/ k" {1 Q6 \$ u. z% ]
, r1 g& L( V# Q+ g7 A+ G2 ^# S
% a: _5 v* t9 l( }$ A6 Z

0 x/ b) G. J3 a' M8 d" K+ k% w1 z$ Q那么孝顺父母,你就应该来善事于佛,就是孝顺佛。护养一切:你护持佛法也就是孝顺父母,你供养父母也就等于孝顺佛,佛和父母是不能离开的。所以无论哪一个人,要是孝顺父母,佛一定会欢喜他的,佛一定说:‘善哉男子!’来赞叹你。" e6 c+ c' n& e- _7 L

; q0 {9 V9 V5 k9 v
( {; Z+ N) s5 N  B& W- n9 ^. D/ K# I# l5 k" I( _8 C2 j
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怨亲平等    永离贪著' S# z  k, S! V1 ], Q" P
4 [% r  h+ n* T: c3 M! |! ^: ^

1 o) l" |* B7 \
9 j( r; s* ?; |: i" L妻子集会:在家的菩萨都有家庭,会有妻子,和妻子集会的时候,也应该发这个愿,当愿众生:我现在愿意一切众生,怨亲平等:我和谁也不远、也不近,怨亲平等,和我有仇的人,我也待他如同亲人。所以佛教是真正的平等,怨亲都平等,怨亲是一样的,能看成这样。不是说自己的妻子,就近一点;其他的人就远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5 22:37 , Processed in 0.1047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