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群书治要菁华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了功也要甘于人下。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 本。所谓谦逊,就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啊。」: [0 C7 d1 t  c) _
  " N- P  d# Y! W! q4 p8 e  X, W
  【原文】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2 v4 p! y# C- i3 i! r7 e7 l3 g
   【译文】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事情初始之时不能慎重而周密地考 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谨慎守密,言语不轻易出口。」
( |! d; `2 g2 R  
; k4 ^$ X4 G4 f; F/ T9 a; S( Y4 I  【原文】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p" D" [1 a3 M6 o7 g  【译文】一般百姓却 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在藏敛财物上轻慢就会引人为盗,在容貌上打扮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7 q5 t  Z" c; E7 L$ U4 N
  
& G; T5 a- k5 a! [; }; K  【原文】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四存乎器象,可得而用者也。
9 h, e* N. y1 J6 K0 k% ~  【译文】孔子说:《易经》中包含有圣人之道 的四个方面:圣人通过发言而施政教,则看重其爻卦之辞;圣人有所行动作为时,就效法其阴阳变化之律;圣人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就效法其卦爻之象;圣人用来占问决疑时,则崇尚它的占筮之理。 (这四个方面存在于爻辞和卦象之中,可以从中获取并且使用。)4 S7 ~8 Z1 b2 n' `: o( r
  
, O/ j. j0 S/ y' M  【原文】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7 j. h. S9 O$ b8 C, K* G; V  【译文】《 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思考得来的,更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寂静不动,无思无为,却能有感必应,万事皆通。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 [. M$ |3 s( }( S/ R  1 O5 J2 u' r$ B: H2 f
  【原 文】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 此之谓也。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也。
+ b' \0 r) [3 g1 p/ @  【译文】《易经》是圣人用来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 一切事务(能够深入探究无形的道理叫作「深」,能够洞察精微的变化叫作「几」);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够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去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达到理想的目的。孔 子说「《易经》涵有的圣人之道表现在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四个方面是用圣人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叫「圣人之道」。)
, I1 }. t0 M6 {2 ?& N7 _  
& ]5 {( I1 w. @: ?  【原文】夫易,开物 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7 B5 Y4 W! |! B* P5 v+ P7 f
  【译文】孔子说:「《易经》是 一部揭示万物的道理、成就天下的事业、覆盖天下万事万物规律的书,如此而已(冒,是覆盖的意思。是说《易经》的道理能通达天下万物的心志,成就天下之务,《易经》中的道理可以覆盖天下万事 万物)。」因此,圣人用它来通晓天下人的心志,用它来确定天下的大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G! j) n7 X4 ~' a
  " h* l  a' b+ B. J/ L* D2 R
  【原文】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 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s) T( h7 M; t5 _4 ~# `' h
  【译文】孔子说:「上天所辅助的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的人,能够从上天得到 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d0 J0 \* `, ~0 Q/ v
  
8 y" X( a' b6 n3 O. Y/ E# z4 W& ~$ T4 l  系  辞(下)/ h2 Z5 _! l: _8 S' D- ^
  
' [/ H5 g7 e" A  【原文】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明夫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 者也。& r: J' B% a1 S' O2 R
  【译文】天地之道,是因守正才能为人们所观仰(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保有其贞正之体以全其用途的);日月之道,是因守正才能发出光明普照万物。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必须 坚守贞正而精诚专一啊。  J, C  \) V; _  g
  
5 T) l3 {8 y6 e, }0 N+ k, T) C  【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所以资物生也。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3 B; `: O8 y3 L3 j! L$ X, H4 U: V
  【译文】天地最大 的功德在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东西在于有崇高的地位。何以保全名位?要靠「仁爱」的德行。何以聚集人民?那就要有财物(有了财,才能资助万物使之生长)。理好财物,节约用度,端正辞令, 出之以理,教化民众不要为非作歹,不让他们作恶,这就是「义」。) s; x  Z. O! k  k0 @
  0 _" v+ t0 S# o  K2 O" ^& _: |
  【原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Y, d/ h. a/ @
  【译文】孔子说:「本不是自己所应经 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本不是自己所应凭据的据点,却后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恶果。」
$ i8 ]9 g+ w' S( G+ d* T# A+ O, r  4 q- b! `* s" M5 j( i
  【原文】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 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 T1 B9 U! A( c5 H% f5 K4 g" O' T
  【译文】孔子说:「小人行不仁之事却不以为羞耻,做了不义的事也不害怕,不见到功利就不努力去做,不用刑威就不能使他得到惩戒。小的惩罚 使他受到大的戒惧,以致不犯大罪,这是小人之福。」+ N/ p  [* ]9 A1 ?6 p  W9 F, }
    u6 j* j) I  B2 b+ i! T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 而不可解也。8 ~. S9 L/ k6 u+ Q4 Y7 `& z2 J
  【译文】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 以为做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j* h. Z4 h4 e. j2 R
  + [' t, C# M: f+ d' G- E
  【原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m) e) U" _1 j1 I) h3 f7 `6 m
  【译文】孔子说:「今日处境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自以为安逸,没有畏惧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导 致今日之危;今日灭亡的人,是因为先前自以为自身可以长存,不存忧虑和恐惧,所以导致今日的灭亡;今日有祸乱的人,是因为自恃之前已经将国家治理好,以为就会长治久安,不存忧虑和恐惧,所 以导致今日的祸乱。所以君子必须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存在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在大治的时候不忘记祸乱,以如此的谨慎之心,因而可以使自己身安而国家可以保存。」
' I+ v! A1 @  r+ \  a' X* M  , I& L+ ~, o3 y8 g2 R
  【 原文】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5 Q8 x1 L' U9 u8 L" Q  【译文】孔子说:「德行浅薄而身居尊位,智慧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薄弱却担当重任,很少没有灾祸的。」
( _$ }) g, j; Z# e* M  L0 l  ! k: O1 ?* M- |- u1 r' y6 k, ^
   【原文】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定之于始,故不待终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 夫之望。此知几其神者也。/ t, L6 L. l+ ^# M* r$ Q
  【译文】孔子说:「能预先觉察出事物的苗头和趋势,大概可以称得上知几了吧?君子对上不谄媚阿谀,对下不轻慢无礼,大概可以说能预先觉察出事物的苗头和趋 势了吧?几是事情微妙的苗头和趋势。君子能见于未然,所以能够见几就行动,不必等到事情终结。《周易》说:『被坚硬的石头所阻隔,不必等到一天过完才离开,要想到当下脱离此境,这是贞固而 吉利的。(在事物萌芽之初就能看出吉凶,因此不需要等到事情终结之时。)』君子见微知彰,见柔知刚,能知几如是,必定能够得到天下万民的景仰(这可以说是知几如神的人了)。」" Q8 S- l7 m! A/ W
  【原 文】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u9 y" f5 E6 O; {* F+ _
  【译文】孔子赞赏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家的这位子弟,差不多算是知几通达的君子了 吧!心里有了不好的念头,没有自己不知道的,一经觉察以后,立即回头,不会付诸于行动。《周易》(复卦初九爻辞)说:『迷途了,走到未远的地方,就能适时回头猛省,便不至于有太大的悔吝, 经此警觉,则有大吉。』」
8 q4 Y) e: M+ r( g% w& V  ; L3 g* \: @9 G% V& I- H% D+ v
  【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 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1 S1 X8 W: U. \8 Y/ H  【译文】孔子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心,然后才可以有所行动;要先平心静气,然后说话;先建立友谊,然后向对方提出要求。君子有了这三项基本修养, 自己和人民都会得到利益。相反,如果是冒险的举动,人们不会拥护你的。如果内心惶恐而发表议论,别人就不会回应。如果没有建立友谊就向对方求助,别人也不会帮助。不仅无人给予帮助,或许还 会受到伤害。」
$ t& ?, Z" m7 A0 d' g! a/ j- [" `  2 G9 o+ Y9 U7 T/ z
  【原文】子曰:履,德之基也。基,所蹈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固,不倾移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能益物者,其德宽大也。 困,德之辨也。困而益明。
6 u2 b: J! v7 h* H  【译文】孔子说:履卦教人小心谨慎,循礼而行,它是修德的基础(基,就是所应该遵循的);谦卦教人谦虚礼让,屈己下人,它是修德的柯柄;复卦教人回归正道 ,趋向仁善,是修德的根本;恒卦教人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它是巩固道德的保证(固,就是不会偏移的意思);损卦教人克损物欲,减少过失,是修德的重要表现;益卦教人施益于外,充裕己德,它 是道德的余裕(能够利益万物,其德可以说是宽大了);困卦教人身处困境,守正不乱,是分辨道德的考验(在困境中更能显明其德)。
& i/ S* D! ^; ?  
2 c, E, r! g, u  【原文】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 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Z" K2 ^1 \, {
  【译文】将要反叛的人,他的言辞一定惭愧不安。心中疑虑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散乱枝蔓。善良吉祥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少而精练 。性情烦躁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杂乱繁多。诬陷好人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游移不定。丧失操守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屈曲不直。0 c; c& [! E* u$ a
  
; ~2 M2 _* r! Y. y* U& x  说卦传: z3 W: ~2 |1 M8 Z) s
  " |  l" i+ \1 G( m
  【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 以顺性命之理也,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6 E  S! Y. E. `) Y7 q8 z5 L* G  ~  【译文】从前圣人之所以作《易经》,是要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用阴与阳来阐明天道,用柔与刚 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
; \" h3 N8 n! W9 {( h$ J卷   二   尚书治要
& v. E; q0 z, r; F# a" f
, ~: K) `& n0 i2 j9 ~/ a7 E  
& J% m! {+ S0 l' g& V: Z- ~  【原文】曰若稽古,帝尧,言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也。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勋,功也。言尧放上世 之功化,而以敬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也。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 玄孙之亲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百官。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时,是也。雍,和也。言天下众人皆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也。
7 V6 H6 t# }" w/ F  【注释】曰若稽古:曰若,发语辞, 又写作越若、粤若,常用在追叙往事的开端。若,《尚书正义》解释为「顺」。稽,考察。钦明文思安安:钦,处事敬慎并且节约用度。钦明文思,马融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 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安安,安所当安。允:的确。《说文》,允,信也。恭:恭谨。郑玄云:不懈于位曰恭。克:能够。让:让贤。郑玄云:推贤尚善曰让。被:覆盖。四表:四方以外的 地方。格:到达。《孔传》:格,至也。四外:即「四表」,指四方以外之地。俊德:郑玄云:「『俊德』,贤才兼人者。」俊,才智超过一般人。九族:《孔疏》「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 。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平:分辨。《史记·五帝本纪》作「便」,《史记索隐》作「辩」,《后汉书·刘恺传》引作「辨」,郑玄注:「辨,别也。」章:彰明。百姓 :即百官。《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众氏族。黎:众。于:《尚书核诂》引高晋生说,「于」相当「以」。时:同「是」。此,这。雍:和睦。
. h! q$ E$ a) O$ {/ F0 S5 q2 X  【译文】用心查考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 遵循古人的常道,这个人就是尧帝,(这是说能够用心地查考并遵循古道而行的人,莫过于尧帝啊。)尧帝以「放勋」为名。以钦、明、文、思四德来安定天下。(勋,是「功绩」的意思。谓尧效法前 代圣王治理天下的经验,而以「敬、明、文、思」这四种德行教化人民,使天下得以安定。)他诚信、恭谨、克己、礼让,德光泽被天下,成为上下之楷模(具备了这四种德行,又能够诚实守信、谦恭 礼让,所以他的德名被传播到四方以外,直至布满于天地之间)。他能弘扬美德、以亲睦九族(就是任用有德能的贤达之士,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族人都和睦亲爱);九族亲睦之后,又为百官赐授 姓氏、区别宗族(百姓,即百官)。这一百个官位都用来让那些贤明之士得到任用,从而使四方各国协调和顺,黎民随之也变得友好和睦。(时,如此的意思。雍,和的意思。这是说天下百姓因为受到 百官德行的感召自上而下地发生变化,所以民风民俗出现了十分和谐的局面。)6 x& i5 v2 ^; w# ?( d  K: J; ^
  3 @; ~. L: A+ `# [/ N4 u
  【原文】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开辟四方之门,广致众贤也。明四目,明视四方也。达四听 (本书听作聪);听达于四方也。柔远能迩,能安远者,则能安近也。不能安近,则不能安远也。敦德允元,所厚而尊者德也。所信而行者善也。而难任人,任,佞也。辩给之言,易悦耳目,以理难之 也。蛮夷率服;远无不服,迩无不定。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也。陟,升也。三岁考功,九载三考;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也。庶绩咸熙。九载三考,众功皆兴也。, G* q$ E4 P; a6 W* k
  【 注释】格:至,到,感通。四岳:指四方的诸侯君长。四目:四方目光所看到的地方。柔:安抚。迩:近。敦:厚。允:信。元:善。任人:善辩之人。佞:巧言善辩。给:敏捷。蛮夷:古代称南方少 数民族为蛮,东方少数民族为夷。此处泛指边远地区的人民。率:都。考绩:考察政绩。三考:三次考察。黜:罢免。陟:音至,提升。幽明:幽,昏庸。明,贤明。庶:众多。咸:都。熙:兴。
5 L9 u; i/ E  \; S0 z! D! Q: a  【译文】舜继承了尧的治国之道,又向所有部落首领虚心请教,咨询政事,打开所有招贤之门(打开四方之门,让众多贤能的人都汇集到自己身边),敞亮四面八方的视野(对四方看到的各种情况 都能辨别明白),通达四方资讯(对四方的各种声音都能清楚地听到),远近之地都得到安抚(能安抚远方,自然也能安抚近处。不能让近处得到安定,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安定远方之地),亲厚贤德 之人(所厚待并尊重的,唯有德。所信奉并力行的,唯有善),而拒纳佞邪之辈(任,佞的意思。巧言善辩之人的言语,容易迷惑人,应当明辨是非令其不能得逞),边远蛮夷之族,无不顺服(边远之 地没有不敬服的,附近的地方也没有不安定的)。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经三次考察后,罢免昏官,提拔贤明(黜,罢免。陟,升迁。每三年一次到各地巡回考察功绩,九年共经过三次巡回考察;罢 免了那些昏庸没有作为的人,仁德贤能有功绩的人得到了进一步重用),于是一切政绩都兴盛和美(九年三次考察,众多政绩显现,一派兴盛的景象)。' q* A( x9 d% M
  【原文】大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 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敏,疾也。能知为君之难,为臣不易,则其政治,而众民皆疾修德也。
6 _' i  p+ v' ~6 \; v  【注释】大禹:禹,鲧的儿子,名文命,号禹,夏后氏首领。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 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 意思。克:能够。厥:其。后:君主。乂:治理,安定。黎:众,众多。敏:敏捷,迅速。疾:快,迅速。
) j, |2 S$ K5 d& u" |1 W3 R  【译文】大禹曾说:「如果君主能够了解先王治国的艰难并勇于担当,臣子能够了解 先贤为官的艰辛并不辞勤勉,国政就会得以安定,民众就会勉力修德。(敏,迅速。如果真能明白作为一国之君的艰难,作为臣子辅佐君王的不易所在,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会得到妥善的治理,民众也会 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德行和修养。)」) m5 A1 Z3 ]# g  i$ I
  - ~" r1 ?# c5 c% i+ J
  【原文】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攸,所也。嘉言无所伏,言必用也。如此,则贤材在位,天下安也。5 y8 ~- Y9 [& r4 y$ N
  【注释】嘉言:善言。 罔:无,没有。攸:所。伏:隐藏、埋没。野: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廷」的「朝」相对。8 y0 m; Z. E8 I. |# ?7 M& M% U* _2 w
  【译文】善的言论不会被埋没,民间没有被遗漏的贤才,万国都会太平了。(攸,是所的意思。善 的言论不会被埋没,指听到善的言论就一定努力去实行。这样,真正的贤才在位,天下就太平了。)6 \/ U$ t# p5 \: y! C
  
( J- {/ H' q# E8 J$ m, M  【原文】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 ,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 G7 x2 X4 Q1 ~2 B/ t' M
  【注释】惠迪:惠,顺。迪,道。从逆:背道而行。惟: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报:回报,报应。6 O5 r0 h- _" b; y2 e
  【译文】大禹说:「随顺正道则吉利,违背正 道而行则凶险,其效应正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一样。(迪,是道的意思。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走就会诸事吉祥,顺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就会遭遇凶险和不测。这种吉和凶的报应,就像影子是因身体而有 ,回音是因声响而发一样,这话一点都不假。)」' |5 ^0 H8 Y3 \+ Z
  5 B. D8 x5 Y' ]8 Y! K1 p5 s
  【原文】益曰:「吁,戒哉!敬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淫,过也。游逸过乐,败德之源,富贵所忽,故特以为戒 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一意任贤,果于去邪,疑则勿行,道义所存于心者,日以广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干,求也。失道求名,古人贱之也。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咈, 戾也。专欲难成,犯众兴祸,故戒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也。
$ C7 t* d4 J+ J% a+ e! V  【注释】戒:戒慎,谨慎。虞:误,失误。罔:不,不可。游逸:同「游佚」, 犹游乐。忽:忽视。特:特地,特意。贰:不信任,怀疑。疑谋勿成:意为要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内心犹疑不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志:德行。《吕氏春秋》:「凡举人之本,太上 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高诱注:「志,德也。」熙:兴。干:求。咈:古同「拂」,违逆,乖戾。王:动词,指「以……为王」,归顺的意思。' R9 l& {$ l$ x% u
  【译文】伯益说:「啊!要谨慎啊!要 恭敬地对待前人的训诫,方可免于犯错。做事情不要轻易违失古人的法度;不要耽于游闲安逸;不要过分追求娱乐。(淫,过分的意思。过分贪图享乐,是道德败坏的根源,人在富贵的时候往往最容易 忽视这一点,所以要特别引起警觉。)任用贤才勿存疑心,去除奸佞不要犹豫不决。心中怀有疑虑,有好的谋略也不会成功。让美好的德行广泛流布,国家就会兴盛起来。(一心一意任用贤能的人,果 断地远离种种邪说。如果觉得有些说法似是而非,一时拿不定主意,就不要急于实行。领导者心中时时装着道义,良善的风气逐步形成,并且越播越广。)不要违背正道去谋求百姓的赞誉(干,是谋求 的意思。舍弃了正确的道路〔让自己时时处于危险的境地〕去谋求〔那本不存在的虚假的〕名声,在古人看来,这显然是很愚蠢下贱的);不要损害百姓的利益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咈,违逆、乖戾。独 图私欲难以成事,况且触犯众怒必将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一定要谨慎啊)。为政不怠惰、不荒弃,周边诸国就会归附于君主。(谓做君王得常常鉴戒、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因怠惰、放逸而荒废了 自己的职责,那么四方边远之地的国家都会来归顺于他。)」% r. I+ ~  y' C7 k. E
  
1 L8 i- t7 v; h  z7 {6 e2 z  【原文】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言养民之本在先修六府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 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也。
! Z# b* u1 T0 m7 e! _  【注释】修:整治,整理。正德:端正德行。利用:谓物尽其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厚生:使人们生活充实。和:和顺,和谐 。9 R. c7 {; L3 g# |
  【译文】(帝王的)德行就体现在推行善政上,所谓善政就是「养民」(让人民都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妥善治理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养民」的根本,就是首先要治理 好「六府」,这六个藏财之地,以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端正德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重视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这三件事要相辅相成。(端正德行就能带领好臣民一齐修德向善,自然资源得到 合理利用可以聚集财富,让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和乐,这就是「养民」了。这三件事能够相辅相成,和谐并进,就可以称为「善政」了。)
- s; b4 n9 ]+ G( O) P% h  【原文】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嗣,亦世也。延,及也。父子罪不相及也,而及其赏,道德之政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至也。与 其杀弗辜,宁失不经。5 }$ O* o4 L$ Y/ A6 Q/ T
  【注释】弗:不。嗣:后代。宥过:谓宽恕别人的过错。刑故:故,故意犯罪。刑故,处罚故意罪犯。不经:不合常法。
2 y. [* Q; l; S& l" r, e& z8 G  【译文】(为君者要)以平易对待臣下 ,以宽容驾驭百姓;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延及后代(嗣,和「世」一样指的是后代。延,及的意思。父子之间如果有罪过被惩罚,可以不互相牵连;但如果是荣誉、嘉奖却可以共享,这是真正有道德 的善政啊);过失犯罪再大也可以宽赦,故意犯罪再小也必定惩罚(因过失而犯罪,虽然后果严重也必定从宽处理,如果是无所顾忌的故意犯罪,罪行再轻必定严肃惩处);犯罪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 从轻判处;立功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从重奖赏(量刑时有疑问难决就尽量从轻;赏赐时有疑问难决则尽量从重,忠良敦厚的风气就会慢慢形成了);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失之于『治理不力』。
3 `/ B$ r" s* R! \3 R! l: ~- G  , p" P  ^8 i: Z; M: b9 `
  【原文】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自贤曰矜,自功曰伐。言禹推善让人而不失其能,不有其劳而不失其功,所以能绝众人也。8 K6 @& E" [2 Y* N
  【注释】矜: 自以为贤。《孔传》:「自贤曰矜。」伐:自夸有功。6 @' n0 Q- J& g
  【译文】你虽然不炫耀自己的能力,天下却没有人与你争能;你虽然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天下却没有人与你争功。(自以为贤明叫『矜』 ,自夸有功叫『伐』。这里是说禹举荐并让位于贤能的人,但并不因此而失去自己贤能的声誉;有了成绩从不居功,但他的功劳谁也无法否认。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
5 s: K. K+ X, @# {6 k6 G8 r, M% p% T( V  5 J  {! v# K  c; e9 B# s* Z
  【原文】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也。0 c  k1 [; l4 ^) l$ ~- V
  【注释】「人心……」四句:《蔡沈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 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危,险。微,微妙。精,精进。一,专一。《蔡沈集传》:「人心易 私而难公,故危。」# A% s, e! P4 H. Q
  【译文】人心(人的欲望)是危险的,道心(伦理道德)是微妙的,只有勇猛精进,住于一心,才能真正地把握中正(无过之、无不及)之道。(欲望是危险的,使人心难 以安定;道心是微妙的,人们又很难明了,所以在这里告诫大家:必须精进、专一地修学善法,才能真正把握好中道。)0 V* d& A6 z! ^% s4 N
  
. V( y  V4 V, B! T  L  【原文】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无考,无信验也。不 询,专独也,终必无成,故戒勿听用也。1 j, W; J& u" ^% _+ @
  【注释】询:问。9 g+ a: \' Z8 x, C' G8 |2 P
  【译文】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信,没有征求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要采纳。(没有根据的言论,也没有办法用事实来验证。不 征求别人的意见,就是独断专行。这两者最终都不能成事,所以说要不听不做。)
+ s# Z& X7 S; ~" n' O' n+ V* g  
6 x" U% Y  D2 T  s/ H: `  【原文】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庶民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 民叛之,故可畏。言众戴君以自存,君恃众以守国,相须而成也。5 n6 ^# H8 h9 E  U+ T3 u7 i
  【注释】元:首领。后:君。大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天子。戴:拥戴。这里是尊奉并依靠的意思。& |# f) a& {1 {' n  |: l6 M' M
  【译文】世界上最可爱戴者不就 是君主吗?最可畏惧者不就是民众吗?民众没有君主又拥戴谁呢?君主没有民众的拥护也就无法守住自己的国家。(民众把君主当作自己的命运的依靠,所以说值得敬爱。如果国君背弃了为民做主的正 道,人民也会随着背叛国君,所以说值得畏惧。这里说的是民众拥戴自己的君主,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君主也是因为有了大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 x1 h; F$ X/ `# i
  
/ \- w; p/ L  c; Z8 y9 @& H  【原文】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是天道之常。
" }1 F! ]# ~6 q; i% m" N  【注释】届:至,到。时:这。
3 _* w+ W6 K& A" `. i. i2 f  【译文】只有德行能够 感动上天,无论多远,其感召力都可到达。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天下至理。(骄傲自满的人会受到众人的厌弃或攻击,谦卑恭敬的人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和帮助,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
+ m( r" L" {0 y& l' X$ b' @7 S/ f* R  
9 S1 @7 W2 ?8 H' d: B9 O, M  【原文】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迪,蹈。厥,其也,其古人。谟,谋也。言人君当信蹈行古人之德,谋广聪明以辅谐其政也。, e& m& }9 `# y
  【注释】允:信实,诚信。迪:蹈行,实行 。厥:其。谟:音谋,谋划、谋略。弼:辅佐。蹈:履行;遵循。聪明:谓明察事理。谐:和合;协调。
& O, g+ v5 l9 W* |( P' d  【译文】君主坚定地蹈行古圣先贤的德范,才能感召来贤明的辅佐良臣,谋划就会英明 ,君臣就会和谐。(迪,遵循。厥,那些,这里是「那些古人」的意思。谟,谋略。谓作为人民的领袖应当努力继承古圣先贤的德范,广泛谋求贤德之才以辅弼政务,谐和政风以利兆民。)
0 l, R) b8 r2 K: `5 I5 ~  【 原文】慎厥身修,思永。叹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也。惇叙九族,庶明厉翼,迩可远在兹。」言慎修其身,厚次叙九族,则众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厉。翼戴上命,迩可推而远者,在此道也 。, p- j2 s2 h" M6 f
  【注释】思永:考虑长久之道。惇:敦厚;笃实。厉翼:奋勉辅佐。厉,也写作「励」。迩可远:由近可以及远。则:表假设。犹若,如果。翼戴:辅佐拥戴。上命:上级的命令,此处特指 君命。
$ ^  v" [+ N- t; J  v2 {  【译文】谨慎其自身品德修养,要从长远考虑。(感叹美德的重要。让每个人都重视完善自身的德行,为的就是治理国家的长久之道啊。)重视九族上下的秩序,让大众都懂得努力辅佐 尊长,那么由近可以致远。(由父可以致君,由家可以致国),天下的太平就从这里开始(谓高度重视自身的德行修养,虔诚恭敬地顺从家族长幼尊卑的秩序,一旦天下百姓都能够明白、愉快地接受这 种德行的教育,就能够时时自我勉励。从自觉的辅佐拥戴家族的尊长一直到忠于国家的领袖,由近可以及远的道理就在于此啊。)
+ i* G+ R) D# R3 e+ e  【原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哲,知也 ,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也。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孔,甚也。壬,佞也。巧言,静言庸违也。令色,象恭滔天也。禹言有苗、欢兜之徒 ,甚佞如此,尧畏其乱政,故迁放之也。
5 t3 U9 j2 ^: I  【注释】官人: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惠:仁爱,宽厚。乎:于。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 人。孔壬:孔,甚。壬,佞。孔壬,意为大奸佞。静言:巧饰之言。庸违:用意邪僻。象恭滔天:意谓貌似恭敬,实则傲慢到极点。《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 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迁放:犹流放。6 f4 |2 l( [  v, n. x, C4 L. }
  【译文】能透彻地了解别人就是大智,这样就能恰当地选拔官员;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大仁,百姓就会归顺他。(哲,是智慧的意思。一点不会看 错人,所以有能力任命官员。惠,是爱的意思。仁爱,民众就会归顺他啊。)智慧与仁爱兼于一身,怎会担忧欢兜?何必流放三苗?又怎么会惧怕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呢?(孔,是大的 意思。壬,是奸佞的意思。巧言,就是花言巧语,它的用意是邪僻的。令色,貌似恭敬,但实际却傲慢到了极点。大禹说像有苗、欢兜这些恶人,奸佞到这种程度,尧担心他们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所以才把他们流放到边远之地。)
/ G" U2 B. _% C' \  【原文】咎繇曰:「都!亦行有九德: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也。宽而栗,性宽弘而能庄栗也。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愿而恭,悫愿而恭恪 也。乱而敬,乱,治也。有治而能谨敬也。扰而毅,扰,顺也,致果为毅也。直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也。简而廉,性简大而有廉隅也。刚而塞,刚断而实塞也。强而义。无所屈挠,动必合义。彰厥有 常,吉哉!彰,明也。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也。+ b- y9 w! i$ X
  【注释】亦:助词,无义。宽弘: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栗:庄敬,严肃。庄栗,是庄重、庄严之意。悫 愿恭恪:悫愿,谨慎老实,谨慎善良。悫,恭谨,朴实。愿,质朴,恭谨。恭恪,恭敬谨慎的意思。乱:治,治理。扰:安抚,和顺。毅:刚强坚韧。简大:简脱大气。廉隅:棱角。比喻端方不苟的行 为、品性。塞:诚实。强:坚强不屈。常:规律,通例。这里指道德标准。
1 I6 m" c9 a/ T2 c/ d& C: K3 {  【译文】咎繇说:「啊!人的品行有九种类型(具体分析人的优良品格,大致可分为九类,以此来考察人的善恶真伪 ,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一是秉性宽弘而不失庄敬(胸怀宽阔,器量宏深,能包容万物,而又态度鲜明,不失其肃敬庄严);二是外表柔和而内心不失其贞正(性格温和却能成就善举);三是老实忠厚 又能恭肃庄重(诚实善良又能谨慎恭敬);四是精于治事又有敬业的精神(乱,在这里是「治」的意思。有治国的才能,又能够时时恭敬谨慎而无丝毫骄慢之心);五是为人驯顺,内心却刚强坚韧(扰 ,和顺的意思。真诚的驯顺或者说绝对的忠诚可以造就内心的坚定与刚毅);六是为人正直却能待人温和(行止方正刚直而态度却不失温和);七是性情简脱却有操守(性格豪爽,落拓不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却能保持 品端行正);八是性格刚毅又实在(刚毅果断又能实事求是);九是坚强不屈又能坚持正义(做任何事都有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凡事必定得合乎道义才肯去做)。要表彰符合这九种道德标准的人, 天下才会昌顺啊!(彰,是表彰、彰显,让大家都明白的意思。吉,大好的意思。让天下人都明白这九种美德的标准,依此来选拔人才并委以重任,那么国家的政治就清明了。)' K8 G1 O, V  E" i4 G  W
  【原文】无旷 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言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也。政事懋哉。言无非天意者,故人君居天官,听政治事,不可以不自勉也。
- a; N4 v2 D* ?( ~7 R4 T, z  【注释】旷:空缺。庶官 :各种官职。政事:政务。懋:勤勉,努力。
1 \, Q5 l# T5 F+ Y0 i  |. C/ X  【译文】不要空设各种官职,因为天赋予的职事,将由人来代它完成。(旷,是空缺的意思。官位被不适合的人占据叫「空官」。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代表上天来行使职责,不可以将上天赋予的官位让那些不具备行使上天职责的没有德能的人私下占据)应勤勉于政事啊!(谓一切都是在遵循上天的旨意,所以作为人民的领袖,肩负着上天赋予的神 圣职责与使命,执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不能不经常勉励自己啊。)
) U) U9 z9 I, ~+ b+ v: q  . X) q' w: S8 p% G( S- ^2 D# s
  【原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也。
; y0 ]3 \  L" T& S; p3 D/ S  【译文】百姓是立国的根本,根本得以稳固, 国家才会安宁(谓人君应当稳固民心,才能使国家安定)。: [& V! |9 o8 x0 \/ F( V! }
  
* O/ d1 E/ {: R- d7 z  【原文】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迷乱曰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此六者,有一必亡,况 兼有乎。
$ q7 H* M8 d% p- t0 @  e  【注释】色荒:荒,迷乱。迷乱于女色,叫色荒。禽荒:禽,鸟兽。迷乱于捕猎鸟兽,叫禽荒。或:有。7 k# p1 W2 A' i( o$ V, y
  【译文】先帝的《训诫》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在 内沉迷于女色,在外迷恋于游猎(迷乱叫荒),贪杯好酒无节制,迷恋歌舞无止时,房子愈造愈大,一味追求豪华,在墙壁上到处雕绘形形色色的图画。只要有上述情况之一,就没有不导致亡国的!( 这六种情况,只要有其中的一种情况出现,就必定会导致亡国,何况这六种情况同时出现呢?)% \' j% o0 e6 ^
  0 W! V+ C2 x& J$ S
  【原文】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民无君主,则恣情欲,必致必祸乱也。惟天生聪明 时乂。言天生聪明,是治民乱也。6 S3 B2 t, Z3 ~) N+ q5 N8 w7 B
  【注释】欲:贪欲,情欲。主:君王。时乂:治理这些人民。时,是,这些。乂,治理。
1 J" a- o5 l- |) B+ k3 p  【译文】啊!人天生就有七情六欲,百姓如果没有君主来教 导约束,就会产生祸乱(民众如果没有君主的约束,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必然要导致祸乱),只有上天降生聪明仁德之人施以教化,时势才能安定(谓上天降生聪明之人,就是为了治理民乱) 。
0 e. |$ ]% x6 c' y* x3 Y  【原文】弗迩声色,弗殖货利;迩,近也。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弗吝;勉于德者,则勉之以官,勉于功者,亦勉之以赏。用人之言,若自己出。有过则改,无所吝惜。所以 能成王业者也。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言汤宽仁之德,明信于天下也。4 ~, _% w( C0 G5 M1 `
  【注释】声色:声,淫声。色,女色。殖:聚积。货利:货物财利。德懋懋官:两个懋字分别为盛美、劝勉之义。这里是 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下文「功懋懋赏」,用法相同。吝:吝惜。克:能。彰信:彰,明。信,信义。兆民:万民。
: V2 t; X" F9 P4 A7 B  【译文】大王(成汤)不接近歌舞女色,不聚敛金钱财物(迩,近); 对德高者以官职予以劝勉,对功高者以赏赐予以鼓励;任用贤人就像对自己一样信任,改正自己的过错毫不吝惜(对努力修德的人用官位来劝勉他,对勤奋做事的人用赏赐来激励他。采纳别人好的意见 ,就像自己的一样毫不犹豫。自己有过失立即改正,丝毫不会迟疑。这才是真正能成就帝王之业的人啊);待人宽厚、内心充满了仁爱,信义播于四海(指成汤宽厚仁爱的品德为天下人所公认)。4 A" J& ^: d, E
  
" J/ R4 K7 y  @" r6 M6 w+ \  【原文】右贤辅德,显忠进良。贤则助之,德则辅之,忠则显之,良则进之,明王之道。推亡固存,邦乃其昌。有亡道则推而亡之,有存道则辅而固之。王者如此,国乃昌盛也。1 Q! v' Y" u1 G: j* z( F" z, j
   【注释】右:佑。辅助,帮助。进良:荐举贤良之士。一作「遂良」。遂,亦进也。推:排除。% J" n6 o- X* T
  【译文】佑护和辅助贤德的君子,表彰和进用忠良之士。(发现贤能的人就帮助他,发现德行高 尚的人就协助他,发现忠义的人就表彰他,发现良善的人就举荐他,这就是历代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啊。)去恶务尽,从善如流,这样国家才会得以昌盛。(对败家亡国的恶习及早铲而除之,对有利于 安邦定国的良善之举大力表彰和提倡。做君王的能够这样,国家就会昌盛了。)! p2 _3 Y/ }0 k0 e5 e0 ^5 K
  3 Y" k4 @8 r& J  Q) Z& n
  【原文】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日新,不懈怠也。自满,志盈溢也。
, D6 h3 j$ @9 z9 g2 A# t  【注释 】日新:日日更新。怀:归向。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
. |- g- `5 x3 w3 ?; ~  【译文】君王虚心向善,让自己的道德修养一天天提升,万国都会归附;如果心中骄傲 自满,九族亲人也将背离。(日新,就是每天都要有新的收获,永不懈怠。如果骄傲自满,就意味着心中什么东西也装不下了。)
* {* \# c) c9 I* U, G  % Y: t8 h. S1 H3 r7 Q% Y4 j6 w
  【原文】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y+ l3 a) `6 a/ u9 T
  【译文】依 据道义来做事,以礼法来调伏人心。9 @" }' u) O* A1 _
  4 C8 U) Y# V6 ?, d( ~
  【原文】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求圣贤而事之。谓人莫己若者亡。自多足,人莫之益,己亡之道。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问则有得,所以足 也。不问专固,所以小也。
2 v- J1 P8 g" |. a' c  【注释】王:称王。莫己若:以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专固:犹固执。
5 x" p' X# d2 o3 }: T  【译文】我曾听说:「能自己去寻得老师者可以 称王(寻访圣贤之人做自己的老师),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终究会灭亡(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谁都帮不了他,这正是自取灭亡之道)。谦卑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内心才是真正的富有,自以为是 者则是那样的渺小可怜。」(好学好问,收获不断,所以愈来愈富足。不学不问,固执于一己之见,自然就渺小可怜了。)# T' J/ U" `+ ?" x/ G% C9 S+ G, R
  9 u3 H' E4 y9 [
  【原文】慎厥终,惟其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叫做眼明;能够听从有德之人的善言,才叫做 耳聪(谓要做到眼明,为的是能够看得长远;要做到耳聪,为的是能够听得进善言)。* J& D1 _; p/ U4 W( i# B1 A
  + f# w/ z. r2 P* ]1 f
  【原文】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言天于人无所亲疏,唯亲能敬身者。民无常怀,怀于有仁。民所 归无常,以仁政为常也。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言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
9 ~3 T  s& }/ a4 h/ s1 t! M& j6 W( J) g  【注释】克:能够。惟:助词。敬身:谓敬重自身。常怀:固定不变的归向。享:神鬼享用祭品。 - q, _( N- s7 t9 u- |9 s
  【译文】上天并非固定要亲近谁,只亲近那些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的人(谓上天对于芸芸众生本无亲疏之别,只亲近那些能敬德修身的人);百姓并非固定会归向谁,只归向那些施行仁政的人 (民心之所向并非一成不变,仁政所在,便是民心所归,这是不变的道理);鬼神并非固定只享用哪一家的祭祀(享用其祭品才意味着保佑),只享用能坚持诚信的祭祀者的祭品(谓鬼神从来都不是只 保佑哪一个人,谁能常怀一颗至诚恭敬之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会降临到他的祭坛)。
, M  T/ x& O4 h- g1 z( Z- {  $ q6 r0 k7 R! _4 G6 I; \
  【原文】天位难哉!言居天子之位难,以此三者。德惟治,否德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 德则乱也。与治同道,罔弗兴;与乱同事,罔弗亡。言安危在所任,治乱在所法也。1 J, e# k; Y& a: q1 g; v
  【注释】天位:天子之位,帝位。德惟治:用有德之人则治。否德:鄙陋之德,微德。同道:办法相同。同 事:行事相同。
. l; _) D& H) I8 t0 K% H  【译文】处在天子这个位置上很难啊(为何说处在天子这个位置上难?就是因为上面这三件事啊)!任用有德行的人才会太平,任用无德之人天下就会动乱(为政以德,天下太 平。为政不以德,便是致乱的根源);与治世采用同一宗旨,则没有不兴盛的;与乱世采用同样的做法,则没有不灭亡的(谓天下安危全在用人,国家治乱只在一念之间,就看如何去选择)。8 e% }/ }6 I4 q0 z5 D
  
/ _0 J: F% E/ n' b- j8 b  【原文】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致高远也。无轻民事,惟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 ,以保其位也。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虑始。
; b# S" f  b8 A6 O4 b  【注释】升高:登高。陟遐:远行。迩:近。无轻:不要轻视。惟难:要想到它的难处。惟危:要想到它的危险。; @9 Y; Q6 k8 g$ ]
  【译文】若要登高 ,必然从低处开始;若要远行,必然从近处起步(谓施行善政也要循序渐进,如登高行远,必从低处、近处开始,然后才能达到高远之境);不要轻视百姓们的劳作,要想到其艰难(不要轻易兴起劳役 之事,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难度才行);不要自安于天子之位,要想到其危险(就是说应当常常怀着一颗危惧之心,才能守住这个位置啊),做任何事情即使到最后结尾时,也要保持最初开始之时小心 谨慎的心态。从一开始就须谨慎(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果,在结束时也要保持最初的谨慎)!( b+ Z1 P; N5 \  d0 x5 Q6 s( i: ~% y
  * Z- T+ ?1 w8 \$ K7 f3 M
  【原文】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也。
+ I* }  A8 h/ r0 q- C$ Z  【注释】逆:违背。诸:之于。咈:违逆。逊:谦虚,恭顺。臧:善,好。$ C+ ^' f7 _+ j7 s  ~" w! m
  【译文】有些话不合您的 心意,一定要从道义的立场去推度他的存心(别人的话违逆了你的心意,一定从道义的角度来衡量他的本意,不要轻易地拒之门外);有些话顺遂随你的意见,一定首先要从『违背道义』的角度来设疑 推论,想想对方是否是出于阿谀奉承的动机,或是有其他的目的(逊,是顺从的意思。别人的话正好顺合了你的心意,一定要从是否违背道义的角度来审察它,不可真的就认为自己一定正确)?5 U% y! O  d7 p! J" V
   
+ Z1 m/ S; _, e  【原文】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
5 ^0 ~: B7 ?* q& r  【注释】一人元良:一人,此处指天子 。元良,大善,至德。贞:正。
5 \; s) m+ d$ W, n  【译文】天子一人有大善,天下各诸侯国就会风气纯正。(贞,正的意思。谓心中常常装着道德,才会拥有道德;经常想着如何落实善政,才能成就善政。一人 ,这里指的是天子。天子有大善在身,全天下都会走在正道上。)0 x/ V( I+ N" U3 \! g
  
' s+ i9 X/ U9 w) c; G  【原文】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也 。邦其永孚于休。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1 Z1 t) N$ }1 Z
  【注释】辩言: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宠利:恩宠与利禄。成功: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极:儆戒。孚:保。休: 喜庆,美善,福禄。4 ?4 L  t* p5 p3 v; @: O
  【译文】君主不要听信诡辩之言而搅乱既定政策(一张能言善辩的利口足以败国亡家,所以要特别地警惕啊);臣下不要因为贪图恩宠和利禄而常以功臣自居(功成而不愿 身退,势必另有所图,所以在这里对这些人预为儆戒,以息其私心)。那么,国家将取信于民而长治久安(这里说的是君主和大臣都能遵循道义,各自安于自己的本分,国家就会永葆其良善之风而天下 太平)。
) ], X. D/ a3 D! @; N" E+ g  【原文】天难忱,命靡常。以其无常,故难信也。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人能常其德,则安其位。九有,诸侯也。2 A& h7 S) k$ A& W7 T& q7 n
  【注释】忱:相信。靡常:无常。匪:同 「非」。不,不是。九有:九州。1 P) h! x2 m* G, X1 c. h
  【译文】上天难信,天命无常(因为它无常,所以才难信)。常保其德,才能保其位;不能常保其德,国必亡(人能够经常保持自己的德行无亏,才能安居于 现有的地位而不至于动摇。九有,指的是各个诸侯国)。
: {/ p1 q5 z" k7 d  + D' X. a  R( I* ~8 L
  【原文】德惟一,动罔弗吉;德二三,动罔弗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行善则吉,行恶则凶,是不差也。 德一,天降之福;不一,天降之灾。是在德也。8 u" I: o( S& S! m* H% P! ]
  【注释】惟:助词。动:行动。二三:谓不专一,反覆无定。惟:发语词。僭:差失。
& W- f& ^9 f  Y/ u0 R% w  【译文】只要道德永恒不变,凡事无不吉祥。如 果不能坚守道德,三心二意,则凡事无不凶险。境缘是吉是凶完全在于各人的所作所为,不会有丝毫误差;上天是降予灾祸还是降予祥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德行啊。(行善则吉,行恶则凶,这是不 会有错的。坚守道德,天降之福;偏离道德,天降之灾。这些都是由自身的德行决定的啊。)
5 [' z# t3 J( T/ \  【原文】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官贤才而任之,非贤才不可任也。选左右必忠良,不忠良非其 人也。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其难,无以为易也。其慎,无以轻之也。群臣当和一心事君,政乃善也。
- |/ z- C$ ^0 D9 I' B  【注释】惟:只。左右:近臣,侍从。其:代词,它。惟:当。和:和谐。一:专一。
. C) Y6 p$ T+ W# c" e  【译文】任用官员只选那些贤德的人,所有身边的人也都是这样的人。(官职只用来任命给那些有德行的人,包括对身边的侍从人员,也必须选择那些忠良之士。不是忠良之辈,就一定不能留 用。)选拔这样的人很难,所以要特别慎重,细心考察,必须是能够相互间通力合作、一心一意的人。(这件事很难,千万不要以为是件容易的事。这件事必得要小心慎重,千万不要轻慢忽视了。群臣 协力合作,一心一意辅佐国君,政事才会日见其善啊。)
: S& p( Z/ E) _% O3 K  / R9 j! X) c/ C9 T( |+ x
  【原文】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君以使民自尊,民以事君自生。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弗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上 有狭人之心,则下无所自尽矣。言先尽其心,然后乃能尽其力,人君所以成功也。$ C9 W7 W( e/ K0 w
  【注释】后:君主。使:役使,使唤。罔事:无处尽力。自广:自以为见识广,自大。狭:小看,轻视。匹夫 匹妇:平民男女。自尽:各尽自己的才力。民主:民之主宰者。古代多指帝王、君主。% \1 `# F* c$ J6 g" M" M+ ?8 z
  【译文】君主若没有百姓就会孤立无依,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民众若没有君主的领导就不能自善其事,安 居乐业。(君王因为教导人民才显出自己的尊贵,百姓因为忠于国君才得以安居乐业。)不要骄傲自大轻视他人,要知平民百姓如果不能自愿尽心尽力,人主就没有人协助他成就帝王的功业。(人君有 了轻视别人的心,臣民就无法尽心尽力效忠于君主。这里说的是要先赢得人民全心全意的拥戴,然后才可令其各尽所能。这就是人君之所以能够成就功业的关键所在啊。)
. A: r  T, H: _7 k" a$ d5 v/ @  4 _. K' v! s/ s8 Y
  【原文】惟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言木以绳直,君以谏明也。后克圣,臣弗命其承。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命,其承意而谏也。& H% ~+ z! C. d: F2 U3 ?
  【注释】从绳:依照绳墨取直。后从谏:后,君主。从谏,听从谏言。克 :能。弗命:此指不用命令。承:接受。
& ]8 k0 ^9 z4 a& d  【译文】木板按绳墨锯解,则会平直;君主听从臣下规劝,则会圣明(谓木因绳而直,君因谏而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等令下就会主动进言(君 王能诚心接受劝谏,做臣子的不用吩咐,就会主动秉承君王的意愿直陈谏言)。# j6 L+ `/ y& `* g3 A
  5 s! P8 P+ x. B, U: R
  【原文】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言不可轻教令,易用兵也。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言服不可加 非其人,兵不可任非其才也。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弗休。言王戒慎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
; A0 M$ T$ O' f0 [( {/ ^  【注释】起羞:招致羞辱。甲胄起戎:甲胄,泛指兵器。起戎,引起战事。衣裳: 此处指官服。笥:音四,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省:反省,检查。服:指官服。兵:军队。允:确实,果真。克:能。休:美善。四惟之事:指前面说的四件事。
1 n; S* Y7 X& H1 q& U6 W  【译文】要知道,言语 不当,会招致羞辱;甲胄披身,会引发战争(谓不可轻易发布指令,不可轻易用兵);官服存放在竹箱里,不要轻易授人;兴兵、宣战,当先考察将帅是否身堪其任(谓官服不可穿在那些德行不相配的 人身上,军队不可以交给那些不适合的人才)。君王应戒慎上述四事,倘若真的对这些道理都能通达明了,就没有什么不吉庆的了(谓君王小心戒慎这四件事,确实做到了,政事就什么都会好起来了) 。
9 p  J. |- t! x/ B  . ]1 T' K! z; i+ K9 j
  【原文】惟治乱在庶官。所官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也。官弗及私昵,惟其能;不加私昵,唯能是官也。爵弗及恶德,惟其贤。言非贤不爵也。虑善以动,动惟厥时。非善非时,不可 动也。8 C& |8 D% G, h2 U- H9 ]
  【注释】庶官:百官。多指一般官员。及私昵:及,授予。私昵,所亲近、宠爱的人。能:贤能。古人以贤为能。恶德: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善:此指符合道义的善政。 " {" |3 n, x* O$ ?/ `
  【译文】一个国家安定还是动乱,关键就在于对百官的任用上。(官位选对了人,就会得到好的治理,一切都会和顺。如果是选错了官员,那就会全乱套了。)所以官职不要授给自己所偏爱或 亲近之人,应只授予有德能的人(不因为关系亲密而有所偏袒,只任用那些贤能的人);爵位切不可授给品德恶劣的人,只赐予那些道德高尚的贤者(不是贤德之人切不可重用)。凡事考虑到确实符合 道义才实施,实施前还要慎重地选择好时机(不符合道义或者时机尚不成熟,切不可轻举妄动)。. u, Y0 g% u& O
  【原文】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虽天子亦必让以得之。无启宠纳侮,开宠非其人 ,则纳侮之道也。无耻过作非。」耻过误而文之,遂成大非。9 _" p2 o! Y, E0 j  ^
  【注释】矜:自夸,自恃。无:不要。启宠:启用自己私下宠爱、亲近的人。纳:招来。侮:轻慢,轻贱。耻过:耻于承认自己的 过错。3 k) p/ Z; t% J- d" E
  【译文】一个人自以为贤德,这本身就是一种失德的表现;当一个人自居其功时,他原有的功绩就已经大打折扣(所以说即使是天子之位,也必须是经过礼让之后再得到的,才合乎天理 );不要开启偏宠之先例,为自己招致羞侮(打开偏宠之门,启用那些德行不能与官位相吻合的人,这是自取其侮的一条路啊),不要耻于认错而文过饰非(羞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与失误,试图加以掩饰 ,终将铸成大错)。
* y* Z4 R/ F* G- [! d* u, x, w5 P) s  4 N5 S, B6 M1 e2 X4 ^& V5 v3 Y
  【原文】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t. L9 J/ D3 H5 N3 D6 y' T
  【注释】惟:为。
) W8 e7 W4 \! t9 m9 F" j! }  【译文】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啊!
5 K/ C3 N% o' l# P4 d  8 A5 g& e7 h3 q# F
  【原文】人求多 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王者求多闻以立事,学古训乃有所得也。事弗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事不法古训,而以能长世,非所闻。8 m# d( n+ n% z
  【注释】闻:知识,见闻。时惟:时,是,这 。惟,为。建事:谓建立事业或功业。古训: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作为准绳的话。事:治理,任事。以克:以,连词,而。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匪:同「非」。不,不是。攸:所。
* V2 R& N% b# m: r  【译文】君主希 望见闻广博,是想建立功业,认真学习古人的教导,就会有收获(作为一个君王,增广见闻是为了成就大业,学习古人的教诲才会有所收获)。做事不师法古人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我没有听说过(做 事情不能遵循古人的教导,而能够做得长久的,这种事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 Y3 J/ w2 U+ z% C. J  
& V4 h* [# J+ i7 Z  |5 U8 N( S  【原文】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也。
" g1 b. I+ Z% b" c9 L! C( N  【注释】股肱:大腿和胳膊。 0 U. ~6 j' @2 ?4 t+ Y& B
  【译文】有手有脚才成其为人,有贤良之臣才能成就圣明之君(手足具备方可成人,拥有良臣才可望成为圣君啊)。
  a, ?- g0 k% X. j0 n  
' a8 w. o# R" }  _$ X1 Z  【原文】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保衡,伊尹也。作,起 也。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也。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言伊尹不能使其君如尧舜,则心耻之,若见挞于市也。一夫弗获,则曰:「时予之辜。」伊尹见一夫不得其 所,则以为己罪也。右我烈祖,格于皇天。言以此道左右成汤,功至大天。* S- b" v  w& ]+ e
  【注释】先正: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保衡:伊尹的尊号。又称「阿衡」。作:兴起。此作使动用法,使兴起 。予:我。弗克:不能。俾:使。后:君王。惟:成为。挞于市:挞,鞭打。市,闹市。见:被。弗获:不得其所。辜:罪过。右:通「佑」,助。烈祖: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 格:感通,感动。皇天:对天及天神的尊称。左右:帮助,辅佐。大天:上天。大,「太」的古字。
; m: Z7 V: A" E8 m  【译文】从前的贤臣伊尹,使我们先王之业振兴(保衡,即伊尹。作,兴起的意思。正,官 长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前代的大臣),他说:「我若不能使君王成为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我内心就感到惭愧和羞耻,就好像被鞭挞于街市(这是说伊尹如果不能帮助自己的君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君 ,就会内心感到羞耻,就像在大街上被人鞭打一样)。」哪怕有一个人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啊!」(伊尹如果看到还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教化和帮助,就会认为是自己的罪过。) 他就是这样辅佐我显赫的先祖,以至诚感通于上天(谓伊尹正是以这样一种至诚之心辅佐成汤,因此成就了伟大的功业)。
* l' I+ `$ O' n* p+ \. [  Y) {5 s( r  【原文】惟后非贤弗乂,惟贤非后弗食。言君须贤以治,贤须君以食 也。
5 r! ~0 ~7 F5 c* ]  K8 t# H6 V9 @  【注释】乂:安定。食:作为,有为。
: }4 E  n4 O% G9 d3 r- Z# D  【译文】君王没有贤臣不能实现国家大治,贤臣没有君王也无法有所作为(谓君王须有贤人的辅佐,国家才能得以治理;贤人须以君王为依 托,才可以施展其抱负)。3 C7 y0 N% R5 q3 G9 T+ h
  【原文】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强。揆度优劣,胜负可见。
* ~' O- }! [6 G- j  【注释】度:量度,衡量。钧:通「均」。相同,等同。秉:执 ,持。揆:度量,揣度。
6 K/ d7 I  K' c) p0 |  【译文】(古语说)势均力敌则看其德行,德行相当则看其仁义。(力量相同,有德者胜;德行相同,符合道义的一方必定更强。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谁优谁劣,胜负 立即就可以预见。)/ E: B1 U+ d# ?6 {5 I& T& C
  
( v! e0 h2 ]9 H6 ~0 p! L" t  【原文】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矜,怜也。言天除恶树善,与民同也。
) i2 F8 }1 Y. X  【注释】矜:怜悯,同情。
- k* x1 [- u6 B! f$ p; F  【译文】因为上天怜悯百姓,所以 百姓所期望的,上天必会顺从。(矜,怜悯的意思。谓上天除恶扬善的心,与天下百姓是相同的啊。)
- d2 x! X9 C6 z/ y  【原文】我闻吉人为善,惟日弗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弗足。言吉人竭日以为善,凶人 亦竭日以行恶者也。
$ a' p. b$ R% p  【注释】吉人:善人。弗足:不满足。凶人:恶人。
! Z3 s5 M( Z1 i/ N& [5 B* z( N: r  【译文】我听说,吉人做善事,整日去做仍不满足;恶人做坏事,也是整日去做还不满足(谓善人行善整天无 息时,恶人行恶也是整天没有息时啊)。
/ l( p3 u& A6 A; X8 [4 I( y& b% j8 J  1 M0 ?) v) Z$ U+ o1 M8 O+ V
  【原文】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 M- A3 I& h/ |( a  【注释】抚:爱。雠:仇敌。8 |; T/ t* A1 ^2 m; d; }% \4 W
  【译文】古人曾说:「抚爱我们的人就是我 们的君主,虐害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仇敌。」; y+ p6 M; N. o9 F- A
  
  R" s6 V2 a& s7 g0 N- G  k3 d. U  【原文】古人有言:「牝鸡无晨。言无晨鸣之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索,尽也。喻妇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也 。8 ?0 ^, Q3 N: L2 y% n! N# U
  【注释】牝鸡无晨:母鸡不能鸣啼报晓。牝,音品(四声)。雌性鸟兽。晨,鸡鸣报晓。索:尽,空。知:主持,执掌。% P! [& B* R- U4 k9 h) Y
  【译文】古人有言:「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谓自古以来就 没有母鸡司晨的道理)。如果母鸡早晨啼叫,这个家就会败尽。(索,尽的意思。这是用来比喻女人掌管了外部事务。母鸡代替公鸡打鸣,家就会败尽;后宫操纵了君王的政事,国家就会灭亡。)」 ; }" k8 \7 d4 T
  【原文】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言明王慎德以怀远,故四夷皆宾服。无有远近,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天下万国,尽贡方土所生之物,惟可以供服食器用者,言不为耳目华侈。7 E0 W$ U9 W8 t; G3 s2 _
  【注 释】宾:服从,归顺。毕:全都,全部。方物:本地产物,土产。服食:衣服饮食。华侈:豪华奢侈。! x: o) A- F% `4 p, u( k- w$ h( n
  【译文】圣明的君王谨慎修德,所以四方外族之邦都来归顺朝见(谓明君都是通过谨慎修 德来安抚边远之地的人民,所以四方邦国才一齐来归顺),不论远近,都献上当地特产,不过都是些吃穿器具之类(四方各国来朝见,都会进贡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这些只可用于吃穿用度而已,意思 是千万不可因其稀有,能娱人耳目,而生出豪华奢侈享乐之心)。4 V3 r# H, E4 \( A1 L7 d
  【原文】德盛弗狎侮。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狎侮小人,罔以 尽其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弗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游观为无益,奇巧为异 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比化俗生民。
& x: O0 F2 t% r; n  【注释】狎侮:轻慢侮弄。君子:官员。小人:百姓。玩:玩弄,戏弄。害:损害。贵异物贱用物:贵,重视。异物,奇特罕见之物 。贱,轻视。用物,日常用品。足:充足,满足。游观:游逛观览。奇巧:奇异精巧。比:皆,都。化俗:指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生民:使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民。
3 j6 g0 T& X' ]4 o+ `  【译文】君王德行隆盛就不会轻慢 、侮弄他人(厚德之人必定会自尊自爱,怎么会有轻慢、侮弄之心呢)。若轻慢、侮弄了君子,就不能使他们人尽其心地去辅佐您(以一颗谦卑的心去接纳别人,别人就会对你尽心尽意);若轻慢、侮 弄了百姓,就不能使他们各尽其力地去拥戴服从您(让百姓欢欢喜喜地去做事,百姓会因为忘记了劳累而竭尽全力)。玩弄别人会丧德,玩物会丧志(把别人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玷污其品德;把物品 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丧失其志向)。不要做那些无益的事去耽误、妨害了那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不看重奇异之物、不轻视实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游逛观览即为无益,奇异机巧即为 异物。这里谓明王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为有益,以实用为贵,一切都是为了教化和养育人民啊。)
0 |) |3 z8 S( R4 N# M, ?; Z, C  
) k( [; q1 `6 D2 Z& u  【原文】弗珤远物,则远人格;不侵夺其利,则来服。所珤惟贤,则迩人安。宝贤 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 J. q$ g/ w$ |2 _/ u8 A; R; G
  【注释】珤:同「宝」,珍爱,珍视,珍重。格:来,至。迩:近。8 e; [0 S; ~8 g1 X2 j
  【译文】不把远方之物看得那么宝贵,远方的人就会归服(不会侵占夺取 别人的利益,对方自然会来归顺);所宝贵的只是贤德之人,近处的人就会安心(珍惜和重用贤能之士,身边的人就会安定。近处能安定,远处也就能安定了)。
4 K; d  B- H0 f  2 u3 {' h' e1 ?3 P3 v9 Y
  【原文】弗务细行, 终累大德。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谕向成也,未成一篑,犹不为山,故曰功亏一篑。是以圣人乾乾日侧,慎终如始也。  j+ o7 c0 s8 ]$ N. s5 b
  【注释】细行:小节,小事。累 :损害,妨碍。仞: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篑:盛土的竹筐。谕:比喻,比拟。向:面临,将近。乾乾:自强不息貌。日侧:犹日昃,太阳偏西。此处是从早至晚的意思。
  A5 c1 A% u* J1 p% |+ ]  【译文】平 时不注重一些小事,最终将有损于大德(小的方面轻视疏忽,其危害积累起来,就会坏了大事。所以有道德的君子对待每一件小事都是特别谨慎的啊)。譬如要堆起九仞之山,却功亏于一篑。(比喻堆 土为山即将成功,但尚差一筐,就不能成山,所以叫功亏一篑。所以圣人总是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始终如一啊。)1 _+ a: d% l) _7 ^
  
/ F& w! G; S; A2 t! }# E0 s  【原文】怨弗在大,亦弗在小。惠弗惠,懋弗懋。不在大,起于小 也。不在小,小至于大也。言怨不可为,故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也。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爱养民如赤子,不失其欲,惟民其皆安治也。
, P1 O! \; r5 _. v% {  【注释】怨:民怨。惠:顺从。懋:音冒,勉, 勤勉,勉励。若保赤子:对待民众就像爱护婴儿一样。保:养育。赤子:初生的婴儿。康:安宁。乂:治理。爱养:爱护养育。失:违背。欲:愿望。其:助词。用于句中,无义。0 w1 d# d% D; S# Q1 C
  【译文】民 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不勤勉的人勤勉(不在大,大必起于小。不在小,小可至于大。这是说民怨不可结,无论大小皆可生祸,故当努力化解,让原来不顺从的人心甘情愿地 顺从王命,让不勤勉的人也变得勤勉起来)。」你要爱民如子,心系人民的康乐与安定(爱护养育人民就像对待怀中的婴儿一样,不违背他们的愿望,那么人民就都能安定归于大治了)。
. b, ]5 K4 B6 ~- }1 g8 e  
" z5 S7 I, Q+ W. y" S, C! F  【原文】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言当修己以敬,无为可怨之事,勿用非善之谋、非常之法。3 S0 l5 A1 e2 ?- ?% t9 K
  【注释】作怨:作,制造。怨,怨恨(于民众)。谋:计谋。彝:音移。常道。5 X# `$ B; Q# ]# K2 M" m2 o
  【译 文】千万要谨慎啊!切不可与无辜百姓结怨,不要采用违背道义的计谋和不合乎古人常法的措施(谓应当勤修己德,常怀敬畏之心,不作可怨之事,不用不善之谋,不行反常之举)。9 \& q* \( K0 ~3 Q
  
% C; X9 ]+ M- X- i! @, I% @, u9 H( [   【原文】乃穆考文王,诰庶邦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文王所告众国治事吏,朝夕敕之,唯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也。曰:「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于小大之国所用丧,无不以酒为罪也。饮 惟祀,德将无醉。」饮酒惟当因祭祀,以德自将,无至醉。# Q7 n* J8 Z, U* a2 i7 c- z9 ~' u
  【注释】穆:古代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居庙中,父子依序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诰:上告下为诰。御事:指官吏。御,治理 ,统治。祀兹:祀,祭祀。兹,则。朝夕敕之:反复强调。朝夕,早晚。敕,诫饬,告诫。用丧:用,因而,导致。丧,灭亡,失败。辜:罪,罪过。将:控制,约束。# d. j8 Y( p" [. C, Y0 }$ {
  【译文】当初先父文王 在位,曾告诫各国诸侯及大小官吏,反复强调说:「在祭祀时才可以用酒(这是文王对各国官员所说的话,早早晚晚都告诫他们:只有祭祀时才能动用这酒,切不可贪杯常饮啊)。」又说:「有许多大 大小小的诸侯国之所以败亡了,都是因为饮酒的罪过啊(至于过去大大小小许多国家最终会败亡,没有不是因饮酒而犯下罪过的啊),只有在祭祀时方可饮酒,且要以德行来把持自己,不可醉酒(所以 饮酒只能是在为了祭祀的情况下,而且要用德行来约束自己,不可以因贪杯而喝醉了)。」2 ^0 ~7 x; U+ {2 k" H+ e8 ?; |8 o
  6 S, {" f0 X+ v& c8 }9 b
  【原文】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古贤圣有言,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也 。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 `7 F: D( o! @; `  【注释】鉴:察看,亦指镜子。+ E7 u1 b" K: \: j+ d
  【译文】古人有句格言说:「有智慧的人不是把水当成镜子,而是把百姓当成一面镜子(古圣先贤曾说过:不要以水 为镜,要以民为镜。观察水面只能看到自己的相貌,观察民众的所作所为才可以预见未来的吉凶祸福)。」& B) J, T/ C% q) l! G: a! F& c
  . ?) z8 G& z) Y  @3 x$ |4 D* T: ]
  【原文】君子所,其无逸。叹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也。君子且 犹然,况王者乎。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民所依怙。
' h& ^  D# A* w9 a& Y  【注释】君子:道德高尚的人。此处指为国操劳的官吏。所:处所,所 在之处。稼穑:种谷为稼,收割为穑。此处指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劳动。乃逸:然后再考虑(他们的)安乐。小人:指百姓。依:依靠,仰赖。
7 F7 |, E% r3 w  |  o! G  【译文】君子所居之处,是没有自己的安逸的。 (赞叹君子之道,时时处处只想着修德,是不会顾及个人的享受的。好的官吏尚且如此,何况是君王呢?)先了解百姓耕耘劳作之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 03:30 , Processed in 0.091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