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6 1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了功也要甘于人下。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 本。所谓谦逊,就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啊。」: [0 C7 d1 t c) _
" N- P d# Y! W! q4 p8 e X, W
【原文】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2 v4 p! y# C- i3 i! r7 e7 l3 g
【译文】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事情初始之时不能慎重而周密地考 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谨慎守密,言语不轻易出口。」
( |! d; `2 g2 R
; k4 ^$ X4 G4 f; F/ T9 a; S( Y4 I 【原文】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p" D" [1 a3 M6 o7 g 【译文】一般百姓却 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在藏敛财物上轻慢就会引人为盗,在容貌上打扮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7 q5 t Z" c; E7 L$ U4 N
& G; T5 a- k5 a! [; }; K 【原文】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四存乎器象,可得而用者也。
9 h, e* N. y1 J6 K0 k% ~ 【译文】孔子说:《易经》中包含有圣人之道 的四个方面:圣人通过发言而施政教,则看重其爻卦之辞;圣人有所行动作为时,就效法其阴阳变化之律;圣人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就效法其卦爻之象;圣人用来占问决疑时,则崇尚它的占筮之理。 (这四个方面存在于爻辞和卦象之中,可以从中获取并且使用。)4 S7 ~8 Z1 b2 n' `: o( r
, O/ j. j0 S/ y' M 【原文】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7 j. h. S9 O$ b8 C, K* G; V 【译文】《 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思考得来的,更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寂静不动,无思无为,却能有感必应,万事皆通。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 [. M$ |3 s( }( S/ R 1 O5 J2 u' r$ B: H2 f
【原 文】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 此之谓也。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也。
+ b' \0 r) [3 g1 p/ @ 【译文】《易经》是圣人用来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 一切事务(能够深入探究无形的道理叫作「深」,能够洞察精微的变化叫作「几」);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够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去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达到理想的目的。孔 子说「《易经》涵有的圣人之道表现在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四个方面是用圣人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叫「圣人之道」。)
, I1 }. t0 M6 {2 ?& N7 _
& ]5 {( I1 w. @: ? 【原文】夫易,开物 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7 B5 Y4 W! |! B* P5 v+ P7 f
【译文】孔子说:「《易经》是 一部揭示万物的道理、成就天下的事业、覆盖天下万事万物规律的书,如此而已(冒,是覆盖的意思。是说《易经》的道理能通达天下万物的心志,成就天下之务,《易经》中的道理可以覆盖天下万事 万物)。」因此,圣人用它来通晓天下人的心志,用它来确定天下的大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G! j) n7 X4 ~' a
" h* l a' b+ B. J/ L* D2 R
【原文】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 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s) T( h7 M; t5 _4 ~# `' h
【译文】孔子说:「上天所辅助的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的人,能够从上天得到 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d0 J0 \* `, ~0 Q/ v
8 y" X( a' b6 n3 O. Y/ E# z4 W& ~$ T4 l 系 辞(下)/ h2 Z5 _! l: _8 S' D- ^
' [/ H5 g7 e" A 【原文】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明夫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 者也。& r: J' B% a1 S' O2 R
【译文】天地之道,是因守正才能为人们所观仰(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保有其贞正之体以全其用途的);日月之道,是因守正才能发出光明普照万物。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必须 坚守贞正而精诚专一啊。 J, C \) V; _ g
5 T) l3 {8 y6 e, }0 N+ k, T) C 【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所以资物生也。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3 B; `: O8 y3 L3 j! L$ X, H4 U: V
【译文】天地最大 的功德在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东西在于有崇高的地位。何以保全名位?要靠「仁爱」的德行。何以聚集人民?那就要有财物(有了财,才能资助万物使之生长)。理好财物,节约用度,端正辞令, 出之以理,教化民众不要为非作歹,不让他们作恶,这就是「义」。) s; x Z. O! k k0 @
0 _" v+ t0 S# o K2 O" ^& _: |
【原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Y, d/ h. a/ @
【译文】孔子说:「本不是自己所应经 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本不是自己所应凭据的据点,却后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恶果。」
$ i8 ]9 g+ w' S( G+ d* T# A+ O, r 4 q- b! `* s" M5 j( i
【原文】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 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 T1 B9 U! A( c5 H% f5 K4 g" O' T
【译文】孔子说:「小人行不仁之事却不以为羞耻,做了不义的事也不害怕,不见到功利就不努力去做,不用刑威就不能使他得到惩戒。小的惩罚 使他受到大的戒惧,以致不犯大罪,这是小人之福。」+ N/ p [* ]9 A1 ?6 p W9 F, }
u6 j* j) I B2 b+ i! T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 而不可解也。8 ~. S9 L/ k6 u+ Q4 Y7 `& z2 J
【译文】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 以为做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j* h. Z4 h4 e. j2 R
+ [' t, C# M: f+ d' G- E
【原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m) e) U" _1 j1 I) h3 f7 `6 m
【译文】孔子说:「今日处境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自以为安逸,没有畏惧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