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16 1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 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那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 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 G$ E$ a7 H3 M7 K 关於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透辟(参考第五讲中所说);若儒书 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於 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於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 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 ,方一味怀疑排斥。' V) _0 N! C1 h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 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 ,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向处。一曰刀途,即饿鬼 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二曰血途,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三曰火途,即地狱道, 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 R( K+ F) D8 w) d3 |, v" s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没”;谓整个三界六道, 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那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後 浪随来,又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大苦海,这就是 吾人的有情环境啊!7 q$ t& f4 S, m: f, @
【注释】
: ?9 z0 j) V6 I# n7 k4 x, H *.有情:有情识之动物也。即指众生而言。
- O- N' w8 A0 n0 z- S */天道:六道之一,亦名天趣。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 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 趣之顶,且身有光明,果报最胜,故谓之天。为有情轮回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 。
/ k; D4 b% M+ c/ q, J' w *0人道: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 之道途,曰人道。( }: c! x, E( v5 r; U; ^
*1阿修罗道:六道之一,修罗道也。多由睼、慢、疑之三因而生。3 F, Q J5 Q4 u1 s1 B, p7 b/ L
*2阿修罗:又作阿须罗,旧称阿修罗。译曰无端,容貌 丑陋之义。又曰无酒,其果报无酒 之义。新称阿素洛。译曰非天,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之义。为常与帝释战斗之神。六道之一 。八部众之一。是属於鬼神之类。
7 f& W1 }7 M+ J" `, P; R *3畜生:又曰傍生。为畜养之生类,故名畜生。一切之 世人,或为啖食,或者驱使畜养此生。傍生者,言为傍行之生类也。# M n( i* V1 C g2 @
*4傍生:佛家言畜生曰傍生。上自龙兽禽畜,下及水陆 昆虫,皆是业轮恶趣,非人天之正道,故曰傍生。
" b: e2 g5 I4 G# n- ? *5胎生:四生之一。如人类在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
- B( p! X2 w; }2 n* Y0 N *6卵生:四生之一。如鸟在卵壳成体而後出生者。7 n" m$ U+ ]. X Q: M/ [$ Y
H10湿生:四生之一。又作寒热和合生。如虫依湿 气而受形者。
/ m. q9 ~. u% T* P% { H11化生:四生之一。谓依托无所,唯依业力而 忽然生起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诸众生皆是也。 S: {. F; {6 d% ?+ w$ w+ g
H12地狱:梵语曰那洛迦、泥犁等。译为不乐、可 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 在地下,因谓之地狱。共有三类:一、根本地狱,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也。二、近边地狱, 十六游地狱也。三、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等。
6 G; ~+ ~! l; C' `+ ]7 P* h 【佛学讲座第七讲】' c, X& K: Y, g6 U: m: e. ]
宇宙器界概说( P% y$ R+ t& {6 ~
器界,即指有情众生所依持之国土,和所资用之器物而言,或名器世间,或名器世界。
7 k7 ]9 l( J4 z9 o1 @ 不论国土和器物,据实言之,都是有情各自之一切种识之所变所缘。然有情之种类繁多, 且境界悬殊,故所变缘之器界,自是多式多样;例如人类所见之江河,饿鬼则见为猛火粪秽 ,天人则见为金银琉璃,而鱼虾则视同烟雾空气。即就人类一道而言,虽以众同分(同类之 性)故,业果相似,所见略同;而随著时地俗情学说之异,其说法亦多不同。所以,古来讲 佛学者於此每多诤论,亦最易致人生疑。
, y& K! ]- {8 I( V" A 其实,佛陀说法,旨在令诸有情明了本体之实相,而实相不可诠说,唯随顺各类有情机感 作各种方便导归,故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等。若知佛陀“四悉檀”之施设, 则二千年前在印度之随他意语,与二千年後之俗情学说,有不相符处,自是意料中事,则一 切诤论疑惑,自然冰释。且今日公认之俗情学说,亦非即确立不移之真理;设使佛陀更来示 现,当又是另一番之随他意语。要之,佛陀不论何时何地对何类众生之随他意语,皆为导引 众生悟入实相之方便,此即佛法之微妙殊胜处。
! R* x( X. X6 t6 A/ V 然则,学佛者只要一味以“圣言量”作依归,深信不疑,而不妨於今日之俗情学说,作适 当之调整会通,自然於“世界悉檀”得欢喜之益,於“各各为人悉檀”得生善之益,於“对 治悉檀”得破惑之益,於“第一义悉檀”得悟入实相之益,而毋须兴疑经、改经之妄动,造 谤佛、谤法之逆罪也。今乃本此原则,略述佛陀对人间所说之器界。* ], y5 B' I1 ^
甲 器界范围3 q: T& g. |8 }7 O) ^5 c
大略言之,约直竖说:一个“世界”*.(指大千系世界),有二十八层 天,如是上下各有 此等世界。约环周言,一个“大千系”世界,为若干小世界所集成,如是环周各有无量“大 千系”世界。
) }* Z3 F- }8 O3 J1 K4 e/ {- ~ 例如吾人所居之大千系世界,名曰“娑婆”(或译索诃,是堪忍义,此土众生,堪忍三毒 烦恼,不忍出离故名)。本来方无定位,姑且以人类俗情,依日、地之关系,假设东、西、 南、北之“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四维”,和上、下,共为十方。而如娑婆 世界者,十方各有无量之世界,且一一各有其名。如东方有阿佛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世 界,南方有宝胜佛世界,北方有成就佛世界等。根据华严经世界品所示:有“世界种”名普 照十方炽然光明:分二十重,其中第十三重最中央之世界即吾人所居之娑婆,即有十三佛刹 尘数世界围绕;而如此二十重佛刹之“世界种”者,十方又各有微尘数世界围绕。 其中一一 世界,或净或秽,或大或小,或优或劣,固非一概;而虚空中之器界无量无边,重重无尽, 则可断言。此由今日天文学之发达,推知“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星群”之无尽, 更可相互发明。若有不同者,则後者大部分尚为依推理所作之假定,而前者乃是佛陀依一切 种智亲证之现量耳。
/ |! r* [: o _) m" m 今为进一步明了世界组织之概况,乃就近取譬,即以娑婆世界为例,本诸经论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