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3 1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动还是你的心动啊!本来大圆满觉凝然不动啊!所以大家 看圆觉经就知道,「诸幻离尽。觉性不动。」觉性怎么会动呢?
# C9 T0 ~* o, u) i1 ]8 M0 G3 d「以远离微细心念故」,微细心念就是一念初起,无明初起。无明初起是没 有无明,叫无始无明。「得见心性」,心性湛然不动,什么湛然不动?一切 随缘起的法,皆归无性湛然不动。无性随缘,也是湛然不动,这叫「得见心 性」。所以说,深入二谛叫见性。如果见性彻底,可以分证成佛。「心即常 住」,湛然不动、觉性不动,名究竟觉。究竟觉是几种觉?开始不觉,我们 众生迷于本觉,再进一步由始觉开始觉,始觉觉到圆满处,会到本觉的时候 ,就是究竟觉,会到究竟觉就是究竟成佛,本觉是本来是佛。我们今天讲到 此地! " y2 x8 m P6 l; V
■第三十七次修学 3 `# d/ B4 _9 E4 A, H) a/ r. Q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 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 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 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
- ]- A0 C8 e+ ~, @3 v2 A& H" K案:缺录音带。 " ]8 A4 R# t( |$ C$ ~8 ^; B
■第三十八次修学 , K, Q3 R2 B+ b. u+ x/ t v! I5 @/ I- u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 d5 W* `% i6 J7 [' N6 ~: r, a
师父:「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我们开 始修学就知道了,圆觉就是圆满菩提性,圆满菩提性就是圆成实,圆满菩提 性就是中道义,圆满菩提性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说,我说法是 一法有多名。「无取亦无证」,因为圆满的缘故,横遍竖穷,所以无取无证 。「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无取无证,也没有菩萨,也 没有众生,法同一味。在觉悟与未觉悟时,有渐次差别。「众生为解碍。菩 萨未离觉。」意思都是讲上文。「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入地菩萨不 住一切相,在因地说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无所住,不取于相。金刚般若所说的 是因地,因地有三乘,所以金刚般若包括三乘。所以有人判金刚般若在大乘 始教,因为包括三乘在内,也可说是通教,「因地法」上通别圆,下通藏教 。
+ \/ [$ m8 Q5 q; P/ K( k「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这是说佛,称为大觉,大觉一切悉皆圆满。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心不生虚妄心, 什么是虚妄心啊?你们讲给我听一听!慧经讲什么叫虚妄心?(答:妄想是 虚妄心。)对!妄想是虚妄心。谁还说?(答:取相心。)对了!佛说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这很多,既然知道妄想、取相是虚妄,取名字的叫妄想,楞 伽经说的,攀缘的是妄想,分别的是妄想,我执是妄想,烦恼是妄想,造业 是妄想,落入苦道是妄想,惑业苦皆是妄想。
% n1 f# I' x& o& m/ e「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我们把这一段圆 满了,再看下面一章。 . y6 o2 C6 F3 U! p$ {2 ]
) x" X. c9 V% j" I
7 n X& f6 t3 ]1 [* k
+ l, z0 Y6 U) E3 ], p/ ~ ]. v5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