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2 1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法喜、从你的轻安就能看出你学佛的功夫,一般人讲看到你的修养,你修到什 ……/ Q' Q7 m/ `8 K$ X" r+ G
6 G8 h F; l* m" P1 e: [
5 E/ ` p5 q, U* x# p; T$ I2 N0 T( O 314 02-039-0461 净土大经解演义
8 n! {: S6 P' ]8 C, o3 b 6 o# A; V: \4 d1 n- \
……,都来讲这部《无量寿经》,每个人一天讲两个小时。这部经每一天全经,就是两个小时当中这一部经从头到尾都播讲完毕,怎么播讲?我们譬如有七百个老师,每一个老师讲两个钟点,这部经不是两个小时就讲完了吗?你想听哪一段你就选哪一段,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能帮助世界化解灾难。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学全部不容易,我只学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不难。能够有这么一个环境,现在方法是有了,想到了,需要的是客观条件,我们有没有这个缘,有没有这么多人?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事成,我们常常有这个念头,常常有这个想法,真行、真愿,希望跟阿弥陀佛相应,真正救世!4 i! Z! C/ x* |) |$ p6 C
2 T6 Y( Q( J* g8 ?/ ?3 X
这是正见、正思惟。正思惟是什么?「见此理时,无漏心相应」。什么是无漏心?本经经题后半部所说的「清净平等觉」就是无漏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就相应。狭义的正觉是阿罗汉,广义的正觉是妙觉佛果,那是圆满的正觉。「思惟筹量,为令增长入涅盘故」。入涅盘就是回归自性,在净土是回归常寂光。证得妙觉果位,必须要正思惟才能够证得,有正见、有正思惟才有正语,八正道也是后后胜於前前,就像八层高楼一样,正见是第一层,正思惟是第二层,正语是第三层,有上面一定有下面,有下面未必有上面。「不唯 ……$ B, X+ g8 N8 s0 g; z8 o- e. }
0 G' U/ u% K4 Q" Q/ j
! N1 L0 k2 n f
315 02-039-0466 净土大经解演义
" n; |" B( Z4 \; Z2 n* G 9 F- Z7 v) S/ S- h
……从外得。佛的智慧,佛知,佛眼是佛见,《法华经》上讲的「佛知佛见」,都是自性本有的。「觉了法性,究竟证入如来密藏」。密藏就是自性,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根本。我们今天迷了,迷的时间太久,迷得太深,不是一次、两次的劝导我们就能回头。我们要经过一千次的劝告、一万次的劝告,能回头过来那已经算是大根性的人,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样?他这一世有机会遇到佛法,佛劝他一辈子没醒,还造业,还搞六道轮回,来生后世如果得人身又闻到佛法,佛再劝他一辈子也不开悟。那我们就得知道,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闻法真正能觉悟、能回头,能真信、真愿求生净土的,这个人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他绝对不是过去生中三、四、五佛所种善根,而是怎么样?他已经曾经供养无量诸佛,无量劫中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值得跟他庆贺的。所以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不开悟很正常,为什么?过去生中没有种这么大的善根福德。
+ I* p# A7 K9 v J7 g/ I
: x) _4 y3 u, T( ] 可是佛法无有定法可说,全是活活泼泼,过去生中没有种那么深的善根,如果有个二世、三世,这个有可能,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能不能有成就?这是不定法。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解释得太好,过去生中善根福德不够深厚,这一生遇到的缘非常殊胜,也能成功。这 …… B: {; R6 K& p
5 Y3 i Y" y: G
' ^% Q/ g% e$ K8 ? 316 02-039-0487 净土大经解演义7 Y6 R2 [7 ~9 @, c: Y0 W5 D( G/ `$ q
! p4 H4 |+ ^* \4 m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七集) 2011/7/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7( F3 E, H4 Q) ?! F
# ~$ e+ V9 P4 Y4 B. k% g: f3 M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四面倒数第二行,「论法无厌,求法不倦」,从这个地方看起。3 O/ R# P/ O# t i, O5 r) u
, H2 T; y# {6 M, P8 B( l3 E
念老的注解,「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是晋朝小慧远法师在《无量寿经义疏》里面解释的,解释这两句。专乐求法,这是「求法不倦」,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一句也是告诉我们,怎样去求法,怎样去修学。专字非常重要,乐是爱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学一样东西,如果不能够生欢喜心,那就很难成就。如果充满欢喜心,你肯定会成就。为什么学东西得不到欢喜心?这个我们要深深去反省,要去观察。凡是得不到法喜,就是没有尝到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是什么?世间包括天上,人间天上这个滋味、趣味比不上法味。是真的吗?我们几个人修法能尝到法味?为什么古人那么容易?我们看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真的是法喜充满。看看诸佛菩萨,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一定有问题。绝对不是说我们的智慧不如古人,福德因缘不如古人,这个讲不通。这个三方面实际上说我们都超 ……
8 @! X0 ], v/ P' m6 V7 c6 w5 ], W! Q) M8 e% j6 m% U) b, }
* g5 b, W. Q# G/ N) n% m- a 317 02-039-0505 净土大经解演义& ^0 A; M, a3 b0 K2 M1 {. q H
+ r3 B ~# Q$ _% k' |. y' ^, E3 v
……名号就成功。执著没放下,不能出六道轮回,到极乐世界也一样,我们执著名号,生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只有人天,同居土只有人天,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罗刹,没有。弥陀用这个方法,才能把六道苦难众生,业障极重的众生,能让他一生成就,这个不可思议!一般法门都必须要靠自力成就,这个法门靠他力,自己只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能够理解,你真肯念佛,就成功了。
4 G( ^, a9 ~+ Q) b. q5 ~) N# Y
' g! w, }8 l( ]6 l+ L+ A* a% k1 G 可是底下这一句,『易往而无人』,极乐世界真是非常容易去的,怎么会无人?我们看《净影疏》里说的,「修因即去,名为易往」,真信真愿,老实念佛,他就往生,这易往。可是,「无人修因,往生者尟,故曰无人」,尟是少,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少?没人修。让我们想起,这个法门,净宗法门确确实实是佛所说的难信之法,大家不肯相信,真难信!我们自己就有这个经验。六十年前,方东美先生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们欢喜接受是哲学,佛经哲学。如果是讲念佛往生,我们不能接受,不但我不会接受,方东美先生他也不接受,真难信!接受的人真不多。爱好佛学经论的理论,人可不少,这些高等知识分子接触到真欢喜,但是你劝他往生,你劝他老实念佛,这个做不到。9 }# H( L0 g$ Y
- B$ `% v( @* W; U' R 我跟李老师学教十年,对净土不 ……
) N( f1 H$ Q3 G- _) j2 a9 \
- {& @; c* R7 v" j2 c 4 m, F6 s' I: C3 ~4 p* l [
318 02-039-0519 净土大经解演义; L) P, h: N4 K# S* \- z
/ p+ b: g( E$ Q2 I1 q……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这个话是真话。又告诉我们一句话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讲的。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意思,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其他法门是附带说的,这个法门是主要的,一定要知道。你不相信这个法门,佛再教给你别的法门,别的法门是给你种善根,不一定这一生能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