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6 2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可贵了。他跟上智虽然一个是明了、一个是不明了,不明了他怎么样?在行持上跟上智没有两样,不怀疑。师父教他念佛,师父不会骗我,他能信,信得过;教他不夹杂,他真的什么都不想,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愿望,这就叫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
2 a/ i# v/ ?* L6 v% C% f, D. w2 B- T- K- R/ ?
蕅益大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他的身分没有暴露。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二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是净宗六祖。蕅益大师身分没有暴露,但是印光大师的身分暴露 ……
7 e' T' K" Z& L! m' e% p' d7 a; ]& ?4 N' w4 j- x3 D6 ~, q) j
9 @2 ]# U4 J# q" s h
208 02-034-0188 大乘无量寿经
, i4 L4 U! q/ ~% o4 N# K% }/ t7 w - Z6 R6 Z% M+ {# m% M }' _
……得要把这个秘诀掌握住,秘诀是什么?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务必在这一门学通了,贯通。怎么样才能学通?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通了;教下讲大开圆解,通了;念佛法门里面讲一心不乱,通了。一心不乱有理一心、有事一心,事一心通了不彻底,理一心彻底了。理一心跟宗门的明心见性相同,跟教下的大开圆解相同,事一心还没有达到。事一心是你定了,讲戒定慧,你得定没开悟,理一心是开悟。事一心不容易,也很可贵,虽然不能全通,能通一部分。
3 N2 M$ o' W: n, l; p0 z
6 ]3 r2 s. G* \" f- ], q 从前老师教我们,教理跟教义。净宗法门,理一心通教理,那一切都通了,没有一样不通,这个事情难,上上根人,不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目标要订在教义。教义可以通局部,通本宗,净土宗,与净土宗有关系的宗派也很容易通达,这叫善学,你会学。不会学的人记文句,这句老师怎么讲的,我把它记下来,我也能够复讲,这是教初学的方法,这个不善学,你学一部经只会一部。人家学一部能够会十部,那教义通了。学一部,所有一切经教都通了,那是教理。老师教学生,要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诀窍都要告诉学生,学生心里明白了,才肯依教奉行,老师不欺骗我。2 `1 r) R5 {! v# b2 `' M$ f: I
8 w2 H9 q3 }4 d }2 r! w# L+ F* v
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只学五部经,不多。第一部学的,这是基础,小乘经,真的从小乘入门,《阿难问事佛 ……
9 ]7 k) \( P9 f5 V3 U0 K2 W# P$ ]4 T0 n5 d8 G) L7 n* E1 w
0 o3 R/ B' t$ m+ y2 V( Y' K1 r 209 02-036-0003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V, o: q. o5 Y( x4 l
; V2 {4 u+ V8 _/ d……精进门。】
9 r- S. y) g: n/ e3 G
4 ?, w+ Z( m5 Q: s4 P) n 这一句就包含了所有的大乘佛法,说了戒,说了定,说了精进,就是把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都包括了。因为这个经文是偈颂的体裁,四句是一首,一句是七个字,受这个限制,所以说三个,其余三个就包括在其中了。这也就是讲的宣扬大乘佛法,如诸佛如来一样。
9 k4 D5 ~ s$ f5 z& E Y9 g. `8 E, M
【通达甚深微妙法。】5 w7 Q! H- _0 G+ A8 l
$ l- s9 Z) f: ~- a3 [
这一句是专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确实是甚深微妙之法。唯有这个法门,能够平等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除这个法门之外,其他的大乘法门都能够度一类的根机,不能普度。譬如我们读六祖的《坛经》,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他所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上根以下的都不契机。唯独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个法门就甚深微妙了。如经所说这个法门只有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等觉菩萨也不能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这个法门称作难信之法。虽难信,很容易修学,难信易修,这是甚深微妙的大法。
" C! R; [# i, c1 l$ j# J
: ^3 p% h1 P" ^" s% s1 \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
' d0 X5 f, i9 N5 p9 F, Q+ Q C- `" Z$ B# C+ D
这两句,前面一句是果,后面一句是因。『智慧广大深如海』,这是赞叹如来果地上的自性般若圆满的现前了。佛告诉我们,这样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也有,《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得多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广大深如 ……
' E. {$ K4 e0 G9 @1 m8 X2 r3 T& _5 H$ v6 i) m4 b/ ^
( M$ A/ d: q9 z; x- `: n- Z 210 02-037-0001 净土大经科注
, _; B2 b" R2 k9 m- l- ^2 b8 j/ ?7 e
$ v' Y* m2 a* r* w T* C( e$ C& F: `, b……道?当然知道。没有缘来触动你,你不知道,因为你心清净,什么都没有。有缘触动你,样样都知道,人家一提问就知道;没有人问的时候,不知道。所以,《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真智慧,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必须要到无知,然后你才会无所不知,你要有知就有所不知。
4 M5 K4 `7 L9 k h _) @7 m! @/ F: U0 _ w- s4 T- S/ x
近代一些科学家讲,科学的说法是要我们归到零,连夏威夷古老的治疗法也有讲求这个。归零是你脑子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真正归零的时候,头脑就灵活了,它就起作用。不归零,只要有一样,那就是无明,叫根本无明,决定不能有。这个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上上根人才有分,上中下三根都没分。净宗的妙法,叫暗合道妙,这个方法是教我们心里头装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装阿弥陀佛好,好在什么地方?阿弥陀佛是自性本觉的德号,它不是外来的,是自性里本有的。阿弥陀佛翻成中国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是你自己的自性,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所以,一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杂念都把它打掉,以一念制止一切念头。这是专念阿弥陀佛的道理,要懂!
1 n( S% }4 x: E4 T7 C1 v
. C$ c: [& n/ U2 x2 w 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回归自性,就是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所以念佛有事 ……
+ u- E3 \; J" D Z$ V8 y
6 q ^) L( i8 T1 u' s291 02-037-0262 净土大经科注& b/ }1 |4 G; |. {* t f) R. h
: N- f; d4 T" I) k* Q$ m0 ?( p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 2012/3/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23 _% f, w2 X' T, k: o5 p. n
* G3 d# ]( K' S7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一十二页倒数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 P4 F, M- d6 w' Z# m% e
8 j' x7 M2 c0 Q3 V$ y8 ^! O# { 「《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里面的一段经文,说明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没有恶道,只有人天,连修罗、罗刹都没有。「此正第一大愿」,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之成就」。恶道的因我们知道了。没有三恶道,我们就知道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三毒烦恼都断了。带业往生,当然不是断证功夫成就的,这里显示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成就的,这我们要感谢阿弥陀佛无比的恩德。没有罗刹,没有修罗,罗刹、修罗的因是傲慢、嫉妒这种烦恼引起来,那极乐世界也没有。因,阿赖耶识里头这业习种子一定有,但是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缘,有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缘太殊胜了,让你贪瞋痴慢不可能生起来,这是无比殊胜之处。
9 i- P- b( i& P. `3 h9 _) k5 ]/ l4 y! |) p* q
下面是「魔恼。魔者,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这个能字贯下去的,能障碍,能扰乱,能破坏,这些事都叫做魔。《义林章》第六卷说,解释这个名词,「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