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6 13: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什么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给大家说明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也是属于这类的宗教。他们的贡高我慢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也没有僧,毁谤三宝。自认自己是最高无上,不可一世。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他们太自在了、太快乐了,的确是自大天身!但观世音菩萨也不见怪这类的众生,他们的机缘成熟了,一样为他们讲解佛法,令他们转迷成悟,归本还原。
( E w( \* W5 F, {' X* y" ~ ^7 I
; W% ]4 u, b6 s) Z% y L$ {) X【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8 D6 Q' S/ p. p6 ~
, v/ o: A3 x& S" F0 Q, |+ y* @! k
这「天大将军」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天上做大将军。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上的天神,他的天福享尽了,转到人间做大将军。观世音菩萨知道他们的因缘已宜度化,则现将军身给他们说法,破除迷津,觉悟无常,放下一切世间的快乐,发心修行,求证无上真正的快乐。
5 e9 r/ J3 t7 O" y0 H
3 |* ?7 C& c1 C7 i【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6 z0 a7 Q% A, c2 ?# g9 G' w) n$ r& E, Y/ S6 q9 N' B, o, m3 H
「毗沙门」: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名字,也就是北方北俱卢洲的天王。四大部洲各有位天王,即东天王、西天王、南天王和北天王。应以毗沙门身得到佛法度化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一个北方的天王身给他说法。0 E* ^5 _ `7 k) N2 {
, W$ J2 h8 _) H. |; a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 M, H# R3 n" U4 }1 O# G! n1 Y# y
1 y8 g* v+ P, g8 v: G 小王身即指管理一国之王,仅仅在一国称王。应以小王身得度的,那么观世音菩萨就现一个小王身来为他说法。1 R7 W; r" v Z) q) t
7 ~, n: c; O t# e! y. m【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v: _! K; G* a% W/ ?8 k
! Y, a! o, _4 J9 q% s 什么叫做「长者」?在楞严经上有讲,凡是有道德、有智慧、有名望、姓也贵、年也高的人,长辈的人无不欢喜他,晚辈的人无不恭敬他。为什么人人都对他好呢?就因为他心地慈悲、平等,对谁都一视同仁,热心帮助所有人,所以大家都公认他为「长者」。如果有应该以长者身得度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现一个大富贵、大丈夫的长者相来给他说法。在大悲咒里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大丈夫相,其相长有几尺的胡须,端然正坐,威风凛凛,这就是所谓的大富长者相。8 g6 c0 p8 k: {% [) k5 [( t
6 J, g/ Y8 F; U, G【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6 ^* `2 i, L& u
, D9 b# _( U2 n3 I1 J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一个居士身来给这人说法。居士者,即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信佛,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什么叫做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五种大戒。什么叫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恶的反面。十恶者即是身有三恶:杀生、盗、邪淫。意有三恶:就是贪、嗔、痴。口有四恶业:绮语、妄言、恶口、两舌。「绮语」是所说的话尽是一些很不正当的邪语,专门讲男讲女令人想入非非。「妄言」就是打妄语。「恶口」就是粗口骂人。「两舌」是一个人有二个舌头。一个人怎能会有两个舌头?并不是这人长了两个舌头,而是以一个舌头却说出两种不同的话,对某甲他就说某乙如何不好,对某乙他又说某甲如何不好,互相挑拨离间,所以叫两舌。口的四恶在十恶业里几乎已占了一半,身意恶业各有三种,口却有四种恶业。身有三恶、意有三恶、口有四恶合起来就是十恶。把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嗔、不痴、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你不做恶也就是善了。做居士的一方面要奉持五戒十善,一方面才能护持三宝、拥护佛法、提倡佛教,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兴盛,这是我们每个做居士的责任。出家人的责任就是弘扬佛法。. W( q% c( A# x$ F$ c% p8 l
# }" S+ E, Z& }4 ^5 `- R- k【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4 l/ a8 C) a, B7 }0 x. U
! e) `' B$ J+ z) \ 宰,即宰辖万化,就是做宰相或其他大官职。应以做官的这种因缘得度者,观世音菩萨也就现为一个做官或宰相身来给他说法。
8 A5 o5 r! ~# M7 ^* O6 n
8 P7 o+ C) u" x, L【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5 f. D) |1 c% z
% A }6 `( x' z$ \ 应该以一种在印度的旁门外道,志修清净梵行的婆罗门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这婆罗门的外道身来给这众生说法,令他明白佛法依教奉行将来好成佛道。
* j% I c& @: T: d' d3 t2 u* f! B3 q
: t* q0 }3 Q p) ^) I1 G,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i4 s7 u( B% ?1 X8 a, a- B" y
' G7 L7 ]2 N' k0 @! ` 比丘,是梵语,译为三种意思:一、怖魔,因为有人出家修道,受具足戒则魔眷减少,故令魔王恐怖。二、乞士,出家的僧人,上乞法于诸佛以资法身;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三、破烦恼,出家修道,依教奉行能破除无明烦恼,见性成佛,故名破烦恼。比丘尼,即出家受具足戒的女众。优婆塞、优婆夷是梵语,译为近事男和近事女。近事者,即亲近事奉,言其常常亲近三宝,时常到庙里来拜佛、听经、清洁地方、供养事奉三宝、做功德求福报的男女居士。这种善男信女叫做优婆塞、优婆夷。观世音菩萨看见这一切众生,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的机缘众生,使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这一切众生来说法。
) \) p& u( Z% z, G1 k
5 C+ r2 J. S/ ~1 a$ U2 ^!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 k3 [3 g3 P l. ^4 `& {- d5 u q: a8 X; P) Y. d; A- x
长者也包括长者的太太,居士也包括居士的太太,宰官也包括宰官的太太,婆罗门也包括婆罗门的太太。长者也有女长者,居士也有女居士,宰官也有女宰官,婆罗门也有婆罗门女人。所以若有应以种种妇女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也就现出这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等的妇女身来给她们说法。
$ C# I2 z3 m+ T& I7 D: l
2 P7 ~9 X; m3 z+ s. ]: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O% a/ m# d9 t7 k- i
$ p. N! q* l) v _& I0 s 应,即应当,也即是说:他的机缘,应该在他的童年时候就明白佛法修道。好像韦驮菩萨,他在往昔发愿生生世世要做童男。又如龙女菩萨,她在过去生中也发愿生生世世为童女,不愿结婚。所谓童男童女,在人的生理上来讲,就是没有破坏身体。一旦男女异性相接触,其身体便不完整了。在中国的文法上叫做「破身」,即是把身体破坏了。若没有经过这种男女的性行为,就是一个完整的身体。在中国有练一种打拳的功夫,单单有一种叫童子功,这童子功也就是其身体必定要是完整,没有被破坏过。这种功夫一旦练成了则刀也砍不破,枪也刺不进,刀枪不入。为什么能刀枪不入呢?就所谓「内练一口气」,因他们凭著内里的一股正气没有受到破坏,「外练筋骨皮」:在外锻练其筋骨和皮肉。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 h( p8 @. b2 A$ I 在佛教里这童男童女身,是为最清净,没有染污的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