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6 20: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再要念这种三归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候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6 L2 f0 U P
0 S; p s1 K0 \# c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4 B9 o, `7 t7 X$ _+ X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a, U+ S/ R. h2 r- Z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 F. X: h2 ?" ~; S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1 |# ]# X! @6 Y. @* L( D6 Z, v1 E9 e- }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8 z5 |, e( H1 d! q! v$ D, ?+ |$ C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 u5 i# C6 T, D# D, o" \; \ D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Z! f4 ~1 n" D* L; z$ }; z
/ ~, Z% [. @$ m' t$ @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3 G; e2 W- U+ ^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B3 o7 Q% j- {: Z3 a# C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 V1 e. q' h% o- O2 C- g
+ A! I3 Z. m }+ B$ i 和南圣众。4 Z! s: M; R% z4 s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 F$ z' i- ?# k( M" o( b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1 p1 g- D' n+ ?4 ]# }/ \. Z3 E+ S
《回向文》白话解释0 W( k+ D9 `: y A
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7 N2 D0 T7 _4 A& R/ D8 Y! j: H! V
回向,实在也就是发愿。修行人的发愿,譬如走路的人,定走路的方向。走路人定了方向,走路才不会走错。修行人发了愿,修起来才有一个结果。所以发愿是最要紧的。
' ^5 e0 Z; G" W% ~/ N 回向发愿的话头,多得很。有长的,有短的。长的叫“回向文”,短的叫“回向偈”。《阿弥陀经白话解释》末后,“修行方法”里头,有好几种哩。不过这下边的一篇回向文,是说得最完全、最圆满的,并且是专门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漏去了,没有加进去,所以特地补在这本《朝夜课白话解释》的后面的。看的人,必须要留心些看,照了他念的。& d9 {* k6 g/ a* {- {3 k$ m2 J D2 ]
这一篇文,是明朝的莲池大师做的。莲池大师的法名,是“袾宏”两个字,在杭州五云山云栖寺修行的,专门修净土法门的,后来真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并且品位很高的。我们念他的回向文,学他一样的发愿,那末将来也可以像他一样的上品生到西方去了。
5 x$ ]" \9 J# |/ m7 S2 [
( ^ p U5 [1 c( _, k' b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8 y- C- H6 M7 V2 O6 N/ V/ Z 这四句,是在发愿文前边,先说一个偈,把所发的愿,大略先说一说,下边再详详细细的说明白。
! L3 x; V# y' ^4 N9 A “首”,就是“头”。“稽首”,是把头拜到地下去。第一、第二两句,就是拜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安乐的地方,所以叫“安乐国”。阿弥陀佛是专心接引修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称接引众生的大导师。“导师”上边加一个“大”字,是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心大的很,凡是十方世界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接引的,所以称“大”。2 L5 W0 `5 @/ {6 O, \. v/ V- w: k! _
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发愿,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愿阿弥陀佛,发慈悲心,哀怜我,收受我。6 h8 Y3 t$ A* X0 p; L/ V4 l1 e
8 ^! e, g/ Y; l 弟子某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 ?$ Y; `2 {, y6 k 开头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弟子”两个字底下念的。没有法名的,用平常的姓名。有法名的,就用法名。
6 t) |- R& P; `2 X “普为”,就是普遍为了大众的意思。所说的大众,就是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是说我受过恩德的四种人:第一是佛的恩,第二是国王的恩,第三是父母的恩,第四是师长的恩。“三有”,就是三界。
. ~, e: y# O, t3 q7 \0 E “一乘”,就是一佛乘。佛法是最高的法,没有第二种法可以比得的,所以叫“一乘”,就是第一的意思。“持念”,就是常常念,譬喻捏住在手里头不放松的意思。“期”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