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6 2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未曾有过。……所以,刑罚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君王不杜绝根本,而只有惩处已形成的罪恶,这是损害国家的做法。”2 S) u" }# Q6 P9 A
! a* [9 X% d8 _& [; g; l# K, P U十二、法律. Y) t8 N! W/ Y1 H% N' r# b
269. 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卷五十 袁子正书)
4 N' x1 l$ F8 z0 @& n$ J$ C270.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己自正也。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戒【戒作式】,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矣。(卷三十五 文子)+ E0 A" K5 z) E$ Y8 x1 t5 w
【白话】法令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地下生出来,而是人们制定出来的,又反过来约束人们端正自己。果真通达了根本,就不会在枝末细节上犯错误;掌握了纲要,就不会被疑难所困惑;人君自己能做到,也不会去指责别人没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会要求臣民要做到;所禁止百姓不能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因此人君制定法令,自己先要做出守法的模范,而法律、禁令都能在领导者本身率先实践,那么,政令必然能在民间畅行无阻。) r% Q3 V& Q6 h7 H0 M7 x2 Y
271. 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有官君子,大夫以上也。叹而戒之,使敬所司。慎出令,从政之本也。令出必惟行之,不惟反改。二三其令,乱之道也。】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从政以公平灭私情,则民其信归之。】(卷二 尚书)
3 y, R/ ?% ~ X+ V6 D【白话】周成王说,凡我的各级官长,要恭敬对待你们所管理的工作,慎重对待你们发布的命令。命令发出了就要实行,不能朝令夕改。要用公正的心,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人民就会信任归服。
/ p# A {8 h7 w" Q# \* v% B272. 《书》曰:“与杀不辜,宁失不经。”(卷十七 汉书五)
. ?, F* S; d6 I5 f2 o【白话】《尚书》说:“与其妄杀无辜,宁可犯不依常法的过错。”也就是说,处理案件要体现仁政,司法的官吏要以仁德存心,避免冤狱。8 `1 n2 j7 c; z: x1 ?8 F+ r. y# q$ \
273. 子曰:“听讼吾犹人。【与人等。】必也使无讼乎!”【化之在前。】(卷九 论语)
0 J7 _) {5 j1 s$ N, Q【白话】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跟别人的方式差不多。但我一定尽力使诉讼案件不发生才好。”0 Y& z9 x* U( O; z/ Z
2 S$ m2 O2 ]4 A: k; T/ c9 F6 b8 K
十三、慎武
, V: d) B. Z ~% f) ?274. 圣人之用兵也,将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将以救亡,非以危存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卷四十七 政要论)
& `# [* j/ j$ ]275. 兵者存亡之机,一死不可复生也。故曰:天下难事在于兵。(卷五十 袁子正书)
9 q5 Q6 i9 K3 q# {* J4 ^" m276. 兵者不祥之器,【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谓遭衰逢乱,乃用之以自守也。】恬惔(dàn)为上,【不贪土地,利人财宝。】胜而不美。【虽得胜不以为利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美得胜者,是为乐杀人也。】夫(fú )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上左,【左生位。】凶事上右。【阴道杀也。】偏将军处左,【偏将军卑,而居阳者,以其不专杀也。】上将军处右,【上将军尊,而居右者,以其主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丧礼上右。】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无辜之民。】战胜则以丧礼处之。【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卷三十四 老子)5 {0 l h0 Z# J6 f
【白话】凡兵戈甲冑之类,都是不吉祥的器物,不是君子所使用的器物。万不得已才使用它,最好以清静淡泊为上策,不以骄傲贪欲的心态,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感到得意,那就是喜欢杀人。若是喜欢杀人,就不可能在天下实现他的志愿。吉庆事以左边为贵,凶丧事以右方为贵。不主攻的偏将军站在兵车左边,主攻的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说明出兵打仗是按丧礼仪式来排列。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看待;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置有关善后事宜。所以君子崇尚以德服人、以道化人,绝不轻易发动战事。7 x" [( S0 ^! ]4 y f0 Z
277.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农事废,田不修。】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天应之以恶气,即害五谷也。】(卷三十四 老子)9 u7 F8 x: O" X, a
【白话】军队所到的地方,民生凋敝、田地荒芜且荆棘丛生。所以大战过后,杀伤和气,上天用恶劣的天气来回应,必有荒年。- y1 }/ o1 J/ N2 h4 X4 b" w- h
278. 十万之师出,费日千金。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卷三十七 尉缭(liáo)子)
* i, _3 l' s% W: \4 i279. 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卷十九 汉书七)5 \! o! J# v0 j+ s# O3 h! ~
280. 故兵者国之大器,存亡之事,命在于将也。先王之所重,故置将不可不审察也。(卷三十一 六韬)+ s; n2 h7 P8 t' N J% }! V0 c
【白话】出师用兵为国家的大事,也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而国运、人命全系在将帅身上。所以先王(指文王)特别重视,在任命将帅时,不能不加以审慎考察。
, a1 l: ^1 a. Z1 @
, L( T! Q) T# V& y |7 o: a2 w( Q十四、将兵
: ~! {+ ~# D: K. z7 d" f9 I281.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卷三十三 孙子)9 R1 z9 b) F; A$ ]0 J+ V
& V. R, L' [$ i7 x$ B s) v
伍、敬慎$ r! i) k: O; Z& a0 i8 A
一、微渐
: [/ I4 \- S/ o0 \28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卷一 周易)1 q$ u$ _ @# f c
【白话】积累善行的人家,必然给后世子孙带来福泽;积累恶行的人家,必然给后世子孙带来祸殃。/ I7 X1 J0 v# Z% L
283.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卷一 周易)
% P7 Y) J7 t! {% A6 X284. 夫(fú )十围之木,始生而如櫱(niè),足可搔而绝,手可擢(zhuó)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lóng)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卷十七 汉书五)6 t# L% Q. F' h* e* E y9 K
【白话】十围粗的树,是从小小的嫩芽长起来的,当时用脚一碰就会折断,用手一提就可以拔出来,因为它还没有生长,没有成形。在磨刀石上磨刀,看不见磨刀石被减损,到了一定的时候,却被磨损殆尽了;栽种树木饲养家畜,看不见它们在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却不知不觉长大了;积累仁德和善行,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好处,而到一定的时候却发生作用;抛弃仁义,违背天理,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坏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