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且你都这么犯,每一条你都犯,更何况其余?其余过恶就更多了。9 u. v- ^2 U9 V! i
1 v; k# O1 S1 [% L8 g/ t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可记。】
# n% F; @/ F( \. S/ p
! Z( D& e5 e! t) \; ~3 G( |3 Z5 o9 E 他说,「你每年焚化黄疏给灶神爷,其实灶神都向上天禀报了」,因为对面的就是灶神爷。上帝于是就派『日游使者』下来,专门调查你家,『察君善恶』,看看你的善恶如何,结果好几年都找不到你一个真实的善行,没办法记录。所以你的善全是伪善,没有一条是真实的善。. F; G9 q) J5 C2 ]$ n
9 d- k- S( B5 g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 F3 s) i2 K- u! Z" I. _% |
0 ^' G4 t! H0 b1 ^$ C 这是张先生对俞先生直指人心的呵斥,告诉他,「你的意恶太重了!你不仅得不到福报,你要逃祸都逃不及」。这一段也是很深刻的。" k4 k: i" q! U3 }& c6 d
6 k) M0 b" ]' y6 \, w" b 时间到了,我们就留做下一次跟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 H. P% B* s, B U/ }" r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十三集) 2013/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23, M7 k. M9 X( Z" O7 Y/ v
% ^ G' ]/ X4 B* J: `* a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九十页,第三行中间开始看起。我们讲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这位张先生,也就是灶神的应化身,他要点化俞净意公,跟他就文昌社的规条来给他做出批评,告诉他,「你自己文昌社所定的规条,你都犯了很多,更何况其余?」下面说到:
! o+ E/ H3 S+ [" v& M% M# _( E
- E7 U, d3 V d! J# P0 ]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实善可记。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J/ O {9 G+ A! U# l
# \( j1 t4 v; i+ b* i( Q& a/ i+ Z
『君』就是张先生对俞先生的敬称,就是讲,你连年所焚烧的疏文,都给你向上天禀奏了。于是上帝命令『日游使者』来察你的善恶,可是这几年来都记不了一个善事,没有一个『实善』可记。就是你所作的善其实都是敷衍人的耳目,并不是真实的,而看你的恶却是真的恶。『但于私居独处中』,这里讲,你在一个人居住、在暗室之中,没有人见到你,于是你就放纵自己的恶念。『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等等。
+ L7 A) Q' R9 v6 d0 m. @! C% u
7 X# D, t" {; V3 } 第一个是贪,贪婪,对于财色名食睡种种的这些诱惑,就起了贪心。读书人在名和利之间,比较容易贪名,喜欢人恭敬自己、赞叹自己、供养自己,当然利养也是放不下;一般的世间市井之辈,名可能他无所谓,他不要出名,但是他对利特别执着,这些都属于贪念。当然财色名食睡,后面的食和睡都会贪,讲究美食,讲究睡得很舒服、很享受等等,这就是讲过分的要求。淫念是专指贪色,男女之欲,虽然可能没有实际的事实发生,但是见到美色,动了不好的念头,《感应篇》讲「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起了这种念头,鬼神已经记一恶了。
1 b* E0 Q- N3 h! e- h, G4 i, ` v3 Q$ D* V, ]+ n3 F7 y
嫉妒念,这就是嫉妒、妒忌,心常怀着妒忌人的念头,见到人做好事,心里就不舒服,甚至会起毁谤、障碍这些念头。要知道,人无完人,肯定会有过失,但是,如果我们非要完人才能出来做好事,那天下人没有一个能够做到好事,也不敢出来做好事。所以,见到人出来能够行一件善事,我们都应该欢喜护持、随喜功德,而不能有嫉妒的念头。这些嫉妒的念头有时候自己不能觉察,它可能很隐微。譬如说见到人做好事出了名,人家赞叹,心里就不服,这个不服的念头实际上就是嫉妒;又譬如说,见到人得了利益,名利、利养等等,心里就起了悭嫉之心,因为自己对利养、对名利会有贪着,所以看到别人得到就不舒服;又譬如说,可能对方是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都不要,是一个修行人,修行的境界一直在提升,超过自己了,自己心里也不痛快,不能够由衷的生起随喜心,这些都属于嫉妒。一般修养比较好的人,他能够把这些念头包藏好,不发出来,但是内心动了这种念头,鬼神皆知,于是就把这些念头记录在黑簿里头,累积就成为减寿的依凭。嫉妒往往跟傲慢是合在一起的,人为什么会有嫉妒?就是因为有傲慢,这个傲慢也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它是瞋恚心的根源。人为什么会瞋恚?它的根是傲慢。
) T. {% I) K; Z5 V2 s! i/ B7 B, y4 S ?) J% S0 F/ O
这个傲慢是跟「我」这种执着同时出现的,佛家讲「四大烦恼常相随」,只要有我,就出现了我见、我爱、我慢、我痴,这就是四大烦恼。我爱就是前面讲的贪念、淫念,这是因为有我见,就是这个观念上错误,以为真有个我,所以发生种种执着,实际上根本没有我。你说,这个肉体是「我」吗?肉体是四大假合而成,因缘聚合的一个假相,根本没有实体,是你的这个身(物质)、精神等等合在一起,色受想行识合在一起的合成体。你就把它当作我,而忘记真我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你忘了这个。所以有我执、有我相,于是就有人相,人我就起对立。我慢就是有高下心理,后面讲的高己卑人念,这就是傲慢。自己比别人高,看不起别人。这个高包括很多方面,譬如说才智、学问、钱财、福报、资格、年岁等等,反正有比人高的地方就会起傲慢。反过来,比别人低就会起嫉妒。所以傲慢、嫉妒是两姊妹,有一个肯定有第二个,就是遇缘不同,就起这些恶念了。这些念头实际上都是从迷惑中产生。" y6 Y7 N5 @, \1 \/ U4 R K
! j8 s: O, p7 b, q! Z+ D 『褊急念』,这个褊急就是气量狭窄、性情急躁。一个人气量窄,福报就小,所谓量大福大,量小福小,看你有多大的福报,就看你有多大的气量。你看古时候那些帝王,特别是开国的帝王,那都是有大气量,他才能够统领江山,有这样的气量,这是凡人。要作圣人、要作佛菩萨,这个气量必须得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容。好的人容,坏的人也容,善的境界能够顺,逆的境界也能顺。没有对立、没有冲突,没有看人不顺眼,更不会性情急躁。这个急就是因为气量小,所以就会急躁,心浮气躁,甚至急功好利。凡是急功好利的,这种人很难有大成就,他不能舍、放不开,你就知道他没有办法承当大业。『高己卑人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