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9 15: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会被鬼神瞋责。『况今人之身口意业』,就是现在的人,不要说别人,就看自己,自己的身口意业还不止谈利养的问题,可能还会造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事情,可能满腔的贪瞋痴慢。『有不止此』,甚至会谋算、暗害别人。『其为神瞋鬼责』,遭到神的怒、鬼的责罚,又当如何?所以不能不生起畏惧,你果然知道头上三尺有神灵,你还敢造恶吗?敢造恶就是亵渎神灵。过去不知道就罢了,现在咱们学了《感应篇》,就没有理由不知道,现在如果还继续造恶,那对不起,这叫明知故犯,最招神瞋鬼责。我们再看《感应篇》下面一句:1 Q) F, q+ p' `) [- [
4 q* o% V2 y; e+ q: X& E! e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9 {( n" J( b; U6 l* l9 k$ \0 }8 G/ s
『算』,刚才我们有提到,是指寿命一百天。前面讲到鬼神依我们所犯罪恶的轻重来夺去我们的寿算,一直减除寿命,到最后福报尽了,就会出现『贫耗』,又『多逢忧患』。批注讲:; u' `& U; `# w7 k$ Y
: f7 ?6 N4 @' n. m4 t
【自此至算尽则死。皆实言夺算之事也。】
* R# t+ v1 b9 v6 F
# t. P" w" ?- o; a8 e2 O 从这里开始,到下面『算尽则死』这一句,都是讲鬼神夺算这些事情所获得的果报。算减则贫耗:
( v0 u4 C+ F) f4 k- P8 V! s& D+ E6 }# |
【贫是无财。耗是家破。】
4 I Q1 _! ^: M) D+ b1 f" V8 [: J4 e9 Q9 m
多逢忧患:
$ T7 E$ k U0 X1 D& O: H& _
5 Y3 K. |4 j1 e 【多逢。言不善之人。处处遇之也。】
8 [8 w$ U- x J# U
7 W6 f" a8 w& H 不善的人处处会遇到忧患。/ U ]( V8 |1 ?6 X4 O) E
8 l' u6 l) N1 O
【忧出于己。患生于外。】
% X* W, u# e* x- ]2 M% o2 R: T! u* ]$ L
自己心里头生出来的叫『忧』,在外面遭到的不幸叫『患』,祸患,忧患都是因为恶业感召,换句话说,行善积德之人没有忧患。所以孔子讲,「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有仁慈心的人,也就是他行善积德都做得很好,自然就不会有忧患了;有忧患的人往往都是不仁的。倒过来就是这样讲,仁者不忧,忧者就不仁。智者,有智慧的人就不会迷惑,他深解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哪怕现在他自己遭遇到不幸,他也不忧,这就是不迷惑。为什么?该报的就报,这是我过去造作不善得到的苦报,我继续行善、努力行善,最后离苦得乐,这不迷惑。勇者,勇敢的人没有畏惧,而真正没畏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俯仰无愧,没有做亏心事。他能勇于改过自新,他就没有畏惧,不会惧怕有恶报。所以多逢忧患的人都是因为他自己恶业所感。
. K+ u$ d6 p4 i' m) R# o7 l& K6 u0 Y' i t" _ F
【盖不善之人。其欺掩为神所窥。至于算减。故贫耗忧患接踵而至也。】
. ^% Y5 K9 V* `, K" i( U! Q* ^$ ?( W& _8 c
2 O; O* f2 }& g: F# T# D# l1 J/ H 这大概是因为不善之人欺掩,不善的人作了不善还欺骗别人、掩藏自己的罪恶,那就是大不善。本来人都有习气,造作了不善,勇于忏悔改过,这就是善。「倘揜饰,增一辜」,倘若自欺欺人、掩盖自己过失,那就是大恶了。以为自己能够欺骗别人、能掩藏自己的过错,但是神都看得很清楚,『为神所窥』。窥就是暗中看到,他自己不知道,神看得很清楚,于是根据他所造的恶行减除他的寿算,最后让他福报消完。『贫耗忧患接踵而至也』,接踵,踵是脚跟,接踵就是后面的人接着前面人的脚跟,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很密,贫耗忧患一个接一个就来了,他会有很多不幸的遭遇。再看下面的经文:
: p+ P, K3 @' \5 J, e) }: k6 Q3 n( i v5 ]- \* s) C, [' F% V
【福善祸淫。造化之定理。人欲避凶趋吉。必迁善改过。其要当先治心。检己三业。勿令放逸。堕于邪网。应递相劝诫。心口相训。心语口言。汝当说善。莫说非法。心复语身。汝行精进。莫行懈怠。一日一时。一刻一念。乃至剎那。如是简默。自制我心。自慎我口。自治我身。久久无间。自然不以外境动心。湛然无欲。全体是善矣。岂至减算而贫耗忧患乎。】
. w: j- D$ A4 Z+ V& g, A' @( P) b" V, `5 q/ m. _, R5 r, B' x! P* f* _
这一段也讲得很精彩。『福善祸淫』,行善的人必定得福,所以叫福善;祸淫,这个淫就代表重恶,所谓「万恶淫为首」,造重恶之人一定得祸殃。因果报应的道理是『造化之定理』,造化就是指大自然,大自然一定的道理、规律。自有天地以来,因果规律就已经有了,这个道理佛家讲得最明白。因果报应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因果?佛家大乘佛法里讲,宇宙的由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华严经》里讲到的道理。我们的真心本性能现宇宙万物;我们的识,就是我们的妄念,能够把心所现的境界变成跟自己念头相应的境界。譬如说你的念头是善,它就能够变成善境界,人道、天道,这是善道;如果我们的念头是恶,贪、瞋、痴的念头,就把心所现的境界变成了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 I" {2 g. d/ a+ E8 l
7 `. J8 b# O* _9 C2 ?3 s 像现在量子力学家都已经发现了,原来整个宇宙万物,构成它的基本粒子,都源自于人的意识、念头,是念头的波动才引起物质的产生,所以物质分析到最后只是波动而已,那个波动就是念头在动。一念动,这宇宙万物就发生了,这一念灭了之后,宇宙万物就没有了;然后又一念发生,宇宙又出现了,念头随即又灭,宇宙就又灭了。这个念头是用极快的速度在那相续,《菩萨处胎经》里面就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速度极快,就在这极快当中,念头的相续导致了宇宙的幻相在相续,实际上没有,只是念头。就像梦境一样,梦境实际上是没有的,是你念头变现的。一念接一念的相续相,造成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念头的相续就有因果的相续,当下这一念是因,它所现出的境界就是果,因果同时。这一念是善,马上现出善境界;这一念是恶,立刻现出恶境界,同时出现。如果你的善念在相续,那善境界就相续,所以我们就看到有人道、天道;甚至如果这念头是净念,念阿弥陀佛,你就看到极乐世界在相续,而实体全是空的,都是念头。所以,因果实际上是一个相续的相,福善祸淫当然就是自然的道理,如是因就如是果,如是念就产生如是的境界,造化之定理。如果念灭了,宇宙就灭了,天地就没有了,那你就等于回归常寂光,一念不生,本自清净。
& S0 T8 b/ m1 K" o: f6 D* V- `6 w$ ^5 ?) @
这道理很深,圣贤为我们大众讲这么深的道理,大众不容易理解,于是就讲因果报应的道理给我们,这是我们眼能见到、亲身能感受到的,从这里入手。我们深信因果,最后穷究根源,你就能豁然大悟,原来是一切唯心造。所以彻悟禅师说得好,「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佛菩萨善谈心性,肯定是从因果讲,因为心性就是因果,因果是相,心性是体,它们是一不是二。我们凡人能深信因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