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4 1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让你占尽!若不是红袖招摇,岂能引诱你乖乖上当?你这笨官、痴人!你们到阴曹地府再相会吧!’家人听见张宝大声告饶,急忙奔出,但见张宝左右闪躲,口鼻大量出血,张宝将这情况告诉家人后,就死了!& r( Z, |+ C; I2 V
张宝、李尉俱为官府中人,都是饱学之士,历经科考才能跃入仕途;可惜,徒具学问,却欠缺品德;圣贤书是读了,却不畏前因与后果,亦不知凡事戒之在贪!张宝贪色,李尉贪财,李妻贪虚荣与男女爱欲而无贞节。这三条人命,都丧在一字之下——贪!# V+ o9 G- C+ \ Y! A3 e
果报来时 懵然无知
/ J) j3 C$ S' |+ b0 {3 }有一恶官,素行不良,不但结党营私,又喜欢利用权势白吃、白喝、包娼、包赌,因为他善于交际、逢迎,即使上级派人稽查,也奈何不了他,百姓虽然心里愤恨,但也没办法,只有忍受。7 t' D2 C# l" L
有一天,他的党羽听到墙外有人对话声音:
8 d, L, w( f, Q* } z9 a) c‘此人恶贯满盈,实当受报!’
/ l# R2 K0 v; h" |, l0 M1 k‘绝子绝孙。’‘太重了。’, `0 r$ H2 y3 q, Q, X& f
‘失火。’‘太轻了。’
7 v) t! M4 q8 G‘王小小。’‘可以。’
2 ^9 }+ S( \1 S+ g这名党羽听了,非常惊讶,却又一头雾水,弄不清‘此人’是指谁?5 n3 |: D R: ?* Z0 x
五、六年后,恶官迷上一位欢场女子,并将她娶回作妾,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原配沦为下堂妇,连子女都被逼走。不久之后,这妾又把恶官的积蓄花光,家产也悉数变卖殆尽,她却跟恶官的属下跑了!这恶官妒恨交加,吐血而死。7 f, v. Z! p; h! \6 G, H
这女子是谁呢?她就是‘王小小’。' v. T J) C6 ~; y6 i! m
‘诚劝坏事切莫做,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是应当得到的,贪不得!损人利己之事,做不得!古语:‘小人自有对头!’五、六年后,对头来了——就是恶官喜欢、爱恋的‘王小小’!
3 D8 s1 R5 }8 ?* t% c: I! s恶官早年虽占尽便宜,最后却被欢场女人整得家破人亡,财产殆尽。天理昭彰,秉然无私;现世因果,丝毫不爽!+ v# P0 l+ z( r) a4 n0 Y2 c
顾佐·不纳献女 仁、义、忠、德传佳话9 I% B- g- _/ w. R+ F
明朝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县)之州官顾佐,仁厚正直。一次,他听说城外江家饼店被诬告盗窃而入狱;顾佐知道江家是冤枉的,就代其申诉于官府,经调查后,江家因此得以归还清白。& W/ U& }9 K% k& z8 p
江家主人出狱后,为了报答顾佐仗义相救,便带著他十七岁的女儿到顾佐家答谢:‘小民无以为报,愿以小女奉君为妾或为君照顾起居、洒扫整理。’顾佐没有接纳,知道江家经济拮据,就准备一些薄礼,送江女返回。江家起初以为顾佐可能碍于颜面,故作推拒,于是再送、三送,顾佐始终坚持表示不会接受,并告诉江家:‘人生天地间,应当为其所当为。我领朝廷俸,为百姓做事,此即是我当为者。提振纲常,方能挽回世道,去邪窒欲,才能清明人心;我一向以清净自守,胸中于礼法因果,确信不疑,我诚心帮你,别无企图。’4 y% F# [0 L. p' k0 }
隔了数年,顾佐任期届满,考试晋级,赴京城在韩侍郎的衙门任职。有天因事到侍郎府候见,侍郎外出,尚未归返。忽闻门下传报:‘夫人到。’顾佐立刻跪在门庭,低头不敢仰视,夫人说‘请起。您是太仓州的顾提控(官名)吗?我就是江家饼店的女儿,当年蒙您搭救我家,才能洗去不白之冤。后来家境窘困,父亲将我卖于商人;幸亏商人待我如女儿一样,又将我嫁于韩侍郎为偏房,之后,扶为正房夫人。因为您昔日的正直所为,我才有今日之富贵;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何况您的大恩大德呢!我常因为不能报答您的恩德而遗憾,今日幸得老天相助,能遇著您;我定将此实情禀告韩侍郎。’
0 b+ z/ d2 P5 x4 t Y; H# i韩侍郎归返府中,夫人即向他陈述事情之始末,侍郎说:‘顾佐,仁义之君子!’) x# U6 v4 T, J+ ?8 n
侍郎又将此事上禀君王,明孝宗赞叹顾佐:‘训俗正德,不欺民女,可以为民父母,可以作君股肱;清心寡欲,必为忠君爱国之良臣。’乃下令查哪一个部门有官缺,即将顾佐擢升为‘刑部主事’。2 \% Y+ e1 B1 @
恩不受报,顾提控之‘仁’。8 U$ d/ q/ B2 ~$ ~. C5 V, {
有恩思报,江夫人之‘义’。. k$ u' b" [1 c# L: A
荐贤为国,韩侍郎之‘忠’。
% R) i2 p6 @; j0 Y! H+ G/ N6 r立贤广被,圣天子之‘德’。
+ P) @( U1 R# t5 d洪洙与支生 几番转世 如影随形% @3 t+ m- Q; B- K% D% S: ?
清朝康熙己酉年,浙江省嘉善县有一位姓支的生员(乡试中入榜者),有一天告诉他一位姓顾的好友说:‘我最近心神恍惚,总觉得有人老跟著我;夜晚梦多,梦中总是被人追赶,逼迫我至绝路,惊醒了就再也不敢合眼。’没多久,支生就病了,病中狂语不休。好友顾生将此事告诉方外友人西莲僧,西莲僧去看支生时,支生比手划脚的说:‘我姓洪名洙,是明初姚将军的副将。主将见我妻子江氏甚美,就起邪心,图谋强占我妻;叫我领兵去打一场不可能胜的恶战,陷我于死地,最后全军覆没。我死后,他果然逼我妻子从他,我妻贞节,自缢而亡。当时我就要报仇,但他在朝中是个仗义直言的人,又因为人耿介,被奸臣所害,反使我没有直接报仇的机会;第二世,他出家为僧,精进不懈,也使我无法下手;第三世他是宰相,勤政爱民,有福禄诸神守护著他,我根本不能靠近;第四世他是戒行僧,第五世是富而好施、济贫行善的贵人。他多世的修福修德,这一生本该金榜有名,为官三十年;在戊申年的考试,他即连连考中,但他犯了淫行,又因争风吃醋,害了四个人,命中注定的功名已被削尽,我才有机会报仇。如今我将讨还这笔债!当年他为了我妻美色,而作出愚昧无知的事,害我家破人亡;而今,我勾其魂而乱之,令他头脑不清、心神不宁,让他疯疯颠颠。’. R, _, z; P, W& y& ^/ n4 c
西莲僧听‘支生’条理分明的述说‘洪洙’的事,不像是胡言乱语,于是劝‘江洙’:‘冤家宜解不宜结,你寻仇多世,也漂泊了多世,该看透这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是过眼云烟;你也该知道:妻子、女儿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鸟,因缘聚则会合,因缘尽则离散;几世前你的亲眷,现在他们又在哪里呢?那时候是一家人,后世未必都能得人身,也未必能因福报相同、相近而相遇;你看了这几世,不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吗?看似有,而实际并非恒常不消失的。你今世报他,他来世报你,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 l* Y4 Z/ j7 m6 U' L" b% k经过西莲僧的开示和劝解,‘洪洙’幡然了悟,放弃了报仇的初衷。西莲僧答应为‘洪洙’诵经,并且希望他皈依佛门,以求解脱。一周后,支生的病痊愈了。但是过了几天,支生再度神智异常,顾友又找来西莲僧,此时‘洪洙’再度借支生之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