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2|回复: 4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9 20: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F$ ]$ |- C- d' X- A
, V: D# m  j# _, m* \4 b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大持明金刚阿阇黎耶莲华金刚藏班智达吴润江上师
9 m; K' z+ Z# E, m" e- N* o, p(即  华藏上师)  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 \% {- u2 T2 _- W+ U) ~' t$ I) [( h  l( J2 L, ~" T
& h# u2 K* X* A0 E, a) _
目  录
( @* G$ G2 Y  t: X) R4 P
- G/ D- P; s" ^& P0 i8 f9 L$ A  M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 Y9 }: {+ r( z* x. y$ j5 @二、 跋# m7 v3 o- d" G; J& a7 p

7 x) o, _8 z7 B9 P3 `5 g
4 [* u) Y$ Z6 q0 e0 L  x- H
/ B3 b' W* x, p8 n2 f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7 X2 j. W0 Y6 C2 G  A
3 G- q, f, N& ~* t' f) O5 N7 Y
  R/ G. v7 i0 k2 v. A
时 间:民国四十九(一九六O)年十二月
! D# S9 b8 V) S: C地 点:美国旧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会讲堂$ O! y* [( n) K! n
讲述者: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即  华藏上师)# n2 n* G; P# |, q
, _( L+ G# k/ J- y9 D

$ w+ ]8 C. v1 C0 P5 V! y    当我们听讲佛经时,就要入定,只要证一个三摩地,就可以得了。最要紧是要将+ m4 ?/ F/ N4 D& p
时间打破,如果时间不打破,就不能相应。如何将时间打破?是要将过去、现在、未* C) f$ w/ ?- q" h. X
来的时间打破,变得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合为一时。即现在将本师释迦牟尼佛二千" E7 M" `' d- ~  h3 V. C* T
年前讲经追回一样,追回过去的时间,成为定力。追回过去时间,将过去释迦牟尼佛
% i6 r  @, O9 H# O的法再开出来。如果能入定,可将千万亿年时间追回;如果不能入定,就不能追回。
8 y, x/ B, y* o1 d现在入好深的定,将释迦牟尼佛当年的讲经法会追回,即现在讲经等于你们在释迦牟$ B  v  w, v6 w( L; y5 H$ ~
尼佛住世讲经时一齐参加。
! I1 h$ T# n1 ^8 k1 n8 {3 F
' s# v! p% H+ a  现在略略讲经名,本经经名本来不叫《佛说阿弥陀经》,所以大众研究经名,一
- K# N* A  U" {2 L& g定先要将梵文、藏文对照过。经名本叫《十方佛称赞净土经》,详细来讲是叫《十方9 v( a- @5 g3 _, Y
佛称赞诸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鸠摩罗什译经不是直译,他是从意译,将大意译,
2 [4 E9 d8 ~' d: A/ J) G所以连经名都改了,改成《佛说阿弥陀经》,他改得好。第一点是经名。第二点这本
- ~$ I' b. ^2 T% z2 e' s$ |经是讲六方佛,即东、南、西、北、上、下,就是六方;但释迦佛本来是讲十方佛,/ L. W2 R7 j( n. {& L5 G
鸠摩罗什却省了四方,还有东南世界有什么佛、西南世界有什么佛、东北世界有什么" C, W6 K. ~0 `' ]6 ^
佛、西北世界有什么佛,释迦佛一共是讲十方佛,都一齐讲完。是鸠摩罗什嫌麻烦,0 Q$ ]1 F0 z4 X
中国人也嫌麻烦,将「十方」省为「六方」。我要将这本经的原本味道讲与大家听,- {- P' P  ?7 Q6 D+ Z' Z
这是两个意思。
) b, O" d6 N' O( Z8 P5 i# i& p1 o
/ M" R9 q; L0 p    第三点本经有没有译错,就要研究了。大众在中国,你传我,我传你,没有校$ H% c* P9 ^. Y5 f3 u6 ]3 v: r' K4 o
对,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经是在西藏译的话,一个字不对都要对到正的。这本经最
9 H5 I4 g' w3 m9 {# _. y7 d错的是那一个字呢?是译错了一个字,全经最重要的一个字,他就译错了最重要的这# Q# V) H5 ~/ [  ]- h( T2 b
个字,现在略略讲讲,大家要记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
/ F' o6 S5 i8 W! g7 t执持名号……。」,就是译错了「执」字,那不是「执」字,那是「念」字--「念
/ X( ?$ i" n6 e9 ^0 y' X持名号,一心不乱」,而不是「执」字。因为解经的法师都是在文字上做工夫,没有
1 _3 |5 W4 V. J& r8 R6 d3 b  E在意思上做工夫,所以往往都是以讹传讹。今日说明为什么译错的原因,现在解解,, a$ a  b! ^9 X, B$ R; z: x5 t/ G
我是有证据的。那「执持」的字,梵文叫「阿陀那」,在佛学辞典里有的:「『阿陀2 n: \5 |  N* ?
那』(术语)心识名,阿赖耶识之别名,译曰『执持』。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  ~, f/ J6 s  d! u2 U3 A' ?
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大众轮流看看,或者可以抄了它,这个证明他是译错
4 g+ |6 @  X: k, Z  |4 V的。
& t! _/ w; f# u  z( d  m
  Y1 i) O& F( J" a/ S. r2 H/ d) ~    《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那是在姚秦符坚时代译的。大众请看& k/ {! f% O. @  o0 c6 a& \+ P
经文:, T' T) w1 x" z/ l2 K: s

8 c! E# D/ Q: j! E# d. c4 E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9 Z* A) O( R5 ^+ O/ Z9 T8 B. f& n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
4 b5 O: r* N9 q' f% y/ ?& q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本来「难陀」梵文叫做 Lender ,' Q: N& @/ G  {
「阿难陀」叫做 Alender,梵音是这样读的)、罗睺罗(梵音叫 La who La)、憍
3 u4 g6 i% c5 a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由楼驮,如是等诸大弟% R3 ^6 d1 u( T( C8 ~' W$ x
子。」7 {" g, M8 X- [3 c2 E" u
! C2 g8 Q5 u7 [! T
    这里是十六尊罗汉,再加上降龙、伏虎两尊罗汉,就成十八尊罗汉,而这里改为
5 S+ g& ?5 A& L0 x. w% v' y* L十六尊罗汉。每个罗汉都有一种长处,好像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各人都有一种本领。
& U  w1 h$ a) x  C: M
5 B! x2 `/ ?% O, q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 ?' ?5 k/ N. Y( z2 e3 T9 T,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 d; Y0 I" I  S# p+ S& V, u8 K  w$ a8 P5 `$ S  L
  这是讲阿罗汉已到齐了,菩萨到齐了,二十八天也都到齐了。- s- f6 j7 V  Y% ?) s& O
  
1 O; {9 l5 X5 e4 p    本来经典是有人问才讲,但世尊好慈悲,当时没有人问,便自己讲。只有这本经7 Y; P1 ~$ L0 k
是例外,其他经典必定有徒弟发问才讲的。今天世尊发大慈悲心,虽无人问,却自己
0 |) B4 X! A+ }4 M2 ]! O  G; b讲出来:
: n! T2 g8 M$ s- I6 X8 \+ q) I9 k& S) f2 a' x6 q0 H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 y" Q9 h. z# ^+ j, o7 H
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4 E( i$ A! c9 N" n$ S

: T2 l" H0 ~9 e1 n, C  从这个世界过十万亿佛土,这个「佛土」我略略讲讲。怎样才算是一个「佛土」$ q# h; ~5 O9 n4 Y/ @- `
呢?我现在说一个小世界:小世界是一个须弥山,四个大部洲,外围有铁围山围绕住。) t7 R, _, e' C# G) Q
须弥山外面第一重是七重香水海,第二重是七重金山,第三重是咸水海,第四重是四$ v3 Y) F0 \3 q8 m* W- L
大部洲,再外重是铁围山围绕住。日绕须弥山而行,月绕须弥山及四洲而行。月不是
% \0 _' r  D7 u7 _2 J' j2 X绕地球而行,科学家是错误的,实在月绕须弥山及四洲四只角而行。即绕地球,只是
, J0 }3 _7 ?  o- h& q& Y# p其四分之一。四个洲中地球是南洲。一个太阳系是小世界,合一千个小太阳系叫做小/ u. l& k1 G' `/ Q8 x
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成为一个大千世界――. f8 |' L9 f) a% \7 S+ K+ Q$ C
这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土。听我讲个偈:「三千大千界,一华藏如来。」这是「华
$ t' H0 h- P3 U: I+ A" Z% v0 x2 R严经」的华藏庄严界。「华藏」即「庄严」这样解。这十万亿佛土是「一华藏如来」$ j, o3 X  t9 b4 i
这样解。即是一佛土包藏了一百万个小千世界,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佛土。从这0 C3 o0 f1 Z; B, w( c
个东方娑婆世界向西再过十万亿佛土,那是好远的地方,有个世界,叫极乐世界。" E. s3 n5 n* @- I6 [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即是无量光、1 \9 v/ U. n, i* Q
无量寿。4 G$ {* ^; o: d7 `% ]2 W
# X4 m2 O4 f, I$ y/ ~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
1 D, y* G) E# [: c5 R1 @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 l2 o1 c5 ^; S6 r* {
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3 S: j% N; J$ \- w/ B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
- r4 ^) Z1 ~. @/ M6 ?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
1 ~4 O% P  r+ M6 Z! H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3 p8 W* i/ P/ ^! Y$ X
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4 U3 W# ~  C$ Y- C9 r/ q. H' P8 r9 L2 S# z
    「雨」字圈去声,即是降花的意思。
' @  d! x6 W/ M/ ?" M) {
! ~2 J2 u9 ~. F! A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 ^8 W) F9 w/ m" t
国,饭食经行。」
# [" l+ @* w' {6 [/ X
4 k: `( n9 @% T6 e6 u  这个「食」字不当「食」解,是「饭」字,乃名词,要圈去声(上面的「饭」是% t3 p) \% T1 o( p0 g1 m
动词)。
1 \2 e0 R# {( m0 s7 K4 M
" V( J2 O. r/ \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  d: b4 X4 X% W2 u$ n
鸟,白鹤、孔雀、鹦鹂、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O8 Z2 ]2 X% s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
) s0 V3 u; x8 m3 X; T3 r念佛、念法、念僧。」7 m. m& j1 j% t

/ T; i# ]4 D  C! ]/ {; f  以上所讲是指依报庄严。怎样才算依报、怎样才算正报呢?佛所依的地方是「境」
& q+ O- g, P5 ^: f& a& N+ B& S。依报是「境」,正报是「身、口、意」。一个是境,一个是心。这里是说境:有七. U8 M2 f5 B' l  E  K7 T
重栏楯、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又有种种金、银、琉璃,这是说境的庄严,
4 |: h- F. W( Q! O明白吗?同时又讲种种杂色鸟: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这种鸟是两个头,却只
9 \9 u3 y% Z8 C, c8 y有一个身体。这共命之鸟是两个灵魂同一身体,两个头有不同思想,或者是一个善、
, y$ Y) u4 J% \3 y4 m- @一个恶,不过同一个身体,是两头鸟,两个识田不同。「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 B0 _/ m: ^, P8 L
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处是讲三十七助道品。若专讲7 _6 W* b+ l8 W/ h" S0 U
三十七助道品是要讲两三天,所以现在只从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6 P; Y( e( w' W7 f0 L* }
念法、念僧。」这处略略点一点睛,这是讲「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从内觉,
# p7 e5 i; O7 b9 A* |1 p5 r/ ]内觉是拨迷归觉。这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都叫大众起觉悟心,拨迷归觉。
! E& F3 c3 }; U' v即注重法身,识破色身――教你识破色身,看重法身;即法身重,色身轻的意思。「菩
: L+ z4 Y7 w3 ]) m* `. |1 T提心要」是拨迷归觉,这是内觉。: K6 v8 H& G  x  u7 |) ?; G' v
) U! u+ ]) l& l; m; f3 ]' U3 F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 d1 J5 G+ H; O" M- }+ S: K* z
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
; g/ M- F  ~" a6 f# d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 Q8 T- J& r1 _; j5 Y8 R
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 I. C( F/ d+ \+ h  [. p% _1 `4 G
功德庄严。」3 I- _9 P% }9 l' e( v

0 ]1 K: f$ ~' Y4 G$ Z  这里仍是说依报庄严。大众听到这种种音乐而起觉悟心来念佛、念法、念僧。念
, U& H9 C& p0 `4 \' K佛、念法、念僧不要向外驰求念,总要向内薰修来念。如何是向外驰求念呢?大众念
/ r% a6 z% f; G. ^7 r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向外驰求念。向外驰求,只能带业往生而
3 |1 C  K; b5 l+ v4 Q4 G! k不能成佛。至于向内薰修是起觉悟心,将色身看轻,法身看重。一定要心生净土,心9 e! [! U3 R. T6 I+ C1 o. _; W
与佛相应,心安住净土。住于常寂光土之中为最高;住于实报庄严土次之;如果身生
/ W* G+ V+ U1 P) g! P  j净土是再又次之。刚刚所说「心生净土」与「身生净土」不同,现在中国显教是身生1 d' @0 e7 V1 [/ p/ R' T- Y7 h
净土,心与净土还是脱离关系,只是带业往生,身安住化城,未安住净土。现在所讲
' s& S3 w1 m, w  @8 r  D. Y阿弥陀佛四个净土中,第一个净土是凡圣同居土,那是阿弥陀佛变化一个地方,使你
7 c. W9 n0 R8 Z6 ?带业往生去读书,这是起点,是教化众生入幼稚园读书的起点。所以中国的显教念佛
9 _; p$ B7 ]8 ^$ @往生,至到这个境界为止。9 r. b+ o3 d" J0 Y. ^# _  [* w/ X9 Q. _
# O* v- [+ z$ x& k6 P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
: [& P3 [7 V2 T* ?4 b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5 ^) B# l4 I! Y. i- Z
( [% I* @0 f0 U+ {1 M# L/ V. s: t
    这段是说正报庄严。前面是说境,这里是说身口意,是讲心;一个境,一个心。* V" v9 n" y  E4 Y$ v7 N* O, j

/ D: p/ p( B7 A3 v, Q! e% U/ Y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1 q2 v: G/ X+ ?8 c2 j3 d
0 l* w+ `+ ]; S. v' l  「阿僧祗劫」是大劫,是无量无数的劫。
9 t2 a2 V  A6 m; ^5 I5 y' E% ?' a; h, Y( v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 E$ {+ v; B! c; Q7 m

' @1 u0 N1 g0 i/ q" n1 t3 t  这是说阿弥陀佛化了这个化城,成功已达十劫之久。因为常寂光土是没有时间的,
. B2 x- v, A1 B. Q( Y. B: W  c实报庄严土也没有时间,但是这个化土是有时间性的。因为生死有两种:凡夫的生死
# I7 g/ o- q; d3 z3 q% ?是叫做「分段生死」,好像人、狗、猪一类一类,分类来生死,这是众生的轮回生死,
1 o2 r& m) s: P: u5 J' _叫做「分段生死」;但是菩萨的生死叫做「变易生死」,那是从莲花胎变化、换过,: D7 u  M" e- ~
由凡圣同居土转到方便有余土,再由方便有余土转到实报庄严土,这是变换胎,这与
$ ~2 C2 n5 ?& s( N% X  ^  O% p分段生死不同。所以大修行人要二死永断,变易生死要撇掉,分段生死亦要撇掉,然% o6 a3 D: W! {; p
後才到涅盘的境界。如果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未到涅盘的境界。现在说正报庄8 N  X0 s6 R" K* N: G
严:
+ K/ \. n: o7 \7 l6 s( H# n; U- S$ w* b$ V$ B4 \  l+ u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 Y+ m, c% _) K, a9 c
众,亦复如是。舍利佛,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 |# D- h5 z0 j% g, d$ [  ], z; M" ]- s  ^+ L7 T9 }9 U" s% c
  这段还是讲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境界。凡圣同居土如何能往生呢?凡夫念
0 E1 Y2 @8 K. y. k/ I+ o2 u7 P佛能念至一心不乱,将见思疑惑暂时降伏,命终将妄念停一阵间,就可往生。现举例
7 f+ ?" j4 f' ?& |2 B# K7 \以一个故事来说明:从前北方有一个军人叫孙传芳,在民国十三、四年间,在北方战5 b, y. M6 H3 T
争将林师长的侍从兵捉住,把他斩掉。後来孙传芳失败了,信了佛,在天津一间庵堂! p) q1 f8 q3 m( T1 x
叫草厂庵处念经。这个侍从兵的女儿叫做施剑尧,她听到孙传芳在庵内念经,就跑来
! y( g2 U( E  t% ?! T报仇。她日日去草厂庵念经,念至与草厂庵中人相当熟後,知悉孙传芳每天在什么时- k8 x8 K6 d8 @% t' }" q) F& f
候念佛。有一天她带了一支枪,敲穿孙传芳的房间,口中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8 w0 Y/ q5 O4 h1 x2 h$ K然後从孙传芳後面一枪打过去,当场把孙传芳打死了。虽然孙传芳是打死了,但那正
1 t; W& a$ x% J7 S% E6 ]* I0 r是很好的机会,因为他刚刚好念佛念至一心不乱,一打死他的时候,他的妄念暂息,0 B/ C( [6 M' s3 K6 w
而变成往生。他命终可以往生,那是「伏见思惑」,明白吗?在命终的时候只要念佛
6 m; U2 d+ M5 b6 s念到一段时间,暂时停掉妄想,其间只要有一分钟或几秒钟一心不乱,就可以成功了。
8 M. N( `/ D/ Y+ X' _, K  e当你停了妄想几秒钟,就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第二个妄念来了,就已经不能) f# T0 m: ~4 Q% Z- C8 L
出得去。像这样命终只要将妄念断了几分钟,就可以带业往生的,这叫做「伏见思惑」
. ~. _+ ^3 J3 e8 r1 F,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 a! Z; J0 N% n/ z( b4 ~

! h5 D' y4 g2 K1 C5 Y) @    到了方便有余土尚不只这样,首先要念佛念至一心不乱,还要将见思惑断了。& O; H! L! o4 C4 M
「见思惑」我以前讲过,「见惑」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思
( Y" G7 ?7 r$ L3 q& \/ Y, S  o惑」是贪、嗔、痴、慢、妒。断见思惑是要将它永断,连贪心都没有起才叫做「断」,$ e7 X  E" y1 h; p9 V+ T1 I
这才能往生方有便有余土。这个「伏」字是暂时停一停的意思,那是念佛时妄念停一- D4 B0 i+ u' @' R' F5 C6 f' a
停;不念佛时,它又起了。「伏见思惑」是念佛时可以将胡思妄想停一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念时妄
9 [+ J& ?2 f7 q+ u念又来了。而「断见思惑」呢?那是念佛的时候妄念当然断,不念时亦断,这种程度
0 o7 b% s3 B6 L1 g2 i高许多。这是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两个境界。
6 X, N( U/ A* m
# L+ r4 Y! d! c    至于第三个净土是实报庄严土,是要分破无明,将无明打破一部份,就可以安住% c7 c8 y5 g6 f
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不能往生的,只有禅定安住,无往生可能,要定中安住此) `& O1 h% A' {! X
地,不是往生境界,这差不多是八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o' X. Y1 Y+ }+ D' \
    第四个净土是常寂光土,那是要豁破无明,豁然贯通,将无明窠臼全部打破,pat
9 x) q3 s, N" c  ?9 p; |& U的一声,好似破竹一样,无明窠臼全部破了,然後才能安住常寂光土而不用往生。现) W$ G# }9 s5 ]+ z% E7 {2 B( r
在所讲净土是取最上的,打破无明,即刻见性成佛,这个净土就在这里,而不须经过
- C: |# J& M2 f6 W% H+ W" i十万亿土,明白吗?1 |3 }8 T; `6 W% d+ \1 L* J
2 c9 k/ h$ p- x, A* k( ~. x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5 j8 `8 u0 W( H! u& x$ T
' M" A- o7 v' K  这「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这里要讲解一下。往生生者有什么好处
' r) S# m8 W" G3 b' A- K) w+ l. a呢?带业往生者都不会退转,但在不退转之中,要经过十地、四十二个回向,直到一( u/ O. F: h4 W3 P* d: K  o  E
生补处才能成功,这是这个净土的殊胜。它的殊胜是有不退转的长处,但它的成就是
5 {9 j9 u3 d% J, d3 V( |' S一级一级渐渐来,那是不能快的。往生净土,由初地升到二地,要经百千万亿劫然後
2 C  m" b8 l/ }4 A才成;而由二地升至三地又要不知道经过多少劫才成,那是要慢慢地,好像蚂蚁爬一
  F6 p  Q  }6 Y2 _$ n% u样,虽然是慢,但是不会退。% F4 l$ ^2 G. _) `" O$ n

0 b) \* k& s6 S, W& ]    若是人身成就就不同,若依正轨道来走,成就得很快;若心一歪,又堕落得快,7 f& P1 F" \; O
所以有利有害。人生成就如果依正直接方法,可以在一刹那间,或甚至几十年间就6 E  {% l; z. i* V. t8 C- s
可以达到佛的地方;但若一退转时,天堂、地狱堕得好快。这是成就得快,而堕落
, j/ U( _1 Q! Y+ `2 v  F也快。若人心不歪,依正轨道来修行,则人修行比天道便宜,甚至比极乐世界十地, I, y! Y' ]; k% B, s' O: v
菩萨,乃至比一生补处菩萨还快。好像弥勒菩萨现在切利天里做到一生补处菩萨,
2 t  n; L% l  W* E+ d% c8 T5 G那是十一地菩萨,而我现在可以追过他。这是人身可以追得过,但是菩萨身是永
. Q: v3 A- R  V6 \  E不能追到,明白吗?再继续讲:- `/ K) ]9 A/ x2 K$ F# i
) ]1 w3 H- ~: T/ M9 e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甚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
0 N1 {; M2 v5 D# f说。」
& s/ b; T2 n  E6 |& d5 H  _; P% y  E( a% n. m+ p3 J6 V  t. a2 [
  即是数不出这么多。0 w& B" b5 d) P9 {, A7 Z

/ v( m8 H3 a2 h4 f) V) F- U4 a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
* w( l9 V5 ^6 g! [8 W$ J5 z" d; x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y% {- ~# d( ~9 u7 ^6 x. N

0 m) e( O, K$ k, X: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很重要,这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 a( E9 h4 }. L4 c( G要行六度万行。即是如果六度万行的功夫不够,都不能生彼国,明白吗?小乘的福德
6 j/ M* f+ S" p7 O( g: @因缘,即是实行六度万行。下面这几句是重要的:- a" \" N! F5 q" \# ]
  |' M# ]& ^0 K; [0 I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9 U" E5 ]' `- j) ]* Y: M( ^2 B
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
: P1 |1 ]% x, D  R" K- n! o7 q2 `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r* l; y, I* V- d) e: B0 |
0 Q) x, m$ L; y% G  }; X  这最紧要的是人命终时,心不颠倒;若一颠倒,就不能成功,明白吗?我以前曾! N! m( ~* [0 F& Z; I) d: b6 h3 R5 l
经讲过一个故事,大众记得吗?有些新来而未听过,现在重述一次:以前有一大德,
; K& \- k* j: z& w  _" x8 |: H修阿弥陀,念得好成功,他能预知时至。他临命终前预先吩咐一班弟子,说他什么时
7 j2 d* A5 N8 C8 A& ?3 q候圆寂,圆寂後他的大殿上的钟一定会铃铃声响。若命终时,依著寺间,大雄宝殿的. X7 U+ e; F) `- z. h  c9 {
钟即刻响,那样就表示他已经往生;若是大雄宝殿钟不响,那就表示他不能往生。大
- s8 N4 z) }; z; D3 g德果然依时圆寂,但是钟没有响,一班弟子不知道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德能预知时至,
3 \3 P1 B4 y$ b" W. t8 g/ X5 H而钟却不响?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师弟来到。他想师兄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临命终时
* p- B  G; E9 ~5 \  E钟没有响而不能往生?这其中一定有个原因。于是他就在师兄圆寂座位的右手边入定。
/ Y; ~* S8 S  I; V3 h& D0 H入定好久,都不知道原因。後来他举头向对空一望,心中便有所悟:他见对面有一棵
4 |$ s4 G) p) F1 m9 u& P6 ^* h桃树,花开得好灿烂,寿桃结得又大又香,他想:不得了,师兄上当啦!原来他师兄
$ D! k$ }4 |3 L4 ]在临命终时,心中想吃一个桃子,就被桃子夺了心,即刻变了一条虫,而不能往生。
8 _% t' k) B) R% Y5 I于是他领导一班人去树上找虫子,果然在最大的一个桃子上发现一条虫。他就领导一+ h" u, }# u) W' \; s+ {* K2 K( L
班人围住这棵树,一齐念阿弥陀佛,并将虫捏死,即刻那个钟就铃铃声响了。
* D$ ^$ [/ k$ B: E7 Z  n* X
$ R: V9 v. C4 e    所以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最紧要什么都要放弃。若做父亲的一想儿女,则第
' Q( G/ P6 F/ M* k! i* E二世人就要做别人父亲而不能往生;做丈夫的若在命终时想妻子,则第二世又要做别3 P: _3 k6 a# U5 [2 y
人的丈夫,又不能跳出轮回的圈子;若做妻子的想丈夫,则第二世人又要做别人的妻5 Z9 y, ]" M& r; \9 \, S, ]; C
子,因此又不能往生。所以临命终时,心一颠倒,心想外境,心为境所夺,即随外境
+ d4 W/ G) G' p( ]  D而去,这样就不能往生。因此普通念佛的人念口簧的话,绝对不会有定力,所以念佛2 y) Z4 X9 b! B" A) T# ]* B9 h/ U
要修心。8 q$ e6 Q: {1 {( O  g" u

1 Z* P2 R* {' \+ [0 d8 x  在中国传承,老实说在印度没有净土宗,释迦牟尼佛住世只有两宗,一个是禅宗,- g5 ?1 K: }0 j; Y
一个是小乘。小乘後来开出俱舍与成实两宗。什么叫「俱舍」?那就是法有我空,我
, `- s3 F, Z7 y/ |* _: |是空的,法是有的,这是俱舍的境界。成实宗是法我俱空,这是成实的境界。小乘分, `3 Y- o* P9 W7 j
两宗。当时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小乘只有一宗,还有禅宗一宗,没有第三宗,整个印度
0 ?4 M- o: B; c" l+ N4 I& W/ B都未曾有净土宗,只是念佛的人往生亦很多,但没有开宗。至中国晋朝陶渊明时,慧
8 Q/ A. ^# Q( H远法师看到这本经,发现「执持名号」,几日就可成功,于是他就发起提倡,但是没
2 `; ]- M% m# I* x3 r' K: l有师承,都是人云亦云这样念,所以最高的程度只能带业往生,只是凡圣同居土的境
! X% p  ^/ d) C5 F" L" `界。高者可能达到方便有余土,而达到报土者亦有,但也只有慧远大师一人可以达到+ d$ [1 M5 O* e+ [3 w/ u7 ~
报土,因为他对「涅盘经」、「法华经」都很熟,其余都是化土的境界。
$ G+ F( X+ T. w6 ^1 p% k. Q2 u( Y4 P, [! h
  今日所讲的「心不颠倒」即是「菩提心要」,明白吗?「心不颠倒」这四个字是& m: g8 Y# O" G8 o' j, A
最重要的。这本经最重要的哪一段呢?即是「闻说阿弥陀佛,念持名号,若一日、若! T' A" J& O0 r( @
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 g- t1 o: U) k4 n
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简要言之,「念持名号,一心不乱,
  \( ^* T& Z: B1 \6 @/ g&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全经的精华。这段是「金刚心要」,先前所讲是「菩提
* D2 d2 d9 }8 x4 q心要」。「菩提心要」是内觉之中之直觉,明白吗?现在「金刚心要」是内觉之中之
9 {. f5 o3 v+ ?" v内觉。一个是内觉中直觉,一个是内觉中内觉。内觉是「金刚心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断一切相,一! z5 }' s" I: w3 }8 V+ k: j6 @& V
切妄念。如何断一切相呢?是离一切外相,外离相,内离妄,即「金刚心要」。「念8 I$ ]( n' h! F1 d
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金刚心要」。断了这个妄想,这是内觉。这
3 F1 b( G  U( \" h0 k& n里第一是讲「菩提心要」,第二是讲「金刚心要」,大众要记住。
9 N. s% ^' {6 V% }2 _/ V& C. L& c; C6 r0 J$ }
  全经的精华是「念持名号」,为什么要改成「念持」呢?其与「执持」有不同的2 x2 P2 \$ Y8 t# B. C
解法。「执持」是著相;「念持」是「口念心持」,即是口念佛而心要想佛。所以念  g5 m; H+ S, h6 ]' S) z
佛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持名念佛」,第二种是「观像念佛」,第三种是「观想念  ]7 x+ N$ r, M
佛」,第四是「实相念佛」,四种念佛法。现在中国实在只有一种持名念佛。观像、
( ^! `; Y& k7 l观想是密宗的境界,实相念佛是禅宗与密宗合并的境界,四个境界各不相同,以实相
" b( m* h0 j: a/ B念佛为最高。
2 L) b3 ]8 p  O. _8 ~, c$ K8 Q0 h( _7 B# W; M2 _
    现在「金刚心要」说完了,开始说「菩提心要」:8 `8 s& a/ u' Y9 T& W7 a( Y
! c" W. u4 z/ l, G+ a
  「舍利弗,如我今昔,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
0 a) X: Y6 I% h弥目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5 I4 ]6 A! B$ w9 J5 G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 l$ M" }7 F2 l% E  _+ j! t: v
护念经。』」3 V& D1 y5 S7 f5 v: J

  X2 I: U/ Z9 q' g  这段是说东方世界诸佛都称赞这个净土不可思议,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十  d, A7 t2 H- @
方佛称赞阿弥陀不可思议;也劝大众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明心见性成佛。现在讲
) P  D( H: K# _; }$ _南方世界诸佛赞这个净土:
7 E. W5 `. V7 O3 J6 Q
4 N3 c  w3 x1 l, t6 L- A! Z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
$ S4 I) L9 k. m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
1 w0 I$ a( D7 a; `9 ~9 W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2 u, v) Y3 j( H2 F0 `, _

2 C( U+ Q/ Z9 K. f8 X$ M% a  这段南方世界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r. _' q7 v2 Q( e7 ?2 [/ t8 n

: E/ D- C' I/ k& d8 g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
2 `6 Z6 I3 \2 T7 `1 C, `3 M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 T! p" Y8 a' O% ]& r
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3 Q# F$ Z/ @$ L4 D/ h1 h% j6 {( m; c7 f% p8 J8 E. @
  这是西方世界诸佛称赞净土。这「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是同名同字,不过& R3 x7 w6 S6 R, N' n4 N% v# y
十方佛同名同字非常之多,不是出奇的,即是有无量无边同名的佛。
) W! Y+ j9 v' j+ ~2 V1 q1 u* }+ {8 v1 k0 J$ d  O3 o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
0 E; _, X# \% e8 }河沙数诸,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
7 b( t6 B/ e; Q/ [7 z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_, N2 f3 c2 q
* |& M5 L; ]3 r9 p/ @  这段是说北方佛称赞净土。
& v3 }  p: K2 E" s; k- F2 y$ [
/ Z' x1 Q! f5 k4 e- k; i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
' ]% E1 [# Q( L; j! I, O* r  \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
0 |4 c& e, C% R* z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Q, ]* O9 W0 }( b5 `2 I$ L
# V7 b$ S2 g/ v& _8 A) |' E: ?5 L
    这段是说下方佛称赞净土。7 j& K4 X/ Y1 Z# q0 Z; P

* }! w' g# s1 f* P/ f+ \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 u9 `6 }% y: u& p, w
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9 u, M- G. f' G+ f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2 [  c+ y7 d6 |7 k9 p
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l+ }) H3 l5 w8 ]  A3 @7 R2 N  o
# j: W3 C4 J! J' c# B2 p0 ~% }
  这段是说上方诸佛称赞。这里已经有六方佛称赞。再次尚有四方,如东南方、东
* |. S. j$ U/ m* T$ M" i北方、西南方、西北方,即十方诸佛赞叹净土经,这处是从略。% V7 D% l: N3 r; P7 j) w

/ F, ], i: T/ z6 ?1 r7 {. w8 G  「舍利弗,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
) E* N7 o- N6 n: Z+ f3 ?" O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B* e  T9 \, _& h  t$ `8 h
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 q6 h, V0 s; v( _' k( q8 p: G' N# z9 U
  这是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经受持者,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护念」即「加持  `* H0 f, I: v" B
」这样解),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转。% ?' d9 \7 `! O0 _' b" w
  U; `* E' s3 W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 M2 d$ o& X- ~& q8 r" X
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 k2 A  ^! C. m; c6 c7 p1 D; U3 m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
7 t/ b7 [& l/ {  t. S# X  l' \应当发愿,生彼国土。」2 C9 b. R( O- A( x( q5 e

! A; z3 S4 h8 O; C7 |) x* a3 d, y  这段是劝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5 T, |3 b; t4 g% ?( @: ^+ |5 O7 o  M3 V8 x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E: s& t$ b5 Z+ F  d# y8 h- H# p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
) W& g- {9 W2 p! f  n% Z! t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
) Y% q6 C- p- G( z, i7 @  J之法。』」2 m. w& `+ b; r
6 [% x+ N/ j3 I$ u8 R' N$ T% E
  这几句话最要紧,现在是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已说完,而十方佛亦/ G! H9 H8 |/ f; D/ f, a6 x4 h
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功德,能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
0 O( E1 t- M, [* ~/ u生浊、命浊中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众生说法,是为甚难。这是「莲花心要」,即心如& d2 B% t: w  Q) S! o0 E* n  x" ]
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心如莲花,在五浊恶世中不为五浊恶世所污染,于心无染念: H9 v$ \3 c/ A, ^+ m0 H
佛。这里有三个心要:第一个是「菩提心要」,是直觉;「金刚心要」是内觉,而「莲
+ n) L* T) A, G- h; @4 @华心要」是外觉。外觉是对于外境不为色、声所染,这是外觉;内觉不为妄念所夺;
( @9 O/ p9 l% U$ J. k$ v而直觉是不被二边际所惑,心除颠倒妄想,这是直觉——这就是三个觉。大众依著三
& b6 \1 Y' v  b3 I9 F% D个心要来念佛是最究竟;如果念口簧,虽有功德,不过是多生多世积著功德,最高限. L8 q9 \# z1 G- ]
度只能带业往生,要明心见性是断不可能的。
0 G. K, Y, }( ^: S4 p( F. b& Y6 }) H* ]6 b, W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 A9 }9 A: ?$ N; |7 |: Y- _5 {
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 O/ f4 d8 Y* ]! W2 o+ [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_" _+ i. U% \! E2 U" C* {
# h0 I- v8 Y+ F; H- z  ]1 ~7 q
    这本经实在说念佛的方法已经说得好清楚了,但是没有师承的人就不明白经义,8 T& N! ~; A. @. m
只是念口簧而已。所以中国自净土宗传入,开山一千七百多年,大众都不明经义,只$ ^" q1 L( {/ i! @# d
是念口簧,因此现在带业往生成功的人多,而见性成佛的人少。大众应取法于上,必
8 T% m; {: u: @得乎中;取法于中,必得乎下;若取法于下,念口簧就是下下。中国佛教虽然挂的是+ z. B4 E. }$ p
大乘招牌,其所成就比小乘还要低。若在暹罗、南洋一带,虽然教的小乘,但它都是8 Y- {2 n% T, z' x, U
讲修心法的;而中国连修心法都没,有因已失传,可以说口念就是了,实在比小乘还! v* v" u3 ?4 X. F* a
要差。有知识的人是知道的,没有知识的人就糊糊涂涂地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大众应生觉悟心。6 Y; J" J2 J# V5 ^3 w* b  G
大众学佛,不要学仪式,如朝暮课诵、拜忏,如种种喃喃唱唱,这都是仪式,是; |) D5 N, x9 {% @
念给人看的,是形式的法,而不是成佛方法。大众应该认清体、相、用,应该从体入,
! [% p: Z& u7 I1 b) {/ N: C不好从相入。学佛应该要学明心见性法,不要学做和尚。若学做和尚,就差之毫厘,
* S: t. h8 I  D2 y谬以千里。所以大众要从心性上做工夫,不要从仪式上做工夫。近千年来的学佛人都6 m$ i- Z+ y( z* U+ l
在仪式上做工夫,大众应该明了猛醒。从西藏人眼光看,中国是没有佛教的,只有汉2 {3 n: u6 [$ k0 l7 L' u5 Y! n
教、中国教,因为它已中国化了。
0 L* i& I, q3 A+ l+ J1 O
6 J, Y# L2 e* ~4 b7 I) m: N; p3 t1 Q* A- `: z2 G* x
                                                            弟子吴瑞瑛记录5 |' c1 ~4 q* I0 b& a2 I1 v0 _( t5 X
9 y9 n7 w/ I2 b- w5 W! ^
8 s3 D7 Z) H3 G7 j% A
                                 二、跋
! f7 P6 S: l8 K. t: T  n' j, X: p1 I! o$ _* E7 J* D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乃吾师 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于民国四十九年
$ k1 U) j( P* i3 {. Q(一九六O)冬赴美弘法时所宣讲,由谢实之师叔录音後妥予保存。去岁旅美师兄陈
4 U" L% ~" t, }2 ^法俊先生发心寄赠编者,编者再烦请 上师长女公子吴瑞瑛女士忙中抽空写出。嗣後/ O9 d1 O/ v+ _0 d. `9 h8 m- C2 U
又转寄美国,请谢实之师叔与陈法俊师兄共同校对,再由编者做最後之整理,始得完
4 m4 C. z' M( I+ d1 M0 @稿,故此文之问世乃集众同门之心血所成。现将此《讲义》与其他 上师住世时所开# T) A1 @4 |) A1 z2 H- m, ^; e
示之净土法语汇为一书,以纪念 上师当年苦口婆心劝进净土行人修持实相念佛法门" [4 E# l; G/ f8 B4 g7 A) X
之慈旨,并以之为其八秩晋五圣诞之献礼。今是书即将问世,故特志其缘起,并谨向
0 j: Q- `+ d) T" E) Z4 e2 r) B4 y奉献心力之谢实之师叔、吴瑞瑛女士与陈法俊师兄致谢。4 R% g; \& K( {, {8 K

7 ]1 C" S0 i9 d* n2 q  e( i( a                                              编者左慧玲谨识' E# @! M' M2 H- s: p& J7 C
7 s( g7 K! x( x+ u+ q
中华民国七十九年(西元一九九O年)岁次庚午七月初十日' I- ^: o' x9 E1 I8 @
! ^- M" |5 E3 _,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6 09:13 , Processed in 0.0816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