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 n& I3 H# @( b: ?- C4 w; X" k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2639.html
0 f% I; t: n& E [3 e& {4 C1 b想走就走 自在圆寂:记寂芳尼师
4 t. X/ p: M% j" }: L8 g一、佛化家庭
& b; d: F1 e) \3 ^1 ^; j 寂芳尼师,俗名熊成芳,1931年1月15日(腊月初八)出生在四川省安岳县云丰乡普陀村何家沟大屋基一个农民家庭。2 r- l3 _* J2 a- |9 v, b4 A
熊成芳祖辈几代人都学佛、吃素。哥哥也是佛教徒,他下地劳动时,每挖一锄就念佛一声,超度被无意锄死的众生,也为自己忏悔消业。
+ W5 A4 l4 ^( b8 r/ ~! d 熊成芳儿童时代,父亲早丧,嫂嫂亦随之夭亡,不久,哥哥又病逝。丢下母亲和三岁的小侄女熊开莲,靠她撑持家务,一家三代弱女相依为命,种庄稼、打篾席卖,勤耙苦挣,节俭过日子。
# X% T4 D) Z0 H S 不几年,母亲也离开娑婆世间。熊成芳见母亲平时学佛那么虔诚,念佛那么精进,走的那么安详,鼓舞了她一心学佛的信心。1945年,刚满14岁的她,便步行到偏岩乡岩剑坪,禅庄老和尚(100岁高僧)引她皈依了“三宝”,法名“寂芳”。后来,熊成芳又把熊开莲侄女领进了佛门。 5 \. [; n% i8 G
二、真假结婚
. Y3 @. [5 i& y, G9 p2 _% S 熊成芳是个文盲,但她心地善良,勤劳俭朴,精明能干,且长相漂亮,令人十分羡慕。“文革”前后,不少农村干部、医生、亲戚,前去向她提亲者,蜂拥而至。8 S, |1 R# ~' l
由于熊成芳善根深厚,自幼就接受了佛化家庭的教化与熏染,对红尘爱河早已看破,不愿沾染五欲七情,故对前来说媒求婚者的态度十分坚决,一律拒绝。' z' C; O# ]5 m* Y6 q; h, T& {
可是,众多求婚者并不罢休,继续不断地缠绕,使她的心境不得清净,难以安宁。怎么办?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她便去请求师父指点迷津。
1 q8 g- y4 {+ u$ e, f' y 1971年五月初三那天,熊成芳去到金刚洞。这时,禅庄老和尚正处在劫难关头,自知难逃十年牢狱之灾,三天后将被抓入狱。见熊寂芳拒婚的态度坚决,深知她修行的意志坚定,便鼓励她保持好童贞入道,把“节”守好,守到底!并给她出了个主意——假结婚。% X) X7 x% w3 y, b& C, |& p
熊成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加上至亲善友的周密策划,她与傅向银办理了结婚手续,领了《结婚证》。她带着侄女熊开莲,全家人搬到傅家沟,在傅向银家里共同生活。从此,再没有人来向她提亲了。- ?0 {* U# l: @9 S) I& v
熊成芳“嫁”到傅家了,她们登记领了《结婚证》是真,但“结为夫妻”却是假,因为,熊成芳并未与傅向银同房,而是跟侄女熊开莲同床。这一暗中情由,外界一直不知底细,是在“文革”大搞批斗时,“革命群众”逼迫释寂玉(即傅向银出家后的法名)交代问题时坦白的:“啥子问题我都交代了,不敢不老实坦白,只有一件没交代了,那就是我跟熊成芳是假结婚”。 0 G) U- A& v# K" b# V
三、出家受戒
! D" v8 P' S2 B% L5 k0 p) L6 `$ S 1981年,禅庄老和尚获得无罪释放,出狱后,返回金刚洞。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年逾百岁的禅庄老和尚老骥伏枥,继前建寺弘法,带领释寂航、释寂玉、释寂洲等弟子,建起了大雄殿、天王殿、观音殿、七佛殿,雕塑了六十余尊摩崖佛像;老和尚用通俗、生动的偈语讲经说法,普度有缘无数,不少弟子成了法门龙象。
3 a' W) E8 y/ E$ P 1983年,熊寂芳在禅庄老和尚坐下剃度,出家修行,在金刚洞聆听禅庄老师父讲《金刚经》,讲《释迦谱》。每次听后,她都深受启迪,充满法喜,铭记在心,用于生活。
4 o: X# f5 s( F5 K( |: i 1986年四月初九日,寂芳尼师在禅庄老和尚的组织下,随同寂光尼师、寂安尼师、寂权尼师和寂义尼师去到五台山塔院寺,在寂度和尚那里受比丘尼戒。受戒后,寂芳尼师回到金刚洞寺,潜心修学佛法,一心一意护持道场,芒鞋不出山门。 7 E: W( G9 n: \* o. x* [
四、护持道场 , a: Y9 L" z/ X1 u; A& ?
1991年底,世寿120岁的禅庄老和尚圆寂,住持由寂玉法师接任,他节约建寺,为法献身。继由寂洲法师当家,扩建道场,按照禅庄老和尚生前遗愿设计的五佛殿建成,为“石刻之乡”增添了光彩。$ d9 o6 x( ~3 D3 Q9 ^! H
在寂洲法师住持金刚洞寺年代,寂芳尼师职任“库头”,掌管钱财出纳。每次结帐,她所管的现金不但分文不少,反而多出账上金额。为啥每次都多?原来,她把别人供养她的供养金都放入公款里去了。正因为如此,寺院的收入、支出,大家都很放心,常住上也不须操心,当家师寂洲法师经常向人夸讲寂芳尼师,说她这个管家,硬是管到家了!3 ?/ M0 T: @$ U7 p6 n
寂芳尼师对待金钱,从来不贪,她常说:“金钱没啥意思,不能去贪人家的供养”。她素来没有一个钱包,她领到的“过年钱”,顺手就往功德箱丢。给人喝“大悲水”,人家供养她,也往功德箱里放,或马上交给常住用去买菜。她不愿接受别人的供养,说“我没有福报,收了供养,消不了灾”。' r" t* v$ F# n5 u- q( R9 }1 G
3 H" H7 B# D9 G4 H5 j5 i, u$ ]
五、忍辱负重 0 i: E, S0 Q+ p
z9 z% w! N3 e
寂芳尼师担任寺院出纳期间,有件事万万没有想到,那就是她所保管的六千多元现金,不翼而飞。是谁偷走了?她不说出来。有人折磨她,几天几夜不让她睡觉,逼她交代。有人诬陷她,她只是说她的心见得天,对得起佛菩萨。明知是谁敲了她的箱子,偷走了钱,她就是不愿意把那人揭发出来。平时,寂芳尼师就很注意善护口业,不怨恨人,从未露出“哪个对不起她”的话。不该说的话,她是一句也不说。而常说“要忍得,要饿得,要受得”。
7 y6 f& B$ o- V# J5 d 六千多元现金被盗,给寺院造成了很大损失,寂芳尼师心中不安。但她能忍辱负重,只思己过,不论人非,不分昼夜地在佛菩萨像前跪拜,虔心忏悔,求佛菩萨加持,祈盼挽回寺庙的损失。真正心诚则灵,有感必应,只见那偷钱的人,那几天脸青面黑,身心难受极了,不得不主动前来向寂芳尼师承认偷钱的事实,恳求寂芳尼师不要再跪拜了,她已受不了了。) r% H" J. \& j$ S
那犯偷盗戒的人,他是谁呢?原来是贪图衣食而混入僧团的照妙。照妙(俗名刘隆联,广汉人),求寂洲法师给他披剃后,并未把心安住在持戒修行、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上,而心存邪恶、追求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争权夺位,损人害人。特别是寂洲法师于1997年6月26日圆寂后,他乘机揽权。揽权一年多,把金刚洞搞得一贫如洗,穷得连一瓶香油也没有,还负债20多万元。他不信因果,将六千多元现金从出纳那里偷出来,任意乱花。种恶因得苦果,不久,照妙身患肝癌,先后去广西珠海、安岳县城医治,花钱无数,均不见效,疼病难忍,叫苦连天。寺院常住慈悲,将他接回金刚洞疗养,病重时,大家还为她助念。寂芳尼师对其偷盗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