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k. t" G8 z# R1 f8 }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0一集) 2011/2/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01
. P8 |& |7 {( p. k% d- N& T' w5 }6 v: C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三百五十三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 A% D# _8 E% P/ h; {- J
「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这是把戒律比喻为铠甲第二个意思,第二个是庄严的意思,前面一个是护持的意思。护持对自己,在这个三界火宅里面自行化他,怎样保护自己。庄严,这个意思是感化众生的意思。现在这个社会,感化非常不容易,因为整个社会伦常道德丧失了。我们细心去观察、去体会,父子有亲在今天社会上没有了,除了在很短暂的时间你能看到,看到一点天性,真的是自然现象。小孩,现在的小孩,六、七岁就不听话了,父母就很难教他,这是什么原因?扎根教育疏忽了。我们中国古人所谓「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教儿女要在他婴孩的时候。婴孩就是刚刚出生,就要开始教,这是婴孩,因为他还没有污染,他保持了他的天性,本善的天性。所有一切不善都是染污,出生的时候没有染污,这个时候如果疏忽了,被染上不善,再改过来非常艰难。
0 T! t$ c' i8 ~8 y 为什么现在许许多多同修来看我的时候,告诉我,儿女不好教,有很多在学校担任老师的,也来告诉我,学生不好教?这两句话五十年前没听说过,没人讲这种话。五十年后的今天,这种话已经非常普遍了,每个家庭都有这痛苦的经验。什么原因?就是刚才所说的,父子有亲,到小孩十几岁的时候看不到了,没有了。夫妇有别没有了,现在的夫妇结婚、离婚已经是像儿戏一样,太随便了。君臣有义没有了,现在上下的关系是利,道义没有了。长幼有序没有了,朋友有信也没有了。这是什么社会?五伦,仁义礼智信全没有了,礼义廉耻没有了,孝悌忠信没有了,仁爱和平没有了,这是什么世界?这样的世界,即使是大圣大贤、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不是真正再来人,已经证得阿惟越致的菩萨,行,他在这个三界火宅,三毒烈焰当中不会受感染;没有这样的功力,即使你小时候受到根本教育,父母教得很好也不管用。从家庭走到社会就学坏了,社会是个大染缸。 T. C4 `! l1 N7 g! ]
所以今天,一般人不仁不义、无礼无耻,都不可以责怪他们。他们所造一切不善并不知道,他不知道那是不善,他认为那是正常的。我们今天要学佛、要持戒,要守这些规矩,他们把我们看成异类,把我们看成反常,你说这个教化多难。这种环境当中,依教奉行,以德去感人而不退转的,还坚持自己的,我想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我想一般证得阿罗汉的人都不行,在今天这个环境里他都会退转。古人讲的见利忘义,那是一种比喻,现在到处都是,是社会普遍的现象,唯利是图,不顾及后果。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能不退心吗?似乎是一桩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真正懂得因果,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能保住自己不退心,继续认真学习。
( v$ w0 C7 n% y0 x$ u* f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圣贤根本的戒律,必须要遵守的。我们在最早的《尚书》里面看到的,尧王,告诉大家,人物质生活满足了,丰衣足食,居住、工作、游乐的环境都具备了,如果要没有教育,人跟禽兽有什么分别?教什么?就是教伦常道德。禽兽没有伦常道德的教育,人跟禽兽不同,就是受过伦常道德教育。今天人伦常道德教育没了,人的行为有时候不如禽兽。我住在这边的乡下,前几年,有一只小鸟死在院子里,悟谦师把它埋起来,也就埋在院子里。看到另外一只鸟,可能是它的配偶,就在埋葬的地方,它就在那里转,走得很慢,在那里绕圈子,三天。我们感动流眼泪,这只鸟有仁有义,现在人不如它,我们对它尊敬。真难,三天三夜在那里绕圈子,人走近它也不飞。这小鸟它怎么会懂得伦理道德?我们学佛的人明白,过去是读书人,长时期受过伦理道德的薰习,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虽然投胎沦落到畜生道,还有这个表现。为什么现在人没有了?人被名利冲昏了头,争名逐利,把本性本善完全相违背,这是今天社会的悲哀。 # f5 \7 M# S& F& u" n, a7 Z
我们很难得,这几年提倡伦理道德、提倡传统文化,遭遇许许多多的困难,确实有一小部分人觉悟了,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如果再没有人继续从艰苦当中来奋斗,这一小撮觉悟的人又会迷失了方向,很快就迷失了。你就想到这个工作多难!所以真正能够以戒德而自庄严的,这就是菩萨行,这个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再来人,他不是一般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能够不被染污。所以他被染污,你看他是很平常的,换句话说,应该被染污。出家也不例外,出家也应该被染污,他不是再来人,他忍不过。佛门里有两句话,看得破,忍不过,这是讲忍辱波罗蜜的功夫。他明知道是不对的,但是还要干,忍不过。所以六波罗蜜是菩萨行的,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佛对凡夫,能够做到三皈、五戒、十善,佛菩萨就很满意了。我们今天讲儒释道三个根,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佛菩萨满意了,古圣先贤也满意了,为什么?这个社会纵然是不能做到大同,也做到小康,落实三个根就是小康的局面,可以做到长治久安。 , E6 h- K& N; t" c
「不失律仪,轨范人天」这就是威仪有则,自己真做出来。目的是什么?给社会一般大众做榜样,做给大家看看。「令众钦仰归止」,归是皈依,到你这里来学习,向你学习,来受教化。你看,先是身教,你没做出来,在今天的社会人家不相信。你说的是一套,你会说,他也会说,说的人可多了,做的人没有。古圣先贤、诸佛菩萨都不是先用言说,先用行动,所以讲演说,先表演,做出来给你看,然后你来问,再给你说,你不来问,不给你说。这个里头有道理,他不来问,你给他说,未必相信,说不定还对你加以侮辱,还指责你。他要来问、来请教,他有学习的心,这个时候应该告诉他。一定是先做到。如果我们四众同学,在这个小地方,真正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