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能清净自己的罪障并现见极乐世界。! ^& C" ~4 J9 ], n0 d0 M
9 b" Z% N8 P* s* K 回向偈:* r) Y& b7 n8 H+ w. P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0 B$ t; \. z8 e/ ~8 M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D* H" Y R" A4 ]" x; @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k3 p- g6 \6 a+ L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s: W1 ]$ R. j5 ^( T. L G1 Y5 g# H8 |# ?& ` Q F! k9 V
$ A4 s3 f C7 y
第三课
5 S3 v6 w$ m# K* u7 M" v. X3 K9 T k- t# }: \. T6 G# e
思考题
* [2 T/ }+ Q2 Y! c1.复述日观。
* K+ z, v5 {! s' l% N. [2.为什么世尊刚开始没有要求观想极乐世界或者阿弥陀佛,而是要求观想落日?% r. g! e7 G3 d' l7 R9 a8 x1 [7 U$ }
3.复述水观。
' {4 I: ^! y W4.复述地观。/ @6 j/ i" x6 z! j( n& @; I
5.复述树观。
, s8 j, k7 O: S0 ^( `# r7 O; s
/ G. |- {# M4 z- {$ i/ I/ j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 ^( f" m5 y2 U7 `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8 b$ L! R! U0 c3 f0 [) f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s( ^$ e y/ X8 I7 C `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7 l1 x6 w5 r! F5 D% S& m; o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2 I( r9 D8 h3 |. V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 F# u- K8 {; w8 C' M% L" G5 c$ p6 e. H, w
" I1 |9 P! k7 A) A: m0 C$ S$ l4 N 很多道友以前没有学过净土三经,2002年,我去厦门看病,在与当地佛学院法师交流过程中,我产生了这个想法:将来要和道友们学习净土三经。可是多年来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直到最近因缘才成熟。通过这次的学习,希望大家掌握净土法门,并将所学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
K! l4 S. {$ E2 R7 `$ i; O$ ?7 a A J 在座各位都清楚,死亡何时来临是不好说的,谁都没有把握明天不死。当离开世间的时候,财富、名声、地位等一切世间法都带不走,甚至自己最贪执的身体也带不走。在那个时候,无论学显宗还是密宗的人,都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前辈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给我们指点的解脱捷径。大家应该趁死亡没有到来时做好往生的准备,这就是有智慧者的选择。
( B9 t4 m; l6 O) ?8 B5 s 虽然我没有在任何上师处得过《观经》的传承,这次只是从字面上给大家简单讲一遍,但是在此过程中,自己还是对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生起了极大信心。对修行人来说,经常学习佛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经常学习佛法,即便不谈能增上自己的信心和智慧,至少可以遮止世间的迷乱显现。《正法念处经》中说:“慎勿喜乐欲”,意思是修行人切莫贪爱世间的欲妙,但如果我们没有具体方法,光说不要喜爱欲妙是没有用的,只有经常学习佛法,才能遮止对欲妙的贪恋。
! O+ ]3 ]+ x/ n7 W% { 现在大家共同学习《观经》,这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希望道友们不要半途而废。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违缘:在有些人面前,违缘是以美妙的方式呈现的,看起来似乎对自己有利,但实际上它是魔女的微笑;而在有些人面前,违缘是以恐怖的方式呈现的。总之,不管是什么方式的因缘,只要让人们中断学习佛法,这就是违缘或者魔障。当遇到违缘或者魔障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要想方设法去克服,要坚定地走解脱的光明大道。! M6 W+ T3 Z: A+ e# r
下面开始讲十六观。前面讲到,以韦提希的祈请为因缘,世尊准备为众生宣说十六种观法。汉地的大德非常重视十六观,元照律师、憨山大师都造过十六观偈。从这堂课开始我们次第介绍十六观。
8 ] S/ g# G' K {2 v& o. b
, ~. T' i/ z$ s Z0 W 一、日观3 H1 ]2 C1 \6 j' d: @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D2 w6 ?; O# n
佛告诉韦提希:你和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观想西方。
3 b7 T# a0 Z1 H! p0 { 不仅汉地净土宗,藏地也有缘西方修持的传统。每天下午太阳落山时,很多牧民都到帐篷外面,一边念阿弥陀佛名号,一边朝着西方顶礼,直到天黑为止。到目前为止,藏区还保留着这种传统。
4 D# b8 c% a5 e
3 k v7 h1 Y1 O& A. l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r* W/ `% p( a3 h! |, w- K
怎样观想呢?凡作观想的人要知道,一切众生只要不是生下来就双目失明,凡有眼睛的人都见过太阳落山。应当这样运心观想:面朝西方端坐,一心观想落日,令心一缘安住于所缘境,专心观想不向外散乱。这样观想成就后,能见到落日就像悬挂在空中的鼓一样,见到落日后继续观想,最后不论闭目开目都见得了了分明。这就是日想,又叫做初观。$ D$ d& P I( @/ Y+ [0 h* a
大家要记住,在观想过程中,关键是心要专注不移。不仅《观经》这样要求,《华严经》中也有这种要求,如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4 `2 \8 O' x+ Z5 H
为什么世尊最初不要求观想极乐世界或者阿弥陀佛,而是要求观想落日呢?这是因为初学者的心不堪能,直接观想极乐世界或者阿弥陀佛有一定困难,因此要求首先观想西方的落日,以便增强行者的观力。按照《观经》的传统,最初都应该这样来观想。
. A1 @) K# U3 a% p% C 在汉地的历史上,有很多净土宗的大德长期观佛念佛。现在也有不少精神可嘉的修行人,他们多年一心念佛,根本不像我们有些人那样,刚学一两年佛甚至才听一两堂课,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看过一本叫《空谷幽兰》14的书,书中介绍了很多隐居深山的修行人,其中有一位隐居在太姥山的老和尚,他是1939年入山修行的,当作者见到老和尚时,他已经八十五岁,有五十多年没下山了。由于长期住山,老和尚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在交谈的过程中,老和尚反复问作者:“你刚才提到的‘毛主席’是谁啊?”在隐居深山的五十多年里,这位老和尚就是一直专念阿弥陀佛的。
2 \- g! u- N; T: H, ` 和这位老和尚相比,很多人的耐心确实太差了。其实,不管学净土、密宗还是其他法门,要想真正有所成就,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做出世间法,做世间法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长期的努力,只是做一两年或者一两天,那根本做不出什么成绩。《君规教言论》中说得非常清楚:“何者具有稳固心,毅力坚定勤不散,于己所作任何事,亦永勿生怯弱心。倘若不舍所做事,大事亦可逐渐成,槃石虽难以动摇,渐次能移至山顶。”所以希望大家具足长远心。9 s% l) R8 P9 N! w2 i
0 l9 b1 X) z5 `4 G, X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 T& ?0 O0 I- k 这样观想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方式观想就叫做邪观。
" [6 T" J6 \" d* m9 u d 大家在观想时不要添枝加叶:先观一个太阳,在太阳上观想阿弥陀佛,在阿弥陀佛头顶上再观想一个东西……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经论里的内容不好好观,反而在此之外观这个观那个。我看过有个人写的一个仪轨,他随便编了一个咒语,要求人们观想:咒语在丹田上旋转,头顶上有一个月亮,月亮上有一个海螺,海螺上有一朵莲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