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7 2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會對和平表現出多麼真誠的渴望與尊重。如果有,恐怕那種真誠也應該叫做真誠的做作吧!
4 P0 @9 q$ U T0 Z9 @ }( N; A# ~+ {5 j: L
5 J$ _$ L9 K) K! n- b5 l6 ?/ z- R2 M
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環境中,如果一個孩子出於好奇或某種陰暗心裡而解剖了某個動物,只為看看它的身體構造,看看它和我們是如何得不同,那麼一般說來,家長、老師可能不會嚴厲地斥責他,反而會誇獎他善於觀察、勤於動手,長大了說不定能當生物學家或醫學家。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實際,特別是在某些地區。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看法、觀點,其實都是在鼓勵殘忍、鼓勵虐待、鼓勵種種事實上的不平等、鼓勵自我中心、鼓勵人類至上主義、鼓勵破壞生態平衡、鼓勵麻木、鼓勵對生命的冷漠......一代又一代這麼發展下去,這麼積累下去,很多非常可怕的人性醜陋面與人性弱點就會漸漸固化為類似遺傳基因那樣的東西。我想任何一個理智健全的人都會預見到這種景象:假如一個人的慈悲心只被引導到有限的同類身上,那麼由於缺乏廣闊胸襟及宇宙、人類、環境整體觀念的緣故,這種慈悲心很有可能會越變越小,它的施用範圍將越來越局限在自己的親人及至自己一人身上。 2 } @- G' t `" [
. K( c( ]5 \+ N* H
3 f$ q8 G ~3 I) r$ O7 b1 g4 t* x) r' V
人道主義提倡的雖是關注人類幸福,但若它的基石僅僅停留在"人"這一概念上的話,我想所有改革社會的人道主義方案最終都難逃走不出死胡同的困境--走來走去,它們又回到了自我這個基點上來。而千差萬別、無窮無盡的自我,假若個個都執著自我的話,人道主義所設想的一切解決人類困境的方案,都將無法實現。因為它一開始就缺少了佛法所強調的那種徹底的無我智慧,因而永遠也達不到同體大悲的高度。達不到這種境界,人類就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暫時解決一些局部問題,但它決不可能究竟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因它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就是殘缺不全的:只關注人,而沒有意識到人、動物、植物、整個大自然都是一體並且平等的。只有突破狹隘自私的人類唯一觀點,或有限的人類恩賜自然、掌控自然、支配自然、調整自然的觀點,我們才能求得人類與環境的永久和諧。 / q3 F/ k6 P7 q- _& B
3 \! ~) s( c* i+ N) ~. ~6 u% z7 Z4 O
一個自私的人,即便他暫時出於利益需要而同其他人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但如果他的本性不加以改變的話,一旦牽涉到個人的根本利益,他是決不可能向利益對手屈服的。而這正是我們翻來覆去論說吃素問題的目的之一-藉著吃素,我們得以身強體健;藉著吃素,我們可以學會善待動物;藉著吃素,我們可以引發自己潛伏已久的慈悲心;藉著吃素,我們能夠習慣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藉著吃素,我們終會發現世界並非是為自己一人而存在的,我們和世界原本就息息相關......
9 Q! ]. e6 T/ y& `
! q% x' t; L' z% [, L k: r' @5 [6 |6 X! L3 z- {
吃素,是使人道主義不致發展為個人至上主義的重要一步。還是達芬奇說得好:"鄙視生命的人,不配擁有生命。"一個鄙視眾生並進而殺生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關愛自己,就應該學會關愛眾生,否則你便不配擁有生命,因生命豈有高低貴賤之分,又哪裡容你親疏有別!對任何一種生命的踐踏、殺戮,都是對生命整體的嚴重破壞。你在殺害生命的同時,也就等於把刀子架在了自己的心上。
4 K2 [ L1 n5 e
1 ?3 x( T' u1 Z' U9 |1 m2 ]
+ I) `- S( |. f6 X 是將殺戮進行到底,還是從現在開始戒殺食素?這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緊迫而又嚴肅的問題。我只能說因果自負,選擇權當然在每個人自己手中。但我誠摯地希望,這世界能少一些血腥,那樣大地才能多一些祥和。當湛藍的天空不再有恐怖陰雲密佈的時候,和平鴿一定會在人們的頭頂自由、恆久地飛翔!當廣袤的原野不再是一片屍橫遍野的屠宰場時,生命的鮮花一定會在人們的心田里盡情、絢爛地綻放!
8 M! N: [3 V: _# `6 |
4 m8 S! ^' _% p" {5 G; C6 N1 I- N" l7 B) m
最後,讓我們一邊品味二百多年前的一代大成就者普賢利他(菩提金剛)之諦實語,一邊跟著他共同發願。更希望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地發此殊勝大願,或經常念誦此願:
$ q. B N: Z! p9 O, |7 h, K6 Y* X" K4 W4 ^/ ]; H& ~9 L' B
, i% W% q- Z) _ "祈禱、皈依被稱為三寶三根本之本性的諸大殊勝上師之身、口、意、功德及事業之匯聚體,並求加持!願能成就此處我所發之願: ! r* e8 C, m! N
- h1 T( U5 n6 B+ t
6 L8 q* G( l: O 願我生生世世中不對任何眾生生起、做出一絲一毫的噁心與惡行;願善良的心相續能似江河般綿延不絕;除去享用金剛密乘之清淨會供外,願我不貪戀、接觸一切眾生之血肉等不淨食物!
. {0 S7 q2 B7 ~3 V6 N
0 [) ~, {8 |4 S0 o; M) }$ w% q7 N& p# P& p# N& U: O5 I
如是大願,願我能恆時憶起,恰似當下發願一般清晰! 7 A! W: N# N, a8 q1 G; n; `
3 N& ~2 i2 t( F; T
( d0 r5 `' i0 J. @4 I1 P
若不具足功德亦不能遠離過患時,願我不要享用哪怕僅如芝麻許之欠債黑財! " X, d" k1 l5 D* c2 s' g! m
; B- S) K' F6 {4 J4 R3 p, W2 ~" ], e. R3 C* e
願我能為任一眾生捨棄自身三門,且在這一過程中,絲毫障礙亦無有! ( U6 }# j+ b" W7 E
8 Z: D7 r' {4 z+ @6 R& T6 d" D6 K& Q8 ]3 {- @
此願詞乃因不變法性及有法因果不虛之真諦力而得以遠離自欲境界,願所發誓願能實現!
5 R% f4 ~, d. _5 v* n) F
4 e+ M( p3 @6 p# l: v$ L/ n
3 ?1 X$ Y7 m2 }- \: ~( ]% S& F 以三寶之真諦力願能實現此願;以諸大殊勝上師之真諦力願能實現此願!
4 T: `0 _3 X) {. f6 d, H
7 y, }& z& j# e1 ^
! H8 G# i, K7 m1 E0 @7 O/ X. ?. z; J4 i1 e) W0 r" s2 D4 ^% {% e
+ v! \7 f6 v2 V/ B5 j6 s1 f) w! ^! [) Y3 S( H L
我普賢利他於臨死之前發下此願,並由龍薩記錄成文。以此善根,願所有有情皆能獲得真實利益。"
6 t) [( d2 r# ~+ C+ F" T
1 {% V& P* m& C' P( r
, n N9 H9 Z! T' z& N+ b% B9 X* L) |2 i! f
3 E8 G/ \5 Y& l# } o3 s
m3 k* K1 I0 I9 F5 p 上述藏密素食觀,乃依聖言正量語, # a- F8 h) h) y4 p, ~5 k
& a: ?8 a0 F2 u
2 E7 s9 z) B6 Q! W& X9 W( M 加之自心所認識,為斷肉食而撰著。
- v( B! o: ?' U; s7 A6 n' w9 M: }, ~; |% |
5 U7 g U& R" s7 g& }7 H 遊園賞景雖愜意,奈何總有日落時, 1 ?% M6 u; r* I: [: v; w7 f
* M$ m$ g3 P6 A' `
5 {3 t) a( e+ e8 ~0 r$ J
人世繁華徒紛飛,如泡肉身亦非久。 6 M o2 S0 A$ M# Q0 c4 X2 O
: @. @% _" z5 V$ p- Q" X* V& {
* |( [9 W' J7 ?8 D* t' {8 `- v
惟願我離人間後,多有眾人閱此書,
+ v4 j( I1 R) b, E/ p6 [0 e
7 j- H2 X5 w: |; u
0 x1 A$ O: u4 V: ]1 v' @# {, t 讀罷戒殺斷害命,饒益可憐諸有情。 $ F; V5 @+ }. q1 Z1 O* a
) ]3 i# T' l4 s- Q3 c
" H* }* U9 e8 o
願我生生世世中,不論直接或見解,
2 l, S6 A0 x$ e" N/ v
, j/ S( x: ]" q7 F/ N/ m ?5 N9 z* n) D7 |
均不損害一眾生,且棄邪命持正法。 " C" r" A$ \2 h2 @
6 _% Q h" G/ } j/ J$ s5 ^
( `9 s' \( a( V! q" r/ ?* ~ 願凡見聞觸憶者,相續生起菩提心, ; K( I3 {& i) h# X3 Y5 l% X% m
4 i' p9 b5 l6 d9 C0 M5 ~: R2 y/ ?* T! n, o4 Y
無勤利益無量眾,早獲圓滿正覺位。
. N2 w5 i4 D( I. G! s4 V
8 Y0 y: }8 x3 u4 Q$ R
+ A& v: y! \0 l3 x4 I9 ]& O. \
# ~7 l) k6 y& W. q* ^0 o8 r/ k1 t7 ], ?0 i1 [
2 I) n) [+ S: ~7 B* y, P
以饒益有情之心,為自他皆能斷除不淨肉食,藏僧索達吉遂於雪域聖境--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撰著此《藏密素食觀》一書,願增吉祥!
8 X* Z8 y+ _4 G6 O: s) u/ |8 A4 \8 ?# D* Z7 j$ i
$ g4 t S% m! D
: `9 F3 P* ?& h* U7 E& K, v4 I7 w: y6 a+ A$ Y4 c" m: o" N! l
( b& K- ~6 X2 W# P6 q3 m7 ?
% n& G7 v: V: ?( o
/ W( c9 a2 x+ `1 ^1 F5 q0 d1 c, v
; P# o* m, A. y7 l7 I 公元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日 ( o! [: D- Q4 E( F7 v/ |; b% J: B
+ X# {2 I4 ?% m
索達吉堪布著藏密素食觀
2 f* r- d9 R, s7 H: e%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