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5|回复: 1

[佛学基本知识]八、戒杀·放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9: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5 V0 {4 W' c8 f
1 {! I. L  h: E
●[佛学基本知识]八、戒杀·放生% B/ ?! b. W# t) u3 C
八、戒杀·放生
  q# Z) B2 f( l$ o1 Q% c  世间的有情生物,为了生命的生存与延续,都必须从生存环境中摄取食物。自古以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肉强食”,这观念一直是整个人类进化的重心。可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与生存,有必要侵犯其他动物的生命吗?这个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但,依据专家学者的分析报导,一般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大略分为三大类:
' ?" q7 F% a- e3 a$ t" l( ~  (一)肉食动物系。& Z/ r$ W0 [8 D+ p6 V2 P" P: J$ n
  (二)草食动物系。
; S# h4 Z0 M. ?  (三)果食动物系。8 j" n( d: q3 W# w8 L; X1 [. [
  而人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多方面功能是与草食、果食动物系相类似。然而,现今人类社会经济的文明与进步,导至人们较易从动物肉类摄取营养,正因此造成了大量杀生。这种趋向并非人类之福。我们愿依佛教平等慈悲的立场,加以研讨其结果及避免的方法。智遇之分—智者—理智判断明信因果-放生多福 愚者—遵循常人不畏因果-杀业可怕
: F) J* ^- i3 L3 {4 U, N6 b杀业可怕—短命多病暴戾残忍冤亲刀兵恶道
4 P# A1 k9 K. ]9 H0 {4 T! }, K·愚者·(自作自受)) |' m2 J! I6 P
·智者·放生多福—长寿少病柔和慈悲善缘免难善道—(福德增长)
% H* w' U7 U0 H  Z- ?" K- v业报定则—业因不消灭业因不抵销
6 I; ]" Y# m+ B0 y- v  M所负杀债—生儿—周月
7 E6 {/ V. K; e  T/ O! M订婚——结婚
  n0 s1 H: P  _作寿——丧事1 B3 N8 s# z: o1 u) u8 x( [. d
拜拜——年节8 b4 D% U+ f2 ~: x9 j
病时——补冬1 V5 o9 x: {  z, F, W
来客——送别, }, _# {0 {4 ?
免祸避凶—三净肉不见杀2 p+ O- q6 @/ j5 a. U
不闻杀
% Y8 D% T0 `. \; s$ t" G6 G不为己杀# Y6 I* ~7 Y5 P7 @/ A
持 斋—早 斋+ D; h' O$ @: W& T+ y  s2 ?
十斋、六斋
+ g7 B, v" \8 j, W: ^长 斋8 I1 S4 o2 o' ^- E) F
戒杀放生—正 业—戒杀业
) o1 f% H1 p' [) \- S" Y3 q防其他
7 b" Z' R& Z0 U1 c1 M- s8 M7 r慈 心—持 戒放 生! N( s& v) ~( Z2 w& e
智愚之分5 q# n( V+ D" g4 M9 I2 ~
  一般的宗教在哲理的言行上,都有显著超越世俗的观点。佛教,亦复如是。虽然各种宗教家的看法及论点上,都有分歧及相异的地方。现在,我们唯佛教的论点加以演述。佛教大乘的精神主张“平等、慈悲”,且明信因果亦是佛教徒基本信念之一。在佛教立场判定,是不依世俗智为佛法的智慧。佛教认为:有佛法智慧的人,他会明信因果,作事依理智判别善恶,一切分明而不苟且;相反的,一个无知又愚痴的人,他却拨无因果,邪知邪见,作事心无主宰,遵循常人,随波逐流。但是世俗观念却以世智辩聪为智慧,以反应迟钝为愚痴。佛教与世俗的观点,实各有不同处。所以,我们依佛教观点来看,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是不会盲从地一味随俗,贪图口腹而造杀业的;因他确信因果是丝毫不爽,当然他会自行戒杀!杀业的果报,是好是坏,以下我们略举一些以资警惕。
2 Z# v/ l0 K, L  ]6 e" w6 ?杀业可怕
- G$ e! {" m0 t, |' P  佛教倡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杀业确有不好的果报。杀业苦报不外以下几种:) h) Q* _( K3 [8 |
  一、短命——古云:“欠债还债,欠命偿命。”这就是报应的道理。# \6 l# H- _% z# r, N' e  k
  二、多病——天自有好生之德,白居易诗云:“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自全,我要长年千岁祝,不教物命一朝延。”所以,杀生会招祸及冤业病的。
% d; X# ]) ^; u! b7 I  三、暴戾——当人杀生之时,多怀杀之意,因此会招引暴戾之气弥满。! z) S: W5 L" T, s
  四、残忍——佛经内有云:“一切众生多生以来互为父母,当生孝顺心、慈悲心。”杀生实是残酷的行为。 7 z4 J; D0 l) N3 T5 O
  五、冤亲——众生无始来於六道中轮回,杀生结冤,他生来世则多逢冤亲债主。
4 G( x, j. P% h+ r  六、刀兵——现今世上战乱多属先前杀业所成共业。所以,杀业会造成刀兵劫。  ^. t3 `' o4 N0 ?
  愿云禅师有诗云:“千百年来怨里羹”,' u$ e: _8 B. S5 ^* z
  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就是说,杀业会招感战乱。$ f( F& {& V3 J" t+ y
  七、恶道——杀业重的果报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以上我们已略述杀业的恶报,因此,可知佛教劝导戒杀、放生,是基於慈悲本怀的。所谓“不忍见众生受一切苦”。
+ `+ x4 ~  e2 o4 o$ G% ]放生多福
# j+ M" H# w6 O3 N  在世法上往往是一体两面的,有些事正反两面的果报有很大的差别。杀生与放生的果报,是然不同。若一个人他能多发心於戒杀、放生、救度屠刀下的众生,如此,果报就截然不同了。放生会增长何种福呢?继续我们就要探讨这问题。! r( \  w+ `+ J+ B3 D/ L
  一、长寿——多行放生会长养慈悲心,转杀心为善,增延众生的生命,这样自会感长寿的果报。$ @- r! ]9 P* u! B
  二、少病——有慈悲而多行放生的人,增式福善业,自然少有病苦。4 z  ~9 l/ C1 B' n- {  K
  三、柔和——暴戾之气乃因於多杀心念,放生多慈悲心念,自会招感祥和之气。
' m, {% ~1 y% L7 v  四、慈悲——佛经“菩萨戒文”第二十,不行放救戒中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行放生业乃是平等慈悲,救度多生父母。# S- ~* M. i4 q
  五、善缘——救众生命於旦危之间,是行放生业的好处;这可直接与被害的众生结救命的善缘。$ [: Q  v: b7 ~! Z+ S
  六、免难——世上多人戒杀、放生,则可免除世上刀兵受难,以及杀业所感共业的果报。
1 U6 v; M6 P' [  七、善道——人多集戒杀、放生的福业,临终时,依此福善业力,往生善道中。杀业与放生业两者果报竟有如此之大。理智分明者,想笔会有正确的选择。
/ ~1 d2 H: N3 W3 h5 S1 Q( i2 J业报定则
; J5 o5 ^* r: m9 v! u$ z3 g  总而言之,杀业的果报都是不吉祥的。倘若往昔多杀业者,想依行放生以消抵过去所集的杀业,这与佛法所言“业因不消灭,善恶两俱存”之因果原则,不甚符合。一切“因”种在未感报之前,是永远不会消灭的,但!受薰於第八阿赖耶识(藏识;我人一切因果储存识)的因种子,可依大行放生福善业的力量,使杀业因种暂伏而不起现行(这就是现力转缘的关系)。
! U. z2 b4 z' w  _  如果能多诵经,拜佛,求忏悔,如此往昔杀业果报,即可重罪轻受。所以,用功修持佛法是多生的福德与善根。在此,期望您会珍惜这份福报,精进的修持。9 H. {# ?2 F5 j" Y! W# r
所负杀债
! w; L" H6 W5 o) @" R/ o9 `- m# Y  果真对於绋法有至诚的信心,应当避免直接或间接的杀业。在一状况下会负杀业,不外以下几种情况:: B5 g5 v. r6 L/ n" F7 \( m: C
  一、生儿——妇女生产后,随依世俗法,杀生进补。: D) M" I, U$ X* H
  二、周月——生产不久后,小儿周岁或满月时,杀生宴客或补身。
. f- A- {% a2 Y3 [  三、订婚——男女双方订婚时,杀生办喜宴。
# W4 S+ [0 O4 e( _. |  ~- Z  四、结婚——结婚终身大事,喜宴时却与众生结冤业。, c# ^3 A7 @! ]
  五、作寿——作生日求长寿,杀生实与因果全盘违背。
# \; c0 z3 P* Y) s7 }  六、丧事——经中有云:“丧祭时应戒杀,多修福业(布施、放生、供养三宝等),福资亡者超生善道。”杀生祭亡,却使亡者损福又结罪。
# I9 e2 H5 ]% n9 i  七、拜拜——善神皆有好生之德,杀生祭神,岂顺神意?
  S" w# r5 U/ R' G% r$ i/ O  八、年节——年节聚会是喜事,杀生离众生骨肉,实非属善。
& g& C5 i" U. X$ F) U# M  九、病时——杀生补身或为药,岂有杀生得健康之理?; ~) ]6 s* U+ ]3 t0 h! C
  十、补冬——为求健康而补冬,杀生造业植病苦因。7 t0 L& W7 w: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学基本知识]八、戒杀·放生》
2 C) |! `4 G1 _* A
( Y* B/ D# r- U/ s*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R; G% m8 c/ ^  s
  十一、来客——来客本是好事,“论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杀生宴客,实非福。* u- C, O* ^% [2 q5 U7 c6 ]
  十二、送别——好友多年聚会,送行别离情难舍;杀生离众生骨肉深情,实是不智之举。由上可知,世法究竟与佛法是有截然之别。但,正知正见因果的智者,是会自动戒杀、放生的。
5 h1 p) ]1 s* \) n' d$ r+ L: d免福避凶2 U; e/ Y, N% s0 E0 c0 k$ p
  大抵言之,一般人直接杀生的机会是较少,间接杀业是较多。佛教以慈悲为首,虽不单独强调素食,但经中有言,食肉有十种的过失——
4 T& x. d  v/ b/ w% Y9 ^  (一)众生无始来皆是己亲。9 q- [( v" o! E1 {# b
  (二)众生见即生怖。* _5 ?* @' V- \% j$ V: z! r1 P  S' p/ _
  (三)坏他人信心。
4 W. X# j# d" x  (四)慈心少。* N1 T/ D' a& G9 J4 _/ ^3 V
  (五)有恶罗刹气。
- i* B& C: F. U  (六)学咒术不成。
2 l" a( Q# d2 I/ p+ {) r  (七)众生身命与己无别。7 S" H3 C" O4 h; {2 p! y
  (八)诸天贤圣远离,恶神恐怖。
: f. l4 O% Q1 ^) B  (九)不净所出。
) v4 P/ ?" p. I& h+ P  (十)死堕恶道。为了免祸避凶,佛教有几种选择是很值得作参考的,只要您依之而行,功德则是无量无边。
+ z* d7 o" w1 h2 H; x) U! [  佛教对於无法持素者,乃建议先持“三净肉”——4 U( G7 o9 y( u+ U
  (一)不见杀:不见众生被杀后食之。
, i' v* A: ^- }+ T% G4 [7 q  (二)不闻杀:不闻众生被杀之声后食之。
" e( t& I) V9 ~! c4 k" e" [  (三)不为己杀:不食特为己杀的众生肉。如此杀业业报即可减轻不少。另外,学持早素或六斋日、十斋日,功德利益是很大的。六斋日:依“摩诃般若经”第十四卷内云,是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十斋日:依“地藏经”内云,是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这些斋日中,四天王天天王遣使或太子,或天王亲行四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飞、蛟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及身行的善恶。在这几天中戒杀、放生,功德更是不可思议的。倘若能持长斋,不但功德大,且是永断杀业。又,在您职业工作上能够防止间接的杀业,这样,因果亦分明,减少很多细微的业障。相信这般地做,您的修持即可大所进了。结语" Y4 |/ T$ t5 S0 f/ ?
  我们明了了佛所言“智愚之分,明信因果。”是重要的。戒杀、放生的功德与利益,不可思议。研读本文后,如能依之而行,相信它必能助您免祸避凶。我们本著慈悲心撰写本文,竭诚期望它的流通,能减少世上的灾难及战争。6 C  m& q" X) p3 f7 O9 H0 B! \
  请常念:
8 m( ~3 q  F) c, }  “南无观世音菩萨”
7 w" H3 O. J0 y6 R8 P  K/ |
, }) d# x/ k! ?2 b6 m/ i
+ \' M/ k" O/ F1 N/ A# e8 Y. S* V' j0 `
3 y) y( o& m.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5 12:47 , Processed in 0.0702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