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0 2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第二章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
续-《●[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 第二章 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1 l0 F! [2 x4 B
: c6 ]) g* {& O( v" A; l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0 z$ Z: s! l7 P0 }- a
第二,自隋之吉藏、慧远、智顗等三位大师开始,迄于宋代,即陆续有人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分别加以疏释弘扬,故被并称为「净土三经」。可是一到明朝,除了无尽传灯撰有一卷《观无量寿佛经图颂》之外,便见大家热衷于《阿弥陀经》的注解,从上表所列,即有五位。本来,净土法门,也是属于观行的一类,由于《观无量寿佛经》的落日观、水观、冰观,乃至佛像观、佛身观、眉间白毫相观等的西方净土依正庄严观,很不容易让一般的人修成,倒是《阿弥陀经》所示称佛名号的修行法,不问根器,人人皆宜,特别由于《阿弥陀经》宣示的称佛名号,至于「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国土的号召,也投合了修持禅定者的胃口。明末之际,禅风盛行于僧界,也盛行于居士界(注一),故以「一心不乱」的念佛方法,摄受禅客,归向净土。
' J9 S: A+ K0 v9 Z9 l ( \% w7 @6 D7 T! R
第三,在十六位明末净土教典的作者之中,竟有五位是居士。在此之前一千多年的净土教理史上,虽有不少居士参与其间,但其能有整部著述留传于藏经中的,仅得宋朝的龙舒居士王日休一人而已。自明末起,此一风气渐开,继之以清朝,乃至民国时代,居士的净土著述,特别是净土史传如彭希涑编成《净土圣贤录》九卷、陈本仁撰述《种莲集》一卷、胡珽编成《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居士传》固由彭际清居士编成,连民国初年编成的《续高僧传四集》,也出于居士喻昧庵之手。此一由居士热心完成的著述之多,在明末的禅宗,更加可观(注二)。
7 `! j& D1 k5 `( `3 } s4 g3 @4 k% u: E# e U
第四,表中所列《莲邦诗选》的编者,于题下自称「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不知是何许人,有诗才,在《莲邦诗选》内,妙意的净土诗,也被选入了四十九首(注三)。
6 `$ g; L# F3 |( v" s) J 1 k" F! D/ F: a* s( R% g' ^
第五,《大正藏》及《卍续藏》中所收,标明是明朝的净土教典籍者,除了上表所列者之外,尚有如下的七种:6 f7 _6 S+ h _/ z
) V; _; }# n% u+ q5 ~
《阿弥陀经略解》一卷大佑述《卍续藏》三三册* a$ U: F9 H0 N/ i4 T7 J3 G, Z* C
( ~+ N/ P# ~- G8 ^/ N3 D: B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妙叶集《卍续藏》一○八册
1 N* }& [& b7 {1 S% B P, { ! |4 v w, A1 K0 s. ]. R9 W
《净土指归集》二卷大佑集《卍续藏》一○八册
3 U, Q# h, S Z: I* o, y3 @
# W) }5 I& V% T3 ^ r 《净土简要录》一卷道衍编《卍续藏》一○八册
8 Y, R/ o6 W; ~ P3 l, {+ T ! c" B; L) P8 L0 E& I
《归元直指集》二卷宗本集《卍续藏》一○八册: i; c# |8 T6 _/ H
# V; ~/ e; A& H 《西斋净土诗》二卷梵琦着《卍续藏》一○八册
& T' y! a2 _0 b) ^2 d) H* \ . o; A& D; l# q
《诸上善人咏》一卷道衍撰《卍续藏》一三五册
% ? Z3 j& ?' z8 ~+ n1 b! i 2 ^/ n3 H \- b9 }# T# X
以上七种著述的作者,共计五人,蘧庵大佑(西元一三二四─一四○七年)、道衍(即是明太宗的辅臣姚广孝)、楚石梵琦(西元一二九六─一三七○年),都是明初的人,妙叶撰成《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于洪武乙亥年(西元一三九五年),也是明初人物。唯有宗本一人,发生了一些时代位置上的问题。
: y6 Z" o- N2 O4 G0 m# Z5 i A 5 x, d" {2 w8 J! ]- [
依据《卍续藏》一○八册的目录所示:「《归元直指集》二卷,明宗本集。」鹿园居士万表所撰〈归元直指序〉的年代,是很含糊地写着「隆庆年次四月佛降生日」。「隆庆」是明穆宗(西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的年号,该算是明末了。序中也对宗本其人,作了介绍说:「延庆一元宗本禅师,幼习儒,长从释,悟彻性宗,专修净土。」(注四)5 U# B2 Y5 d0 }: `# X Y
, F/ Q: \* T) x0 r+ n r$ {
可是在净土人的史传资料中,没有发现明末延庆寺的「一元宗本禅师」,倒发现了宋朝的「圆照宗本禅师」(注五)。在有关圆照宗本的资料中,又未发现撰有《归元直指》的记载﹞也许正由于如此,又加上万表的序末缀有「隆庆」年号,《卍续藏》的编者们,便将之标为明代的人物了。
& ?' |# Y7 r5 X3 L! G
) I! A3 R2 v3 _& i" m 李卓吾的《净土决》,对于宗本禅师的《归元直指集》,极为欣赏。可见不论宗本是宋人或明人,《归元直指集》的出现,当在李氏的《净土决》之先。李氏已是明末早朝人物,宗本的时代,当然更早,所以本文将之列入明末之前的著述。
) P5 h5 ]2 R; _& k6 m2 Q O ; z j9 Y- t, D1 @ [
注解/ F' Q# |% c$ h. ]+ L# D
8 Q5 M3 S& F- C; B+ v 渌田一念居士的《西方直指》序有云:「或曰方今禅毒大发,波及吾儒,汝不卫儒,直捣禅巢,诚急,则治标之奇策也。」(《卍续藏》一○八.六一七页下)* E* T% ~. @- a+ R
5 ]. a P2 [7 Z" _6 M2 m
《明史》卷二二一,「耿定向传」有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李卓吾)游。」参考圣严作〈明末的居士佛教〉(本书第四章)。依据古愚居士为《莲邦诗选》所撰的序中说:「明万历间,云栖妙意庵广贵,辑古今尊宿,赞西方、劝念佛、怀净土、愿往生之偈,分类撰成莲华世界诗一局。」又云:「净愿社玄颙长老,拾遗增录一百余首,改其签曰《莲邦诗选》,嘱余弁卷。」(《卍续藏》一一○册)《卍续藏》一○八.二二一页上。
4 H6 `; D* D p. ?8 [$ F $ n: c+ p2 s; E. q* E1 N! o! W
道衍的《诸上善人咏》第五十条,说圆照宗本是天衣义怀的弟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年)。(《卍续藏》一三五.一○五页上)。
2 `* k: r. ]( j0 P 5 x0 T" E" ]- ~1 x) ]. w6 t" }0 l; L
袾宏的《往生集》卷上,也录有「圆照宗本禅师」事迹(《卍续藏》一三五.一四八页上─下)。 w' v6 S# k5 l& a& v$ r" Y
0 r& V* p0 _4 S% f$ |6 ]% }' B
彭希涑的《净土圣贤录》卷三(《卍续藏》一三五.二五四页下─二五五页上)。7 v5 c$ N' ?- L% k2 {- D
1 H( U. g l o1 V
喻昧庵的《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一。# w. F: T2 H5 t t# @% U
0 [9 l" G) }, `0 s Y
. c4 v$ v3 \& ?5 y' f! }! u 第四节明末净土教文献的立场+ f% x U% P1 M t/ G! x- z
8 t" @9 ?2 P/ Y" N
若就文献的角度而言,应当包括如前所举净土教的专书,以及明末诸师著述之中,所有涉及净土问题的单篇和片段。唯于本节只介绍专书,其余留待另节叙述。) c$ z/ O0 j7 w
) G8 }. l3 N1 @5 n. L 现在根据前节表中排列者,另作次第,分别介绍:0 k) b0 e% b- Q# M( `, }
$ a0 L, j' z5 g7 {# M% E
《观无量寿佛经图颂》:此书作者幽溪尊者无尽传灯(西元一五五四─一六二七年),是明末天台学派的一代宗师。而天台智者大师(西元五三八─五九七年),重视禅观,在其《摩诃止观》中所述四种三昧的常坐及常行二种,与净土修法相当密切,所以他对净土教的著述,有:1.《净土十疑论》一卷,2.《阿弥陀经义记》一卷,3.《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4.《般舟证相行法》一卷(阙),5.《五方便念佛门》一卷。虽然,近代以来,有些日本学者,怀疑这些著述之是否出于智者大师的真撰或后人的伪托,论议纷纭(注一),于中国佛教史上,则从未有人提出异议。宋之四明尊者知礼(西元九六○─一○二八年),即依智者的《观无量寿佛经疏》而撰《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注二),祖述天台宗的净土学。无尽传灯,既传天台学,故撰《观无量寿佛经图颂》,以利行人,依其颂文,修习该经所示的十六种观法。
) M) {6 k: h* k' Q2 N* P
) Z! u" n R2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