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4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八卷) 2001/6/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8》
. Q" r/ a! o& w7 E8 I# y6 \6 G- g, L+ s7 s" y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 e7 ~/ h% H% {8 K 佛菩萨对我们的开示,现在佛菩萨不在世间,在世间我们也不认识,但是佛菩萨教诲的这些经典还留在世间,我们要知道依教奉行。自己对於经典怀疑,不能接受,这是自己无缘;如果还要恶意毁谤,劝别人也怀疑、也放弃,这个罪过就是阿鼻地狱,谤佛、谤法、谤僧!前几天台湾同修打电话给我,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收到中国大陆法师寄去的一个文件,请求他们在刊物上发表,这文件内容是什么?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他们做得很厉害。《无量寿经》会集本这十几年来在全世界弘扬,那个根在台中,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亲自把这个本子交给我,要我把它在全世界弘扬。今天这些人找到根了,希望把这个根拔掉,我们在世界上弘扬就没有依据了。但是他不晓得,李老师传的本子在我手里头,不在台中,时间、处所是在台中。台中人毕竟有智慧,毕竟没有受他们的影响,他们把这个文件收起来,决定不会发表。他们要发表,怎么能对得起李老师?他们要是登这个东西,那好,这些人就有话说了,你看李老师的学生背师叛道,你们还能跟他学吗?在佛法当中,在教学里头,背师叛道的罪名比什么都重,就跟杀父杀母一样,五逆罪!
4 ?8 r3 S. R& Y3 W 我也看到人家这些文字,李木源居士拿来给我看的,我受不受影响?我决定不能受影响,我要是受影响我就背师叛道了。纵然会集本是错误的,我受老师的承传,我还是要把它传下去,我要给世间人做个榜样,我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的教诫我决定依教奉行,为什么?老师教的没有错。这些批评的人,没有听过老师讲解这部经,没有看过老师对这部经的注解,他的作法别有企图、别有目的,我们很清楚,我们怎么能中他的计、怎么能上他的当?何况这个会集本,我们这十几年来,在海内外到处讲解弘扬,我自己讲这部经,这一次在新加坡是第十一次,从这部经得利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依照这部经学习,念佛往生的瑞相我们也看到很多很多,这是证明,真实、事实的证明没有错。所以毁谤批评,他有他的目的在。, h" @# ^8 f. \& V' i0 g7 D
愈是利益众生最殊胜的法门,必定有最大的障碍,这些障碍是什么?《楞严经》讲得很好,现在这个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就是魔王的子孙。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跟世尊谈,魔王想把佛法灭掉,佛说: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正法灭掉的。波旬就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消灭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一句话没得说,两眼流泪。今天是佛弟子还是魔弟子,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夏莲居是个居士,你毁谤他,你是出家人,你毁谤在家的大德还情有可原;但是协助夏莲居会集的慧明老和尚,这是当时的出家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夏莲居、梅光羲都拜慧明老和尚为师,夏老这个会集本第一个帮他印证的就是慧明老和尚。那个时候还有一位慈舟法师,这也是佛门的大德,戒律精严,慈舟法师看到这个本子,为这个本子作了科判。会集本第一个科判是慈舟法师作的,我从黄念祖老居士那里得到一份抄本,我唯恐这个本子遗失,所以附印在经本的后面,为我们做参考。慈舟法师有两位学生在台湾,非常有成就,是台湾佛教界里面的大德,深得台湾四众弟子的景仰,一位是道源老和尚,一位现在还在,忏云法师。忏云法师对於慈舟法师非常尊敬,他的佛堂供养有慈舟法师的像。慈舟法师为这个本子作科判,你想想他是赞成还是反对?慈舟法师曾经在大陆上讲过这个会集本,当时没有听说那一代的高僧大德反对,没听说。现代年轻的法师反对,想必现代年轻法师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修证超过古人,是不是真正超过?那我就不得而知。* m, U! Z! ` D/ K1 _
有人来跟我说,有些人听到这些话不再念会集本了,来问我,我的答覆是:各有因缘,不要勉强。无论依哪个本子,只要一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到功夫成片,肯定往生。但是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如果对於会集本怀疑,没有关系,你把会集本放在一边,你依照五种原译本去修学,这就对了。古大德为什么要会集?就是因为五种本子太多了,读诵、研究都不方便,为了便利初学起见,才用这个方法。第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宋朝时候人,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王龙舒居士往生是预知时至、站著往生的。你们批评这个会集本有错误,应该要废除,你们将来有没有本事站著往生?这是功夫,头一个会集的人!为什么以后还有人会集?因为龙舒居士在那个时代,经本流通量少,有缘看到读到,那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他只看到四种原译本,《大宝积经》王龙舒居士就没有见到过,《大宝积?无量寿》这一会王龙舒居士没见到,所以他是四个本子的会集本,缺少一个原译本,而这个本子里面有一些经文在其他四种本子里头没有的。因此到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再会集,魏默深居士他是五种原译本都见到,所以他的会集本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要好。这个本子也没有能够广泛的流通,这是因为会集的时候取舍欠妥当;而且魏源居士(魏默深居士)会集的时候,有些地方他把原译本的经文改动,改动得是改得好,但是这个例子不能开,开了这个例子,以后一般人随便改经,那传到后代,这个经典面目全非,这个例子不能开。
$ ]4 I0 ?3 w8 E5 @" `# Q 印光大师批评他这个本子,不是批评不可以会集,是会集应当要忠於原本的文字,决定不能够改动一个字,他是反对这一点。如果是反对会集,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师,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里面所引用的《无量寿经》的经文,一大半是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如果莲池大师反对会集,他怎么可能去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这个《疏钞》流通得很广,诸位可以看到,可以拿王龙舒的本子去对照,确实是引用他的。这就说明会集是有道理的,会集是应该要做的。正因为王本少了一种原译本,魏本取舍欠妥当,而且改动了原文,夏莲居老居士才发心做第三次的会集,避免前面两种会集本的缺陷,这个会集得好!慧明老和尚、慈舟法师、梅光羲老居士非常赞叹,肯定佛在经上所说的,将来到佛法灭尽的时候,所有一切经在这个世间都消失了,还有《无量寿经》一本流传一百年,他们肯定这个经本就是夏老的会集本。* v; l4 ?$ |' V. G4 P$ U8 u2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