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十五章 修行》
3 W% E* e' N3 K5 v* `4 p- \6 K4 M1 O4 O2 T& _' M. P) s8 l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3 {, |1 k9 Z+ s+ k6 x
○经天天要听,不听经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继续听经、继续念佛,这样三、五年决定成就。 , n6 d, p' i% }3 I }/ W
- A8 ]: T$ R) H, {4 |○一切善恶念统统都没有,叫净念。读经是净念,念佛是净念,以这两种方法来修净念,来修清净心,最为殊胜。
3 `5 }3 F6 ?7 e0 Z$ |& o: A9 u5 C7 w4 d% U/ }( w# x
○每天至少念一万声佛号,这一万声佛号,不必计数,计时就行了,大概念满两个小时就可以念到一万声了。1 p+ S1 v6 x. Y% j
" K( g! ?/ x9 {# m! j+ l○每天修十念法,要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
/ G$ V6 p. O! p
! E' e+ r- F& h P○念佛要发一个愿心,一定要认真依照经典的道理方法去修学,专修善法,少欲知足。
; }- b; p( j9 ]) Z- j, ^* H! G
/ `9 d/ I2 L# Q○念佛有口无心的念不行,要诚心诚意的念,心要专,要恳切。9 f$ {$ m' e% |& K1 U
6 F s, ^: }2 A: D6 I% [○一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好恶环境,心里一念不生,就一句阿弥陀佛,绵绵密密,日夜不间断。忆佛念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蚊虫蚂蚁、妖魔鬼怪、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向专念。
\' n j8 z5 K
: U$ k; z# i: G$ K2 }8 \○念佛时观想,除自己,每个人都是佛。8 I$ ~' I- q* y. H/ G
. K! C: b* o3 M2 w4 u4 W○无论做什么事情,合掌念十声阿弥陀佛。
2 W! ~" z0 C6 r& p Z5 @7 v
6 ?, |* k: \, Y8 w# d- @○心烦时念阿弥陀佛,欢喜时也念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心摆平。2 x3 `. J2 }% X& j3 W) Y( u
" b2 ~: }0 O, p' R6 g" t○一个讨厌的人来找我,阿弥陀佛来了。你的心把他变成阿弥陀佛,相随心转。善人、恶人、顺境、逆境都是阿弥陀佛,你才入念佛三昧,才得心自在。
+ T; d1 p& r7 {6 U* N6 q
8 q9 v3 G% r3 y1 E/ j( j2 `○我心中、眼目中,所看到的一切众生、山河大地,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个念佛法。你对我好、恭敬我,阿弥陀佛;你侮辱我、诽谤我、作践我,你也是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分别。
0 B4 t9 `. b; c' F, Y
% [+ u; {1 p1 U. ]; s2 [7 }○每天拜佛,拜佛是很好的修学方式,拜佛时心地真诚,不起一个妄念,这是修心。
7 z* h/ _& m& x# I
% w; K: w7 r: A& _5 a6 D○拜佛,专拜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通通都不拜,不专一就不能成就。拜佛仪规中,首先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不忘恩,不忘本师。下面无论拜多少拜,统统拜阿弥陀佛。拜完后,三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这才圆满。这叫专。身专心专,心里念念就是阿弥陀佛。无论修积大小功德,统统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求人天福报,不求现前福报,来世福报更不求。不要去到处跑道场,在一处修行,才会成就。为什么?你心定。佛法法门无量无边,所修的东西是一个,统统修定。
g8 V& ]) h& _, X; P4 `( T( J- n. F' s6 y9 y
○“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佛就现前。在十法界里,佛最殊胜、最圆满,为什么不天天想佛?净土宗的方法高明,叫你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他、念他,不知不觉阿弥陀佛的境界现前了。阿弥陀佛是一真法界,这个方法妙极了。
5 o! f) n- Z( h+ U4 j' w' H1 V9 I
○不想佛像,你就会胡思乱想,一定起贪嗔痴慢,胡思乱想是无明,贪嗔痴慢是烦恼,可知,常常想佛像是破二障。烦恼妄想起来了,马上把念头转到佛像上,立刻把它降服住了。这叫功夫得力了。
9 @! w( ]1 q# c3 t3 `) c7 B, j
1 B/ Q. W3 W) ]1 r p4 y q○不要以为我们念佛佛不知道,你念佛佛知道,佛听见了。你供养的佛像,每天早晚礼佛,佛见到了。不要以为佛像是假的,马虎一点无所谓,其实佛见到了。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十方世界众生起心动念他们都晓得。所以我们修学净土,一定要拿出真诚心、恭敬心 ,感应不可思议,一点都马虎不得。& N4 K; \5 A# y) X8 C
~# `6 g |; q2 Z3 ?" {$ X
○每天读经、闻法、念佛,真诚回向给冤亲债主。我修的好处,你们都有份,你们如果障碍我,你们大家功德都没有份。自己成佛,将来第一个度冤亲债主。希望菩提道上冤亲债主少找麻烦、少障碍,一定要诚心诚意,把一生中修学所修积的点点滴滴功德都回向给他们。
) U. I; e$ {3 N
9 Q B1 z/ b/ V- L○修行要拼命,修行要分秒必争。修行就是生活,就是处事待人接物,就是服务一切众生。一定要用真诚心,决定不能搀杂丝毫虚妄,一定要用清净心,不能夹杂一丝毫染污。对众生决定没有贡高我慢心,在一切境缘中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舍己为人,欢喜帮助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去做,决定没有吝啬。这样的发心、行持,才能感得佛菩萨护念,天龙善神的佑助。" q! J) j: R8 N5 u
- b5 ?/ m( ?' g' \6 a/ o( @
○首先修不执著,真实功夫在不执著里面。放下一切执著,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有执著很难脱离六道轮回。一生中一个方向,极乐世界;一个目标,见阿弥陀佛。修行从根本修,从简到繁,从浅到深。这样用功,两三年真成就了。
! ~, C, X- E# |; O' V- d( l) D3 {# s K3 J }6 g
○初学的人,功夫在不起贪嗔痴,首先让分别执著不太严重,没有贪嗔痴,我还有染,但染的不严重。顺境容易起贪爱心,逆境容易起嗔恨心。如何把嗔恚和贪爱降低,能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功夫就是在进步,这就是好境界。如果我们天天在念佛、诵经、在做所有的功课,六根接触外境,顺境贪爱没减少,逆境嗔恚没减少,你的功夫一点都没有,不是说你每天读多少部经、磕多少个头、念多少声佛号,那都不算。祖师讲往生西方,品味高下在功夫浅深,不是你念佛号多少、磕头多少,是说你烦恼天天轻,一月比一月轻,一年比一年轻。, |; u" R# n1 H, A3 W: z) j
9 x" f/ ?- V' U4 q. n
○心里、行动中,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中都有佛,才叫真正念佛人,这种人念佛,“万修万人去”。一定要念到心口相应、心行相应。
3 E* f: e$ W7 L8 G, f
# V: D& y: |3 N2 ]6 @( B) C- I○功夫浅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工作应酬里练功夫。你要是会练,处处是道场,个个都是善知识。这人赞叹几句,很客气的应酬,并不真生欢喜心,一赞叹就欢喜、得意洋洋,那你不及格;遇到善知识狠狠地把你臭骂一顿,也欢喜接受,若无其事,心里一点痕迹都没有。他赞叹我,有恩于我;毁谤我、骂我,也有恩于我,真正的功夫是在红尘里磨炼出来的。要在生活中、人事环境中把贪嗔痴慢、是非人我磨得干干净净,就成功了。
% c4 s2 j7 ~: x3 K1 ^9 X0 Q2 B* D. u5 S" w; f% j. P$ H5 F
○吃饭时,菜好吃,欢喜了,贪心起来了,“阿弥陀佛”;菜不合口味,嗔心起来了;茶烫了、凉了,起心动念,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念头压下去。不执著是修慧,是修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修福,福慧双修,然后一向专念,求生净土。) ~! Q. k4 K, c1 z' |2 a( K. K; s
" ]) q0 H6 T% I! x+ f○“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N" F2 F' D: L5 v5 Z; M; k
* ~* J9 U$ T% n, u' t! R1 j
○听到念佛法门,心里不怀疑,心里再没有第二个念头,叫真信。
3 y% t$ O% p7 c
* f* y# O6 S$ B% d" Q○念念当中想念阿弥陀佛,就像想念父母一样,怀念西方极乐世界,就像怀念故乡一样,有这样深的乐欲,才是愿。7 N8 S' X/ _! [, \7 C
" ~7 e! I, M. m
○有信有愿,在极乐世界就已经报名注册了。现在我们欠的是行的功夫,行着重在清净心、断恶修善、舍己为人,就没有障碍了,就得自在了。
8 Y6 J9 u3 Y9 ^: D
/ {$ Q6 B( O. q" ?1 H0 r○学佛多少年,功夫不得力,天天还生烦恼。天天读经、讲解、研究、讨论,不管用,这是在“信、解”里打转转,没有去“行”。要“行”才能“证”。
" p% w3 \0 F. f3 @4 G8 \8 G' e& o'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