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4 G3 f6 E/ V( c3 \
" o7 M E% D y
●[真圆法师]佛法是指导生活实践的真理智慧
5 [! a4 `! @+ @/ u* {( Z佛法是指导生活实践的真理智慧3 `& T7 O( }* l& C
真圆阿阇黎8 ~# ?8 G9 M+ A- a$ T
佛法是真理智慧,释迦牟尼佛证悟此真理体系。设若释迦牟尼佛没有证悟佛法,佛法真理依然恆古常尔。
+ o# R( c9 k3 M! ^% q: l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设若非牛顿发现,马顿发现可以不?驴顿发现可以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人都可以。三大力学定律在狭义宇宙中是公理性规律,并不因为是牛顿发现的,就可以理解为牛顿发明的。
* g4 e( J* Y7 G; i) i同理佛法亦是如此,释迦牟尼证悟佛法,并非释迦牟尼发明佛法。所谓佛法是释迦牟尼创造的,究其实质乃是将佛法视为教条,实质无异于诽谤佛法。
& Q7 {) h2 w7 G1 N3 f( R( t佛法是指导实践的智慧,就是一切道理于佛法中昭然若揭,我们所做的只有依照佛法落实到脚下。那些试图不断“研究”佛法的,大多溺毙于佛法的文字相中。请问研究者行为上落实了六度万行不?如果没有即便名相娴熟,也是纸上谈兵,成佛犹如“画饼”。在我们近代先祖接受西方现代科学观念以前,佛教中的大德善知识如此“研究”佛法吗?现代科学的哲学观毕竟不是完善的,用物质实证主义的教条规则“研究”佛法,只会导致佛法的灭亡。因为“研究”结论既无关乎智慧,亦不能积累福德。“研究”结论既然没有智慧,那就是文字垃圾;“研究”既然不能积累福德,那充其量是无效劳动,最多是沽名钓誉。4 I& r( N6 s) T6 ]6 y) O& k! W
佛法的修行实践反复强调“戒定慧”,实质就是修行者的行为规范。: o9 t7 h5 H9 d$ T" B3 Q
“戒”是行者对一切有情的誓愿,亦即菩提心之本;
8 H! @9 v2 [3 B6 x“定”是超然物外的无欲清净,亦即菩提行;! _. R( q" b2 v" o
“慧”是无明转化而来的有情本具如来藏光明,亦即菩提成就。% x! U; |+ m$ B0 X; Y, P% G
佛子们都想弘扬佛法,而弘扬佛法必须具备“戒定慧”。没有大慈悲的弘愿,没有利益一切有情的初心,换言之没有大菩提心,弘扬佛法充其量是人云亦云的“现烧现卖”;没有在生活中落实慈悲喜舍,没有真实利益周围的有情,试图弘扬佛法无异于贩卖“假冒伪劣”;贪嗔痴纠结缠缚,若言弘扬佛法,最多是“痴人说慧”。
, e7 Y- ^2 H8 q; m戒定慧就是我们慧命健全的标志。试设想一个肢体不健全的人,能高举旗帜吗?
6 |% U, A9 Q! u3 }# i! z. M佛法的弘扬不是靠研讨会和研究论文,而是靠行者的六度万行实践!- T2 J1 e# g. a+ f4 @3 g
9 m+ l5 m2 m. w! S; p4 w
3 I% Q o* U3 M/ N- Q1 M8 d m2 J) Y& c1 d4 k! X ]' I# `
$ ?7 B) W0 r2 o @
' e; t7 c! f, 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