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般舟三昧经卷上》
! L! t! E) a) k% i# U) ^1 P
5 G( U4 R: X0 L( @( V" F" Z6 d摘自《第0069部~般舟三昧经三卷》
4 d. `0 F6 ]0 q/ x. Z 佛告跋陀和。我所说无有异。尔故说是语耳。今见我说是三昧者。其人却后世时。闻是三昧终不疑。不形笑。不言不信。除在恶师边。正使在善师边。其功德薄少。如是辈人。复转与恶师从事。是辈人者。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入中。何以故。其人未久学。所更佛少所信。智慧少故不信耳。佛告颰陀和。其有菩萨。闻是三昧。不形笑。不诽谤者。欢喜不中疑。不言乍信乍不信。乐书乐学乐诵乐持。佛言。我悉豫知豫见。已其人不独于一佛。所作功德不于二若三若十。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世时闻是三昧者。书学诵持经卷。最后守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阿惟越致。所愿者得。佛告颰陀和。听我说譬喻。譬如颰陀和有人。取一佛刹。悉破碎如尘。其人取此一尘。悉复破尽如一佛刹尘。都卢悉取一一尘。皆复尘碎尽如一佛刹尘。云何颰陀和。是尘其数宁多不。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告颰陀和。我为汝曹引此譬喻。若有一菩萨。尽取是一尘置一佛刹。其数尔所佛刹。满其中珍宝悉持供养诸佛。不如闻是三昧。若复有一菩萨闻是三昧已。书学诵持为他人说。须臾间。是菩萨功德不可复计。佛言。持是三昧者。书学诵持为他人说。其福乃尔。何况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佛尔时颂偈曰。
5 P. W% K# d! E- h 三千大千之国土 满中珍宝用布施 $ t3 ^4 `/ a K0 S; s9 @
设使不闻是像经 其功德福为薄少
* C p( ?9 A* m" O: G! H9 T e 若有菩萨求众德 当讲奉行是三昧 3 C- C- h, O) C) L
疾悉讽诵此经法 其功德福无有量
' M! X$ B; C6 a# w# N H 如一佛国尘世界 皆破坏碎以为尘 7 U$ T+ ~. u6 C, G$ \5 `
彼诸佛土过是数 满中珍宝用布施 ; a i o% F& `( A& W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义为人说
$ G I/ w. \# s. O' D. j. U2 M1 y 是三昧者诸佛慧 得闻功德叵比喻 1 N/ r$ |) t6 S% [
何况有人自讲说 受持讽诵念须臾
& l7 m% o# m; ~* R0 @ 转加增进奉行者 其功德福无有量 ; A/ y) r/ S0 r% I+ F
假使一切皆为佛 圣智清净慧第一
# C$ j; h$ F6 P0 b/ i 皆于亿劫过其数 讲说一偈之功德 * E5 X9 Q5 Q! M* K3 o. U8 f& V8 j
至于泥洹赞咏福 无数亿劫悉叹诵
$ l+ ], h$ }' Q 不能尽究其功德 于是三昧一偈事
( M& x/ i: B+ X0 z* D$ s 一切佛国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 _6 j. A) g5 U
满中珍宝以布施 用供养佛天中天 . K) S s* |6 e
若有闻是三昧者 得其福祐过于彼 9 t$ U& H) Q1 l
安谛讽诵讲说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 Q: {1 [# ^& } T7 m6 q6 _ 其人贡高终不起 亦无有趋恶道时
& p: }* p9 r+ P" A8 c2 h 解了深法不疑结 行斯三昧德如是 & J- G* c# A$ m1 ]' E" O
学士为以见奉吾 德重精进普不着
$ c& p0 W; m0 a, g+ k- W) F 增益信明为菩萨 力学三昧佛所赞
9 A- O' G( O [) [' V& {- J 属累汝等常劝教 力行精进无放逸
8 C, l; w* ]- r- y2 f; ~1 H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复反 7 K! I; B# N& e$ z* D
其有诵受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 - O9 |+ [3 Y2 _/ `) d+ @1 S+ x
假使最后大恐惧 持此三昧无所畏 8 B- G6 l5 c/ }: J* ?6 \8 y4 x( e
行是比丘以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 4 f2 _9 K5 M9 x! Z
菩萨闻习三昧者 义当受持为人说 . O( [* P. F, o y# ]- t! u
菩萨得是三昧者 尔乃名曰博达慧 , R% n5 K0 w8 m' v* w0 l
为逮总持佛称誉 疾成佛道智如海
0 u! Z% p6 |1 C7 f. W8 U 常恒诵说是三昧 当从佛法世尊教
0 `2 a' g, W _/ ?, ]9 Z 闻其种姓得等觉 如佛所说无有异
; h8 h" w7 G: o$ F+ g. G/ G"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