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四种广大苦 缘此发起大悲心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题目另加)
, ~: r- T0 e! J
9 t( F7 m3 p/ [: }9 Y- G0 x# ?3 V 苦之广大,从四方面观察:时间上广大,长时苦;强度上广大,猛利苦;种类上广大,杂类苦;持续上广大,无间苦(无间断的痛苦)。 ( K. M4 G; B& R8 b# H: v$ N
一、长时苦
8 v# g' c' ], i* R$ ]5 R 比如,无间地狱的众生寿命是一中劫。一中劫有多长呢?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人寿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逐渐增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往下减,每一百年减少一岁,减到人寿十岁,这样一增一减,是一中劫的量。
* [" ^' [, d+ E+ Y; z* r 我们思量,一年卧病在床都会感觉岁月难捱,何况在一中劫中身体完全在火焰里燃烧,其痛苦何等长远深重。继续思惟:和善趣中受苦相比,恶趣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旁生、饿鬼受苦相比,地狱受苦是何等漫长;和其它地狱受苦相比,无间地狱受苦是何等漫长;和一生受苦相比,累世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有始有量之苦相比,无始无量之苦是何等漫长;和一人的受苦相比,无量众生的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有穷尽的受苦相比,无穷尽的受苦是何等漫长。逐渐比较,就可以了知生死苦的长时广大。
& \* a- Z7 H6 p. b/ q# n 二、猛利苦
- D K. H) n, R& k; U: W5 a 轮回中的痛苦究竟强到何种程度呢?苦无止境!把人间冷热等苦,十倍、百倍、千倍地增上去,不论在多深、多强的痛苦线上,都有不计其数的有情匍匐其上,而且苦难越深的地方,众生越多。这样才知道,轮回是深不见底的苦海,是痛苦如此猛利的世界。
3 J7 K5 j6 S3 r$ j: W 人间的苦难只是这大苦海的表层,相比来说比较轻微。高倍放大我们感受的各种身心痛苦,就是恶趣众生正感受的猛利大苦。地狱众生被烈火焚烧,吞热铁丸,饮烊铜水,饿鬼长年饥渴干焦,旁生日日负重、役使。站在苦海浅处,一直往深处看,才知道在自己丰衣足食的同时,无量无边的众生正饱受着难以言喻的大苦。见到这样的苦难,心中不忍,发大悲心,立誓尽未来际在苦海中救度众生。
0 U2 ]: K$ n- B/ F 譬如,从零下十度的寒苦,一直增强到寒地狱的寒苦。强烈的冷触逼迫有情的身体,全身冻得布满疮疱,继续冷下去,疮疱一个个开裂,有情冻得牙齿直打颤,只听见口中发出阿啾啾的喊叫声,之后声音也发不出了,只能听到呼呼声。再后来,皮肤变成青色,身体裂成四瓣,更严重的,皮肤从青色变成红色、大红色,裂成八瓣、十六瓣乃至无数瓣。冻裂的伤口里爬满了长着铁嘴的小虫,不断地咬噬罪人。这只是寒苦增上猛利的一例,可以扩展开来多方面观察猛利苦相。
& H4 _; w! t" c 三、杂类苦 ( R( q `2 |/ e
轮回有多少种苦呢?有多少种感苦因缘,就会出现多少种苦相。 + L$ _1 k9 ]; I, ]; [
若不观察,尽管林林总总的苦相刹那刹那显现,我们却如聋如盲浑然不知。静心想一想,才知道轮回中的森罗万相,无一不是苦的展示。走进一家大超市,我们会感觉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而苦的种类却无数倍超过了这些商品的种类。轮回的无量种显现,其实正是无量种苦的显现。 Z5 I" c: U- _& n
可以观察,缺水时渴苦,缺衣时寒苦,缺食时饥苦,缺光明时暗苦,缺色彩时单调苦,缺交通工具时行苦,苦相不一。高于我时,自卑苦;低于我时,傲慢苦;齐于我时,竞争苦;满足我时,耽著苦;不顺我时,嗔恨苦。求财苦、求名苦、求权苦、求女色苦,各有滋味。追求苦、守护苦、失去苦,拼命逐取、紧紧把住、苦苦哀叹,千头万绪。胃病、肾病、心脏病、关节炎,地大增盛、水大增盛、火大增盛、风大增盛……,八万四千病苦,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近一点说,单是饮食不当,吃热了、吃凉了、吃酸了、吃咸了、吃辣了,立即生起不同的苦相。
& a, q) n9 P) s" g3 N# o 或者,有情受生有住胎苦、出胎苦;住胎有母胎黑暗苦、冷触热触苦、臭秽苦、压迫苦。 ) x K) h: R7 I* ~
再从无间地狱到无色界天,层层分开具体观察,轮回确实是一幅无穷无尽显现苦谛的最大长卷。
; y* G! p/ z! q. c( b8 s' t 以智慧辨别林林总总的苦因苦果,我们会了知在五取蕴的土壤里播下什么样的苦种子,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苦芽,随一种因缘,就显现一种苦相,真是制造无量诸苦的无尽藏。 仔细想想,一个个本具恒沙性德的如来藏,竟随染污缘起表现成如此纷繁复杂、种类万千、横遍竖穷的苦相,法身流转六道,令人油然生悲。
/ f9 z4 b7 [1 e5 i, p4 \. v8 B9 x 四、无间苦
. O1 K5 k5 j* x; ] 无间苦,指痛苦此起彼伏,刹那不间断。这有两层意思:从行苦说,凡夫受业和烦恼的驱使,按十二缘起刹那刹那迁流,始终跳不出生死的圈圈。只要还没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心心念念造转生死业,未来的苦恼仍将绵延不绝。从苦苦说,指有量的无间苦。比如,堕入地狱长劫不间断地感受剧苦,直到业力消尽为止。 ) f* P! J5 ~" ?( z# d% `+ T5 `, K
譬如,被人用刀逼赶,必须连续不断地行走,如果停下脚步,就会立即被砍断头颅,这是一种不间断之苦。轮回中的无间苦如何呢?反问自己:无始劫以来,在生死迁流中歇过一刻、自在过一刻吗?轮回中的众生无不在这条漫无边际的跑道上,无法停歇地奔跑。这是一种旷日持久、分秒不息的广大苦相。心中浮现这种苦相时,不忍心舍弃有情不顾,自然发起生生世世救度有情之心。 " w) G! M* u+ g
+ x) V2 P! R1 Q4 C `/ {思惟三苦修持悲心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S6 p1 \3 Y: b* q- A/ b6 y , a+ j. D/ r; d! |; [0 ?8 g
复有三苦,一苦苦,二行苦,三坏苦。 5 t# s4 {, T! L7 C
此三苦可摄一切苦。佛说三苦,是要指示苦的三个方面:与苦受相应的状态,与乐受相应的状态,与一切有漏受相应的状态。所以,不能认为苦只是苦受,不然就无法成立“有漏皆苦”、“轮回周遍是苦”,也无理由对色无色界天产生悲愍心。
8 H) u' R! O8 w$ A 佛说的苦谛非常深刻。在外道眼里,升天是究竟,而以苦谛衡量,逍遥的神仙、安住在喜乐中的禅天,都等同于无间地狱。
. t6 A# s d4 X( z 如何认识苦苦、行苦和坏苦呢? ; q/ X8 u) w6 \# l) P
所谓苦苦,即生起时的逼恼苦受,与苦受相应的心王、心所以及所缘境。 7 W4 j0 {9 [* |* O* Y2 x
换言之,当下苦受生起时,心识显现的身心世界全是苦苦。一切唯识自现,心识正在逼恼中,哪有安乐可得呢?所以,正有苦苦时,即使有丰富的五欲六尘,也感受不到快乐。 & B4 ], z. B1 y8 R, W4 o
第二行苦,指一切有漏法苦的本性。即从因缘上观察,有漏法唯一是他(业惑)自在转,有漏蕴每一刹那的显现都受业惑的支配,一直被动地迁流,叫行苦。
2 y! B# C* M4 ]2 D 从未来方面观察,当下一刹那并不是安乐性,因为这一刹那粗重随逐——带着无量业惑的种子、苦苦和坏苦的种子,遇缘就会产生苦苦和坏苦,这是极不安稳性,并非安乐性。五取蕴每一刹那都是苦的因位,如同等待引爆的炸弹。
4 \( }5 {, F( ~2 _( E$ [ 反面观察,如果有漏法是安乐性,则不应辗转出生苦恼,因此成立有漏法是苦性。 ' k/ T; e) J& _
第三坏苦,包括一切有漏乐受,与乐受相应的心王、心所以及所缘境。
3 a& x, G9 Q7 K 坏苦并不是指坏时痛苦(这是苦苦),而是以“有漏乐是坏灭性”为苦。有漏快乐一定是和痛苦相连,一旦乐受失坏,就会引起不堪接受的忧苦。 2 d9 N. N/ ^& C) l& w* A' p( X% S
只要在轮回中,就可以断定:不论享受何种快乐,最终都难逃坏灭的结局。由此观察轮回中的快乐都是坏苦性。
+ _6 O* s% N) M* j" h 人间庆祝孩子诞生、男女结婚、事业兴隆、竞选成功,都有一种欢乐的气氛。这只是凡夫执苦为乐罢了。这些法如石火电光,转眼即逝,有什么可乐呢?
: |9 \) u# x# b7 v' \" k4 d1 m 比如,一群孩子在海滩上用沙子堆成一座漂亮的城堡,他们为此而欢呼,但这不是安乐性。一阵海浪冲上来,城堡顿时化为乌有,留下来的只有哭泣。
/ W% S8 I5 W& y& h/ a$ I 同样,升官发财、娶妻成家、买车、住洋房,最初显现这些圆满时,人们都认为坚固、永久,其实都是坏灭的本性。
$ Z( @6 I! i$ {4 W& M$ H: } 所以,追求世间,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智者深知这一点,对有漏法不存任何希望,因为没有一法不像泡沫般终归破灭,不如现在就放下,省却很多麻烦。 8 Z8 \1 K7 E" P3 h& ]# p
凡夫愚人都是做一些无实义的事。想想看,以一种执苦为乐、执生灭为永恒的颠倒心,所做、所领受的会有实义吗?能不最后希望破灭、陷入苦恼吗?所以,凡夫的思想、行为一概是迷乱的,整个轮回何其荒唐可笑。 3 W$ E# m- `8 K# j# |+ \
看到世间众生欢乐时的状态,就像疯子为眼前的幻觉欢唱一样,让人深深怜悯。 在思惟众生的三苦时,把众生观想成大毒疮,非常形像。
s8 G& c0 z6 ]9 }( L `6 \ 天地间的有情,其实是一个个本性为苦的“大毒疮”。每个毒疮中充满了“毒素”——业惑的种子,此即行苦性。“大毒疮”不论以什么修饰,用什么缓解,不论有没有发作,都是充满毒素的性质。 - v9 u c1 O. Q
了知这一点后,再看有情吃饭、睡眠、入禅定都只见苦相,令人悲愍。
( |/ N2 {; Q% c* I 每天中午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吃饭。为什么要吃饭呢?原因就在毒疮是苦性,为了缓解饥饿之苦,必须在肠胃里塞一点东西,就像在热毒疮上要洒冷水一样。到了深夜,家家户户床上都卧着毒疮,需要以睡眠缓解疲劳。睡眠不足,“毒疮”就会剧烈反应。所以,吃饭、睡眠并不是安乐,而是苦恼逼人、需要缓解的苦的表现。
5 P: M% V, a) s- _ 再看苦受,如在毒疮上浇热水。五蕴大毒疮,饿它、冷它、累它、恼它,则痛苦不堪。让它吃好、穿好、住好、睡好,才不痛苦。在毒疮上洒上冷水就感到舒服,所谓轮回中的快乐,也是仅此而已。如此一看,三界有情谁不苦恼呢?
8 Q$ T7 H- J+ ]7 e 每位有情拖着五取蕴的皮袋,从过去拖到现在,还要拖到未来。一天带着皮袋,就有一天的苦恼,决不会从此处出现真安乐。
' X: i7 P4 r# ^) [/ f 比如,大城市里人山人海,就似一个个皮袋走在大街上。打开皮袋,只有三十六种不净物、刹那不断的邪念和无量业及烦恼的种子,这是安乐性吗?有什么清净的智慧、无漏的功德、解脱的安乐?
. L- |6 ^/ d! e' n 这些皮袋最大的本事,是刹那不停地生产烦恼和业,为生生世世的受报作准备。我们不能单看外表的包装很好,就认为众生很安乐,即使成仙升天,也是彻头彻尾的苦性。 4 V' P( e4 f* D$ H# K
佛教的苦谛很深刻,我们要依苦谛教法认识轮回的真相,再观照有情无不堕在三苦之中,生起大慈大悲。 : X, m& y5 O3 p' |9 k `8 p) P5 Q5 b9 ]1 N0 U
有人问:为什么说“悲悯有顶天等同悲悯无间地狱”? 9 F7 V+ @' M" U) p M+ a
答:如果只看短暂一生,有顶天无苦无乐,无间地狱感受剧苦,二者迥然不同,但把生死流转的全程展开来比较,二者完全相同。比如,多劫之后,有顶天引业穷尽堕入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受尽果报上升人间,前者转成痛苦,后者转成安乐,未来谁的痛苦更大呢?再向前或向后无尽展开生死的全过程,可观见二者流转的自性以及苦乐的总和并没有不同。 9 R9 H, ?3 W1 f
这样看生死流转,才知道应同等悲悯三界凡夫,应如悲悯乞丐一样悲悯富豪,如悲悯旁生一样悲悯天王。 ; j# R4 H5 t3 p
这不同外道的认识。外道将六道分成两层,认为下层的牛马等是束缚、是苦难,升天到了上层,就彻底解脱,他们以升天为究竟。佛教看六道是上下轮转,上去的要下来,下堕的会回升,整个三界平等是轮转苦性。 懂得这一点后,就知道:只悲悯感受苦苦的有情并不合理,理应悲悯上至有顶、下至无间的一切有情。对此若能生起胜解,发悲心时,决不肯遗漏上界诸天、人间尊主,三界凡夫都平等成了大悲救拔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