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高僧传记]广公上人事迹初编》
9 n7 Q5 r& n n6 J/ h+ G+ D9 \& E. l, S9 i' {4 Z3 Q* R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s% ?) k, l& S/ i- ]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才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法未衰,而是人衰!'接著,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4 Q+ T: {0 [5 m4 O: H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5 @& M `$ t" R* F" u! ?+ ?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听到七成左右,句句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轻的学佛人所想知道的,于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否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 U+ {5 D- q; S* x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说,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8 H! I! o4 @; C9 O8 @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禅呢?!
8 Y) z4 a/ `% m; J无处不自在的水果法师 7 d3 e4 _# ^. n6 _5 n8 D3 G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车行到土城乡,转爬弯曲的山路,汽车一档的吼声,声嘶力竭得令人听了真想下来步行。一个大弯后眼前一亮,承天寺已遥遥在望,大家开始指指点点,谈论著自己来过此地的历史。到了寺前,只见一大片新垦的黄泥地,原来是承天寺正重建中,在山边上临时搭的铁皮屋里,供奉著三尊佛,二条长凳,几张藤椅,布置简单而清爽。 7 i1 R5 o1 K1 A. i( t/ s/ O
屋里大藤椅上,一位老法师双手合抱,意态安详地坐在那里,看到我们进来,面露微笑,点了点头,令人颇觉亲切,他就是人人称道的水果师——广钦老法师。 : b- v0 U$ j7 O( F& d! Q" s, v+ f$ o
大家到佛前礼座后,他要大家自己找椅子坐下。蓝老师首先说道:‘我们是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的学生,今天特来参访,请师父给我们开示。'
) e4 Q9 p, l8 T, ]8 [5 h ‘我觉得一个新出家的人,应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饭、勤劳作务,不管是拣柴火、挑水、种菜、煮饭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开。一个初入门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办法是一心念阿弥陀佛。'
( C# d6 K' {1 q# y) J Y 老法师指著他的弟子并且说:‘我平时教他们也是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 s3 \) ]: f* x0 F& q* K8 ^
依严法师问道:‘请问法师,修苦行是指做什么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 v; o) x0 |7 A0 L
老法师答道:‘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大家觉得老法师答得很特别。 7 ]7 ~& p+ f2 S }5 Q/ S
慧根师接著问:‘请问老法师,对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 j4 H. v* W% M
答:‘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很自然,你们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样嘛!' - p) v- w2 H' v9 a
从智法师问:‘请问老法师,你过去修行、闭关,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你如何对付?'
8 a" E5 S, C5 j 答:‘要有信心——在自心深处要有一依止。'
7 C ^ _) Q0 ~. {) F. [ 又问:‘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愈吃愈少呢?'
9 B7 \% D, h3 p* W* ~1 U) {, v2 z, p0 M* e 答:‘不是的,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要正常。要无所挂碍,要无我才是闭关,如有“我”、“吃多少”的观念,那就不是修行,而是执著了。'
/ q9 h& M4 `/ D4 Z/ w3 i 又问:‘我闭关时,有时是不想吃,所以不吃。'
: L) s7 l0 X% m1 y! Y 答:‘故意不吃,火气会上升,不能修行,不想吃的念头起来了,那还是执著,不想吃,是有一个你不想吃。' 3 A* \/ C! \7 t, F' {% S
又问:‘有时不吃,反而觉得很轻松安适?'
" M1 m, q, Y9 o! ]4 g* b" C 答:‘那只能轻松几天,是暂时的现象。因为我们还未到一心不乱、一念不起的境界,所以,执意不吃,身体会虚弱下来。'一连串的问答,大家都在回想刚刚讲过的话,忽然慧智师开腔。
& ~) ^: s% B H, O 问:‘听说老法师是吃水果度日 .....'话未说完法师就答说:‘现在没有吃水果,在民国卅六年(时法师五十五岁),我从大陆来到台湾,在山中修行,就从五十五岁开始到八十四岁,这中间都是吃水果,现在是方便,吃素食。' + p% n: ~4 H6 f; ], j. l/ j
又问:‘请问法师为何会动念头要吃水果呢?' ( Z( D0 ^, t5 Y' X
答:‘因为在山上没有东西吃,当然只有吃水果。'大家听了哄堂大笑,他的答话,完全出乎意料,‘我不是故意要去吃水果,有时没有水果,喝水也是过了一天。' , x4 j2 i8 i F; d
从智法师问:‘听说老法师当初是在山上迷路途,找不到东西吃,才吃水果的?' " b% ?& P# ~5 L2 G
答:‘对的,山上没东西吃,又没有天人来供养,只好找野果子来充饥。' ; O: J! i" G" T1 s' a4 J
慧净师问:‘光吃水果,身体能否支持得住?'
/ F! a5 s4 z; \ 答:‘支持不住也要撑,有水果吃就不错了,那里还想得到支持得住或支持不住。'老法师做了一个表情引得大家又是哄然大笑。 3 y% v I A4 x# R
蓝老师问:‘您是否还每天坐禅?'
) b7 Q* v- @/ \# d ]8 p* q4 J9 Q0 ~ 答:‘我方便,现在每一项都有喔!包括吃饱睡觉,睡好了在竹椅上坐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无处不自在!'法师让人觉得风趣、亲切! ! Y$ ~9 d$ F2 x, H" m' C0 u* |
慧嵩师问:‘打坐要从何学起?'
2 \5 k% _ w1 P! w0 O 答:‘从观自在学起。'又是一个特别的答覆。
3 {" b1 u* }4 p6 D8 ~$ b 又问:‘您是否走禅宗路子?' 8 z. m& B) m. v9 O7 j5 G a
答:‘不是,我偏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 T+ L6 |% |5 Y. j1 ]
慧明师问:‘请问老法师,念佛有何窍门?' % U% J* o8 H# v1 |$ n
答:‘无有一窍,但看己心。有的人不会念佛,要寿命长,求寿命长有何用?只是多一些时间去造业。会念佛的人,心与佛同,多一年寿命,就多一年的无量寿佛。'
9 G' n' B1 J! c 慧根师问:‘弘扬佛法,在现在这个时代,应以何种方式较为中肯?' 5 `# M4 ]0 z% |3 I) ^" k
答:‘唉!刚刚讲过了,你们是以读书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须要。' / |" K' w7 t( c+ d$ s6 j6 {
从智法师问:‘听说这里要重建大殿?' - _% P$ B; U# P# O7 k2 F
答:‘信徒们发心要建,就给他们建,我没有挂碍,我不会高兴,也不会嫌烦。'沉默了一会儿。
1 Q$ Y6 G9 x) m# `' _: P 有人问:‘开始打坐时,妄念很多,如何对治?' % h; V: J2 {# b2 z! `1 q w
答:‘妄念多,就是业障。去妄念,念佛较易。另外俗缘要少,也很重要。'
8 P0 H. f; m# i( K 蓝老师问:‘有一种人信外道,但做人很好,请问他将来会到那一界?'
. m3 S* u, ?6 R( j+ a+ j. U 答:‘这是你们的分别心,我的看法是看每一个人都一样,每一种宗教都有它某种程度的好处,都对社会有某种程度的利益。这不是你好、我不好的问题,而是层次上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