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种善因得善果》
, {+ M2 D$ D8 r/ V; N- q/ o5 C: b# b7 I! ]
摘自《净空法师种善因得善果》
- D6 J, r; @8 f# l p, o- z! @ 做了一点小善,心里就祈求福报,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福报,你造善确实有福报,福报未必立刻就现前。为什么不能立刻就现前呢?因为你的罪业很重,小善抵不过你生平的重罪,所以它不能现前。稍稍遇到逆境了,对于圣教就产生怀疑,‘佛所讲的不灵,我作善,为什么会得恶果?人家造恶,为什么会得善?佛讲的因果道理,不足以为凭。’他就起疑惑。正像此地所讲的:
- z5 @3 k8 p- n+ z ; r V* G6 V) C1 _
【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 B; k4 Z0 _ A4 M' L7 {; c
8 g% v( s" j$ V, m, [% g1 }$ M6 A" \' h
这就退失了初心,再毁谤佛法,造作的罪业就更重了。他不晓得因果通三世。# R) i$ Y2 ~& E: j. b8 N
. D+ y% _. }- {& n7 N 【转变由心】
: Z7 k8 J( L! @7 a' T/ o9 J
! t6 k" Z2 |& O1 c T/ }6 B 这一种深奥的道理。什么叫做‘果报通三世’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作善,这一生得福报;这一生作恶,这一生得恶报,这叫现世报,这是现报。如果我们这一生作善,或者这一生作恶,这一生没有得到果报,而是来生再获得果报的,这叫生报;生报是指来生。那么第三世以后,甚至一直到无量劫以后,这个果报才现前的,这一类叫做后报。由此可知,不是不报,不是没有果报,果报早迟不定。
9 j+ H4 h) P* M
1 Q* K4 \2 B+ E* o+ F 怎么样它才现前呢?这个经上讲的也很清楚,你现在造作的善恶,这是业因,因必须遇到缘,果报才现前。现在这一生当中,缘就成熟了,你的果报就现前,这就是现报。来生遇到缘,这个缘在来世,那因遇到缘,果报也现前,这个就叫生报。如果他在多生多劫遇不到缘,这个业因永远不会消灭,永远存在。也许到无量劫以后,这个缘遇到了,遇到这个缘,果报就现前。
. A8 s! _( N; z8 j# y3 A
- l9 N' }, |3 h5 x" z 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上,给我们讲个故事。这是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见到佛,要求跟佛出家。出家,一定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出家,不像现在。从前人出家,一定证果,跟佛出家的人,那一个没证果呢?最低限度也证须陀洹果、证斯陀含、证阿罗汉,证菩萨果位的人,不计其数。这个人要出家了,佛笑一笑,就让他这些弟子,这些大阿罗汉、这些菩萨,你们来看,这个人能不能出家?大家看了之后,阿罗汉都有神通,都有宿命通。一看这个人,阿罗汉能知五百世,这个人五百世当中,都没有种善因,那怎么能出家呢?大家看了都摇头。佛收了他,告诉大家,这个人在无量劫前,那阿罗汉的能力达不到了。无量劫之前,他曾经是个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害怕了,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这一声南无佛就是因,无量劫后,今天遇到释迦牟尼佛,缘成熟了。释迦牟尼佛给他剃度,出家,后来他也证阿罗汉果。这个果报就是后报。2 k+ G& X; U& ?2 S" ~7 O, ?, g. z
2 ]0 e) Z8 F& g8 q8 \ 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业。《地藏本愿经》里面讲的没错,你一念善,必有善报;一念恶,必有恶报。就看这个缘什么时候成熟,所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能够深明此中的道理,明了事实真相,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敛,就知道谨慎。而且晓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处事待人接物,自求多福。当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性德不能现前的时候,所有一切的受用,是靠修德来的。善与恶的标准,佛法讲的非常清楚,起心动念为佛法、为众生,这是善福;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恶业。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5 b9 [& o+ Q2 Q/ f. M) c& m
; F; M- U8 L6 k 为什么善恶要建立在这个标准上呢?刚才讲过了,十法界的业因,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念念有我,念念为我,这是严重的执著。这个执著,叫你永远搞生死轮回,你没有办法脱离三界六道。所以起心动念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家庭、自己团体,都是恶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这个想法是正常的,以为这个想法,天经地义,不是错误的;那里知道,我们所想的,跟佛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佛看得清楚,我们看不清楚;佛讲的真实,我们往往看错了,也说错了。
3 o @2 x8 r3 I5 K" D1 {5 ] ) B6 V4 U$ j# H5 o. t: R
起心动念都是业,不止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罪业,大概总是造的恶多善少,这个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造作要是善多恶少,我们早就不再轮回了。只要在轮回里面,必定造作的是恶多善少,我们不能不警觉。但是佛告诉我们,业并不是定业,是可以转变的。业是心造的,起心动念造的,转变还在起心动念。所以底下这一段讲:( m0 K! R7 Q; Z# c# q& w6 J
3 R1 a' ?" P- R; p5 o, T: w 【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
# ~) g+ m+ e5 L- t$ R0 |$ N
: W1 q- N- `+ l/ \% X$ ~% W8 J# T+ _; C 我们读到这样的经文,实在说也是含糊其词的念过就算了,不知道佛说这一句话的分量有多重,这个就是迷惑颠倒。觉悟的人,我们在经上读到,像阿罗汉、菩萨们,听到佛讲这一句话,他寒毛直竖。想到过去在阿鼻地狱受的那些苦难,还心有余悸。这个警觉性,比我们就高的太多。堕落地狱的时间太长太长,不止八万大劫。一个人造作这么重的罪业,在他还没有堕落之前;换一句话说,还有救。堕落地狱之后,就难了。虽然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度众生,诸位要知道,凡是到地狱度众生的,都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任何一尊佛菩萨看到地狱众生跟他有缘,他到地狱里面去教化,现身教化,都叫地藏王菩萨。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一切诸佛菩萨都不是一个人。2 U# n, r, D' z4 U; j) F
/ j+ L, y* @8 d$ X. l& l. _0 o
你将来作菩萨,作佛了,看到地狱有情众生跟你的缘成熟了,你到那里去帮助他,你也叫地藏王菩萨。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是通号,不是一个人专有的。所以堕到地狱难度,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的。菩萨虽然有大智慧、大神通、大能力,也只能把他从地狱度到忉利天,暂时免受这个苦难而已。可是地狱里面的习气,还是非常深重。生到人天,他还是继续去造恶业。所以命终之后,又到地狱去了。菩萨在那里看他出去没几天又回来了。你们看看经上所记载的,这些都是事实。由此可知,堕到地狱就难救了。在什么时候救他呢?造极重罪业,还没有堕地狱之前,这个时候能把他唤醒,让他生大惭愧心,生起大恐怖心,努力断恶修善,把他现前这个缘改变,把恶缘改变为善缘。能发大菩提心,那就更好了。再能够念佛求生净土,纵然是阿鼻地狱众生,临终一念、十念,真的回头,真的发心,也能够往生。往生一样不退成佛,这究竟解脱了。这个地方讲得好,
3 n+ }. d0 Y8 ` - j. i9 w5 g2 \' n" U* o) b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
" u5 ?2 R o" m2 y 1 F- C' T( E8 ^+ ]0 s3 C5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