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2 w% z/ h" Y- R9 ]" c' X
) Q3 L7 R( o2 _% p) R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净公上人讲述
5 e2 H9 O1 p) j& f) e6 p" q6 L: l8 D. H
(第一卷)( B. S% a6 ~) c
' ?! [2 @) q0 q' D' o
( ~9 ?! G/ Z0 z9 y p
: B3 l5 h$ I9 z' I& D" r, Y0 l. f净公上人讲述
1 z' Z- ]9 ~7 x7 A+ f( c
* S6 X. I8 @% S" A5 J9 ]' f. e"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5 h% d) Z$ F6 O
9 G9 u% ]7 z% T. N ' R1 u. ]. P [* x4 h k7 g: l9 a
4 s, F; @. ^ V
(此讲录出自净公上人专集文字讲堂)
, L1 o$ \5 {; ~$ ]& F: m% K+ [9 m1 o7 l j
5 y0 Z4 O0 s' f) g4 o
/ o8 E0 C$ @; o6 l( Q3 {1 Y第一卷! l& _5 r- ^1 [# X0 y7 I
- Y7 ~- Z7 \' y7 g9 t
- | ?/ s& f0 ?/ H4 Y$ V, i6 ~* c3 v' ?( |& x- L d
诸位同学:
. L% K! Y, n8 _ Q1 ` X) v
9 K% y m! N% _; I1 F0 m & Q7 L" ]- K6 k J* O1 S0 C
) N" e6 z& h, N5 K这一次研究净宗经典的核心,是非常殊胜的因缘。这些年来,净宗在各处都有良好的发展。为什么在大乘许多宗派中,我们特别提倡净宗?佛法是佛陀对于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教育,他为我们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明了真相,才能够正确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我们眼前生活的问题,与将来归属的问题。
; z2 P4 S* v+ P8 N) D
" X+ _! h1 i5 ~- s5 x : N2 Y# ]; L7 w; Y4 s* M$ k
5 ]7 W' Y% S7 s6 [" I3 S7 o
佛在一切经里跟我们讲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原理,所用的名词,在各宗各派都不完全相同,可是把内容归纳起来,确实是一致的。大乘经里常讲‘照’、‘寂’两个字,确实能包括整个大乘佛法的精髓。7 y4 p$ h) ]7 s# {6 O
) B3 N$ A- b; ]* N3 M+ Y" e* d , G; c0 }7 c5 G/ p9 w, y- V
) B9 ]0 q1 F$ V1 o/ _; S‘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是禅宗里常见的名词,用在净宗,我们更容易体会,更容易了解。‘照而常寂’,就是一心不乱,这是自受用。如《楞严经》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受用。‘寂’就是净宗讲的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就是‘寂’。而‘照’就是‘觉’,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2 r3 e; x! F% t1 X9 ~( ?" B d; |- ~7 H. j/ ^
# u/ u1 s- A# S" C; Y) m `, B6 c- n j, m/ x1 T
‘寂而常照’,是从清净、平等里面,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这就是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经上讲:‘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是他受用。所以‘寂、照’两个字,不仅仅是禅宗的专利,用在净宗,也恰到好处。古大德告诉我们,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如果我们能从‘照’到‘寂’,那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的幸福美满。0 J: s/ l+ X' H3 U6 e$ Z3 q/ Q
/ b2 A& Y5 q% V$ M/ r& l# }
7 N& H r7 O h8 E' i
5 K% U# p7 a- q3 f/ e; [2 H4 e其实有了‘照’,就能从日常生活中,样样归到清净心,归到平等心。心净则土净。这就是净宗的宗旨,净宗修学的目标全在本经的经题上。要想在一生中,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在所有经教里面,禅是最快速的。但是修禅的根性,不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像六祖在《坛经》里说的,他教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换句话说,中、下根人没份。因此世尊为我们开启净宗法门。
4 k# J& V& f0 }4 l8 p2 x, J( b k! B* T! k7 {
. S1 D/ K* r3 ?. L1 T" I
* W9 }, D1 b$ I4 C! L- T. B2 l净宗法门的好处确实能涵盖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后都念佛归净土;下至三途地狱众生,一念、十念都得往生。所以净土法门才是真正普度一切众生。( [2 o7 f5 n8 W- i" `
" I6 L" V4 z: F6 m1 u$ ]
2 W; W# p5 y* s8 ~) h) K( t3 k1 g# I
净土法门,小本《阿弥陀经》以及本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一切佛都赞叹,这不容易。一切佛既然赞叹,一切佛当然为众生宣讲,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普遍劝导大众念佛求生净土。因此修学净土法门,读诵净宗经典,称念佛号的人,都蒙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在末法时期,尤其现在是个世界大乱的时代,纵然其他法门有殊胜之处,在时间上已经迫不及待了。唯独净土法门用的时间少,简单、容易、稳当、快速。
; n0 r7 F$ x* k7 Y: w/ E5 \3 D m" c: @7 {( ?& @
! [, ~# @2 k3 E4 `
# m9 d; p( w3 |! Y* h/ M0 Y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教我们一定要顺从诸佛真实的教诲。净土法门是诸佛真实教诲,要决定不疑,要认真努力修学。因此净宗早课,就选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选《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修学的人,心要像佛的心,愿要同佛之愿,我们的解、行,样样遵照佛的教诲。因此经中所说的殊胜利益,必定在现前就会得到。这也是我们净宗选定早晚课诵经文之由来。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清楚。9 U$ ]+ ]1 L) i( v( I2 d
) b; w& B X/ K+ r# {! n
" L' U/ G: v. J3 F" G( W3 D$ c' d: S# P/ h0 \& x2 H
本经前面两章是阿弥陀佛的传记、阿弥陀佛的历史。他在因地是一个国王的身分,因为听佛讲经说法,觉悟了,舍弃了王位,发心出家修行。他的愿力不可思议,慈悲不可思议。他自己成就了,还想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在一生中,得到圆满的成就。
# y/ t Z2 \& y
( H& N- h7 C% h5 M4 a, k) P7 h
* z9 ^3 B, Y1 r- C3 J& h0 L; r
S) U6 Q: F: p% @. @' z$ F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接受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广博的教导与威神加持。在第四章跟第五章。这一段历史非常重要,可以看到他求学的经过。' J( N2 I' v- Q7 _, b' u2 s
, w# g I n- N
- S; {) ?) _) `% S) t3 M3 D( o7 P
% k. }( F' Z# Q) T$ v# a老师以威神,将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仔细去参观。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见到许多的世界,有六道轮回,有三恶道,有善的,也有恶的。于是他发心,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建立一个完全没有缺陷的世界。不善的都避免,所有诸佛刹土里面好的、善的,都采取。换句话说,他建立的极乐世界,就是集一切诸佛美好的大成,非常符合今天科学的理念。所以他的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什么神力变现出来的,是参考许多诸佛刹土而建造的。我们看到非常欢喜,也非常敬佩。$ V' | X* b4 p
1 ^5 j1 ?: @6 L9 x, ]' l( q# `
" [, x0 C% {4 K. z& R. v
4 _) t ?4 T" X/ [极乐世界建好之后,他向老师报告。第六章就是他的报告,全文把极乐世界一切状况为我们详细说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了许多经典,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没有一句违背四十八愿。可以说所有一切净宗经典,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可见得这一章经就是净宗的根本,净宗的根源,非常重要。
+ \6 n0 t" T( O5 P5 Y: ?$ Y+ B; ]: m9 m2 R. J+ U
% X# Q, Z4 ~- T5 i; Q
" G: S' k! o! Z5 M
发大誓愿第六。
- K& ]/ G7 ?9 W, B# q L
7 q! [: W5 k; j' p
) v( v1 ~- K, |7 D5 J$ m4 x; E8 h( R9 q) N- ~ ]3 X7 q( ~ f, j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 \6 ?& ]. B& ], I) W, Q, A/ B, J- A) y# d) N- ~
3 C4 `& ]% f# N# J: i% Q* k- M
; l& z; f& S. u x这是他向老师报告他建立道场的成就。他在老师会下,法名是‘法藏’。‘世尊’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是他的老师。“唯愿世尊。大慈听察”这是非常恭敬的话。下面就是非常著名的四十八愿。本经会集时,采取二十四愿为纲,四十八愿为目,所以实际上是二十四段,小注就是四十八愿。$ k- `# R3 Q D! ]3 F% p
' V* _$ i# w5 D. i! w
8 P* J0 ~! B- k7 `+ f5 i
5 Y% n9 E' e5 w" O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W, q# E6 A5 r4 P) X" y0 A
! E, g! x% L; g- t3 g 2 j* d3 Z8 l7 A7 e! ?: {. o
6 ]0 B: \7 X0 D这四句是总纲。由此而知西方极乐世界之殊胜。西方极乐世界比一切诸佛刹土都好,好在那里?就好在‘具足’,具足是没有欠缺。“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在本经经题里,也略说‘无量寿、庄严’。‘无量’就是此地‘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寿命是无量不可思议功德的一种,用这来做代表。为什么不用其他,像光明、智慧、神通、道力,而要用寿命?佛与祖师告诉我们,无量庄严里寿命是第一庄严。假如没有寿命,所有庄严都落空了,所以寿命是第一。有无量的寿命,才能享受到无量的庄严。所以用‘无量寿’来代表,道理就在此地。
2 X: n% C4 I( D; F* O7 B+ W( N- I
5 {+ o" ^1 a" L# L9 I6 @. l
/ _4 l: v+ Z, c. s j
' o$ r; U, Y3 d.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