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6|回复: 0

[原创]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16: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

7 z, O! X! {. ]# {, J; m6 g4 F1 u( E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

! h! s, p1 ^( e( f. w


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

! _2 ~. ~. b; R4 Y' Z

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致辞

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

- d; L7 F: n8 o2 [

王雷泉教授“佛教与社会”讲座现场(李盛源供图)

: t1 E. B7 s+ r* T& i

 

$ |- ^6 {/ [' g g# b2 u' [; H. N

    中华佛光文化网广东讯 6月25日-6月27日,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于广州市光孝寺作“佛教与社会”主题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出席此次讲座并致辞。

$ J5 P+ `( L" N1 i, v1 v o

    讲座中,王雷泉教授以“大脑萎缩”、“胸膛干瘪”、“下腹膨胀”来分别形容了当下社会人们的善、知识及经济的发展程度,剖析了当今社会价值失范、缺德少信的形象写照。思想空虚,丧魂落魄,精神找不到安身立命之处;缺乏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王教授认为,这诸多社会症结在于精神的萎缩,而佛教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并呼吁佛教界要承担起这一任重道远的职责。

: O/ `1 A$ ^; C

    首先,王雷泉教授用“诸行无常,而无常皆苦”说明了佛教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在佛教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中,苦谛是认识佛教的前提。知道苦后,更要知道苦的根源。而我们内心烦恼的根源在于不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实相,扭曲了自我与世界的真实联系。所以我们要在认识苦后,除了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外,还强调了我们要认识我们的心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一切从“心”开始,因为心是实践的枢纽,这样才能做到提升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达到佛教所说的“成佛”这一终极目标。

3 q& P& k2 ~1 O- `8 f! w' Z1 S' q

    如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所说,佛教对人心的改变除了提升自我生命高度与广度外,还能改变世道。佛教改变世道人心的路径是:“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这个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意义,恰能对治当前人欲横流、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病,也最具佛教进入主流社会传播的可操作性。

3 s4 l V) y8 z

    其次,我们在学佛的过程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生命实践。在上求下化的过程中,要“悲智双运”,智慧与慈悲正如前进在菩提大道上的两个缺一不可轮子。在我们上求下化的过程中,既能提升个体的生命境界,也能起到净化我们的社会,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的作用。

# j6 G `; q; v; f9 F( b

    再者,佛教可以通过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改变我们的社会,其中因果报应的最为深得人心,也最为重要。但因果报应必须与“缘起性空”一起思考,否则就会沦为鬼神之说。而“缘起性空”若脱离了业力因果,就变成纯粹的清谈。佛教不是宿命论,业报原理昭示众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业报轮回的执行者依然是众生共业形成的合力,体现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公平性。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众生走上智慧之路,惩恶扬善的业报审判才能越来越明显,社会才能越来越祥和。

* k5 @ E3 c2 {# b5 \

    最后,王雷泉教授认为,佛教必须获得主流社会的话语权。佛教用独特的方法论,把遥远的目标落实在当下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这对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佛教思想有着巨大的对治作用。要真正落实人间佛教的宗旨,就必须进入主流社会,获得自己的话语权,以提升社会对佛教智慧的认知,发挥佛教思想化世导俗的社会功能。人间佛教的弘法使命和目标,就是面对广大平信徒、佛学爱好者和非佛教信徒,培养造就能转变世道人心的“佛教文化人”。

; b& d; @5 z/ b, N3 d

    王雷泉教授讲座上言辞激昂,明朗中肯,通过佛教哲理与社会现象到生活现象结合中开展了深度的剖析,直指人心,深受广大听众欢迎赞同。

: n) p# I: F0 |' t" o" ^2 V

    而“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是王雷泉教授对佛教在新世纪融入主流社会发展的概括。网络的发展,不仅拓展了佛教传播的影响范围,亦改变着佛教自身的发展形态。知识与经济,这两种巨大的力量,只有在佛教精神的指引下,才能极大地推动人间净土的实现。(常恩/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3 04:54 , Processed in 0.0903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