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48|回复: 1

[原创]恭敬实为降伏我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6: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H5 }* w& B1 P

恭敬实为降伏我执


* n r; T9 Y& ]3 Z# D

     印光大师曾说过:“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可是,世人对“恭敬”的理解,往往不能体会印光大师的真意,完全从自己内心的妄想和执著出发,认为:只有恭恭恭敬敬求法,佛才慈悲会传法于我;只有恭恭敬敬求菩萨,菩萨才会保护施舍我,只有恭恭敬敬跪拜、烧香、供养、磕头,佛才肯恩赐于我。其实这完全弄错了!

% H* Q& I2 s" S! q

 

) H2 Z& ?5 R+ w/ \" L" j {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有一妇人信佛,每天清晨都十分虔诚烧香礼佛、诵读佛经,恭恭敬敬从不敢怠慢。可是,每每礼佛读经后,她却象换了个人,对家人邻居盛气凌人、大呼小叫,对家婆更是动辄打骂、凌辱,有人劝她说:“你是学佛之人,这样虐待老人,小心恶报。”可那妇人却振振有词:“我每天虔诚烧香拜佛,佛岂有不保佑我?”数年后,那妇人得了恶疾病倒,人皆言恶有恶报,妇人临死不悟,苦思数日后,似为醒悟说:“我知道为什么我有此恶报了,因为我每天礼佛前没梳妆洗脸,这是对佛不够恭敬的恶报啊!” 如此迷信之愚妇,真是可笑、可叹、可怜啊!

; Y$ v: v7 X5 Y% D/ P2 ?

 

# `2 i+ _* o+ L/ ] j8 a; h

      这则故事姑且不论真假,从目前我们身边的信众来看,许多人都有上述之妇人心态,认为“恭敬中求”,只是求得佛菩萨恩赐的手段,企图通过恭敬去求,才能得到自己个人的好处。这些人,在学佛求法中,往往热衷于跑庙会、办供养、从不吝啬花钱买高香,办荐福,整天磕头跪拜,追求发财福报。却从不真正从内心求佛法,学佛时间越长,我执却越重,表面看是恭敬学佛求法,实则求来是贪、嗔、痴、慢、疑,离佛也就越来越远了。

5 V. C8 a$ Q! R7 [$ @

 

7 e% I; ^* U# F* s; M5 W2 ?

       佛是开悟证果的人,已超越三界,达无我之境界,佛从来不需要我们去恭敬他,说句不中听的,我们去侮辱他、污蔑他,对他也毫无影响啊。但对我们却是影响极大,因为我慢、我执让我们失去了慈悲之心、障碍了我们的佛光、障住了我们的自性!让我们离菩提越来越远,离开悟见佛越来越远。

, d4 W/ a' D% x& h7 h- u7 ]

 

: \: T, K& _3 o. n: X8 T5 r/ L

      我们的恭敬,不仅是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也是对众生、对事物、对宇宙的恭敬。只有恭敬,才能降伏我执,才能去除我慢,凡是对事、对人、对物不恭敬的人,必是傲慢、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必被我执所困!必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们的“恭敬中求”也正是除去虚妄
的我相啊,如果我们的“恭敬中求”反而加重我执,那又如何能见如来呢?
# ?# k+ a2 J. w! [% Z1 C/ T9 H5 c" h* w& i! D-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E$ U2 \' [+ P) B3 v9 l" }6 y

 

0 L5 o9 f& e/ w

顶礼随喜赞叹大德:

: S3 Y2 |4 o1 n4 Z

 

8 ]& B. a/ U0 i9 [6 y

 

F* @4 P; ~; A4 \9 T& K7 K

【我们的恭敬,不仅是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也是对众生、对事物、对宇宙的恭敬。】

" Y' s/ p6 f M" M! U% w0 M0 }

 

. x! S7 t( g2 M, v

 

0 N& |% W5 K- ^- h2 e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 {! P8 Q+ S, v: [+ J( P9 X A

 

) Z! ^7 k2 D3 S/ t, R0 Y8 T: q I

一切恭敬

$ f/ p9 q& Q6 r* q! G. _9 l4 c! M/ Y

 

0 b/ @5 x' v1 r; ?. p% m"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9 20:50 , Processed in 0.0836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