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 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 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 意义。
0 c$ M! C9 W* z 1 [' O/ j0 w' r2 f
供养大藏经的功德非常大,因为经典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代表三宝中的法宝。佛陀曾说:“于后五百 世,我住文字形,应作世尊悲,于彼生恭敬。”因此对于一切佛所说之三乘经典,皆要恭敬供养,特别在这个无 佛的时代,经典法本就是真正的三宝,供养大藏经即等于供养三宝。 5 Q* ^ m' }# c: C
7 }8 b5 T5 G) }. M
大藏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佛教及有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着现在印度久已失传 的许多佛教经典,也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于佛教原理所作的创造性的阐释。大藏经不仅是佛教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 籍,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大藏经为后世佛子所珍视,诚阅读,供养及镇寺,镇宅之 至宝。十方信众,无不以大藏经为无上福德因缘。
: _. y4 Z. q7 H3 H$ ~7 o7 ? # t# h: |8 J& D+ q; U+ T
欢迎十方佛友迎请、供养收藏! 联系方式:QQ:641966613 或电话:15031158057 http://www.fjyj.net/(中国佛教印经网)
2 s4 g) B& Y% V* D* ? ! _ l7 s" D& N* [8 v* q
【乾隆大藏经】 16开精装 169本(含一本目录) 简介:《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版的《乾隆大藏经》影印台湾版本,字号大,适于供养。具有以下特点: " h% {5 B2 s5 o) ^" [0 _5 I c
第一,新版隆藏封面设计选用双龙戏球吉祥图案,制作精良,大气壮观。
6 f$ D! ], h- V& ?( L$ B7 F第二,单本塑封,高档典雅,更显出法宝的恢宏气象,极具收藏价值。
! Y( L; T+ `' s( X K2 a第三,清朝宫廷常用威龙作为镇宅避邪之用,新版隆藏的封页采用云海中升起烫红金的威龙为主要图案,威严而吉祥。
! }4 V" s) n& C! A ?6 W9 L
0 Z" s% X3 L$ S( x 【永乐北藏】 大16开精装 200本 介绍:本书是明代奉明成祖敕命编纂的一部大藏经,是明代惟一的一部宫廷版藏经。本经刻于明初永乐年间,总计收录佛教经籍1662部,6930卷,分成693函。该原刻为经摺装,天头地脚疏朗,字大如钱,字体娟秀美观,装潢典雅持诵极佳,是佛经中的无上珍品。600年后的今天,得以影印重刊,更显弥足珍贵。本次采用国际标准16开本,内文每页分为上下两栏,纳原书四页为一页,每页加书眉页码,采用进口重磅高级道林纸双色精印,精装封面烫金。 . h% A7 k+ o" Q8 u9 A6 h6 ?6 A- o
新出版之《永乐北藏》全套200册,精装大16开本。
. N t, @0 _* `, u$ B. F此次出版的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存在缺字及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了大规模修补,整套书印刷清晰,尽可能还原古版本效果。封面采用高档细布彩色印刷技术,精装封面烫金,使整套书庄严精美,实为寺院经藏供奉、居士供奉之佳品。内文每页分为上下两栏,2号字
; Y! u& h) `# K 3 N$ y& t9 k1 z
【大正新修大藏经】大16开精装 100本 简介:《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祇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 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 P1 N9 k0 ~( Q: X, f$ P
【卐续藏】16开精装 90本 简介: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刊行,发起人和主持者为前田慧云,中野达慧。次大藏经是《大正藏》的续编,正文是用四号字体排印,是研究中国佛教不可或缺的佛典丛书。
T+ ?9 t* e0 f& N" \
1 v: D7 I# o V* ~8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