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3|回复: 0

无故毁经成哑巴 忏悔敬奉得康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4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故毁经成哑巴 忏悔敬奉得康复

7 v; R) j$ a ^5 {

 
文章来源:许添诚集《金刚经持验录》   

9 q6 Z9 P4 t g( v2 N


 毁经而哑的勾龙义

* f- t- {; v$ @3 Z; B& l; `8 z

 
  勾龙义,唐朝阆州郪县人,以粗活谋生。

f% Z, u; J1 T6 f" p+ ~5 l

  长庆年间,有一天他的朋友生病,龙义前往探望,看到书写的金刚经置于桌上,他无故将经卷毁坏丢弃。返回家后,马上喑哑不能言语,屡经医治,仍然无效,他愚昧无知,竟不知忏悔。

8 x8 L. S" ~ G% D7 I

  过了五六年,龙义偶然听到邻居持诵金刚经,这时他才醒悟,心中惊惕自责:“从前毁谤此经,以致喑哑。假如现在忏悔,并且终身敬奉,不知道能不能再说话?”

) W$ Z4 w' ?( E: b- v( Q* ~: O% g

  此后,每当隔壁传来诵经声,龙义就贴靠在墙壁上仔细静听,并且默默地忏悔,洗涤以前所造的罪业。

+ p! y( |" `$ m4 P* ~

  过了一个多月,龙义偶尔进入寺中,看到一位和尚,龙义向他顶礼,和尚问他有何事?龙义指着自己的嘴吧,和尚拿了一把刀在他的舌下割了一刀,龙义立刻就能说话。和尚念金刚经给他听,声音和邻居的诵经声完全一样,龙义向和尚再三的致谢。

( }; A, W6 u/ ~

  后来龙义再访该寺,却不见那位和尚,他看到壁上须菩提尊者的圣像,正与那位和尚的面貌相仿佛,这才知道先前所见的和尚,正是须菩提圣僧所示现,于是延请画工绘制圣像一幅,请回家中礼拜供养,自己也写经持诵。
 
 
制卖假药,必有横祸
 
 
作者:佚名  
 

+ g9 K& a" u2 }, K# Y7 g5 b' \5 R

  明朝的张安国,治理抚州时,看见许多不法商人贩卖假药,他就贴出告示劝诫他们:

- s/ j8 F& {' n) S+ V9 h

  陶景弘和孙思邈真人,因为写了本草及千金翼方,救济物类,利益众生,积了许多阴德,所以名列仙班。从此以後,许多人行医卖药都诚心在救人,而且得到许多福报。姑且不谈历史的记载,就在最近数年,便有许多应验的事迹。有的人只卖真药,便赚进万贯家财,或者自身健康荣耀,安享高寿,或者子孙及第,光耀门楣。这些善报,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差错。

9 D8 Y, d w5 ^4 f' k# {3 y! a+ w

  我曾经亲眼看见卖假药的人,刚开始可能积蓄了一些家产,自以为计谋得逞,不知道冥冥之中,全家所获得的财禄,都将被减损克耗,有时他本人遇到一些横来的灾祸,或者子孙无理破荡家业,有的遭受天火,或者雷击。

% [# M8 d* q6 J" m3 W

  因为买药的人,都是遇到亲属或自己有急迫的病症才求医买药,他们原先希望一服见效,没想到却被假药所误。不但对病人毫无益处,反而有了损伤。平时杀了一只飞禽走兽,便有因果,何况万物当中,最贵重的人命呢?假药伤害无辜的大众,多麽令人痛心!我们大家可以不努力戒除吗?(《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 t/ b; `- G& _( A# C7 u

 

$ L* G; g7 T+ {6 l- p: h

袁公不淫贫妇  子失复归

' x6 b. N5 J5 p$ H$ x# ^

 
作者:佚名  
 

; Y& ~. e- m9 c

  明末清初的时候,人民流离失所,备受匪乱之苦。

1 {5 R% A6 Z2 z" K

  陕西省袁公,为避闯匪之祸,被迫离乡背井,以致妻离子散,只身流亡到江南。

3 S0 @( G' O2 G6 Q& J4 ~

  袁公定居江南以后,生活渐渐安定,由于儿子已在流亡途中散失,急欲娶妻生子,因此买了一位贫妇。

2 q: R) y7 t4 g Y: [

  贫妇到了袁家,背著灯在暗中哭泣,袁公见状,详细询问她的身世。

% w. V- s$ Q$ k, w, }, ~- V+ X

  原来那位贫妇早有丈夫,因为家中贫穷,无法生活,不得不卖身求生。可是想到平日与丈夫十分恩爱,因此不禁悲伤哀痛。

2 y* ]- B; r" }

  袁公睹此情状,油然而生恻隐之心,虽然时已黄昏,不与贫妇同睡,一直坐到天明。

, y; ?' w& G# b5 J: k. h

  第二日,袁公询明贫妇丈夫的住所,把她送还其夫。除了已付的身价以外,更加赠一百金,使他们夫妇二人,得到一笔做生意的本钱。

: k: e8 p% ~8 @) Y5 _, l# m

  贫家夫妇遇到袁公这样的大善人,真是感激涕零。后来他们凭著袁公赠送的资金,经营商业,十分顺利,生活竟一天比一天的富裕起来。

! S7 `* M4 Q* b, L7 n- @8 |. g

  他们夫妇感谢袁公的大恩大德,常思报答。看到袁公孤零零的一人,既无妻子,又无儿女,因此很想替他介绍一位贤淑的妇女,可以结婚生子,奈何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

0 U7 A) _ B* ^& @, j

  有一次,他们经商至扬州,遇到一个人,要把一个男童出卖,他们看到那个男童生得很清秀,心想既无机会为袁公介绍妇女成婚,那么送他一个男孩,也是报答袁公的好办法,说著,就把那个男童买下。

3 m4 R$ }* r* z' H$ d

  回家以后,夫妇二人带著买来的男童,渡江至袁家。说也奇怪,男童一到袁家,看到了袁公,竟大呼“爸爸!爸爸!”不仅夫妇二人大为惊奇,更使袁公喜出望外,原来这个男童,就是袁公在逃亡途中散失的儿子,现在骨肉团聚,顿使父子二人拥抱在一起。

# H z6 o4 x0 X8 C% B1 D+ q' p# _

  社会上有少数坏男人,对于贫苦家庭的妇女,往往乘其急迫,利诱奸污,那是十分不道德的。像本文的袁公,原拟娶那贫妇为妻,后来发觉她有丈夫,就打消原意,不仅毫无淫念或淫行,且能无条件的予以济助,使他们家庭团圆,脱离贫苦,像袁公这样的善行,实是难能可贵,足以正风励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8 11:59 , Processed in 0.090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