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14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时候自然有人帮助我们,不要求,什么都不要。前面我跟诸位报告,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普陀拜到五台,三步一拜走了三年。他的念头才动文殊菩萨就知道了,就感应了。这个人一路上这么辛苦,谁照顾他?文殊菩萨照顾他。真有困难的时候,生病了,那个时候生病要命,找不到医生,找不到人家,在旷野里头。遇到一个乞丐,乞丐照顾他,在山上找草药把他病治好,让他继续去朝山,乞丐就走了,十几天。那乞丐是谁?文殊菩萨。第二次又生一次病,又是他来照顾他。
( H, j% n2 d$ E0 K4 C" h 如果我们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世尊二十年的福报供养后世出家人一切所需,我们相信,我们就不要攀缘了,我们的心就定了。衣食住行一切释迦牟尼佛照顾,我们不操这个心,认真学教、念佛回向求生净土,你不就自在了吗?心里头就没有杂念了,真能成就。凡是你自己会去找信徒、会去找钱的,佛不照顾你了,护法神也不照顾你了,为什么?他没事了,你自己很能干,不需要我们照顾,落得他清闲自在。所以,佛弟子一定要相信这句话,要相信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相信,我这个心一发,佛菩萨就照顾我,就像虚云老和尚发心朝山,文殊菩萨就在他身边,你想想这多自在。凡是我们自己动脑筋到外面去找钱、找信徒,对佛没有信心,对护法神没有信心,对因果没有信心。换句话说,信心丧失了,你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你这一生修得再好,出不了轮回。所以信愿比什么都重要。2 [$ W: x4 E Z* ]" _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观经》中品三种往生者,皆未言发菩提心」。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没有说发菩提心。「生极乐后,所证亦皆声闻乘果。如中品上生,花开即得阿罗汉果。中品中生,七日花开,得须陀洹,经半劫后,成阿罗汉。中品下生亦是七日后得须陀洹,但须过一小劫,方成阿罗汉。皆是小乘圣果也」。《观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看了会疑惑,为什么?四十八愿里说得很清楚,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怎么会是阿罗汉果、须陀洹果?这个跟阿惟越致相去太远了。「善导大师谓中品上生」,看善导大师给我们怎么解释,他说「中品上生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这个人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是什么身分?是小乘人,学小乘的,带着有小乘的习气,是这种人。「中品中生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中品下生是世善上福凡夫人」,没有修学过佛法的,是这样的凡夫。「上之经论,似与本经相违。本经中辈皆是发菩提心之大乘行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皆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句话就是阿惟越致,只有阿惟越致才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不是普通菩萨。「又《往生论》曰:二乘种不生。盖谓二乘种性之人,不能往生,此则契于本经而违于上之经论」,跟《观经》讲的相违背,跟《无量寿经》讲的相应。5 c$ y1 d3 [6 A; L
「如上相违之处」,这些地方怎么解释?「《净影疏》解之,甚为详善」。净影隋朝人,大师法名慧远,跟初祖名字完全相同,初祖是东晋时候的人,这是隋朝的人,相去很远,在佛门当中称他为小慧远。如果加个小,小慧远,我们就知道是净影大师。净影是寺庙的名字,他一生住净影寺。中国古礼,对于这个人尊重他,不称他名,不称他号,称他的地名,他是哪里出生的,称地。像清朝末年李鸿章,这是一代名人,人家称他为李合肥,他是合肥人,这对他是最尊重的。出家人也如此,你看智者大师,人家不称智者,智者已经很尊重了,称天台大师,他住天台山,这是最尊敬的。对于这位法师也尊敬,他住净影寺,称净影大师。他的注解,《无量寿经》的注解称为《净影疏》,实际上他注解的名字,《无量寿经义疏》,这是它的原名,我们称《净影疏》,对法师的尊敬。/ r9 A. T( h8 p- J# F+ o
这里头有解释,解释得很详细,解释得很好。「疏曰:天亲作往生偈」,《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实际上天亲菩萨修学这个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心得报告,《往生论》是天亲大师修学净宗心得报告。它里头说,二乘种不生,二乘是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根性,这个种性不能往生。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大乘,所以小乘根性的人不会生那里。如果小乘回小向大,那就能生,就是看他能不能转变。「《观经》宣说小乘众生,亦得往生。其义云何」,这什么意思?这解释,这就是小慧远大师他的解释,「言二乘种不得生者,就此国中,往去时说」,这是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以前这个时候讲的。「小乘众生先虽习小」,他在生的时候虽然学小乘,「临欲去时,要发大心,方得往生」,他临终的时候,他发了大心。什么叫大心?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我发愿就能往生,这就叫大心。他就能往生,佛就来接引他。你看看,念头转得多快。+ ]! E+ m' {: ?4 z
不但是小乘,我前头曾经说过,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你信得很虔诚,信基督教的、信印度教的,很虔诚,到临终时候知道极乐世界好,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决定能去。为什么?你具足极乐世界的条件!你看,你真信、真愿意往生,最后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第十八愿说,临终一念、十念皆能往生。每天念上帝、念主,我最后一念念阿弥陀佛,统统往生,不可思议!法门广大没有边际。及修善积德,什么宗教也不相信,临命终时听说极乐世界好,生欢喜心,真信、真想往生,念一声佛号也能往生。这行善积德。造恶的,五逆十恶,毁谤大乘,无恶不作,临命终时听到净宗法门,真相信、真想往生,真正忏悔。过去我做错了,从此之后我悔改,再不干错事了,你求佛,阿弥陀佛也接你往生。恶人一回头就是好人,一回头就是菩萨,净宗法门平等法门,净宗法门不思议的法门,所以要发大心,方得往生。「若用小心求生彼国,无得去理」,这是没有这个道理。造作恶业,不忏悔、不回头、不肯认错,这个不能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为是天亲言」,为这个道理,所以天亲菩萨说二乘种不得往生。
, W! B4 U, c' B6 \ 下面假设了一个问答,问:「若言去用大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