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Z( s% f% e8 r: ?, I* g* m2 z0 a# m. p+ { o' s6 r7 T
, S, c, E. _4 j5 {& [/ ^+ K9 Z z7 [& ?# h7 p$ ?; g
! g) c8 \* @ r1 Q8 o0 y
3 @: i/ O9 S7 \- u$ [, }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2/02-041/02-041-0306.mp4
/ {; T2 G1 w- v. V5 M" t/ ~. y3 e3 o! t) o# Y* r$ V! S# t
7 _( {% V" Y d! q
' O/ Q' V1 y" o% M* j. a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306&lang=zh_CN
! w1 \ |! {! r/ }! ^2 r+ T6 }$ f' o6 m3 c- ^- k; O3 I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O六集) 2016/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06
% j/ }6 ~" F& k. O# T
* _) z: F9 P! Q- @
3 S* t9 E- o5 {- C6 q) g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8 v2 b+ t% @* ~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三十三页第六行:% V( I7 J- E1 _; \& H
「又《无量寿经钞》曰:憬兴明许三辈九品,凡夫往生。故彼释云」,这是憬兴大师的话,「凡小往生」,第一,第二「大圣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辈」。憬兴,念老集注引用得很多,都是《无量寿经钞》这部书里面的话。明许,明是明白,一点都不含糊,明明白白允许,也就是同意这个说法。三辈九品都是凡夫往生,说得非常好。
; \% Z4 T+ K8 j2 }$ I 还有《游心安乐道》也说:「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这个我们在第六品念过。为三乘圣人,是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前面统统是为凡夫。这个是净宗无比殊胜的帮助众生度脱的方法,一定要知道。「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圣人是阿罗汉以上的,那是附带的,主要的是度六道轮回里面众生。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无间地狱,阿弥陀佛悲悯这一类的众生。这类众生非常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所以弥陀发的大愿心,是度这些人为主的。
$ g8 G# k) \ {# ?" {, t8 K 罗汉以上这些圣人是附带的,只要学这个法门,阿罗汉没有明心见性,虽然脱离六道,没有脱离十法界,他要想向上提升,遇到这个法门非常容易,那真的是万修万人去。为什么?这些圣人有智慧、有定功、有神通,他们完全明了。依照通途的法门,就是普通法门,这些人要想脱离十法界很不容易,能遇到这个法门,他这一生保证成就,而且成就比我们高,比我们快。为什么?他知道状况,他有智慧。我们不知道,虽然学这个法门,还不免有怀疑,这个怀疑障道,就怕的是临命终时障碍往生,这很可怕。实际状况,被障碍的人数太多了,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只有二、三个人。那什么原因?绝大多数都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了,临终最后一口气还念著这些事情,他就去不了。最关键的就是临命终时,所以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 Y$ e5 O, K- }4 n7 ^ 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真正相信,真正愿生极乐世界,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条件就具足了,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只要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行不行?行。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在世的时候,有人向他请教,你念佛往生,什么样的地位你就满意了?大师告诉人,我只要往生,下下品往生这个地位我就很满意了。大师是表法给我们看的,下下品就满意了,真满意了,为什么?做阿弥陀佛的好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从头学起,来扎下深根,将来结大果。这是真正智慧,真正的福报,不是坏事。人只要有这种心,他心多清净,不跟人家争品位,连极乐世界品位都不争了,都放下了,一切随顺自然,好!所以只要掌握著四个字,「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句佛号常常放在心上,常常放在嘴上,口不念的时候,心里面佛号没断,这就是真正念佛人。心里面只存阿弥陀佛名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真念佛人。
^4 X: o" t/ v: h&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品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品位很高,想品位的人,品位仍没有他高。为什么?品位是个杂念,他念佛还有一个杂念没舍掉;那个不要品位的人,这个杂念没有了,这一念也没有了,纯,真心、纯心。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在这个世间学莲池、蕅益,近代的,咱们学海贤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的,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念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我相信他是高品位往生,生实报庄严土。7 v! X2 ~/ o# K( u/ r$ w
东晋远公大师建立净土宗,所依靠的就是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出来,只依靠这一部。大师传记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相信绝不是假话,他一生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四次。那我们有理由相信,海贤老和尚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不止四次,九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估计至少至少也是十次以上,不会在十次以下;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常常去游玩,阿弥陀佛多次见面。因为在他光碟里面我们听到了,他自己说的:我有很多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劝他,说你修学的功夫不错,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给佛弟子做个好榜样,特别是给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做好样子。所以他的寿命,我感觉到没那么长,那么长的寿命是阿弥陀佛给他的,要叫他表法,多住几年。% ?4 K& s" R. t! r. `8 D3 D
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弥陀佛一定跟他说,什么时候我来接你往生?等到有一天你看到一本书,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这桩事情对贤公老和尚来讲,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个老人大家都知道他,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谁会带书给他看?不可能嘛。所以每一个去看老和尚都是带一点吃的东西,送一点他用的东西,不可能带书给他看。没有想到二O一三年,二O一三年一月,真的有一个居士带了这本书去看老和尚。老和尚看到有人带书来了,他就特别警觉到,问他,你这书什么书?他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赶快到房间里面去穿袍搭衣,穿得整整齐齐出来,拿著这本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