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41|回复: 15

净公上人讲解真信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 14: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Q& f" ^1 Z. l# ~& _
# e% l  ?; G3 N' A' l! `7 I
1        01-001-0001 佛说阿弥陀经
: C  H0 ^2 G  {7 R1 u4 {   ) ?4 }  b1 i! B0 O- V1 u7 Z. _+ E
……诸佛菩萨是正人君子,是圣人、是贤人,我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欺骗我们,他的言行决定不是虚伪的,没有夸张
7 V/ F9 Q% O: ~$ T" e( R; e的。像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相信这个。佛的 8 C: ~2 H& a* B$ p# J) t
基本戒条里面五戒,不妄语,佛教我们不妄语,他自己当然没有一句假话,我们是基於这个观点来信仰。可是信了以后
$ j: N0 d& `4 ~8 J, N8 t: q$ S4 W,佛要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可见得佛并不迷信。佛不会说我这么说,你就这么信,佛没有说过这个话,这种态度太武 0 A& A+ T$ C. c! S" x# s3 F* F
断了,那是迷信。佛讲我说的这些,你们去证实,这是智信;到你证实了,你就完全了解,这个时候的信才叫做真信。% Q2 X& Y, t& F, n+ y

7 R5 {1 f1 @+ t) u  诸位看表解,「智信」是讲的「明心见性,统系学问」,就是有系统的学问,这是属於智信。明心见性,这是智信 - C! G2 I2 \2 F7 w% |
的最高境界;统系学问是智信的开端,我们现在研究佛学,佛学它有体系,它有很精密的结构组织。这个学问是属於有
& s3 [; u! |  R& C+ [( M( o6 B1 f系统的,统系的学问,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迷信恰恰与这个相反,「未究其理」就相信它,对於它所以然的道理,莫
+ j7 I( w$ z6 W( g+ A8 p, a名其妙他就相信,因此这种信免不了偏见,是不正确的见解。「陋执」,执是执著,浅陋的执著。在古今求学的态度上
/ ^  V! i' O6 \8 D,古人是尊重圣贤,在佛法里面尊重佛菩萨,尊重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所说的当然是有道理。为什么? ……
0 k7 u3 b( U& }" [5 B! y; Y8 \6 w% o- t. S
                       
9 G  J6 w7 B. K) N0 s7 J$ }- U         2        01-001-0004 佛说阿弥陀经/ z3 u) t' k* U! ?
   
4 L  r) P8 K2 H8 _! {……相正印之所印也」。这个地方要跟诸位略略的介绍一下,这个道理不但是《弥陀经》如是,刚才说过,所有的大乘
2 |) M( l5 ]" S, R. c5 H% _经论都是这样的,都是依这个来建立的。
2 T3 a( Q* L- w8 B1 G7 S/ m0 a3 e/ F* \3 |9 Q
  能说在此地是释迦牟尼佛,就本经来讲《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   |3 s; m; I; [4 X3 X
。能度所度,能度众生的人是佛;所度的是众生,此地所说的众生,是包括九法界的有情众生。除佛之外,菩萨、声闻
. r  J7 Z8 [1 |# S8 _、缘觉,再下面是六道众生,都是佛所度者。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的心,这个心有真心、有妄心,妄心是我们所说的
* P( E; e! D7 K3 w7 A. ]' F意识心,意识心也能信,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心;换句话说,它的信不是真信。不是真信,信里面总带著几分疑惑,因此
, l( K$ }. x  l) k2 A% @这个信心它有进有退。如果是真心来信,信心是清净的、是坚固的,永无退转,因为他没有疑惑。所信的就是佛所讲的 ) {6 H  q, H- F
理论方法,一般称之为法门,就是这个理论方法的门径。3 D2 a# B% H! Y' c
% H& B  L1 k) X& C# v2 u, }6 @5 F. e
  能愿所愿,因为信愿行在本经称之为「三资粮」,也就是修行净土三种必要的条件,少一个都不能成就。在本经的 6 f; `8 e* k6 C9 w% @
正宗分里面,所说的就是这三桩事情。能愿就是能发愿的人,第一对於娑婆世界要厌离,这个厌离是形容他真正能够放   D% H) f2 o0 q9 E4 t
下,决定不再执著了,是取这个意思。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起了向往之心,因为晓得唯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 ( K; [6 H2 X0 I$ c8 z
真正的 ……# P' @' G6 g' s! [' Z

- m- X1 t' L5 g, C                        
0 Y; ?8 Q1 V  \( d9 C# X( E# _         3        01-001-0009 佛说阿弥陀经* e! g7 u$ N: F# V! q
   2 ?! _* W+ S* Q0 g$ `
……受的是光明、是长寿,我们世间人讲纳福,这享福,这个地方的人真正是在享福。「我」是自在的意思,那个世界 + v4 ^+ g3 q4 c* P8 u+ u2 O1 U/ W
是无障碍的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正是得大自在。「净是清净庄严」。
7 z8 a  E5 j2 J' M  L, f
5 e: m9 ]1 M6 d3 N! K$ @8 _  有些人读到净土的经论,看到经论上说的这些事相,不免产生了疑惑,以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用的善巧方便,诱导一 : h( s" g0 z0 d9 K3 @  _2 W( ]- |
切众生一心念佛,这是完全用自己的凡夫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这是错误的。所以历代的祖师、菩萨给我们讲解,都 4 y1 Q6 a& \  [. z5 \2 U( F
特别提醒这点。这种疑惑,不但现代人有,自古以来就有,我们自己要把它认识清楚。不但说自古以来有,古来有许多 * D- N9 j% S' M! C1 @
大善知识也怀疑,有的人的确是真信切愿,可是也有不少人怀疑。我们到底是从真信,还是从怀疑?用怀疑的态度来念
$ B. F. i" V. Q" l% r8 T佛,有的时候也能够往生净土。但是,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个特别的处所,叫疑城。在这里要住相
+ m& P: G$ [% A8 d" M当长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到西方世界。我们要不要去受这个苦难?要不要在疑城里头去待那么长的时间?这个法 ; _7 a, m9 D& {) u
门在中国,从远公以来,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在前面给诸位介绍过,唐朝的张善和,清朝末年恒州的王打铁。还有许 9 M9 N& Q6 N) N0 H+ z# B8 }0 C
多在本省,我们亲自见到的这些境界,要不相信,还有什么办法?所以这个法门,第一个就是你要信得过,才能够得到 ) s) b& l/ Q9 x+ ]1 w# D5 U3 K- d6 T( X
真实受用;如果你要是信不过,那真是当面错过,未免太可惜了。你要问什么原因错过?都是自以为聪明,正是如古人   b) K/ D, F$ w. k
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 }" K5 O* Y: u# s4 d; K6 z0 _+ ^
6 i1 I0 a& A0 |! z# o- `0 }  说到这个地方,同居土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而成就的?如果我们能够明了,我们这个疑心就可以去掉,自己也晓得 : E) P1 r7 M) B$ o: l  B& G
怎么个修法。我们再来看看,蕅益大师给我们开示这个问题,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乃至於寂光土,这个四土各个
! j( F8 ~9 S* x, }  ~的因果都应当要明了。明了断除我们的疑惑,生起清净信心。同居土的业因有两类,一类是「增上善业所感」,另外一 ! ]: s' \+ P, l3 _  f
类是「圆五品观所感」。第一个是增上善业所感,第二个是圆五品观所感,同居土的果报是「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 P7 G$ P4 ]2 p什么是增上善业?什么是圆教的五品观行?这里做个简单的介绍。增上善业,简单的讲就是上善,都是指的持名念佛。
; a4 [8 Q# t4 w+ F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样念才有感应,才有效果
( L$ j1 b- Q/ k4 q) M- X9 E2 \7 T, \' @# l$ W4 {) N$ a( |

* J+ i6 G% Y2 }  「念念即佛」,念就是佛,佛就是念,佛念不二,心佛不二,这是「亲因缘」。念佛的人以阿弥陀佛名号为我们所
. J/ I( U& b# E" K8 e缘的境界,这就是「所缘缘」。念佛人不以别的做境界,就是以佛号为自己所缘的境界。第三净念相继,念里头只有佛
. r5 M( a$ _/ U号,佛号是最极清净,没有任何的杂念,而且这个念念念相续不断的,无有中断的,这就是「无间缘」。再加上增上善
4 U7 b; p9 B  u0 x6 l& G; |业,这就是「增上缘」,你看四种缘全都具足了,那怎么不往生?四种缘全具足。而增上善业也说的是念佛法门,也讲 . H0 v& K: @7 i* p) e' b
的是念佛,实际上这里头包括的是相当之多。当然第一个包括你遇到善友,真正的善知识教给你这个法门。你对於这个 1 I/ L: b% e* i; S' _7 _  p- F
法门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全都是你增上缘。这是讲一般往生凡圣同居土的,他必须要具足
7 K5 E2 q9 ~' `" \; B7 f+ j" \这个四缘。他的品位高下?当然凡圣同居里面也有三辈九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位高下就在他念佛功夫的浅深。" k* s" g% C) W
7 D8 w) i" J( W! d! a
  还有一种因就是圆教五品观行位,五品就是指的底下的五桩事情,这是观行位,六即佛里头观行即佛。五品里头第 $ S3 X" P8 @4 U$ ~
一个「随喜」,《普贤行愿品》里面教给我们「随喜功德」,看到别人有善事、有好事,我们心里欢喜,我们尽心尽力
+ y  h$ T* ~/ _1 I2 C8 s$ E/ \7 @+ w帮助他完成,这叫随喜。第二种「读诵」,每天有一定的时间,也就是有一定的功课,读诵大乘经典。第三是「解说」
/ l$ H0 s9 h' v! G+ @" L0 g, r,解说就是为别人讲解经典里面的道理,以及修学的方法,这是为他人讲解。讲解也就是教学,对自己来说有很大的利
: c6 M/ J2 F! f* R; r益,正所谓教学相长!第四是「兼行六度」,什么叫兼行?底下有个正行,正行是自己主动的去修,正行。兼行是什么
( }' `  J4 g/ l?就跟前面讲的随喜意思差不多的,但是前面讲随喜的范围非常之广大,世出世法都包括在里面。这个地方范围小了,
% v' u. a. c2 g' o完全是菩萨修学方法的,所以这是兼行六度。别人修六波罗蜜,你也随喜著去修,随著大家一块来修。譬如你遇到禅堂 8 Z& F2 y2 t7 k6 v
,看到很多人在参禅,你也随喜在那里参禅,这是兼修。这个地方没有人参禅的,你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禅堂,自己在
! `3 O) H! Z* x! Y修,领导大众在修,这正行。念佛堂念佛也是如此,此地没有念佛堂,我们发心建个念佛堂,二六时中在这个地方打长
5 m3 I( K; s6 |7 Z" [期的佛七,自己主动在做,这是正行。如果别人那里有念佛堂,我们到他那个地方去修学,这是兼行,这是圆教五品观
: k. p/ u/ J2 T8 q  A行位。
/ |4 N0 }3 B! H+ P2 x
6 y! B* N3 e# q& U4 h  过去智者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有人问他,你老人家一生弘法利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的是什么样的果位?他老 " Y# ^8 B2 l, E) T) g( n$ m, c5 x- @
人家非常客气,非常谦虚,他说「如果我要不领众,我可以证得一心不乱;因为领众,所以只得圆五品观行位」。换句
, m- o; I5 e  [* ~$ e' S& C话说,他就是在这个位次上,这是他自己谦虚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他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所讲的是凡圣同居土的业因
9 u) f  E+ m' i* N! L* \& w( s# C,讲的业因。果报?果报当然是「因缘所生法」,但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因缘所生法,与我们这个世界的六尘不相同,他 # [* f; M' ?: q2 ?
们那边六尘太殊胜、太奇妙了。「殊胜妙好之五尘为体也」,五尘是讲的色声香味触,娑婆世界也是五尘为体,但是我
5 G/ }/ r2 h2 G" L, A* ?们的五尘是很粗、很劣的,并不微妙,这个事情与修德实在讲大有关系。 ……
# t- U1 d3 _2 o! |6 V% U
0 b% A  u1 [7 B4 E* Z8 w* Z4 L0 W" w                        
  W' a6 T5 l- z9 D% L9 L         4        01-001-0017 佛说阿弥陀经
$ A9 \5 R7 z' [2 F$ m. _- u   
2 V- v1 S& u4 \……佛号,戒定慧三学具足了。
- G9 m' H2 g& U9 N2 Z( T, ?* f2 ~* t2 X
  这个慧里面它有大乘的「闻思修」,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不是小乘法门。所以我们特别要从慧学里头,跟诸
6 g$ o8 F" p: }/ Z位讲菩萨三妙慧,三妙慧就是闻慧、思慧、修慧。闻即深信,这是闻慧,这点相当的难;思是执受在怀,修是持守不失 # `% ^* z6 _- g6 q- Q- F5 p
。我要跟诸位说说这个事情,这个法门是有名的难信之法,譬如说像《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人家喜
" Z/ e; q/ C4 X4 B7 m" o* G欢,为什么?讲道理!愈研究愈有味道。今天给你讲《阿弥陀经》,劝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信得
1 A: H. @( {- w8 k& b+ X过吗?你听了你不说它是乌托邦,不说它是假理想,就算你很不错了。果然能够真信,深信不疑,这样的人到哪儿去找 ; R( x6 g0 Z/ i
去!9 B6 B* ~) [! l; K5 z2 A

' g& G9 x6 M! o- ^/ I. U: Q  我自己学佛,我学佛七年才相信这个法门,虽然相信,说老实话,这从五根五力里头来讲,我连个信根都没有,谈 3 ]& k" C% v8 t: Q
不到力量!只是相信,不再毁谤,不再说它是老太婆教,不再说它是迷信。七年以后观念上才转移,真正相信,是我在 ! g' q' J5 X' t1 z! i, i0 N- S
讲《华严经》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才真正看中这个法门。我所发现,《弥陀经》就是《华严经》里一真法界的一把
- U3 ], r0 Q$ Q6 x. Z# Z8 H钥匙,这把钥匙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拿到这把钥匙,这才能入一真法界的大门 8 R" N5 T( r5 l
,的确是个难信之法。所以你要是一历耳根,就能够深信不疑,晓得持名这个办法,这种修学方法,确实能够了生死、
' {, u2 {' M4 _- x超三界,证入一真法界,这《华严经》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不是闻慧是什么!
  g9 z  V; x: P% t7 i" e' _5 A% z8 q. O/ d* ?/ O% G
  执持这两个字就是思慧与修慧,执所谓是执受在怀,心里头真有了,有什么?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有这是执!孔老
$ C# Z& a  D" B( \$ I( v夫子跟我们讲「择善固执」,我们现在要择善固执。不错,大乘佛法是讲破执著,我们试想想看,我们的人我执、法我
! C& s7 T6 x0 e! O$ j" z执能破得了吗?破不了!人我不善,法我也不善,所以孔老夫子教我们择善固执。什么是善?前面讲过,善中善、福中 6 r( p, s4 y* e' m* U
福就是阿弥陀佛。你为什么不执著这个?的确你要执著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它就是善中善、福中福,你要搞清楚了,可
( p* _) Z% X- [6 H. }% r不简单,这里面很大的学问,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我们现在用的时间很短,没有办法详细跟诸位来介绍,但是可以提
, L  a+ |- j8 v4 I6 n醒诸位,希望诸位从此之后能够认真的修学念佛法门,读诵大乘经论,双管齐下,行解相应,这是最有善根福德的人。 ' a2 Q; o+ @8 P7 h
所以我们这句名号听在耳里头,存在心上,常常念著阿弥陀佛他的大愿大行,无量功德,摄受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众生,
9 Y. F" V4 [" M7 N往生西方世界。这是思慧!
5 n9 o7 F7 q4 e* Y  E# ~) X5 |' x, H/ [
  我教学、讲经时常提醒大家,一个真正觉悟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这个心量窄小,就是迷惑,就是颠倒 6 i& q) F) Z# u' N- J/ q
,他念佛很难成就。所以说我们的学佛,我们弘法利生,决定不是为个人的名闻利养,也不是为我们自己的一个道场, . l0 F$ f  a# ~# x
叫别人来赞叹,那就错了。我们今天在这边做,为什么?我们什么都不为,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法喜充满!勉强为利 3 e9 S  U) Z0 C+ @1 z& ?" F
益一切众生。像《金刚经》里面讲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为什么?度还是你自己度自己,不是
3 M+ \( P6 j* m2 q2 L1 x我度你!我能够帮助你的,只不过是增上缘而已。你看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全是你自己,谁度谁?自己度自己。人
/ l" ?+ r) z% x0 Y" ^) \要是把身心世界,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摆脱掉了,得大自在;你要不能摆脱掉,那你就是苦海无边,没有边际!" t2 t4 j! F+ ~2 `0 ]- u; {

+ ^* J# U. T7 \  弘法利生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是目的,看一切人都觉悟,看一切众生都解脱,都往生佛国土,都见佛闻法,这
7 s" u, r6 x( l" r4 A. S, [是多么开心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尽心尽力在这做的,欢欢喜喜在这做的。如果你是为名来做,做了多少年名也没有得 7 G% a% S% U4 m( X
到,那你多苦恼?为利去做,做了多少年也没有人来供养你,那你不气死了。什么都不为,这多自在!众生有福报、有
5 _0 _3 C) ]4 u6 M2 W/ S# n; u8 k! \缘分的他相信,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离苦得乐。福报少的人他听到,听了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愿意照这个做也好。「一历耳根,
8 g! }8 R- V& z永为道种」,跟前面故事所讲的一样,一称南无佛,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他也证阿罗汉果,那有什么不好?所以这叫
4 c+ B! }0 s- ~! O4 ~: N思慧。我们念念为度一切众生,不能著度众生的相,就像前面《金刚经》里面所说的一样,「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 @4 I& `, j  b  V) P1 j! F我提倡劝大家的四句话,就是「於世无求」,世出世间法里头,我们都不求,「於人无争,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
5 C% j- c4 t# Q里面有真正之乐,有真正的法喜,有真实的受用。
( c1 w6 t& ]; M  E3 L0 G3 i5 f% h) s  i3 F# N- y3 r+ Y; }
  讲到修慧,修就是持,持是什么?保持不让它失去。保持在心里面,心它会表现在行为上,这叫真正的持;如果说
2 i0 K9 R) {/ w/ q3 P行为上做得很像样子,心里面没有那不叫持,那是假的,只有外表,没有内容。所以持是用在心上。这句名号古德所谓
" R. @, p7 x/ I& x是「万德洪名」,念念在心里面,同时我们又晓得这句佛号的含意是无量觉,持这句名号,我们的身心表现在外面的就 % U/ a" w, [' k; R
是无所不觉;无论是逆境、顺境决定不迷,与这句佛号就相应了。这正是《佛地论》里面所讲的「菩萨履三妙慧,净土 . O, X. t5 Y1 ~$ m9 b
往还」,这就是这句里头所说的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这边所讲的「以闻思修得入净土」,这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 w7 |1 e8 P' w$ q

$ }5 q  \2 M4 x' c8 v0 c
+ ~$ N$ a$ D; ~6 _/ T* G  下面简单跟诸位说,本经要紧的是三资粮信愿行。「又信愿行即闻思修」,就是「闻、执、持」,表解里面我们看
( p/ h+ v1 I! ^% {到,闻是信,思是愿,修是行。「闻说阿弥陀佛」,这就是信字,三资粮的信资粮;执受在怀,这就是愿资粮。你要没 + J* n4 d) y+ N* u% ~& ^3 Z
有愿,不甘心情愿你怎么会执受在怀?持守不失就是行资粮,这属於行。这是三而一,一而三,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 3 d3 H  _6 A$ K+ d0 D1 j
圆满的具足了三慧、三学。他怎么不入净土?再给诸位讲,执持名号,这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说是四种念佛之一,就是持
( d7 d3 S1 g2 M名念佛。这种修行方法能够叫我们得到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一行在六祖大师《坛经》里头说过。 ……
, r/ b% K2 V+ Z+ ]' \% Z1 \. R1 J* N/ o& Z. o% t  t; s  A7 Z
                       
2 q) Z! l- g* B8 X         5        01-001-0021 佛说阿弥陀经% M# J  _8 p& }& x/ @7 J
   0 w0 J! ~& i% S( U: n+ f/ R; k
……这才叫真正皈依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m7 a  _1 A/ a" K

' R# _" n: ?% o# Q/ A, ^  念佛的方法可以学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自己念念四个字,他老人家的功课一天十万声佛号。十万声佛号我过去也 8 \3 a! U3 w' L! N3 c0 @2 X
曾经做过试验,就是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念六千声,十个小时念六万声,可 8 a" B; ^1 a$ \
见得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是不成问题。他老人家是既不念经,也不念咒,每天十万声佛号是他的定课。他教别人念六个字
& B$ c8 i- L6 n& T" w,人家问他,「为什么你教别人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他说得很好,他说我自己深信切愿,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 6 H" U7 x# ~- s. c. |+ m8 Y# A
极乐世界。所以把一切客套免除,不要客气了,南无是客气话,不要了。) n8 K- K5 j8 j' v- g# N7 R
5 h6 ~. W7 V0 |, x, Z$ I/ p0 A: ~3 Q
  经里面讲的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我就依照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执持名号,一心一意老实念佛;换句话说,
) \2 R+ `3 v. e7 h$ q" Y8 v% W5 j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则已,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起心动念都是觉而不迷。诸位要把我的话听清楚,教别人,别人 / d/ r, c  a3 L/ v
未必有像我一样的深信切愿,所以加上南无跟西方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来世遇到净土法门,这是
' A: n* W, v4 x. G2 O, o个金刚种子,以后再往生。你要晓得这个意思,你自己发什么样的心?如果你要是发的是真信切愿决定这一生往生,就 1 ~( b% [) E- ]5 P6 J! Q- ?" T
学莲池大师一天十万声佛号。我们这个经讲到此地圆满了。谢谢诸位。8 T% L6 C6 D" v8 s) V

0 ^, o2 j& a8 m7 h  3 F# r5 P4 ]4 z+ n& u
% |$ f' k$ \' V5 y& i- _
  " s% A; s8 g# M* F6 R

/ @6 A- G( [7 b5 }% W* N+ e  Y  t                         % M: ]5 F% f& ?+ ^2 o7 U! c% U
        6        01-003-0004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6 A8 z; ~+ |# R" I, F0 B6 d
   
- N  G' ~6 N. x8 t! s- q( @, b……陀经》随文入观,他把它观照出来的理论、境界都给我们说出。  k/ n7 j; D& C. u0 Q8 O7 [

. K4 M- _+ v! s* A  x& b% H  『方知大道之攸归』,谁知道?莲池大师知道。我们要不读《疏钞》,我们怎么会晓得?我们今天晓得「大道之攸 4 R. U5 z+ N/ ~2 A# _& X
归」是莲池大师告诉我们的。莲池大师告诉我们,我们就相信吗?如果我们就相信,当年第一次看到《疏钞》就应该相
8 a# E% R. x- w  q+ T信。为什么第一次看到不相信?第二次看到还不相信,看了几十遍都不相信。现在相信了,为什么相信?现在我也看到 7 {/ C6 F/ k. F5 i: A9 d, ~# W
了。我看到的跟他看到的是一样的,我相信了,没话说。我没有看到,单单你说你那一套,我不相信。那我也看到了, ( T  y+ ^' t. Z- `" h) X6 }9 f
你说我点头:不错,是这样的,我相信了。真信不容易,相当不容易!所以我在佛法里摸了三十多年才相信。我讲第一 4 z2 Y# E1 v* {/ A; [
遍,讲第二遍,我的信心没有现在这么清净,没有现在这么坚固,你们听过去的录音带能听得出来。头一次那是听说,   V- a# O5 a& A  c2 [( m
第二次讲得有点彷佛,现在见到真的,真见到了,所以不一样。真信了!「知」这个字不容易,没有随文观照,你怎么   C* ]+ X% P& J9 u1 [# J
会知道?我们后人得前人的方便,那就应当要晓得,我们自己的观照功夫提不起来,古人帮助一把,《疏钞》就是帮我 # l' d2 X1 A: {* ~! {
们一把。
' F( E1 B: ~" S0 O3 G& `( U- v$ m1 u1 E- o- V- k9 L
  演【拔业障根,自然流入清净海,故结释顺流通分。】' U  k. H; W* r2 Y! f

; l0 j2 y5 B0 g$ D  『业障』,什么叫业障?这个定义要搞清楚。诸位要晓得,业就是障,恶业是障, ……
" H$ y6 e( v( R" _, L
; o/ h" E0 M+ }" M  v. Z( K                        
7 P  m5 L8 ?' v% }2 s         7        01-003-000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5 Z4 ~: m9 c9 w; ~( q3 _   
9 Z: w, t) l: V  A3 V2 C……来作鬼的时候钱就多,可以作个富鬼,就不作饿鬼。所以他天天在念,他念的时候并不是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希
+ A% @2 d' @' ?" L: _* a4 i望将来作鬼的时候钱多不要挨饿,那就糟糕了,这错到哪里去了!所以一定要明理,要与自性觉相应,而且要能提升自
6 D1 A; \7 X/ d8 t己的境界,这是大师作《疏钞》教诫后人的意思。8 T0 A7 P. ]: z% H7 \9 l
/ q. t8 f9 _5 a5 b) v7 ^9 U; B
  演【四、述意者,意即大师作疏之意。】, n3 V  G6 @) c& n* ~+ n5 g
2 b( k+ M& u0 u' @+ X
  这是古德法师为我们说出来,为我们介绍莲池大师为什么要给《弥陀经》写疏钞。
6 q# F7 C' p4 D2 _
' p3 M( D, o8 z  演【述,陈也,与前述字解稍异。】( _/ E) `, `; j
8 D  \- T. F( ]3 [. X
  前面在人题里面讲过。
0 U, ]* G9 r( e6 _8 d, a+ Y1 Q
0 z) t$ ?5 o% R( O5 A9 N  演【大师本意,全在兼利。】
6 C1 l7 i9 E2 ~
+ V  y- _: _/ l  d  『兼利』就是自利利他,两重利益。
/ M5 F% {1 u% W+ P; P! r# D: y9 v
. O. o! ]) @( W2 T, ]: Z  演【欲发起众生之真信,故极论念佛之宏功尔。】8 q7 Q; x+ b/ I' u3 s' c' T( q

( f. `2 M) M5 v- A6 z# G! T  『宏』是宏大,念佛在功夫或者在功德上讲,都是第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真信』,今日之下,念佛的人多,真 % e9 K) ]$ Z/ y
信的人少。这些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反省、检讨,我们不要说别人,要认真检讨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真信。真信的人 & R0 I" T" M% q9 F% N
一定依教奉行,换句话说,声声佛号一定是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声声佛号一定与自性觉相应,这是真信;如果与 ) Q8 v, m: L& e7 K3 c
自性觉正净不相应,不是真信。念念还是迷惑颠倒,那怎么叫真信?念念还是非人我,念念还是分别执著,那不叫真信 ) s3 s; }9 I' _' w7 U, R$ [
!真信里面没有这些东西,真信的心是清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信的心是广大心。如不是大师这部《疏钞》确确实实叫念佛人起真信 , d& g4 B6 F7 k1 w+ n) P
,很难很难!他这个功德真是无量无边。
" \; q; m& e  V) A0 @
3 k, ~" C& ]6 ^6 g1 R  W  演【盖欲以一句弥陀,遍引群生出於苦海,那容不饶舌耶。】, K+ b! M# N1 C3 y6 N  X

: X3 y( J: m  W  这个意思,不仅是大师的本意,也是十方诸佛的本意。释迦本师的本意,说法四十九年真正的意思就是在此地,以 . k% Q4 Y' P% y4 ~) l/ @, S& |
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帮助我们超越生死轮回,帮助我们一生圆满菩提。莲池大师深得佛心,不能不说!我们今天体会到这
1 R7 `" d$ ?1 V8 B: l个意思,这个《经疏》、《演义》不能不讲。虽然是长,长也得要讲,为什么?太重要了。一切经可以不讲,这个经不
+ y: L% {3 [# i5 t: I能不讲。我更希望同修们,大家都要认真来学习,希望诸位学了之后,到处去讲,普遍的去讲,帮助本师接引众生,帮 / \1 m' M7 @% [' K( r/ ~& B! d
助十方一切诸佛,以这一句佛号遍引众生出於苦海。那么,你怎么会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生!所以要大家普遍的来 2 A2 E$ v! }  O4 k6 L( y
弘扬,比什么都重要! ……  T4 D4 G: n; B& X& G- a5 Z
/ a# l) W6 F- t, Z1 [- L- w
                        0 Z  q7 `* j: r; L8 x7 `
        8        01-003-001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X/ w# l6 |2 k) M   ; G$ [( |9 f$ J$ T
……便宜事,太便宜了!无量劫、百千万劫都没搞清楚、都没遇到的,现在我们遇到了,花三年功夫就把它搞清楚,实 ! ~$ }/ R1 M/ R) A9 z/ B, }  w  x
在是大幸!搞清楚之后,这一句佛号才晓得怎么念法,才晓得如何声声都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具足定学,你这个佛号
$ t$ w1 g. h) B1 N能断见思烦恼;具足慧学,你的佛号能破根本无明;具足三资粮,决定上品上生,一生成就。讲到念佛往生,一定要先 & K+ N% F! x( b9 S$ a
明白『自性弥陀』,这是念佛法门理论的根本。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得要把这部《弥陀经疏钞》详细深入的研究才行
4 N6 i6 C  E! ]) [1 n/ g( A' i; l* }! C* |' @

1 d2 E1 t3 s1 T. B$ K+ M0 b" x  『然后一心称名求愿往生』,这里讲开始修行了。先明白了,跟诸位说,三资粮里面的信愿建立了,你有真信切愿
/ F0 N! i! [: G  y,然后修行。修行,诸位看清楚这几个字,「一心称名」。你修的什么行?就是修的一心。用一心称名,用称名达到一
( O- f$ o' r- F) f/ d8 j& ?心,是这么个意思,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想想,我们在境界里面为外境所动摇,我们一心失掉了。所以这个一心要始 3 Y8 t8 Y  i6 D8 H" N1 U
终保持,见色闻声,任何的异端,绝不坏我一心称名;它要是不能破坏你一心称名,那就是帮助你一心称名,这是一定
, B: p6 U# \2 Q! k# @% d1 y的道理。它不能破坏,就成就你;不能成就你,就破坏你。异端邪说一到你面前,你一接触,你还是一心,还是阿弥陀
. k7 w. I4 S% Q; f4 o, |' u佛,绝不为它所动,这就看出你的功夫,你这个功夫已经到八风吹不动,这是好境界。一看一听就起分别执著、就动摇 1 ~' y5 N( [5 x4 w
,虽然你天天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小小境界风一吹,你的一心失掉了。: V/ n1 ^( L$ c) d  P% }
5 P7 r! U+ ~& [* ~/ S6 j
  所以在境界当中历事炼心,炼什么心?就是炼一心称名。修的是「一心」,方法是「称名」,就用这个方法,决定
5 f7 y1 i, W9 e4 P$ s不改。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开悟,大彻大悟。不需要借任何方式来帮助
3 B1 m+ r4 [  L; f- h2 I,不必参究,也不必持咒,什么都不需要加,就是这一句名号念到底。一心称念,念到一心,你的功夫成就了。还有一
& c9 r6 D  c2 V' u; o" k9 L7 a句话非常要紧的,念念要求生西方,『求愿往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无上道。你看看《华严经》,正等正 % {& S8 @% I  g8 {( U* a/ z
觉,修任何法门可以得到,但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一定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说明求愿往生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千 6 n& j3 X/ v8 m
万不能疏忽!诸位把这个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起来看,你才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发现佛门里面的秘诀,也可以 ( F% G  j% k" Q9 ^5 n- A" V
说这是佛门的秘密。& X0 t' o+ n2 b+ @! \
1 W* l8 Q+ o+ o& p4 {* D
  『必於宝刹』,宝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速证无生』,「无生」是无生法忍。速证无生,这是理一心不乱,生实
- H0 M! S0 i( ?4 G9 w+ e- y报庄严土。『直入圣阶』,「圣阶」是十地菩萨,一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的地上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三贤
! l1 I& a' N  }# ?5 G/ w3 m& X,圣阶是十地。『度生亦广』,自己成就高,度化众生也非常的广大。『所谓先悟毗卢法界』,「毗卢」就是毗卢遮那
% B2 A- O1 K  s! D佛,毗卢遮那佛的法界,就是前面讲的四种无碍法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不思议解脱境界」。 3 X( V. p( z1 E8 S+ X
『后修普贤行门』,普贤行门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念佛。 ……
# @: A9 j) V1 B4 B, O6 }3 M* A1 h8 A: M! h3 ?, l, B
                        3 H0 }& d5 i! E' z& H4 b
        9        01-003-004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E  x! ?; [! n1 H( A0 U7 z, G   
7 j7 m1 z3 J* q# i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40+ C0 J: J6 K/ B/ X
8 E) C: C! B: b2 s! P: F
  演【数解仅行者,惟海东疏、越溪解、大佑略解而已。】
7 {; {9 H0 J0 a& n# [% e
4 K4 K) q  y# ^: G, [; |  这是举出三种,还有几种,但是不多就是了。《大藏经》里面只有几种,这几种正如大师所说的,『辞虽切而太简 9 f$ f, |- T& ]2 F
』,注得都相当简单,但是切要。对於通达教义,老修行的人来说是有利益,对於初学,要叫他相信这个法门,不容易
! ], f  H8 `- U6 x0 ~$ R接受,为什么?讲得没透彻,只是提纲挈领说一遍,没细说,没有深入的讨论,初学不容易得到利益。
: G8 m$ H7 U4 p8 V2 B% Y2 q" p; E, o8 @
  『理微露而不彰』,「彰」就是明显,经里面所讲的道理略略透露了一点,不太明显。这是讲古人的注子,因此就
: y) s, P* g- k! i* I有重新写注解的必要。这是把他自己写这部《疏钞》的理由说出来,如果古人已经写得很好,我们现在就不要再费事,
7 ]% P; t; e( b3 p; g6 F用不著多此一举。实在说,古人没做,所以他老人家非做不可。下面就是说明这个道理。『不极论其宏功,俦发起乎真
+ j8 M! f* {8 _2 y( \# D8 o3 Q6 a. T信』。「功」是讲这部经的功用,就是它的作用、它的好处,「宏」是大。这部经的用处是什么?是教我们一生往 7 ]6 [5 Z8 S$ s0 y
生,一生成佛,这个功用太大太大了。要不能把这个功用发挥到极处,学佛的人怎么能够在这个经、这个法门生起真正
: H6 J& x9 p' H' l) ]的信心?他老人家这句话真做到了,他这部《疏钞》是真正做到。
5 z  \$ q' E+ Z# Q1 h* X3 Q3 ~& r0 T5 Z; J; i' L/ O
  将这部《弥陀经》这个大用完全为我们发明出来,使我们读了之后不能不信,不能不发愿,不能不求生净土。所以
8 W) R9 S/ b: [# d( ~他这部《疏钞》在这五百年当中真正是度了无数的念佛人,把他们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在净土历代祖师当中,对於 ' T8 a8 T# l# W" N$ h
净土宗的贡献,我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祖师超过莲池大师,这是真的。因为其他的祖师能够利益一代、影响一代,没
% A. t# y( p3 k6 F: E& C有大师影响这么深远。大师这部《疏钞》留下来,当时他度了不少众生。他这部《疏钞》,世世代代不晓得度了多少人
  ~2 _& K! L8 k$ }!这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 |+ V0 r; h% _

% y7 \2 l3 [4 }  Y& T0 K0 |2 H  T  『顿忘肤见』,顿时忘掉自己是浅陋知见、愚痴下根。本来不敢写的,现在因为前面这个理由不得不写,不得不作 ; w5 \! n; G' v2 _' l& v8 {
这个注解。『既竭心思』,「竭」是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心尽力来为《弥陀经》做一个详细的注解。这是说明他作这个注的因缘、
% `0 m# d) ^2 N理由。/ r- A% B% K! m6 f% k/ ?- J! k& n
) K2 v3 C8 ?0 G, t1 ~
  下面这几句话很重要,也能够看得出大师确实是宗教皆通。宗是禅宗,教是教下,世出世间法,他没有不通达的,
# _7 j6 v$ M- L! g绝对不是一个平常人。这部注解的内容,做到了蕅益大师所讲的「博大精深」。 ……3 L  ~. M+ @+ l" I
9 N+ L# A7 Y" }; ~
                       
1 g9 A& Z( L% [# y, ^         10        01-003-005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v; O( z' T; z, ]
   ' h% h4 W- K6 a9 G6 W: _) b4 S
……闻,你要亲近很多善知识,你要皈依许多法师,所以今天搞成这个模样。错了!真正要觉悟就要赶快回头,路只能 4 q, I* v8 ~# ^  }5 A
走一条,两条路是决定走不通的。一部经,一个法门,尤其是这个法门真正简单。+ Q  F& m* r: f& [& j0 z

) J1 Z' B: L+ a; S  『但以四字洪名』,阿弥陀佛。『直登不退』,这句话我们不能轻易念过,要晓得「直登不退」不是平常事。三不
$ A$ V' U, c& p, M# R退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会上有分,是法身大士。圆证三不退,那是等觉菩萨,跟观音、势至地位是相等的。) e* [) R  ]1 K5 z7 r, l, w! v' t5 y
& }* R$ V; Q2 ]; Q. K/ Q- O
  『事不繁而功极大』,念这句阿弥陀佛真是简单明了,不麻烦!这功德利益,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能跟它相 / m$ V2 h  y" ?# _
比。可是问题关键,你是不是真信?世出世间一切法决不动心,那叫真信。你还去读别的经,看别的书,还到处去听人 6 F3 c! p' I9 d" }5 v# D
家讲演,你就没有真信,那没用处!真信,死心塌地,就是这一门。旁边柜子上摆的那些经书,见如不见,与我都不相
) ?# Q) {  X; x5 N0 `9 g干,那些是供养别人的,供养那些不信的人。我们已经信了,《弥陀经疏钞演义》是供养我们的,其余三藏十二分教是 4 N# P* x+ `; `) K: q
供养不信的人。
" a5 }, a+ o: p6 V' V/ r3 a+ Q4 \7 @6 w) ]. k
真正具足信愿行,他就是这一部经,其他的统统放下了,这才是真正具足清净信、坚定的信心。蕅益大师说得好,西方
& A) ]( j; g9 [9 S( g$ B世界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品位高下的条件是「持名之浅深」,你念得愈多品位高,念得少品位低。能不能去决定在信
8 ~0 N0 b% h% C- d4 H# Q! T愿,你要是有三心二意,那不是真信。所以要有坚定的信心、清净的信心,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决定不会空过。
  v  s2 ?3 C( f- _  n  \& N; H: b& F所以这个法门不难。
; e$ q7 M& X' o/ f9 j& Q- M
" `: W- h$ K0 C3 W  我讲经今年是二十七年了,人家问我的心得,「阿弥陀佛」,这是我的心得。我要不讲上这二十七年,我也不相信   E% C7 Y* y. A1 z& n5 q
!这是我学佛三十多年,讲经二十七年,我自己体验到的。所以我现在别的都不讲了。你们这里有些同修听我讲《华严
, u" ]2 J- u, r( w& ?1 i经》,你看我讲《华严经》讲什么?全是讲《阿弥陀经》。拿到《华严经》的经本讲《阿弥陀经》,句句都是讲《阿弥 . V! _9 H4 }* B/ Z  t, _2 n  P( p
陀经》,是我自己真正得到这个好处,真正得到这个利益。我给你们说,我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有这个把握,决 * o0 L1 f  z! V% o$ K! g8 R7 O
定往生!劝你们大家都去,还是那儿好!许多人想移民到美国,美国不行,还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一定要移民到西方极
/ z( K  T" {0 e3 ~# G& n1 q1 b乐世界,这才稳当。 ……5 G; y! i5 ]* f0 Y. O, \

$ E; ]- y- R1 \. {4 C! r
1 Z$ m1 [7 `6 c$ |* f0 Y* F11        01-003-0052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L$ k) l% K4 u/ B5 v   , W8 K8 W$ t( v! s4 h
……地。『系念』,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心里面的牵挂,你只要有一丝毫的牵挂,你就出不了六道。不出六道,三 . \0 L" W' M( @9 d2 _0 s
途的成分多,三善道的成分少,这个事情很麻烦!什么时候你心里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呢?这是我们学佛人要深深警惕的
/ b: j' V# I" Q& Y/ v, P6 r! O5 e  c( Q4 l2 P
  M- S; ^" E, d$ K
  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求生西方净土,就是这个目标。既然求生西方净土,与西方净土不相干的事情统统要放下, : H, T  l3 i& P3 {4 D7 F" w( t
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大乘法、小乘法、显教、密教统统要放下,这才是真正相信。经只念这一部,实在讲这一部就够了 9 f& U" J  f' a# Z* m
,法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读经,读累了念佛,这是我们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这样才能往生,这才叫真信切愿 , K" I: u1 I' e$ v
,必定往生。我们想想,我们心里那些牵肠挂肚的事情有没有把它打扫干净?
! ^9 p) r" i! w! Y# S7 \  ~0 B
6 l+ p0 r. t2 `1 c  『瞥尔情生,万劫羁锁』,锁是刑具,枷锁、手铐脚镣一类,这是比喻。哪怕是极短的时间,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 ) e% t9 p$ a, M4 T3 \* \
境界起了个妄念,「情生」就是起念头、起妄念。前面一句是六根没有接触到外面境界,是你自己打妄想,烦恼习气, 2 b0 V, i9 l( p' h/ V' r' ~
牵肠挂肚放不下;后面这两句是讲你对境情生,也就是对境起了念头。佛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 9 X. {$ P( j7 `/ U
不动」,如如不动就是讲上面这两句,自己心真清净,什么牵挂也没有,不动心了;后面两句是不著相了。外不著相, ' B+ D! V! o' K" i+ m7 H( [
内不动心,这个才行!如 ……. ?* t3 y  p. y) |) w
7 d4 T7 S  F$ S! u  c7 E( x1 ~/ \
                       
4 ]6 w% d/ x: T4 E) c( X4 V4 V         12        01-003-006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7 Z9 ]# Y% P1 U' a- n) X% v2 y
   . a$ m7 q7 l  R. M
……到,你去修,不管怎么修法,充其量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这不是究竟法。在佛法里面,大乘见道位是要明心见
# d1 e: b% c5 ^& z  O( ^性,不但是要把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要破一分,这是大乘的见道位。以《华严经》来说,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最低 1 M# S% `, K' t" R
的阶级是初信。初信菩萨断的烦恼品数与小乘须陀洹相等。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身分?没入流,初信位也谈不上。古德 4 V/ ~- o" X' [0 ]% Z. W
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念佛往生的这个法门,十方诸佛没有办法普度众生,换句话说,末法众生没有出三界的可能。  Y4 @2 _3 Z# c% S

, j# J3 P4 f7 ]0 ^6 C- z5 h  净土宗当然也要见道,不见道怎么修道?但是它的标准跟一般教下所讲的标准不一样,它的标准是要对这个法门真
# v' m0 S5 y& ^信发愿,烦恼一品没断也没关系,你要能够信得切,真正能相信,真正肯发愿,这就是这个法门的见道位。也许你听了
9 X4 U8 V8 \/ w; F2 m之后心里很安慰:大概我已经见道了。可以这么说,但是见道之后还得要修道,你要不能修道,你还是不能往生,这一 9 H4 @( C% E) |: P, [, H
生又要空过了,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之苦。
7 H4 ^  X0 F& W  C  u2 w. P: Q7 q7 E4 H: ]  [( v& C. C% y
  怎么修法?这里告诉我们,这是『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这是这一科的题目。在佛的一代时教,无量法门,大乘是
& V( T4 G! n  W& t* R径路,小乘跟大乘相比,大乘快,小乘慢。小乘经上说,证得须陀洹果(初果见道位)之后,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
! ~( O/ E( x( }1 F7 h证得阿罗汉,不是一生能证到的。大乘要证到阿罗汉位,或者比他 ……
5 S. w; D8 R8 l: v: v
  G1 ^+ F4 w1 s% U' k# ]9 @                        
- H5 m: {6 Y% k4 W( k* u3 d         13        01-003-007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4 ]- E. b/ p& k8 W4 ]* U$ Z4 g0 R   7 c7 z$ o6 p2 b. O* S+ o  K' n
……一个回来了。回来之后给他家里送信,他那太太就怀疑这个朋友把他先生害死了,这个疑团始终解不开。这个先生
$ @0 [/ {7 P! k7 G8 x  J死了之后,这个鬼很灵,还常常来找朋友聊天,他说:我家里对你怀疑,你把我太太带来,我当面给她解释,这个怀疑
# B) F0 l4 p* R% N8 n8 b就可以消失了。他听了这个话,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他这阿弥陀佛一念,这个鬼就叫起来,他说:你不能念!你念的
. M) f" F5 C( ^$ U9 j- |+ G6 v% {) t时候,你一身都放光,我受这个刺激受不了。他听了这个话,就又念了几声,鬼就跑掉了。於是他就晓得了,他也不去 ) |% }: n. U1 h6 f  i4 Q3 I+ R% t
给那个朋友太太解释,从此以后他就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念阿弥陀佛。他才晓得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那个 * Q/ D& B5 {( h& [" R4 U
朋友他不是一个恶鬼,念几声阿弥陀佛,他不敢沾边、不敢接近,他要离开,才晓得念佛功德不可思议。6 Y& D! k% X; [' P( O

6 V" Z$ k# x7 M- H  「五逆不生」,要明了究竟是什么缘故,绝对不是说这个经上所讲的不及《观经》,这个想法那就错误了。莲池大
( n$ |/ v; z9 M2 {" |4 j' i师说得很好:虽具五逆,不谤法者,未必不生也。+ V5 w+ J2 e! m* v" M: i' H

' q" c2 L& G* a3 K  疏【良繇谤则不信,不信不生,故所谓疑则华不开是也。】
8 r8 g5 ~! [* p( N" h. B, y
% b6 ]0 I+ v5 `* W7 E  所以,决定不能怀疑。这个法门秘诀就是有坚定的信心,有真正的愿力,真信切愿,念佛持名的态度就是不间断、 , C  G0 ?2 I  X
不夹杂、不怀疑,这样修法,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没有一个不生的,古德说:万修万人去。今天时间到了。& A; N4 X+ x/ f% ?* {# r

" p, n6 S: ^& l  k+ I: w) B  
9 G4 \3 ~& {; Z- b/ i+ G0 u
/ \: M1 l  e- U* m5 j  
6 V, Y( i5 b: f5 Q" H# @; _
3 k. @- ~8 C0 p                         # Z- [4 b1 ~6 c/ E: e  m" b( U
        14        01-003-007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7 _; z+ t( i! M7 @   
6 o7 m% U  x' U" e$ r8 R& q……是善根深厚,善根深厚为什么这一生会迷惑颠倒去造罪业呢?这个事情,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未 & e# l4 F% _+ Z/ M! v7 N) Q
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尚且有隔阴之迷。什么样的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彼於前世住菩萨道」,这是真
) C" w% I7 W; Z* L6 d正菩萨,不是假的,「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供养四百亿佛,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你才晓得这个问题的严
/ @. Y0 p5 c, r7 Z! }重。他这一生迷失了,去造五逆罪,这很可能!但是他善根非常深厚,可惜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知识,所以执迷不悟
( u: t6 Q  t1 g- V,他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了,这一遇到,经过善知识一指点,他就觉悟了。觉悟之后,他就肯真正的念佛,真信切
; E5 F# j7 j8 J) T愿,虽然念得少,只念了十声佛号,也能往生。《往生传》里面,张善和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唐朝时候人,他是临
# v8 H' ~7 }; j( Q7 _8 v% C命终时才遇到佛法,十念往生。
, j/ [. R. ^2 {1 r4 X# ^' R( ?
3 _) d& T: F0 Z7 @) A% P  我们读了这节经文,决定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临终十念还可以往生,现在多造点罪业没关系。你要是这么想,就 + Z! Y& w5 h0 Q! s
大错特错了。诸位不要以为这是在家同修,出家的法师有许许多多临命终时就糊里糊涂。可见得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 M8 b# `$ W2 F/ V6 w. i8 y平时要努力、要修福,要认真的修学,要学古今那些往生的大德,预知时至,无疾而终,多自在!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榜 4 a! _2 Q) t* ^6 p/ u  W
样。
0 _8 J& ]6 p5 b& h/ m5 _
8 q1 h8 p1 V6 Z1 p  疏【况大本云: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堕地狱者,非五逆人 ……
6 d* Z2 u3 F5 x) d  c! Q" J
* i  f$ L, Y( s& D$ b3 f  t                        
" T1 U# @' K% ~! K3 {7 s; W         15        01-003-011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Q9 O+ M! J) R. J) m- n! n   ' {# a0 N$ H% |
……没有疑惑,信心清净。
" ~2 d; M3 [1 v
! d, u4 y7 d4 r9 L- p) J4 N* M  钞【精进表愿行,精者不杂。】* h# F# M! S/ r

5 @* J9 t2 y& M" H) S5 r, L+ F6 L: h  就是不夹杂。; K6 ^4 R$ C: ]' D: z6 `  q9 }
6 |; S+ o  _$ h& J! R4 c  U
  钞【进者不退。】
1 ?! Y5 E3 z3 {7 ?' v% [: V7 E8 ^% t
  就是不间断,此地讲的『不退』,不退转。3 ]1 Q7 p) Z# f7 A" O. d

& Y- B2 Z. B: p  P  _  钞【不杂者,经云一心不乱。不退者,经云不退转菩提是也。】& K+ ~* D5 S8 o4 Y; z# Y9 D& A

+ P# v* k* w: a0 q  干陀诃提菩萨他就是代表这个意思。信了以后,这才真正的发愿。信心不坚定,愿力不强,所以他修行不努力,容 ; _: h" O1 V) G  C; p" J
易懈怠。凡是我们看到修净土并不是很认真,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知道他那个病根都是信心不坚固。
$ _4 V5 a5 P9 ^# O% J1 R# }信心果然坚固,愿力自然强大,他一定把念佛当作这一生中第一桩大事,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佛不能不念!我们 ; F1 S: R' E4 R- b- R
晓得,他真信了,他真愿往生,真是在拼命去做,这样的人决定有成就。深入经论,第二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接引众生 ! k! i7 G1 _8 e" g( u* C
的能力。我们自己得这个利益,这个利益是无比殊胜的利益。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利益,我们今天得到了
2 ?, z4 l2 @! l0 i3 T,得到之后,当然自己成就。5 H0 o0 z' E( D/ j) n6 ]2 Y
, n2 y6 t) N# P7 r" t, p
  可是我们要想想,这个恩德佛给我们的,祖师一代一代传递给我们的。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佛说,没有祖师代代相传
. u; N+ h) x1 F3 M4 p: w$ p,我们怎么能得到?这个恩德怎么报?没有法子报!我们替佛盖个庙,佛不要住我们这破庙。我们拿什么东西供养佛, . I+ w" g0 V& G& R5 ?
不要说佛吃了,佛闻都不会闻一下。唯一能报佛恩就是弘扬这个法门,遍法界弘扬,希望一 ……
0 h: g) E1 Z8 v# D$ v0 e# g2 p' }: h0 s$ z: g; E; t0 D" D
                       
7 {% `5 f9 C% j) }+ U         16        01-003-012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h! |/ J- L4 Y   8 o! x8 S/ }; B2 I" B
……萨是阿弥陀佛的传人,大势至菩萨也是阿弥陀佛的传人,他们说法跟阿弥陀佛说法没有两样。『虽云势至,实弥陀
7 U4 J  D' a2 o1 v说法无异』。我们就晓得,观音、势至跟阿弥陀佛说的是同一个法门,同一个理论,同一个方法,同样一个境界,完全
. c5 C5 s2 b- c/ }$ e3 \没有两样。老师传给学生,学生所讲的跟老师所讲的一模一样。
6 a+ [$ g6 Z# D: \
1 M8 i' N8 e+ o* `  钞【未知后后无尽,夫奚不可。】
* b  u9 E, c: e1 T0 x# c. W
# x/ q) ^/ D% ~  说后后无尽,那有什么不可以?当然可以说。即使我们现在在凡夫地,我们今天读净土三经,依照三经的理论方法
- l3 K* u& }, d7 P修行,自行化他,也得到一些弥陀的气分,阿弥陀佛的加持。换句话说,与弥陀、观音、势至说法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 a% B/ F/ X4 F# ]% o9 |. O2 C2 s
都是劝你真信切愿,持名往生,都是劝这个,没有两样。如果讲其他的经论,我们比不上那些祖师大德,比不上那些再 : U$ a6 A8 J- k2 R' N3 a/ R7 U; i
来的菩萨。讲这个法门,大致总差不多,这一点诸位好好的去想想。
5 Y1 B, o2 s0 l* z/ f) `/ t2 c8 ]+ F3 E( _3 q# j
  自古以来,净土宗的祖师大家都尊称为「大师」。现在这个名号滥用了,只要是出家人,他自己称某某大师,这个
3 N! `4 G4 g# p; W3 q是笑话,不可以的。「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你没有成佛,你怎么可以叫大师?连观音菩萨都不敢称大师,称大士。你 $ W3 w  a" @3 T9 }. p# u+ r( x) k
们有没有看见菩萨用大师德号?没有。所以现在一般出家人用大师,这样就超过佛了,这个不可以的。所以在我们中国 8 E9 G( I' a; ?7 @
古时候,皇帝的老师称国师,禅宗的称禅师,教下的 ……- a$ U% I( J" J0 m2 H' @
, f, D& F& Q$ |$ s: n, Z
                       
; q+ Z( q" Q4 k  B; O& Q         17        01-003-014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S( o" N+ q3 }' ]0 \! V2 a0 N+ l   - a3 |. _* W% u0 |1 \- o+ T6 c) \# K
……去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那个寿命是真正的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是真实的无量。这个要不是无量劫来福 2 p- w9 w8 n; a3 D/ a
德善根因缘成熟,决定不可能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也不可能就相信。/ M& w8 m  D9 e# f7 s- I

1 d$ Q- W* U9 [& L3 W# z$ M& p: ?  信,这个信有信得浅、有信得深,有人虽然相信了还怀疑,而不是死心塌地的相信。愿也有浅深不相同。行,功夫
( w2 u+ x) @! Q! O4 c4 c也不相等,有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有人一天只念十句,十念!那怎么能一样?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大小就不相
! U6 R0 j9 a4 {8 Y, X# h同。诸位要是真正明了这个事情,我们今天要取的是什么?要取的是永远可以得到的,永远不会失掉的,你取这个,这
. X! F& m% B6 n& G! `4 g是你聪明,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你真信,真的发愿,努力的念佛,你那个莲花就一天比一天大了。半信半疑, 8 M) F- d7 ?. j' `% ]% P
似念非念,纵然往生,到那边去莲花只有一由旬,很小!
5 W( A" e. A4 H" [& U4 z- T" ~3 t7 a% q
  我们不要留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为什么?这世间一切法一样都带不去。大家都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既 " g# \3 `6 n: w9 [. |
然晓得死不带去,何必要去争这个?你现在还没死,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还没死,明天能不能活,谁敢保险?没人敢保险!意外
' A) J- y- O( Y9 s的灾害太多了。我们有一天的生命就应该努力一天的修行,不要争世间这些东西,这统统是假的。/ Q$ ?0 J, K3 s9 f
$ j. I+ D+ ~9 d/ T
  我最近遇到一个同修,他很发心,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想自己去建一个小道场来修行,来问我好不好?我说:  8 G& w3 V& Z2 t
……
2 _1 J# s$ N  v- [: V8 i2 y( S
4 L' `0 H" t$ O  I: x, S, X                         2 w" Z5 l+ G8 o: L7 b
        18        01-003-016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t" L2 @5 n6 F
   
$ X# _" G. N  ]! v, K. G……不断,自然就没有了,这个高明!所以这个法门叫妙法,很有道理,不要断,自己没有了。『不为侵害』,烦恼决
" \! K" L3 j  z( K定不能损害你,不能坏你的信心。
9 Q4 L/ B- Y0 _5 g, Z) t3 g( c2 }+ n- _; }* z
  钞【一总余承,如上根例。】# Q  @3 v  s: Y( X% r/ k* F
' A; }8 O& _* h, n% m9 Q; _! M- @
  五根是以信根为总,其余四根统统是信根生的;五力也不例外,五力还是以信力为总。信有了力量,后面进、念、
% I! o6 m8 q" o& _  a定、慧统统都有力了;信没有力,后面这四条也是没有力。可见得它这个关系是非常的密切。
! z8 m  ^4 W+ V$ Q9 S. J% k* W8 z0 j  U+ Z$ Y. o) O" C
  由此可知,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净宗法门,信是三资粮(往生三个条件)里面第一个条件,最基本的一 7 a' p. w& F3 ?/ d( O( h
个条件。诸位想想,你没有信,你怎么会发愿?你怎么会念佛?因为真信,他才会产生这个愿,愿是从信生的,有了愿
/ X- o( q6 B: ?9 Z6 p2 Z5 X,他才肯念。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念什么佛?他不会念的。由此可知,信是根本的根本,的确是基本的条件。- d+ m! U" k7 Z6 O2 P2 v/ J% O+ A. x
. ~; c9 B% U: R' Q
  我们修学,跟定一个老师也是如此,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跟这个老师时间再久,老师方法再巧妙,来指导你,
8 M- ?5 y2 h6 a8 Y& g+ |* q" M5 e你也是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对老师没信心。没有信心,对老师必然轻慢。所以那个对老师的尊敬,他为什么会尊敬
: P! w7 h* \9 m& G3 ~?他相信。对於老师愈有信心,对这个老师就愈会恭敬,表现在外面是尊师,老师看到你这么尊敬,他就晓得你对他很 ; x# c( [" q- a4 g
相信,他说的话你能依教奉行,老师就会认真教。老师教给你的, ……
2 Q# q9 G( R1 n, V* e8 e# T, i
2 I# K* y( i: h1 c                        
( p0 [* P6 ^+ r2 [         19        01-003-017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 b4 }3 B+ T7 V7 @   * C+ G6 R! d" n- @8 h
……听到这个,他会怀疑,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怎么会有这么多鸟?他就会怀疑。对於这些初学的人,那就有解释的
4 c( A% A9 E& o必要,解释是对这些人说的。如果对於老同修们,换句话说,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并不能真正生起信心,这样的人有没有
6 y$ G/ D# R8 [+ F?有,我们相信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现在念佛的人,念了多少年,临终时他不念了,他怀疑了,这种情形都有。《无 * l+ Z2 E9 t9 b
量寿经》里面,本师跟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心以神力加持,叫与会的大众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三转法轮里给我们做
) \1 N4 k! |3 I1 q证明,作证转。
+ [2 z6 f+ J* Q
! i! o4 o7 C! R( [& l: [% I  我们在末法看到念佛往生的人,他们念佛功夫浅深不一样,所以往生的瑞相不相同。大凡是真信真愿,瑞相都非常 # \( M* ]" m. ~1 c) W% W
殊胜奇特。新加坡最近有三个往生的,就见到有佛光,听到天乐,闻到异香,这是真正往生。像美国D.C.周广大临命终 6 d, s5 K; o7 t2 w6 a3 M
时才闻佛法,只念了三天三夜,见到西方三圣从云端下降来接引他往生。这些瑞相足以给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
- X' Y/ v- j5 v,不是假的。你相信,这是有福!不信,这是没福分。
( L5 ~# t6 A: V" M/ N2 a4 |  ^' u5 _8 J
  近年来,中国大陆、台湾,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大陆宽律法师写了一本《往生录》,台湾林看治老居士写了一本《
# I5 C% _* w+ d, x' _! A& X# p近代往生见闻录》。由此可见,这个法门真实不虚,能信能愿这是真正有福之人。所以这个法门,念佛的秘诀就是不怀
$ W! a- Q, {; D+ o$ E& r4 E+ h疑、不间断、不夹杂,心行都 ……" k; n" v' i& G: V
0 V1 M8 ?: \1 e- Z; v. S7 \
                        9 D! h0 \1 O7 e2 j; A, h
        20        01-003-020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n$ u  A# m& b
   
" w0 W. p/ o. F3 r. h8 H! v6 d……三辈九品来论不退转。『未断烦恼,生同居土』,这个烦恼就是指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没断,就像我们现在的境界 ( T6 e6 ^# U  a9 C
一样。烦恼没断,怎么能往生?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能不能往生,就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坚定
6 ]  ?  n& D' d& T的信心,有甚深的大愿,求生净土,那就一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就是在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功
: j" [$ p$ C. N夫浅深就是断烦恼的浅深,你把见思烦恼都念断了,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就生实报土,那 3 ~% f" Y: _+ b
是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2 D3 p( e. b/ X% G% `' L# H
# `* Z5 |% C8 F$ C5 A0 S
  这个信愿,说实在话,不是普通的信愿,所谓「真信切愿」。真信,唯独信这个法门,要把其他的法门修学的方法
7 |: ?3 W: p1 J统统放下,你才算是真信。决定不能说,我生病了,赶紧去拜药师如来,以为阿弥陀佛管不了这一桩;有了灾难,赶紧
: K/ K8 ?* d2 D  ?; J# s# Q; F求观音菩萨。怕念《无量寿经》、《弥陀经》还不够,还得要念《普门品》、念《金刚经》,甚至还念个「楞严咒」, ' Q- `0 Y8 Q: j4 F0 ^
还得拜个《大悲忏》、《水忏》、《梁皇忏》,搞这些,这叫不信。一心求生净土,还求发财、还求升官、还求儿求女 & _6 N  S; v' t7 Q8 ?6 i; v( i
,这是愿不切,这愿是假的。真正的愿,世出世间什么都放下,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真正往 # {9 m/ w( @+ U
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我们看到有信愿行的 ……
4 N( k$ v: p* \/ n
6 n! w9 U. [! L
/ n* n0 P1 q2 W* v91        01-011-0046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 n2 j- z' g( S5 @
   9 Y  \' h6 R+ _$ a/ ~$ b0 z
……。佛说法是三千年前,佛说已发愿的,当然是指他方世界的,因为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不知道多少诸佛
5 _4 H+ X1 x( T; R* y1 N+ V世界人去往生了,那是已发愿,已经往生的。今发愿,是释迦牟尼佛说经那个时候。当发愿是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发
8 {; _5 m6 G* v7 ]$ C. l愿也必定跟过去人一样,决定得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这就显示你因相信,或者是依深信不疑,所发求生 7 C: V1 j  y9 Y) y% [
之愿决定不虚,这是真实的。「非信不能发愿」,这是真的,你要不相信,你怎么会发愿求生净土,这不可能的。所以
1 D8 [! a! F+ j, ?信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深信,一点怀疑都没有。「非愿信亦不生」,如果不能真正求愿往生,那个信也不是真信。 + ^% M& T# a; t$ a, B# K. g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信通常有迷信、有正信、有真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那个信是真信。我们知道有不少的这些法师
3 Y; D4 o8 O! ~! f( w大德们,他们也讲《弥陀经》,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不求生净土,他劝别人,那是什么?他是正信 $ h# s+ B7 z0 b' R
,他不是真信。他认为还有别的法门比这个更高的,看看你们这些人程度不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吧!把阿弥陀佛看
7 Z5 G# Q8 B% _低了。他虽然不能算迷,但他不是真的;真信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肯往生净土的。「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这一 % O' P6 M( {% t" `1 |- P
句是劝勉我们应当发愿。, N1 `) z% e8 w, B" y3 _

; ?5 @% }2 l& |$ ?  「又愿者,信之券」,券就是凭证的意思,证据、凭证,「行之枢,尤为要 ……& y7 R" V7 N- R. |& v

% F8 M0 V# w8 [) Q, b5 A+ g         ' H1 C) P2 }* H, @% h' Q$ G2 n
        92        01-011-0047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 `, p) g: y0 X5 h1 l& [) R* r* Q   
7 a1 \8 U  o. ^……面讲的「即身成佛」,印光大师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个人提问题。所以这法门真的殊胜、真的难得。$ y- o' O% D6 m% G
6 C& K) X$ Z3 h  \3 W+ k
  【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 d# \# |/ |0 K( S. j/ o8 \) R: A5 ~

# k/ n- p% J" m! F+ `1 `  能持的名号,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万德的名号。能持,真信、真愿,这个信心、愿心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
1 ^/ \6 l( k# D议。所以:
+ X' A% [" `! X7 e. p- s/ e/ k% M7 {- S  H% W
  【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 ]$ Y( s# ]* R! n# O' Q: ?
* C  G; i- D! A: E5 M- ~' w8 m# f  【我见是利。】
  o: i. j2 K' M$ l) |5 L2 J. y, N' D
  我,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句话是《弥陀经》上的经文。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这个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 : q' @' u& b4 C4 l6 J
利益,佛亲眼看的。
; C6 i; R1 l( D" K. R# P( {/ p$ a! V7 a, g
  【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横出五浊。】
5 P4 c. _+ b& r9 r/ @/ V  X$ g
! }; p* H) @/ _: U- j5 E6 J  这是利益。一生当中就成就,不要等第二生。: o+ F. Y/ w  @6 `; @
6 ~$ o5 L9 E  b7 p
  【圆净四土。】
8 ~6 j0 q- {% C$ ^- G$ p
# H" N, `( K% z: Y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平等,这还得了,从凡夫地一下就超越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超过
6 e* o- O/ o0 s' k; M去了。他们像爬楼梯,一级一级爬得好辛苦 ……
! w' X; B& u+ I; z- I* U' F2 {' h" D1 i: X/ ^5 y* [; o; V0 A
                       
  Y: Y" z$ p( }9 g         97        01-014-000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 z" k6 ?0 L) n   
4 }  E- Y2 S9 n6 S' V7 v. K1 N……有一法是例外的。「心要」,这才说到了万法的根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这个法门可信。
( A& J, Z& z5 J; k' b3 Z8 d. \6 J4 K7 I9 g$ T7 |" L$ d
  所以有些人问我,西方极乐世界真有吗?你相信它真的存在吗?我相信。基督教讲的上帝,你相信吗?我相信,我
. T! p5 Z( b# X比基督徒还要相信。什么道理?基督徒不明理论,佛法讲的道理讲得透彻,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给我们 " {6 k  W2 h! h3 J, @/ n2 l
讲基本的原理。又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的现象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会有差别?从心想生。心想什么它
5 ?7 h! A, e6 k就变现什么境界,境界都是变现的。它想基督教的天堂,就现基督教的天堂,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相信,他未必相
2 J3 q; F; s: T. Y0 X7 l信,我们真信!懂得这个原理,所以这心要那是讲尽了。" V5 O4 R  ~' n3 R
+ `; x  y$ z2 Q" s& D6 p
  其次讲「境要」。境界,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前面讲的是原理、是根据,实在讲最重要的是境要。我们今天这个境
9 Z( c9 G( N/ h5 F0 s界是我们自性变现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还是自性变现的,为什么我们要舍弃别的,求
& B, s- m- R' h$ A6 A1 `" {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讲到我们问题的中心。我们这个境界是我们妄心变现的,我们迷在这境界里面,这才有苦。诸佛 5 X9 l) O# J/ F/ `$ {8 j9 y
刹土虽然是真心变现,要跟西方极乐世界做个比较,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所以世尊叫我们求生西方净土,一切诸佛
% F' c$ m  K4 d7 J$ w3 j如来也鼓励我们求生西方净土,道理在此地。$ G, |1 \9 h( N! e. |+ y
& E. N8 Z2 b# r. l2 W' q; L
  西方净土从理 ……
/ J% v3 P  n% E# p, j6 d" W( z0 S( Y
        ' L1 P* ]5 T; R, n. d
        98        01-014-0012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1 h' c2 O* [! U) ]6 h" w# m7 }   " `4 G( W0 c* @( _0 c7 e# \- ~
……弥陀佛一样。你看四十八愿就知道。$ d0 c" n/ @1 R& E; G0 {' B8 V
2 Y7 B1 T2 o' }8 f. p  Y- ]+ b' `7 ?
  所以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岂不是一生到那里就成佛。实际上他并没有成佛,但是在样子上说,他已经成佛。这个 8 p. e" o/ Z. c& l$ s3 S# F7 [; ?
成佛是弥陀本愿加持他的,就是天台家「六即佛」里面所讲的相似佛,很像佛,他还不是佛。为什么不是佛?他的烦恼
! Z* i9 V! E  V* u8 {习气还没有断尽,他是带业往生的。但是从外表看,他就跟佛没有两样,叫相似佛。到那个地方再去慢慢修行,再断烦 ; {0 p, E/ O; Z8 b' ~7 }  e
恼,再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那就是究竟圆满佛。这是西方极乐世界非常不可思议的,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
4 w; _4 |$ V7 V+ F- I8 u) z" B- o+ o  N$ s+ Z* p
  所以你要晓得净宗的殊胜,不是殊胜在将来,殊胜在现在。现在我们能够真信切愿,依教奉行,现在就圆证三不退
9 ~6 ^2 Z1 v/ [2 ~。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圆证三不退。无量殊胜的功德利益现前就得到。正如同经上所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
, x& ]6 H$ Y% M5 v& F9 E8 G致」。我们在经上看到,在四十八愿愿文里面看到。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不退转。在一般经论里面告诉我们,阿鞞跋 - b9 ]3 ~$ f7 ~( i3 R' X
致的菩萨最低的位子都是七地菩萨。换句话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至少智慧神通道力跟七地、八地菩萨相等。一般人
9 E  P7 [* R0 s! `( |$ o: r要想修到这个境界,需要修满两个阿僧只劫才能够达到这个位次。净宗法门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 ~6 s4 O! l- r8 x. D。所以这个法门是圆顿法门,确实是顿超,他不是依次第来的。古大德 ……+ d6 G# n4 d! I" \
& r2 y6 ^4 {& h4 I" O+ c# V6 t6 l
        8 q0 Q8 h4 L0 {( M) y& N5 h
        99        01-015-0002 弥陀要解演义1 ]; X1 H% Q  ]" {4 }0 S- g
   
- V0 K7 r# }% m5 z( k. l( L……生,只要你肯去,这个权决定在自己手上,不是决定在别人手上。只要我们真正肯去,阿弥陀佛展开双手欢迎我们 4 Q$ N4 k5 t+ p7 C7 m$ p2 y
。佛门当中有一句俗话说:「佛度有缘人。」那也许我没有缘?7 U3 t8 _9 ^% p

, y; a7 X9 h7 |6 V% |  有人问我:「我有没有缘?」
! Q  r+ y# V  ^( }" \- W8 r+ v: ]* q4 a# B) c9 x: n
  我说:「你没有缘。」
% ^0 q: I/ D' D) B) _8 z4 Y* g0 R* d1 u! S3 S9 b* {/ Q/ h& p
  他说:「为什么?」
) {2 x9 ^4 G4 {7 ?( {) `2 X% o6 H6 y. |- M$ q
  我说:「因为你自己不相信自己有缘,那就没有缘!」
) ^, o3 Y5 j! T& m% [" r# b" \8 |) ~
  昨天跟你讲的「信」,第一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这一生决定得生。你要有这个坚定的信心,来问我你会不会往
4 X# m; w$ R2 P) {6 I( H7 u; q& A生?我给你点头:「你一定往生。」为什么?你的信心太坚定了。2 p6 w( f/ J" {  H- T! V% k
. ~9 u& U& u+ J; G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真信、有切愿,那决定得生。品位高下,决定
# e  b7 D0 @8 t+ S在持名功夫的浅深。那是往生品位不一样。但是这一点我们不要在意,不要老存在心上,无所谓。什么原因?因为到那
4 T" _( d6 \  L, O个地方,佛力一加持,都把我们拉到阿惟越致菩萨,我们操心品位干什么?所以对於品位这个事情不必操心,要知道过 0 z4 l. x4 P+ h2 J1 ^: P( j6 @
分的去操心品位,那叫打闲岔,那叫打妄想,往往障碍了往生。所以不要求这些,自自然然顺理成章得佛力加持。所以 * J/ l! v7 x) U: j- c
一定要相信那个世界是真有,决定不是假的。
' M" l$ x" H0 F- B' q& ~. [2 V1 Z, |3 i, B  U+ [4 N6 }* N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正报庄严。那个世界的导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是真的有这个人,确确实实在那 6 W: y- R- s; v/ K8 _) b5 w
个地方住持教化众生 ……6 j4 ?; D% {4 ?, I0 D4 z

, S: V  ]+ S/ j        
7 S" e, W4 @  z* r: y6 G9 J/ e2 p( v" \% _& d
          e% u* e- w% O3 R- c
       
; k2 Q, W5 l7 a9 T0 S1 {6 J, L# m2 @9 p# i& i$ t
        100        01-015-0003 弥陀要解演义& F. J+ ~! B1 |# h8 ]9 g( O0 \
   0 s1 v! c# v' ^4 a7 z& F
……。我们读了这个书就知道,净土法门智慧摆在第一,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接受这个法门?像前面我跟同修们所提到 5 c/ @$ c- Y; {! n0 \
的,在一切法门里面,你能够认识这个法门,能够选择这个法门,这就是最高智慧的选择。可见得这个智慧在净宗法门
: ^% Q. U4 v4 p  `5 V$ F! C1 |+ i是非常重要的。蕅益大师一开端就跟我们说「信愿是慧行」,这是智慧。: G% m( C+ |+ _9 |3 q
( I- y  f' s% T& J3 o, R
  念佛的人有福!福慧双修。能不能往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往生与否的决定之权是在自己手上
- C* S8 t9 ~" |, ^3 a,不在别人手上,也不在佛菩萨手上。大师说得很好,再问问自己有没有信愿?真的相信了,真愿意去了,那你的条件 ) z1 j6 q  J# i# y$ I  E
就具备了,你就决定得生。如果你不是真信真愿,那往生就没指望了。所以要真正相信,真正愿去。# }4 @* L, z7 d5 @2 f* p
4 t4 {# J) G5 t- Y1 \* J# g: H& d( ^
  也许有很多同修会说:「我真的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4: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愿意去。为什么我念佛功夫还不得力?我往生还没有消息?前途还很
/ x- w; q2 C# m. ~3 s渺茫?」这个问题也要自己冷静的去想一想,你的信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愿?嘴巴里说得很硬:「我信!我愿!」心 " F4 F. f) r. W1 u: a. x2 q" H
里不愿意去。如果说明天就往生了,你会吓死,不得了,明天就要死,这还得了!可见得你这个信愿都是假的,都不是
3 H  B* e. i, o! v: \) C) D7 g真的。如果是真的,听到明天就往生,高兴得不得了,哪里会有恐怖、会害怕?所以自己冷静想想,我们嘴里说得很硬 $ S# z! s7 m2 Q/ E$ [$ z0 b
,那个信愿原来全是假的,禁不起考验。这就是你 ……1 S5 |/ i6 _" d

& N6 A+ a& O, d5 A$ C
2 I4 F% T! c# j' ]101        01-015-0005 弥陀要解演义. K, j" H6 O  X: b( Z  D/ J. D
   9 ~: T1 ~6 N& U# K' @3 [
……的环境好,修学的环境好,这是一切菩萨念念当中所希求的一个完美的环境。像这样美好的环境,在一般世界只可
) O# w9 H" m, G8 a! G& b以说是理想而已,哪里会有这个事实?而没有想到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理想,随顺众生的愿望,真的使我们的想像得到
% F: n- ^# K% B( j( }# v了实现,这是世尊劝导我们要求生净土,十方一切诸佛也这样的教导我们要生极乐世界。假如我们对於这桩事,也就是 ) B) \6 ^. O3 q# u+ C: C6 w" p
这个事实真相不能够透彻明了,我们的信心愿心就生不起来。
8 _$ h' T0 a6 c3 L/ o3 v
9 U( u% A7 o5 V) N  也许诸位同修说,我们现在的信愿都很坚定。你这个坚定的信愿没有经过考验,到生死关头那个考验的时候,你才
* E6 r" L. e+ U; c$ ?会发现你这个愿是不是真的?信是不是真的?所以真信切愿要通过考试那才算数。那么如何建立?一定要在理论上去探
  w8 f4 }0 o5 m- Z讨,而事实真相不仅是娑婆世界跟西方净土,乃至於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我们多少都要有一个轮廓的理解,这样才能够 0 A8 s4 M7 i; L, i4 H
建立信愿。由此可知,这个信决定不是迷信,这个愿决定不是虚愿,一定会兑现的。0 g4 Z- R7 W% K% @2 c5 b; |

# D; N, F: i% [4 G, m  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说经上说,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上善前
# c6 U  g, C- L# U5 b面介绍过了,就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也在西方世界,这个诸位要晓得的。许多人向往弥勒净土,而不
; H% g4 M8 K% i; k" E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弥勒菩萨常去的地方。所以要找弥勒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 ……3 q3 ^. S/ a2 V" y& n

) h' Z! c2 C+ }) v) n8 C        
3 T' k6 `+ \) u0 N$ W1 s' u# E: s7 i7 I* d% v9 L0 o0 F
        3 i+ b! B2 k6 p( s: P- K# J6 A
       
4 {' W5 X: O! o1 r/ ~) l
1 V# _5 h3 x0 w0 k6 r0 q. \         102        01-015-0007 弥陀要解演义5 ]! |0 Z/ F6 G5 L
   
' q4 Y! Q) ]4 I% `5 K" t9 q6 O- l, K! R……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
" v8 i0 i# G7 ]8 N  `/ w" q- \) c) W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4 f4 G6 l. L* l  r1 r. t# L! V( ?4 z2 a
  经文末后,诸佛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诸佛共同来作证,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甚难希有』是什么?在 6 |' c% p, G: r; e+ F
五浊恶世里面示现成佛,难!在五浊恶世里面为众生说这个法门,难?他有个比较,渐修的法门容易,大家容易接受;   y5 M+ t; O% [6 C
顿超的法门难。说其他顿超法门,也许还有人能够接受;说净土横超,接受的人就少了,尤其是难!因为这个法门不像
3 |0 B$ V: _6 ~  |; T2 E+ A其他法门要修苦行,这个不须要修苦行,只要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一心持名就是老实念佛,你看这多容易,多简单,
& R6 ^" c7 a/ [) v  M( j/ J真的是方便到了极处,而且成就之高,不可思议!任何法门的成就,都不能跟它相比。难中之难,佛能为我们说出。9 f8 J; _+ Q. x: ~3 c9 J/ g: ^* b

) S1 m1 v. P" a/ G8 I+ D* w1 w9 i  『五浊恶世』,「浊」就是污染,「恶」就是造恶。现在我们冷静观察这个社会,佛在经上讲的浊恶,我们的感触 ; g9 p' X6 V- T" T. i6 D: ]9 h9 Z
非常鲜明。所以我常想,古德修学这个法门,看到经上讲「五浊恶世」,他怎么能体会?实在不容易!现在佛讲五浊恶
2 r! j, D+ Q5 L$ H. s" x世,在我想,一个普通初中学生都会体会到。, P3 \, q2 s, J" |0 E

: C2 i$ T" g! h) V6 f7 @0 p- a  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地区,政府都提倡环保。环保这个名词,在过去三十年前没听说过,最近这个问题愈来愈 ……% j+ w+ A! e" P8 v. ^7 J# }" x  f
7 a: U$ p( K; H8 D
       
0 P2 C& e1 f$ i) \
# k4 a0 ~* O9 w3 K3 q  `/ C        6 o6 F- k. w" R& q( p' ^# ^7 C6 \' x
        % E3 }& Y' p  f. T8 `6 v& ]

3 w& `0 l2 q5 X' u( d& d: C4 r         103        02-002-0002 无量寿经大意
. x3 L- B0 k0 e; ~3 g   
6 \* J: `* O) y2 C% q……你的善根;你能够发愿求生净土,你能够执持弥陀名号,一心专念,那你的福大,你这个福德是无量无边,你这一 ( n7 S7 L# q9 a4 c- o
生要成佛了。因缘是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这是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了。当年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灵鹫山
8 E* N. E# b( {$ v. C上一万二千人。这一万二千人是佛的常随众,如果包括一些居士,这些国王、大臣、一般普通老百姓来听的,二万多人 . p- J" O5 W# A9 ]  w
!灵鹫山当时二万多人,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成熟了,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佛讲经因缘具足。他们已经二个条件现前
. L" [# M) x4 `' F: h了,佛成就这个因缘,三个条件具足。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入灭三千年之后,我们今天也遇到这个经,如果真信、
) C1 W' |7 c7 a) A  {/ F真愿、真行,我们这一会的殊胜决不亚於灵山一会,这个会是平等的,我们的成就也是平等的,这不可思议。所以这是 5 f( d; b$ j6 w9 c( P( m% ]1 \
「真实之利」。经上不晓得讲了多少难。) Q9 b* |! A& c, E# p9 A
; W9 w, A0 O6 t) L: S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 {- J, ?) L: Z- T) |: u& b
, p7 A" }. f0 Z6 q
  真是希有难遇到!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遇到?几个人遇到后真正体会到、真正明了?遇到的时候,他对於这个经 9 |9 ]+ k( f' U' K& f8 B, k2 C
的好处并不明了,遇到等於没有遇到,这很可惜。所以我们知道这个法门经典的好处,我们大量印行流通,到处赠送,
1 `. K% t4 n( u3 R9 A! ~1 m希望因缘具足。缘有了,那一方的人善根福德还没能够现前,送给他,他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经书看待,不晓得这是宝
8 P, G0 l! m' r7 ?& l2 \贝,这个可惜!所以这才无可奈 ……  `) B6 L* {. L  ?/ F* M

8 k, }% L# I0 C" u        
( b# @5 x$ C7 K* C6 R$ E         104        02-003-0016 无量寿经- T$ x/ M' _. M  n# f- _
   
; s3 ?7 X0 M1 a) O( X3 v……身符都灵,为什么?一切诸佛保佑你,你什么样的灾难都遇不到,同修们要注意到。现在有很多人项炼上挂个佛,
4 |/ _: G  Z. Q( r佛牌子,以为这个会保佑,不一定!这个经是真正保佑。所以,印成小本的目的是便於携带,印成大本的是便於你在家 " H- m# {! C4 v9 R3 l1 m
里面读诵。这就是讲供养,我们应该发什么样的心来供养。底下这一小段,是讲真实的功德。! [$ k$ D. i& `& G) ~1 |; w, V

2 {$ i0 t7 Z: t/ k5 h5 G3 @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M$ V+ i# t& R4 M
) H) ]. [( C  ~6 w3 p' O; i. W
  『一念净信』,就是前面所讲的发清净心。净信很难,净信的功德无比的殊胜。可以说,如果你有一念净信,你将
& _  U' ~; g* n$ q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决定的把握,这个人可以讲没有怀疑,决定往生。什么叫净信?净信是专信、真信,一丝
4 u/ T* l8 C3 P6 h毫怀疑都没有。甚至於十方一切诸佛来给你讲,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还好、还殊胜,你就谢谢诸佛,我已经受了这个   \, v8 M, [5 H- m9 U. t8 O
法门,那个我不要了,这才叫做净信。不要说佛到你这里去,这是佛教给我的,大概是真好的,心里一动摇,你的信心
' N+ _! {  l2 f不清净。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特别来找你,「你不要修这个,我还有比这个还妙的」,我都不要,不接受。你的信心要 0 [2 Y% T' h. x, r0 q0 b
到这样的程度,这叫「一念净信」,换句话说,决定没有二念。我就相信这部经,我就学这部经,除这部经之外,我什
! E: l" v* Z* Q. f& S  _么经都不必要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用不著;所有一切法门我都不要学,我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这叫做一念 ……7 r9 \9 C  v  e9 I# {* l# ]
: k; }+ U0 u; F/ B; h+ E8 h
        ' _9 {0 X* g, r" _8 z# |
" T7 `/ W1 E1 c; G
               
* l# C$ h7 i& Z- W         105        02-003-0021 无量寿经
0 y# g/ X5 \* }% Q( L$ v/ {6 r$ j4 c   . [) f8 p3 w" H( @) c
……,好在哪里?『现在』,现在是已经在极乐世界的。『未来』是哪些?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马上就要去了,这
# f$ }' r. Q+ W4 a7 w就是未来的。你看看这经文多好,说了,连我们统统都包括在其中。同修们只要欢喜信解、发愿,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 0 w* m) b2 L6 l5 a3 N% R( J
方七宝池中莲花已经生出来。只要自己努力,有个三、五年,必定有很大的成就,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这个菩萨众包 ! Z+ c( w8 s0 M7 r" p
括我们大家在内。: [# J) x+ O/ a

( p' l' ~, M$ y  p  【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H2 m5 M% z/ `8 F

8 `% x2 m8 Q" X7 j  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人,那没话说,他一生决定成佛。我们现在已经发了心,发了心这一生决定去,决定去就决定 & E" {4 H. ]# s2 D# H0 N, F
成佛。所以『究竟一生补处』,包括我们现在就是的,你只要有真信切愿,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快速的成佛。除
) _" b$ l7 x- K; ~非你自己要学地藏王菩萨,那就没法子,你说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那是你的大慈大悲。下面就说你要学地藏菩萨了 * |) A" r1 j" z9 Q; y, I; x

" u. T& t) I1 Z0 q; P/ _7 ~& I  u
& a6 x3 U" k* }) r1 x/ C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 A6 M0 D/ i; M0 w3 a$ G( m

. J- M% b4 ^8 v1 I' R6 I+ o  这就是讲他还不著急成佛,著急赶紧去度众生,这就是地藏菩萨的弘愿。由此可知,地藏菩萨从哪里来的?还不是 # G& q) n, L% B  T# J* W
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他要不从西方极乐世界来,他哪有那么大的智慧,哪有那么大的神力?统统是西方极乐世界再来 5 ?" J0 E5 D& p2 M# {
的。他有大愿,『入生死界』,就是到六道轮回恶道里面、地狱道里面去度众生,度 ……
  k5 c. U' n1 Z% H# c3 M5 t( Z
7 V1 z/ X  M& C7 R        
4 ?- E, J7 r$ o0 e- y8 w7 g
4 b3 n+ Z' q" W. u0 m                & B: O$ h( B" a% @& R$ Z8 W( a
        106        02-003-0028 无量寿经
7 S2 b. n! D: E* W! I. r   ! g6 U. |; C1 ^; k& @
……菩萨跟他讲,你看彼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菩萨摩诃萨』。菩萨,我们往生去就是菩萨,从下下品
* e0 ]6 t' p& @+ \3 b,不但下下品,连疑城里面也可以算是菩萨。摩诃萨那是法身大士,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证得理一心不乱的,这是摩 , k, Z1 g3 D& ?2 \4 K
诃萨。『善获利益』,这句话不可思议,利是利益,利益是无量无边,就是诸佛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你说这个利益多 5 B# B7 K; @  C1 n3 h, Z6 b
大!无量无边利益里面,通常讲第一殊胜的利益,可以说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那就是不退成佛。实在说,这 8 k. f% S. L4 j2 u  [1 ^0 I4 U
些我们如果回想一想弥陀四十八愿,就知道一个大概。
# C# n: ]( F# f4 B9 i
+ ?) I1 x2 l4 |' k# b  这殊胜的利益,「善获利益」,这善巧,怎么巧法?真信、发愿、念佛就得到了,这个太巧了。善是善巧,这样一
( A% B! i, {& K3 C个巧妙的方法,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这种利益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不但是到西方,没有到西方去,现在就 2 _. Z& n/ S. o) W3 Y% y, c
得到。你现在得到,你自己还不觉得,不过我要给你说出来,你也许想想,的确是得到了一点,得到哪一点?现在你读 * O" v. E7 T- V0 F. ?
这部经法喜充满,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利益。从法喜充满生恭敬心,发愿想依照这个学,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但是你总
( L% a# V8 F/ q  @6 p& `. o& f有了这个心,这就是你开始觉悟。从前不觉,现在开始觉悟。你这一开始觉悟,十方一切诸佛看到你、听到你了,你心
: j7 x6 R  P( t! N里起这个念头,佛也知道你,佛欢喜,一切诸佛欢 ……
, j0 {# F/ _/ q, @3 ?# m* n' J, b, |: _, P) t
       
' h1 T6 y4 j! U9 p. ]+ Z1 G$ n& G: n, j/ w: \& v/ l
               
- U. x; R( Q. c! Z         107        02-004-0006 无量寿经玄义# g5 }- F8 m. q, |
   . G  x$ z6 x; t2 n6 l% A. ]
……福,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世界,这是中国人有福。中国人眼前虽然遭这个劫难,这个劫难对於整个世界,乃至
( f' y! ~$ m) N# }. H7 h- K: O: v, Q於对於历史,都是有很大的贡献。
6 M5 c  k: d% f( N9 Y3 `* }* t6 z& B4 C
  我们回头再看他老人家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对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真实的建立、坚定了。『得生与否,
8 T3 P1 V8 _, x& h+ o8 J; S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看你信心够不够?你相不相信?你愿不愿意?关键在这个地方。 " a- y/ ]; Z$ S
可见得这桩事情它不求人,世间事是求人难,这个事情是也不求佛、也不求菩萨;换句话说,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4 I2 F7 g' |6 s0 f
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信不信?愿不愿?如果你真信、真愿,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所 ( u( E( w. E; Z3 t$ L- p
以关键在我们本身!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咱们的心的确是定了,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只要有这两句,西方极乐世界已 1 U6 l8 ?! t9 S# a( G0 @6 D
经注册了,已经挂了号,这个了不得。# F* W) U. B7 b9 i

3 o2 x+ }8 y; q# T2 D  诸位同修,你们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我看你们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已经不是这个地球上的人。为什么?你们
- ^- p8 q1 Q; h1 \% {) Z# D4 W( \已经注册,已经挂号好了,随时可以去。所以,这个愿一发,这个信愿一具足,我们这个身在这个世界上,无量劫以来
- s/ l; g+ k7 E' w$ i生死轮回在娑婆世界,我们这个身叫最后身。来生还有没有?来生不来了,永脱轮回。来生如果再来,那是菩萨化身再 9 `8 h/ m0 N, u, A/ i: Y& M
来的,像莲池、像蕅益、像印光 ……6 y$ J% P9 ]1 w2 j4 H3 G& [6 H
% ~9 [2 G. N& X0 b0 K4 f
                       
( R9 b8 ?7 r: K! P: o% Q7 s         108        02-004-0007 无量寿经玄义7 R! v! f0 h; F& }
   6 I+ W2 l( {* M9 r/ f
……几句话要记住,这是讲我们念佛的功夫。你说佛号要怎么念法?这是最简单、最要紧的开示,《观经直指》上说的 1 {% L3 e. o  G1 F
。《观无量寿经直指》是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大师所造的,他的注解。他注解上有这么一段话,说「念佛求生为解冤
: P% s3 z8 m  _" [- [释结之要诀」,我想这句话是我们每位同修非常关心的。我们都晓得我们有很多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常常来找麻烦,因 % ?* I8 ^# X; X5 M7 [
果报应。我们害了他的命的要偿命,欠人家钱要还钱,这些冤亲债主生生世世不晓得有多少,只要有机会碰到,总是来 $ a2 U$ j$ w2 |/ `; n
找麻烦。这个怨怎么样能把它解开?这个结如何把它化掉?灌顶大师告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真信切
7 S4 _0 r; x3 m7 u: t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有冤亲债主的结统统化解掉。
" q7 r+ J4 l, f% M. U
8 ^$ a: p  ?3 f4 t* U  他这个话我们听了以后,仔细去想想,真的一点都不错,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麻烦你,而且希望你赶快成就。为 ! V* _3 }6 n' I! }+ F; a2 S  P
什么?你成就了,他就得度。因为你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你统统看到,你有天眼通、有天耳通、 6 Q. y+ Q3 V& C+ {* W# s# w, Q  o
有他心通。这些冤亲债主跟你有缘分,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缘你就没法子度他。这个缘,善缘也好,
4 ]# c) ?' u# p: C恶缘也好,只要有缘就会得度。佛不度无缘之人,你有缘分的人这么多,你就可以去度他。所以,冤亲债主希望早一天
5 R+ H6 q" K" c你成佛,你来度我,他不会障 ……# u- w, J) R; q, ]0 u

! b) P2 S" |/ e2 `- O                        
1 v! g4 C4 n5 p: f         109        02-004-0008 无量寿经玄义
8 n6 @' R1 ^8 Y0 j   
; m# e# O* K0 V0 w- y$ {: @……面,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修持名念佛。他把劝他父亲这个法门,今天也劝我们,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不相 5 m0 c& M$ i+ o1 w8 r
信,那真是愚痴,无可救药。8 s  I9 g9 |+ S" A1 w1 F1 f8 H

) L# F8 N; m$ V$ j$ o% u! ]: H  【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 B  \2 j& J; K4 S7 o0 Q

+ E. t5 \) H: Q* m+ z  径路当中的径路。再看底下的文:
: q9 }$ o0 m7 M* |3 E5 G, P: ~! @1 b- h/ S, G# L% W3 u: k
  【四种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3 16:52 , Processed in 0.1023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