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 18: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众宝庄严。正报,圣贤共住,极乐世界大圣,大圣是指法身菩萨,贤是大菩萨,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统统都是圣贤。「故知实非世间之天人也」,有天人之名,跟我们这天人决定不是一类。「至於彼土中所谓为人与天者」,依义寂法师的意思,「有念佛兼持五戒往生者,并此以次,皆所谓人也」。这是说什么人?指往生的人,他念佛,他持五戒。五戒是在这个地球上得人身的根本,所以你要记住,我们死了以后来生到哪里去?五戒兼持清净就得人身。这个五条真做到,从心地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K0 `8 b- Y$ s 你看看,酒这条戒叫遮戒,喝酒本身没过失,喝醉了,犯前面杀盗淫妄。为什么这样?他头脑清醒不会,酒醉干出来的,所以酒叫遮戒,预防的,不准你喝酒。酒的开缘最多,因为中国中药,很多药是要用酒来配这个药方,应酬里头、祭祀里面都有酒。但是酒什么?酒不能过量,就没有过失。菜里面可以有料酒,当佐料用的,统统不犯。为什么?你吃这个菜不会醉,那个酒的量很少,只是一点气味而已。还有生病的时候,以酒为药的,那可以用。年岁大的,七十以上就有开缘,七十以上身体衰弱,血液循环不好,酒能帮助你血液循环,所以这个可以用,但是不能喝醉。所以我们年轻时候,在寺庙里看到老和尚吃饭的时候,他有一杯酒,那个时候我们初学不敢问,以后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讲到这个问题,老师把它讲清楚,我们明白了。佛菩萨慈悲,需要用的时候给你用,不能强迫你不能用,不可以,这要懂得。年老的人用药酒,中药泡在酒里面的,这个对於帮助他血液循环,帮助他身体健康,这有帮助,可以用。佛菩萨慈悲到极处,所以有开缘。, d* u7 |* B$ N, Z9 g
戒律不是死板的,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你一定要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开,什么时候不能开。应当开的时候不开,你错了,你不知道佛陀的教诲。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开的时候要开,大概开多半是利益别人,所以要有智慧,活学活用。要找机会,掌握住机会,帮助初学。有很多人不敢学佛,为什么?戒律太严格,我这一学佛,这个戒我受不了,不敢学了,连皈依他都不敢了。我们遇到这个机会,要讲给他听,他听懂了,原来这么方便,他就皈依三宝,他就能受戒。宣扬佛法,让他相信佛法,让他对佛法有好感,度他入门。7 b: l( q- x+ R/ u5 x! [
我自己是遇到一次,应该二十年前,我好像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到北京访问,住在旅馆,我下楼,正好有个朋友上楼,我们在楼梯上碰到,美国的华侨,他在北京,告诉我,今天是他大喜日子。我说什么好日子?儿子结婚,新娘是日本人,酒席就在这个旅馆里面,来的都是贵宾,两国的。证婚人是政协副主席程思远,电影明星林黛的爸爸,请他做证婚人。碰到我了,把我拉去,也要让我去当证婚人,两个证婚人,一僧一俗。我答应他了,为什么?那一天来的都是高官,有好几个部长,日本的大使,大使馆里面重要的干部都来参加,这好机会,他们难得,遇不到佛法,所以我就参加。宴会没有替我准备素菜,我们吃肉边菜。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杯酒,我跟他们大家敬酒。我旁边是廖承志,廖仲恺的儿子,他跟我坐在一起,问我,他说你们出家人也能喝酒吗?我就把这个讲给他听。他说佛法是这样的,才恍然大悟,他说那我们都可以学佛。我说是,怎么不能学?我这一杯酒,自始至终我陪你们就一杯,我不要再加第二杯,你们喝多少杯我不管,你们举杯我也举杯,我这里头有酒。因为证婚人要上台致辞,有十分钟讲话,我这十分钟就是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机会教育,到哪里去找?找这么一帮人找不到。所以缘分遇到了,要布施,法布施,好事情。这些都是一些居领导地位的人,他们对佛法认识清楚了,就会支持佛法,会护持佛法,会弘扬佛法,不会做障碍。他们听不到,真正听不到,没有办法接触到。所以我们碰到了,一定要把它介绍,什么是宗教,什么是佛教,讲清楚,讲明白。
- p- C# v* ~7 L. n( D 所以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於中国人来说都是圣贤。君子都不能去,贤人在君子之上,圣贤君子的国土。我们往生是到这个地方去,去了之后圣贤共住。顺便提到的,就是一定要重视五戒,五戒不失人身。十善生欲界天,十善里面加上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加上这三个,五戒里面只有不妄语。什么叫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是希望这两个人结冤仇,希望他两个人斗争,这是两舌。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人。恶口是说话很难听,人没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恶口。这人傲慢,没有谦虚,都能看得出来。有的人能劝,要劝他,为什么?他接受;有的人不能劝,他不接受,不接受你劝他,他跟你结冤仇,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五戒里头没有贪瞋痴,十善里头最后不贪、不瞋、不痴,生天道,这是天业,生天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的人,学五戒、学十善的人,也念佛往生了,所以称他为人天。「又地居者,人也。或在虚空者,天也。」这说法也说得很好,极乐世界的人有人喜欢在地面,有人喜欢住空中,喜欢地面,他居住的宫殿就在地面,喜欢在空中,他的宫殿就升在空中,得大自在。所以这是故有天人之名。
0 r$ R7 M0 p) d# m 下面这段是举比喻,这段很好懂,念一念就明白了,「举喻类显」。请看经文:7 s- _) g( Y' Y9 {/ d" n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
+ q+ _& |% g8 G, N* I 他在帝王身边,他的面貌、他的形状可不可以同类?当然不能,那差太远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注得简单。「右举喻」,举比喻,「以显彼土众生容色之超胜」,一共作「五番譬喻校量」,校是比较,量是衡量。这第一段是「以乞人比帝王。乞者,乞丐,讨饭求生之人,形容枯槁。人间帝王,养尊处优,形貌丰润,容颜光泽。以乞人比帝王,则丑陋甚矣」。他两个怎么比?一个是大富大贵,一个是贫穷到极处。第二番,「帝王比轮王」:; i5 z* S, x7 s8 F6 ? \0 ^1 r7 s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4 L9 y8 i2 K8 S* D
人间帝王跟转轮圣王站在一起,差得很远,又不如了。再以轮王,轮王还是世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