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3 1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嘴 巴能说话,能吃东西,在身能接触,在意它能想,它不是六根作啊!在两个 脚能走路,在两个手能拿东西,在五阴身心能办事情,能起憎爱二心,都是 佛性吧?五欲、五盖、憎爱二心,都是佛性的作用。没有佛性的话,眼不能 看,要是没有佛性,眼还能看,死人应该能看啊!
/ @, Y7 z5 n, p4 V4 X/ M" M5 i" k这段文是憨山大师的见地,他根据这番道理,判这段文是理即。「理即」这 个名称是天台立的,六即佛各家都认为不错,也可以采取。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此名 字即也」,这是他见地。「名字即」是修行开始了。「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知道自己性自劳虑了,这是名字即,名字即佛了。「以众生迷已」,好象 是「己」吧?不是「已」。迷自己自性,应该是迷己啊!这个已和己要注意 到,要分清。「不知本有佛性」,不知道自己本有佛性。「若遇善知识开导 。了悟自性。」了悟自己的性,自性是实性。「生即无生」,生就是无生, 换句话说,无生就是生。无生就是生,法身常六道;生即无生,六道即法身 。为什么生即无生?谁知道这个道理讲给我听?生即无生,什么道理?生存 在不存在?生是生灭,生灭不存在,虚妄的,虚妄的就是无性,无性怎么还 有生?所以生即无生。「知本是佛」,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虽然知道,办不 到,所以叫名字即佛。「以知名识字」,因为知道名,以名字而知的话,「 即知之一字。……」,就是知道了,明白了,叫名字即佛。这段文字,他的 见地很好。 ! Q, t, k/ f' J, T ?0 O' F: T4 n
「凡夫随顺觉性。此观行即也。」名字是自己知道道理,从理边入;观行即 ,从事边修。「此天台圆教五品观行位人。圆伏五住。先断见思故云劳虑永 断。三毒不行。故云得法界净。」天台的圆教,五品弟子位在什么位?圆教 八位,五品弟子位在那一位?讲法华时都讲过,五品弟子位是八位第一位。 五品弟子位上面是那一位啊?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位就是观行位,六即是 什么?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六即。这是憨 山大师他的见地。 ' r# `% O& }) K* p
「凡夫随顺觉性。此观行即也。」那还不够相似。「此天台圆教五品观行位 人。圆伏五住。」五种观行人。圆伏五住。什么五住?无明住地加上四住地 了。「圆伏」,伏是没断,不起,还有根,叫「伏」。这个断,唯识宗说断 ,断种子,现行不起叫伏,大家注意到啊!华严宗说断,种子断了还不能说 究竟断,要断习气,才叫断。
* g9 E- h3 C& _1 M' G「先断见思」,这是断见思惑,断了。「故云劳虑永断」,断了见思惑。断 了见思惑是那一辈人呢?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对不对?三果还没 断,三果上二界的无明还没断尽。「三毒不行。故云得法界净。」「耽着净 境。故云净解为碍。无明全在。」还是无明啊!耽着净境还是无明啊!「故 于圆觉。而不自在。天台判圆观行位与别信位。同断见思。名为外凡。故结 名凡夫。」天台宗判圆教的观行位和别教的信位,同断见思。 , o/ s, b ?) C# T
我们再看这一位。(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三?一八一下?九 )「谓一 切众生皆由意识妄想所执之我及七识所执之我。由此二识执我执法。」执我 、执法就是爱我、爱我者。「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他这是根据圆觉经直接 下来的,「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很好!他根据圆觉经下来。「曾不自知念 念生灭」,不知道念念生灭是假的!不知念念生灭,是不知道我和法是假的 。「故起憎爱。于五尘境耽着不舍而起五欲。故有三界生死轮回。」三界生 死轮回就是六道轮回,有人说六根对六尘是六道。 + l) k# [8 S) K; Z+ O( m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不生不灭净圆觉性是寂灭法。复为发明念念生灭者是 计性。」计性就是遍计性,双个「人」,不是单个「人」,是遍计性,遍 计执性。「由彼一闻此教。悟知此生尘劳思虑皆是自己狂痴乱想。然未能伏 断二执。」二执是什么?人我执、法我执,未能伏,也未能断。「未能随顺 觉性」,要是断了二执,就随顺觉性了。「虽复名觉即是不觉」,这是说觉 就是不觉。「故名未成佛。亦名异生性。」异生性就是众生性,天、人、阿 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异生不同。 : t! b! A5 z, l, g* B$ \
「若修奢摩他断见思二惑永除事障」,见思二惑,为什么是事障?大家还记 不记得?见思惑为什么是事障?它从爱取有下手,断了见思。「便能内发寂 静轻安。尔时便得无方清净。」这都是圆觉经说的。「故曰劳虑永断」,他 也是判见思惑是劳虑永断。「得法界净。……由彼断劳虑得净法已。即守此 净解。复为自己作障作碍。」净本不可得,妄本不可断嘛!所以华严经讲, 妄本空怎么可断?真本具怎么可得呢?「故于圆满觉性不得自在」,怎么于 圆觉性就得自在呢?有谁知道,讲讲这个道理给我听一听?怎么于圆觉性就 得自在?于无性知道是缘起,于缘起知道无性,就得自在了啊!无性不可得 ,缘起不可断嘛! . Y& n) M% ?& D
「故先德云。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不可在知解上 ,六祖说知解之徒不得法性。「以存知解是名二乘随顺觉性。以但断我执名 相似觉。不曰二乘而曰凡夫者。以法执未除同凡夫故。先德云。得到法身。 为法执未忘」法身不可得啊!「已(己)见犹存。堕在法身边亦是病。又云 。骑驴不见驴是病。骑驴不肯下亦是病。前病是异生所患。后病是二乘所患 也。」很好!各人印证自己,你了解如何?你达到这个程度没有?以人家来 印证自己。下课了! 2 U, M$ p0 P2 C2 {
真正有进步的话,你自己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见地,有一天你自己发现自己见 地的时候,他印证我,我也可印证他。 ▉第三十五次修学 . E. H$ |$ A+ C7 ], V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 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 。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 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 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 : P% x& a T" N! M6 q
案:缺录音带。 ■第三十六次修学
1 z6 T3 q: @; x3 t' U师父:佛法重于修学两足,佛说过,修而不学是外道,学而不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