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4 0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前面说,没有慧不能修福,修也得不到福。为什么呢?福善有真、假、有半、满,有是、非,你不认识!好心修福,谁知道造了一身罪业;造了罪业,自己还以为是在修福。所以要先读书,读书才明理。理明白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福田,应该怎样种福。人若智慧现前,自然收敛、稳重、温良、谦敬、忍让。夏先生也是在这一科考中了! ) P4 G" A1 ?) z8 R- K7 E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瞇目。
( M* p( J0 z7 E" ]) H$ j ‘张畏岩'先生,有才学,文章写得很好,在一般读书人之间也是很有名气的。‘甲午'年参加‘南京乡试',结果没考中。怨天尤人,大骂主考官没有眼睛,这么好的文章他没录取。
; ^- Q# D' X7 e, H5 Q; i 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 4 M9 `# \( y9 ~! ` n
当时有位老道,听他大骂主考官有眼无珠,不录取他的文章,在那里发脾气;老道在旁边微笑。
$ v' \# L- @) i) m% K% s5 \ 张遽移怒道者。 % ?7 ]9 l w5 ~9 }( O# ?- x' w) n$ B
张先生见老道在笑他,他的气就发到老道身上了。
4 z+ N8 t0 D3 L9 H/ r 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 l+ ?+ h9 s# j' Z 老道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所以主考官没录取你。 * G4 t: {- K$ b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 l3 w; X1 `0 R
张先生听了老道的批评,火气更大了。他说:“你没有见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的文章不好!”
* r2 g4 o# r5 P% W2 n) B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 d, E$ n1 J! H+ J4 g7 [3 V 老道说:“我听说作文章要心平气和,像你脾气这么暴躁,这么贡高我慢,你的文章怎么会作得好?”张先生毕竟是念书人,念书人服理;老道说得有理,他不得不服。
# U) a! p. o. P: m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3 Z' {& `0 _* t% G
老道所言的确是有至理,想想是自己错了!于是回过头来,向老道‘请教'。由此可见,张先生知过即改,这才是真学问、真功夫。
# G% @- K; h) V4 Y! L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 " W. w: O/ u- _/ ?+ G0 ]
这就是真正知道命运,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中不中与文章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命'有关系;功名如此,富贵也如此。你发不发财。与你做生意,怎么样经营、怎样策划,都没有关系!问你命里有没有?有发大财的命,即使没念过书,什么都不懂,还是发大财;财是怎么发的他自己也不晓得,年年都有那么多财富收入,这是他命里有!如果命里没有,想尽方法,使尽手段也得不到。 8 i3 b, j/ X$ e& s3 T% U8 @. C
今天,人不知命,不信命运,胡作妄为。天天造罪业,还想得好报,那有这个道理!为什么从前人的果报,很快就能见到,而现代人造的因果似乎见不到?这是因为大家都造恶,一个一个报来不及了!到时候必定是算总帐,一笔就消掉了。一个人的文学、才艺、富贵、寿、考都要有命运。创造命运,改造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否则。若是命里没有,非理非分的妄想求得,最后都落空;时间、精力都浪费了,那才叫可惜!老道又说: * ~/ b- O& g1 T5 W4 X/ u! l- g
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 a) ] G" d, ~2 } s 这就是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的--一定要自己改造自己的命运。命里注定的也能变?命里注定是常数,你能断恶修善就有变数;你不知道断恶修善,那就是真的一生都受命运的安排。果然能够断恶、修福、积德,你的命运决定会改变。
) P; m. h! r" {6 A* J# F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 x0 @8 V7 d: x( \# V! d3 Z/ f
这是老道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了凡居士在前面已经细说了。 ) R" a% E I8 g; Q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4 ^0 @) E1 o" O' D1 y- C 张先生说:“我很贫寒,能拿什么来修福呢?” 4 i! ^) ]0 l7 J3 o" v1 [+ {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
1 v. H4 Y& r# S5 z" [5 P# X 老道说:‘善事阴功,皆由心造。'不须要钱财。往往没有钱的人能够积大功、积大德。有钱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积德。 ( g5 U1 v" T: J) c! C
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
# |8 F, e0 K6 h 这是举例说明。像你刚才那个态度就是太傲慢了!你能谦虚一点就是善、就是德,这不要花钱。 3 s4 U$ e8 A" [2 \
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 d" U% H' b( P' f9 @0 i/ I6 N, T* l
考试不中,应当自己反省,改过自新,怎能责怪主考官?这是眼前的事情。可见善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
- V- k9 {$ C( M7 F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7 ^6 O7 y1 {" ^% O- G 这些事情,诸位读了能相信,你就有福;你要不相信,福就很薄。天地鬼神与我们人间一举一动,一言一笑,皆有密切的关系。这不是迷信,这是事实。从前朱镜宙老居士在世时,我初闻佛法,他为我讲过很多故事,是他亲身经历、亲眼见的、亲耳听的--就是战争里也没有冤枉死的。生死有命,该怎么死,阴曹地府都有记录,没有一个是冤死的。所以你不要自以为是现代受过科学洗礼的人,科学人也逃不出阎罗王的手掌,这些全是事实,决非妄语。相信就有福了!这是圣贤人的教训。现代的科学家对此事是一知半解--事理都不通达,我们一定要认真觉悟。 * N; I3 N7 E. U4 g0 X
(二)虚心屈己?受福之基
# ]3 u1 P2 } j9 O+ Y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
# g8 x% V1 E; _2 {6 M- F# ]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这也是事实。然吉凶祸福,原由我造,因此起心动念定要觉悟。佛教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行为要约束、要合礼。我们要遵守古礼,要遵守教诫,学佛就是为一切众生作个好榜样。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做到尽善尽美,就是佛菩萨。 9 s6 `! F, f& R0 p, m1 s& z
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 + G* G2 r! i5 v$ z: j% `8 ], L) t
既然发心修学净宗,一定要把《无量寿经》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我们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这叫学佛!从内心行持上真正去做,遵依阿弥陀佛心、愿、解、行的样子。塑造自己。依《了凡四训》做为助缘,《无量寿经》是我们的正课;持戒念佛,正助双修,这一生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一心一意作佛去!声闻、缘觉犹不为。从前禅宗参学,云“吃茶去”!今天我教你“作佛去”!真正可以作佛,一点也不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