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X8 d% [ n7 [8 H- ^) Q7 a, p5 ^! h% E
2 s" O1 ~6 D, U1 u, \5 f# i+ @1 Y- m `3 g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F; x* T4 v# |6 n* j2 N4 s0 b! b6 z% T& v6 w7 ~0 n: p
' {4 L9 S! X3 C- ?/ o3 s# n( L ?) p1 f6 i
发布:明华居士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6020.html] 日期:2010-12-20 1:58:00 收藏
8 v) a8 s8 z1 G! W. Q % x9 X4 e" b( I" v7 a; c8 R! x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 y6 y4 H& L& J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 }2 C5 [+ q$ _5 Q: I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 M* @* {' H& m# @+ c* M
. T0 E7 Q: i0 a编辑说明
0 Z; \) C' v4 L 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作者在京弟子在后记中说:“此本《白话解》乃黄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写此注解时提出三个指标:(一)不是把《大经解》翻成白话,而是在讲授《大经解》录音基础上大删特删,力求精简,通俗易懂,中心突出。(二)虽然简明通俗,但不失《大经解》原有的深度。(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突破。”由此可见《白话解》并不亚于《大经解》。作者弘法,一解再解,读者修学,亦应一读再读,益增胜解,咸归净土。因本书仅写至《三辈往生品》之上辈往生部分,未竟部分,需有愿者依照作者讲授《大经解》之录音(即《无量寿经讲座》全部七十盘,已出版发行)整理。我们期望黄老弟子如同黄老一样,发大誓愿,完成黄老未竟事业。
0 a+ H5 B" C. V H# N/ D
1 }7 [! H, H b, Q5 o前 言! ^2 ]) h: i+ M% C
或有人问,“为什么在写了《大经解》之后,又写白话注解?”那就请看本经《大教缘起品》。) |+ W) O( [$ F& r X
由于阿难在道场中,亲见世尊放大光明,色身与刹土都是前所未见的清净庄严,就向佛请问,显现这稀有瑞象的原因。世尊表扬了阿难的提问,其中最切要的一句——“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当来”就是指从阿难问话的当时一直到不可穷尽的未来。所以一切众生都因阿难这个提问脱离生死此岸,度过烦恼中流,超然大觉。为什么能这样殊胜呢?正因阿难这一问,引出了《无量寿经》。
7 O5 x+ p1 Z( p! B 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广说弥陀愿海的经,正是这部《无量寿经》。大师这两句话如同惊天动地的晴天霹雷,斩尽情执的金刚王宝剑。如来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如云如雨,中国佛教分为十宗,净土只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能说,世尊唯说弥陀的大愿之海、净土法门呢?殊不知,世尊出兴于世,只为救度众生。世尊对阿难说:“如来…所以出兴于世…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释尊种种说法,无非是救度迷徒,让他们得到真实之利。真实普利众生,唯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同生极乐。《华严》称为经中之海,一切江河细流都要流入大海,譬喻一切法门,都同归弥陀大愿之海,所以华严长子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士发愿往生净土。
4 f }# v+ |8 E0 H: E4 m/ p由上可见善导大师之说,是深得佛心的。大师说释尊唯独说弥陀本愿之海,世尊说如来唯愿众生能得真实之利,今后一切众生都因《无量寿经》而得度脱。这样剖出肝胆的开示,指出了大教的核心,抛给每一个众生一个定出苦海的救生圈。念祖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 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7 q7 T- {4 P, b9 z9 p) G
1 F0 F- Y/ b" s" {
一、经 题! p1 O9 K- v" C1 c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6 N, U8 P! p& Z% g)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谶译
, x* `1 u D [, N3 h' O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无量寿经 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
0 t2 P% O( ~/ F; z' z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1 P1 T% `6 ?$ x2 ^ w
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 a" j! @- s, t7 [4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赵宋法贤译6 _! L9 {$ V- A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 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 q1 O- A1 n: h* R2 G! o) E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3 D9 ?, I: O/ a/ b. T4 |0 K 9 V3 t6 m5 y: \- [5 |& }, d
想要理解经文,先要了解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经题的重要性可以想见了。本经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五种原译而成。五种出入很大,且汉吴旧译,文字古拙,所以读诵参研者都很少。先师继王日休、魏承贯之后,会集成经,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此书一成,大众钦赏,公推为《无量寿经》的善本。目前海内外读者、背诵者、印刷者、演说者,风起云涌,有日诵六部甚至八部者,有人称当前之景象是“大经热”。# B8 U# O* g: I, {1 u/ \/ F
本经的经题,一望可知,是把最近《宋译》的经题作为前一半,而把最古的《汉译》经题去掉两者重复的字,接在下面,就成为今本的经题。这就是会集工作的典范,只是会集旧有的精华,而不是出于自意的新作。这才能杜绝把后世凡夫的私见,当作世尊的教导来欺骗世人。从夏会本的经题可见,不但字字句句本于原译,而且会集之后,使题义更加圆满究竟,妙谛无穷。
' S; f2 }/ V& p. W! X7 q 第一个字“佛”。指约当中国周代,在尼泊尔降生的王子,后出家成佛,号释迦牟尼(华义为能仁寂默)。这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大悲慈父,大智大力的导师。十方世界有无数的佛,可是在我们世界上,八相成道的佛,只是这一位。所以只说一个佛字,我们就知道是专指我们的本师了。4 R: E+ W! d( u1 ]5 m& Y
“佛”是梵文佛陀的简略,辞义是觉者。佛与众生只是迷悟的不同,在迷惑之中就是众生,彻底觉悟就是佛。阿罗汉只是自觉;菩萨于自觉外,更须觉他,故菩萨具二觉;觉行圆满是第三觉,唯佛具三觉。悟达本性真实常住,了知诸惑都是虚妄,是自觉。以无缘大慈,平等普度一切众生,是觉他。穷尽本心的源底,自觉觉他之行圆满具足,圆圆果海自然成就,是觉行圆满。《佛地论》说:具足一切智慧,远离一切障碍,能开觉(开悟本有觉性)自己和一切有情。“觉”譬如从睡梦中觉醒;如莲花开,不借外力,这就是佛。(笔者译为白话。)又据《大乘起信论》:一、本觉。指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常说的人人本有的佛性,也即是法身佛。二、始觉。由于内因(本有清净心)与外缘(佛教经法)的作用,使众生于妄念中渐渐出现初步趋近本觉的知觉(如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三、究竟觉。朗然大悟,觉了心源,本来平等,始本不二,法身全显,究竟成佛,叫做究竟觉。1 Z9 U G! D* M2 g6 F/ H, y# V
“佛说”,表明此经是释尊金口所宣。又“说”字有愉悦的意思,佛看到众生机缘成熟,可以听受教导修习妙法,故衷心欢乐。( b; O- x" u, J5 c. l
“大乘”是喻,乘就是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