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4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君听到后来,却在心中暗暗的打鼓,这位女郎竟然是朋友的女儿!于是不动声色的问清楚价钱,付了钱请她离开。她走了以后,贾君彻夜失眠,他想:( O* M6 |* P% o$ v) P1 a/ y
‘我的女儿是否也会背著我做出这种事?’$ e F; ], F j" i. f P$ ]
现在的孩子半夜回家是平常事,况且学校的课业并非全日排满,有时说是同学聚会、上图书馆、郊游……她们若是不讲,谁会往这种事上去猜测?贾君又想:
$ f% U# i7 \! ]‘儿子现在交的女朋友是不是也做这种兼差的?会不会有传染病?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世界?……’
! o$ x0 V5 z+ H9 K, |- B0 z) y- \十年后的现在,大学女生公然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她们在警察面前,理‘直’气‘壮’的辩称:‘喜欢享受不同的滋味,又可自力更生。’
& K ~1 u. K0 ^报载这些新新人类主张:‘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这个‘我喜欢’到底会给明天的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 k7 `3 n, E1 T2 q+ G0 ^! P }( z. e8 o这些事情所产生的悲剧,也许是宿命的,罪或错,不全在当事人;然而,希望我们记得:上苍并没有注定要每一粒种子都落在沃土,或必落在贫瘠。
0 H0 t) M( e8 H风月场中,半生沦堕,若说进出其中能不被污染者,几稀?莫非众人都看不透吗?% F8 y+ p" {' `, m+ {8 @$ w' h% G
古人说:
" T" L5 X' a. g9 B, l7 R7 h, P皮包骨肉并污秽,强作妖娆诳惑人;! E& W( ?# `( m: C1 ]6 `7 Z# C
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 M# n' Y- ?8 L
他们没有看到未来,没有想到因果。3 K2 I, H, @1 v' C
生命的尊严,以及生活的意义,岂可如此糟蹋!
+ o" L7 O6 x4 m第七章 修福篇
0 L. I* e: ?/ q t, x童庆成·夫妇有节 修福有报
5 Z# o( I1 s0 o; ]* g9 [! R童庆成,安徽宁国府宣城县人,秉性聪明耿直,待人和颜悦色,顺情入理;平日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教,常对人说:
: K v4 ?; I9 j" ^, {( l‘敬天地、礼神明,不在焚香秉烛,不在化楮(纸钱)呈文。身有污垢当勤洗,沐浴需隐蔽,便溺需遮盖,若对日月,即是触犯三光;不著内衣、小衣与父母、子女及其他家亲共见;为人当自省,小愆大过,警一戒百,时防失足,此即敬天礼神之道。’6 D0 R% x$ _) r- o8 r* t: z
他无论尊卑上下,逢人常劝:‘作人一定要知耻!’受他感化而改变的人非常多。及长,父母为他完婚,庆成自忖:# S7 ` \/ H5 d! I/ V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原也是为了繁续香火,但不可贪图色欲之乐。’继而又想:2 D& D- T5 v# v: i
‘别人女儿嫁我为妻,不就是为了家庭欢乐,有所依靠吗?不知道她能否接受我的观念?如果我节制夫妇之事,恐怕她会误认我,嫌弃她有不好之处。’6 a# n* c* V. \2 C& R# i4 j4 p
这件事实在难以启口,庆成左思右想,不讲不行,最后还是向妻表明自己的想法,他对妻说:7 Q1 v" b& D4 T1 ^2 x
‘夫妇之欢,虽无伤碍,但是,乐不可极,欲不可纵;因为娶妻并非是为淫乐,而好淫者多精神涣散,所生子孙也易夭折。人们繁衍子孙,必欲求聪明、乖巧之子,因此需要拣择时日才行;根据古人累积经验的记载:“凡暴雨狂风、雷鸣闪电、双亲生日、长上忌辰、诸圣诞日,需当禁忌,不可肆行淫欲”,否则损精减寿,夫妇常争斗口,儿女冥顽不孝,或是愚钝难教,甚至忤逆,岂不让你我痛心?’# G4 e$ a* T4 [6 U7 A
童妻说:‘全依丈夫的意思。’# N' f3 [* q: q7 B
庆成夫妇虽同房共宿,但并不邪言戏谑;虽然如此,也没有影响到夫妇的感情,他们彼此关怀,互相照顾及鼓励对方。- l9 }/ e( `, X
后来庆成在春季考试时,中了进士,殿试时更拔得头筹,蒙皇帝亲自点入翰林院;三个儿子也都位居高官,一个女儿嫁到名门,女婿与儿子均同朝为官。* l' U4 j, y1 g x/ I
庆成并以夫妇之礼教诫儿子,女儿则由妻子去教导,他们一家果真都得到行善之功、修福有报。
6 J' i) B5 t0 E% t# J; A8 z文采丰富 尽作轻狂 老来凄惨 精神失常2 m R# o! a- U2 d
明末,苏州有一秦姓书生。聪敏好学,多才多艺,尤其善于诗词乐府,而且才思敏捷,即刻成文。但美中不足的是:秦生个性轻狂、刻薄,口不择言,文不饶人。见人形貌不堪,立刻吟诗而成,讥讽对方;听说某人做事可笑,便将其事编写成歌;同窗好友入学宫之时,秦生曾作游庠诗一百韵以贺之,可见其文采丰盛之一斑。8 i9 @" Q3 n& ~0 r3 G+ T) D& y5 w n
有一邻居,因闺房之事不检,被秦生知道了,即填词‘黄莺儿’十首加以调笑,内容绘影描形,刻露尽相,流传于远近;为了这件事,秦生多次被饱以老拳,或当街被追打,甚至要强剥其衣衫而痛殴之。还有一次,也是为了填词成歌,讽刺别人行为不端,而被告毁谤,诉讼于官府。但是,也许是秦生夙世习性使然,始终不知悔改。- p# c6 m+ V! M+ i9 c( T4 y
秦生晚年染上疟疾,痊愈后不久,精神又告错乱,常常自啖己粪,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亏被家人发现,夺下刀器,家人没办法,只得把他锁在一间空屋中。他找不到刀器,于是一点一点的自嚼舌头,然后和血吐出。那间空屋中所发出的臭秽之气,令人作呕,但老态龙钟的秦生毫无所觉。有一日,他自窗隙窥见庭院中,有一把劈柴用的斧刀,于是竭尽所能,破窗而出,取斧自砍而死。
4 K5 K& L( i/ T* ^7 E( |7 d; T他的病既不是家族遗传,又不是受刺激使然,令医生百思莫解。- u* G% X7 F c7 F7 `9 D
以秦生的才华,若多作劝善利民之文,或隐恶扬善之词,将有多少读者蒙受其德;可是他专写揭人隐私、传播闺文、刻薄讽刺之调,恼害大众,令当事人或其家庭眷属心有不甘,怨恨、嗔怒,至死不忘;由此自招恶报,不得善终。5 ^! ?5 Q% `8 }
悬崖勒马 为时未晚( a; g4 q+ k+ Y9 T% v: p/ A
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工文章,长于诗,善行草书,奇崛放纵。某日与画马名家李伯时,同去参访当代高僧圆通秀禅师,禅师不忍二人因心、意、识之作用而落于恶道,于是劝诲二人:‘伯时好画马,心念日日浸淫于马之百态,思而画之、赏之,再思之,日久成习,马态俱熟,形随心转,将来难免不知不觉于习性中堕于马身。’黄庭坚笑道:‘我可会落于伯时所成之马腹中,与其相伴?’秀禅师回称:‘伯时之心念与意识,思之在马,转身易形为马,也不过一身所受。而你,大丈夫翰墨之妙,当作有用之才。若尽作艳语绮词,靡靡之音,动人心弦,使阅读者、喜好者、传闻者,竟作遐想,心思荡漾,启动爱欲神往之念,误认追逐情爱、私下偕奔为浪漫风雅之事,这过失之重又岂只在马腹?恐怕要落在地狱之中。’黄庭坚听了,悚然惊惧,自此绝笔不作靡音无益之词。
' r' Z! Z, Y2 I《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朝东都人,名子安。在书中描写男女奸淫之事,刻画尽致。他的子孙三世俱为哑障。9 a6 `: N* j& ]+ @/ Q
上海一崔姓书生,曾绘倩女春宫图十数幅,淫巧绝伦,尝自把玩并展于友人共娱。后来罹患疟疾,忽冷忽热之际,见俊男美女十数对,赤身露体俱在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