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居士文章]黄念祖:净业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2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来经灭独留此经。中日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 (《心声录》)8 r- U# {& N+ l7 @& n6 J+ G% L
6 e7 q5 v" w% |. z; p3 r9 x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力踵前贤,誓成善本。掩关数载,稿经十易。文句精义,悉本原译,而流畅自然,浑若天成。会本稿成,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本一出,风行寰宇。四众弟子,获睹善本,欢欣鼓舞,不可名状。赞扬诵读,讲播印刷者,风起云涌。加拿大、美国现七处成立净宗学会,台湾、新加坡,亦皆成立。于此善本修习宏扬,现能背诵全经者日益增多,闻经获益者不可胜计。……本经光明,方兴未艾。 (《心声录》)
" W( l$ `7 D! `" H$ }
$ H9 j8 G; a; L' Q7 K- l; N  精读大乘经论,盼先从《阿弥陀经要解》、《普贤行愿品》、《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师与裴相两种)、《显密圆通》等书下手,尽此一期报身,行解相资,发起大菩提心。未发令发,已发令长,直至究竟。 (《谷响集》)* g8 b9 g3 z/ }. Q  i& G
# C2 f* }( E5 z& g" ~
  读诵大乘应以大小《阿弥陀经》为中心。《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目前先以从小本入手,以《弥陀要解》为核心,结合《疏钞》与《圆中钞》一同参究。复融会《观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深入《无量寿经》,以此为本。复以《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为辅佐。以上乃学净、学密者之必读经论,未可再少。 (《谷响集》)
) q2 ]+ ^0 K* k' N& t3 v: \6 e; W! M9 O9 l. z7 P
6、坚守戒6 o% R6 X) f: B6 u8 w' O
  戒是摄心。最浅近的说,就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真正讲到彻底觉悟的时候,好事也不著相去做了,就离开好坏,就任运了,所做的没有不是好事。像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戒的一个总精神就是止恶生善,这是最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条。你总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影响别人。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的上头,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这都不好嘛!具体说呢,作为佛教徒,应该是受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它宗教道门,皈依后这才是真进了佛门。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决心:我依止佛,依止佛给我传的教法,我也皈依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众,这就叫三皈依。有了三皈依就成为佛教徒。再进一步,居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个五戒不一定全受,你五戒能受哪一条,受哪一条都可以。比方说,酒我可以很容易就不吃了,我就受一条不喝酒。那你也受了戒了,你有了一条了。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要受,所以受一条、受两条、受三条、受四条都可以,受了五条就具足了五戒。因此受戒就不是很难了,但是受了之后就不能犯。再往上有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修密宗有密戒。戒是宝塔第一层,你要盖个宝塔,最底下这一层绝对不可缺。你不受戒不要紧,暂时你可以用戒来要求自己,总之自己对自己要有个要求吧。戒就能生定,定能生慧,戒是宝塔第一层。没有戒怎么样呢?就像一个东西是漏的,牛奶是好哇,你把牛奶倒在一个破瓶子里,全给你漏光了。你不受戒,受了戒你不持戒,破戒,都是漏器,你对自己一点约束都没有,属于漏器。现在大家没有因缘受戒,可以按这个来要求自己,减少杀盗淫妄酒这些事情。不杀生,首先是不杀人,也不要为了口福大量吃很多活的东西。不偷盗,偷窃抢夺、贪污受贿、占公众的便宜、私吞别人财物等等,都犯盗戒。在家人不邪淫,夫妇之间是不犯戒律。……受了戒就必须认真持戒。比方说,你不杀生,你要是没有受杀戒,你不杀生没有造孽就是了,你也就没有别的功德。你又没有救他,你有什么功德?但是你要受了杀戒的话,你就有功德,你有持戒的功德。从反面看,杀了生的话,要是不受杀戒的人杀了他(它),就是一个罪报,你欠它一条命,将来就要还它一条命,你杀它吃了,将来它把你杀了吃了,这样才平等,不然讲不过去,但是没有破戒的罪了。要受了杀戒的人,你把鸭子杀了吃了之后,来生你变鸭子被它杀了吃,这样还解决不了问题,你还要加上一个破戒的罪。破戒的罪就大得多,就比被鸭子杀了吃了还要大得多了。所以持戒就是这样,你要持住了,功德极大。要犯了,不仅仅是受杀生还命的报,而且加上一个破戒的报。所以要受戒,要有一个约束自己的心。还没有受戒,就先拿戒条来要求自己,不好的事情少做,利他的事情我要尽力去多做。 (《心声录》)9 ]$ J2 V: G6 ^4 S7 H( A: p

/ g# a0 J9 h$ }  C* A9 D  戒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六度万行的第一位,是宝塔的第一层。在无佛之世,众生要“以戒为师”,可见戒律极端重要。所以法藏所愿说法利生内容中第一个字是戒。 (《无量寿经白话解》)5 ^% z7 D$ ^9 ^
& j' n" L4 t- h" w1 v8 b: s/ D, W
  “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历害的是谤法。例如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谤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是减损谤。谤法罪很重,尤其是受了戒的人做坏事就比不受戒的人惨重多了。……所以我们受了戒不可不研究戒,不可不了解戒,要遵守,不能犯。戒要破了,你是漏器。这个碗是漏的,装上什么水一会儿就都漏完了,所以“坚守重戒”这几个字要牢记心头。 (《心声录》). P$ c2 N) u& e2 c- ^

+ C3 X) ]$ H4 {4 n& T  “上戒无戒”之语,应了达其中“无”字之真义。若误认无戒是上戒,则五逆十恶皆是持上戒之大善知识矣!盖上戒无戒者,乃善持戒者,严持净戒而不著持戒之相也。如孔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即“上戒”也,从心所欲则是“无戒”也,此乃圣者境界。若破戒凡夫,持此以为盾牌,掩护其过,则其愚甚矣。 (《谷响集》)
2 Z9 i7 q' o( V5 N5 P- s1 L( E5 x& L  m7 R# S3 X
7、恒忏悔  y. v; a' c; v) i5 K3 I- q5 V
  过去多生直到今世所造下的罪恶,叫做宿恶。一般人肯定是有,往往不自知。若有人听到佛的名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6 03:50 , Processed in 0.0682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