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60|回复: 0

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1 1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作者:慧律法师    文章来源:摘自《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 g9 G" a; p7 u j d! o7 b

 

2 @' v5 `7 F8 {0 h$ D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0 C6 p& ~! l1 u5 j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

) I& H2 N3 G- j- W/ O% [. D8 K

  常常听到别人说“××人很坏、很差劲!”等的评论。如果,我们没有与当事人相处过,也并不了解他的做人,如此,听一听也就算了,千万不要再二度宣传,因为,人往往透过主观来评断人、事、物,难免与事实是有所差距的。

. Q9 d5 u7 W2 W& E# u, }* Y

  而一般学佛的人,常会犯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到一个道场参访,如果看到不好的现象,常喜欢妄加批评,而忘了自己是为了修行以及听闻佛法,才来亲近道场。

# U. V S( A1 E; w& x# I

  所以,高雄文殊讲堂的四大根本戒规就是: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打妄语。全部跟我们的这张嘴有关。

0 m E z! N( ~* D+ G+ K$ X

  说话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将说话视为一种“享受”,不想负责任,最后很可能因为话太多而伤害了自己。

$ M7 X) Q7 Y/ q4 ~" z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人告诉我:“××人不好!”

( {1 x- d: T5 f6 r% i% o5 g( ]

  我只是随便听听,如果真的听进去了,又依据他的话加以二次诽谤,那不就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了吗?

5 k9 [+ M, `1 `/ l+ Z$ e& u: g

  所以,我常劝这些讲别人的人:“修行人不该谈论他人是非。”但是,一般说人是非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辩解道:“他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我在说他的是非。”

. x9 g: f B& J A. j0 A) \

  “薄薄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 ~, y7 b+ f) ^. S1 I, l; S

  谈论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障碍解脱之道,谈是非时,内心呈现的是纷扰的情况、不安的状态。而且,“说人者人恒说之”,若不谨言慎行,可以预见的,这个人将永难挣脱是非的困扰了。
 

7 h* K2 Z# z$ Q% I& \

不可言四众过
 
作者:智能吉祥法师    文章来源:创幻论坛 2008-1-30    

. [9 b5 W7 i! g) ?

  智能吉祥法师:

" I# O# Z0 I- |

  为什么佛陀在菩萨戒中,有一条“不说四众过”呢?
  四众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所谓“不说四众过”是指“不可以跟别人说四众之过”。
  又所谓的“不说四众过”是指“不要在大众中指责四众之过”。为什么呢?

7 @% ]- ~5 A3 A$ [

  一、因为四众都是修行人,随时都在修正自己。如果我们跟别人说某某人如何没有修行,那是自己造口业,因为可能您未说完人家已修正而增进了。所以不要跟别人说四众之过。

2 r$ Y6 p: P) B5 y3 F

  二、因为四众都是修行人,就算有些人不懂得修正自己,是凡夫,是败类,但是因为他为了得到人家的供养,也还会教众生不要做坏及给众生佛经等。也算是人天的福田。如果我们跟别人说了他们的过失,就断了人家种福田的因缘。所以不要跟别人说四众之过。

' }+ ^, f4 j- n% {1 {; J d, C

  三、又因为四众之中,有时是佛菩萨示现过失,以教众生不宜如此做,否则会有如此如此的恶报的。所以我们不要对别人说他们的过失。以免造成以凡夫眼不识菩萨的方便善巧,而造成谤佛菩萨了。

4 A" [7 s7 p8 E* V) f1 x

  四、又因为四众之中都是修行人,纵然真的有人犯戒,也只是没有修好,而不是坏人。比起外面的那些为非做歹的人说,已是大善人了。所以我们不可以用高标准来苛求。所以不要在别人前说四众过。

0 i- R6 R! Y. e" M- U. v8 @1 d8 ^

  五、又纵然四众之中有人修行使不上力,不能修得很好,或时有犯戒,我们反而要护他们的法,想有效的办法来帮助他们突破困境,又如何能跟别人说他们的过失。如果他们听到了,则会令他们失去信心,会想:“大家都知道我没有修行,我还修行做什么呢?”故不说众过。

8 d; M7 C4 _6 F1 m; v3 o+ j% P

  六、请您想想自己,当我们做错时,是希望人家到处说我们的过失吗?要有同理心。
-----------------------------------------------------------

1 B6 S2 ~1 z* Y: Y) o4 U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2 l4 E2 b0 e7 y. k5 R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刍。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又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何等为十。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圣戒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布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得大财位。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恶杂秽嗔忿。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舍家法趣于非家勇猛精进修诸胜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远离诸散乱心静虑等至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心乐山林阿练若处昼夜精勤修诸定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智慧殊胜思惟。由是因缘。欣乐听闻读诵正法。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宿殖出离善根殊胜思惟。软语慰问乃至礼足。由是因缘。当生尊贵大势力家。无量有情咸共赡仰。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支节或断其命
  ………
  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罪。我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若不依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或复驱摈。便获大罪。优波离。汝今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二者不和僧众。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三者不和僧众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八者众多苾刍苾刍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刍。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复有十种非法。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亦不应受。何等为十。一者诸余外道呵举苾刍。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举苾刍。三者造无间罪呵举苾刍。四者诽谤正法呵举苾刍。五者毁呰贤圣呵举苾刍。六者痴狂心乱呵举苾刍。七者痛恼所缠呵举苾刍。八者四方僧净人呵举苾刍。九者守园林人呵举苾刍。十者被罚苾刍呵举苾刍。如是十种非法。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亦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3 22:02 , Processed in 0.0894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