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9 23: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王言。欲得闻者。着心谛听。吾今说之。 V9 `$ f8 G7 ^% K' M& c: Y
佛言。忆念过去无数劫时。毗摩大国。徙陀山中。有一野干。有师子王追逐欲食。野干惶怖奔走。堕一丘井。不能得出。经于三日。开心分死。而说偈言。
1 Z( W: F; p# J' g' @# u; L+ o 祸哉今日苦所逼 便当没命于丘井 # K) Q7 I+ Y w6 j. j0 @
一切万物皆无常 恨不以身餧师子
. B, }" h& E5 G3 A! N7 i 呜呼奈何罪厄身 贪惜躯命无功死 ( C; a" k7 _; x9 [ v P/ r2 A' ^
无功而死尚可恨 况复臭身污人水
4 t$ |$ g3 s/ P: W 南无忏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净无已
) P1 O& v: [. A/ e! _4 e 前世所造三业罪 愿于今身偿令毕
V) `2 D @" |6 {/ h1 O 众罪毕了三业净 其心不动念真实 / C2 L5 J& D' z! m- u" W+ B" E. I, b
从是世世遭明师 如法修行速成佛
9 M( C2 ~1 j8 z q 时天帝释闻佛名 肃然毛竖念古佛
$ K: b2 B8 ~# x# H% _1 x/ I 自惟孤露无师导 耽着五欲自沉没 4 a2 y& t U- Q8 r5 K. l
不能得出恩爱狱 思惟感切目下泪 6 w1 x/ f. Q8 [, }
即与诸天八万众 飞下诣井欲问讯 * ~' s5 w! D; C I2 W- T) |# U, L
乃见野干在井底 两手攀土不能出
6 J4 r! M$ k9 W, C) h 天帝复自思念言 圣人应现无方术 + b9 n0 Q; d& `7 m4 X
今我虽见野干形 斯必菩萨非凡器
. e8 a7 @% A b, f/ F 今当请问除我疑 并令诸天得闻法
& e4 q2 m: E5 `' y; S* H 天帝曰。
8 v% [$ i1 `$ w; u, w 不闻圣教旷大久 常处幽冥无师导
6 m% T- f; w; n1 V 仁者向说非凡语 愿为诸天宣法教 5 D, L- a& O: A" \' ^1 h4 S
于时野干仰答曰 汝为天帝无教训 * g9 T! Q. A' q {
不知时宜甚痴傲 法师在下自处上 ) k3 I0 t' O; }
都不修敬问法要 法水清净能济人
" ?' d6 R# M: T, S% b% X 云何欲得怀贡高 天帝闻是大惭愧 " W$ }4 l; M0 P4 b4 z; N
给侍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无利 % T( Y# U- J( |6 O7 h
而被惭耻甚可悼 帝释即时告诸天 2 r, I' \6 l/ b! v9 H# }' V
慎莫以此为惊怪 是我顽弊行不称
7 z8 {4 Y, u F" `/ C7 `0 ?6 \ 必当因是闻法要 即时垂下天宝衣 ; ~4 [% N% b% V" u; V# \- Y! r
接取野干出于上 叉手辞谢说不是
1 H, m. t- Y& X 叩头忏悔愿垂亮 诸天实尔如尊诲 ; z0 b$ s6 D: b
缠绵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师导
' q0 j" n( q0 j4 N# @5 Q1 g 为说苦乐常无常 诸天为设甘露食 1 {: O! e$ k9 p. H. S
野干得食生活望 非意祸中致斯福 ( A3 B' B& J( Y& S
心怀踊跃庆无量 [9 S# n4 J! t5 j
于是野干。心自念言。畜生道中。丑弊困厄。无过野干。智慧力故。乃致如是。复作是念。刑残之命。本非所爱。所以称庆。大欢喜者。为通化耳。此诸痴天。皆蒙帝释先有波若一豪之分。共相随来。皆欲闻法。而自叹言。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当通化。成我功德。复作是念。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无力我师。南无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虽复失行生恶趣中。犹识宿命。知其业缘。波若之力。能感诸天。降神来下。接济供养。复得通化。展我微心。时天帝释。告诸天曰。如师言者。定欲说法。我等今来。快得善利。今当人人。叩头丹诚。请令说法。咸然唯诺。即各修敬。偏袒右肩。围绕野干。长跪合掌。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 M$ X" I! _- M3 H: ~( c' p7 Q: Z
善哉善哉 和上野干 唯愿说法
* h, e" S# A1 |9 }7 H" ^ 开化天人 天人幽冥 五欲所缠 4 K D' L" C0 F# a
恒恐福尽 无常所迁 死堕恶道
3 S, r P. C) v- O6 H1 v 求拔良难 从久远来 数万忆年
' ^4 z J9 ^, I- n! g+ t; U 今始一遇 良祐福田 唯垂慈哀 ! G! v4 B0 v' J* `( }. P" @6 z
宣示法言 天人得福 众生亦然 # {/ j" |+ x. E9 {4 q1 |
愿与和上 永劫相连 至成佛道
1 w2 F2 H' n: @6 G( V; B: J 常作因缘 明人难值 故立誓言
% \7 @0 G& P; N8 x) F- v 于是野干。见诸天人。殷勤劝请。乐欲闻法。益加欣踊。告天帝曰。忆念我昔。曾见世人。欲闻法者。先敷高座。庄严清净。方请法师。登座说法。所以者何。经法贵重。敬之得福。不宜轻心。自亏福也。诸天闻已。咸然唯诺。脱天宝衣积为高座。须臾之间。庄严校饰。清净第一。野干升座。告天帝曰。吾今说法。正当为二大因缘故。何等为二。一者说法。开化天人。福无量故。二者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天帝白曰。免井厄难。得全身命。功德应大。尊者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乐生求安。无欲死者。以是因缘。全命之功。岂得不大。野干答曰。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何人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生。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何人乐死。遭遇明师。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如斯之人。恶生乐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天帝问曰。如尊所诲。全其躯命。无功夫者。诚如所言。其余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野干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物。济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缚因缘。说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罗汉。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有诸众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天帝白言。师今此身。为是业报应化身乎。野干答言。是罪业报非应化也。天人闻已。肃然惊怖。悲哀伤心。垂泪满目。更起修敬。白野干曰。我意谓是菩萨圣人应现济物。而今方闻罪业果报。未知其故惟垂哀愍。说其因缘。野干答曰。欲闻者善。吾今说之。忆念故世。生波罗捺波头摩城。为贫家子。名阿逸多。刹利种姓。幼怀聪朗。好学是欲。至年十二。追随明师。在于深山。辛苦奉事。研精习学。翘勤不懈。师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时节。经五十年。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医方咒术。占相吉凶。灾异祸福。靡所不达。高才智德。名闻四远时阿逸多。伏自惟曰。今日之济。莫不由我尊师和上教化之恩。其功难报。家既贫乏。无为供养。唯当卖身以报师恩。作是念已。长跪白师。弟子今者。欲自卖身以报师恩。其师答曰。山居道士。乞食自存。五无所乏。子今何为。毁卖贵身。欲供我也。子今成就智慧辩才。当转教化天下人民。为法灯明教化之功。岂不足报我之恩也。幸可不须余举动也。时阿逸多。既是智人。不违师教。留住山中。乞食自存。
* o& V' c, ~% q" Z! s 如是不久。国王崩亡。群臣集议。宣令国界。诸名学士。普召使集。令共讲论。谁得胜者。当立为王。时阿逸多。应召来集。与诸学士五百余人。七日之中。共捔试议。无有胜者。群臣欢喜。召婆罗门。拜阿逸多。绍为国王。时阿逸多。见是事已。忧喜交集。而作是念。若作王者。恐有憍溢。贪求快意。为民致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