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自在了。这就佛法当中讲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驮菩萨说三洲感应,他是护法神,北拘卢洲没有佛法,用不著他,三洲感应。李老师注得很好,注得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意义,前面一句是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横揽成万物』,这是十方。一个是讲的时间,一个讲空间,时空统统都包括了,全部都包括了。下面佛劝我们:! J. C$ h7 w' ~) R
【宜各勤精进。】# z9 q& X+ B* \" z
『宜』是应当,应该,各个人要勤奋精进。) ~, r& n: J+ p6 \% |$ T
【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 c$ V+ B. Z* k6 o$ n, D 你看这个语气多肯定,『必得超绝去』,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永远超越六道轮回。
4 T$ i: M) d- j R1 A: Q$ C4 v2 G3 f! I 【横截於五趣。】" g% l" i* i! S7 M# ?, s6 y& G
『五趣』就是指六道轮回。) E7 T7 f, u# w8 ^, S
【恶道自闭塞。】
% I2 K, I8 \. G& } 『恶道』是指三恶道,永远超越了。- u& u6 E' a( K5 T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 o6 ]7 [! _: N' k! u7 M 这是佛的感叹。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是第一法门,很容易修,很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易修,只要相信了,依这个方法修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正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他自己修学的不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是一个都不漏,万修万人去,这要记住。怎样才能做到如理如法?经典就是理论、就是方法,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就是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去的。
9 Y# Q% }, Z* p! \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a/ r# {1 |( e' @/ D
这说出原因了,极乐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为什么去不了?去不了就是你有所牵挂,你自己有障碍。『自然所牵随』。我们常讲习惯成自然,习性力量太大了。孔老夫子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其国不逆违』是性相近,「自然所牵随」是习相远。这习气是麻烦事情,底下劝我们要断习气:9 m0 V+ _+ Q) \# B
【捐志若虚空。】- E6 b9 [4 b' M* o
『捐』是除掉、舍掉。这就是把你的习气舍掉,让你的心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
+ S ^% _+ I9 c& w 【勤行求道德。】/ P( m3 d) v0 O+ q9 Q s
此地讲的道德,道,成佛之道;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意思完全一样。成佛之道,给诸位说唯独本经。黄念祖老居士是诺那活佛的传人,他是密宗的真正的金刚上师,他在DC弘法我看到照片,穿的服装是密宗上师的服装,不像在北京跟我照相的时候是俗家的服装,金刚上师的服装。他劝导学密的人念佛。我在北京他给我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机了,不念佛没有办法超越轮回,这是一条生路,真正成佛之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8 V& |+ T4 j! @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 _2 \1 q: B+ ^
这是说那个世界是极乐世界、是无量寿。- g' }& u5 r- s$ J% L/ B6 ~ f. l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2 O% B$ S+ G; l+ D) C q
为什么你还要执著这些世间事?依然在这里妄想分别执著,搞这些东西,搞六道轮回。这一章说的是原则,这个理论很深,跟一乘了义的经典没有两样,境界也不可思议。下面「劝谕策进」这就完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很容易懂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事情?要如何去修学?修就是修正,我们思想错了,见解错了,言语错了,造作错了,把这些错误都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诸位同修要了解,佛门里讲修行是这么回事情,不是一提到修行,一定要一天念多少声佛号,要拜多少佛,要念多少经,这叫修行;天天礼佛、拜佛、念经,心里还打妄想,还是人我是非,还是嫉妒傲慢,那怎么叫修行?你的行为并没有修正过来。5 x. o1 f+ E. t7 I* ?+ M
读经是教你明理,是接受佛的教训,听了教训要做到,这才管用。听了教训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有什么用处?没有用。拜佛是把自己贡高傲慢拜掉,以我们最尊贵的头礼佛之足,然后再用这个卑谦的态度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这叫礼佛。我见佛,一天拜个几百拜、几千拜,见到人是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完全错了,你这个佛拜的有什么用?古人讽刺说拜佛就像舂米的碓一样,此地现在看不到了,在大陆上舂米的碓,那个拜佛就像踏舂米碓一样,毫无意义!必须要把课堂里面作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这叫修行,这是真正修行人。对人、对事能够尽忠职守,能够自卑而尊人,他一生当中一拜也没有拜。你要问佛这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会给你说他天天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对人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你问问佛那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一定摇头,他从来没有拜过佛。这是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我们看底下这段文:# Y+ j |& J/ O. V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 ?* y% X. V# {* q, S 这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给道出了,世间人天天在这争,争的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要紧?生死事大,如何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急事!这么要紧的事情不去办,去搞这些不要紧的事情。- c) q! m7 }5 u1 n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 q# P# a: Z7 t7 D
『剧恶极苦』,从前我们念这四个字还真的不太容易体会,现在我们看这四个字,这个感触就不一样了。以前恶与苦不大容易觉察得出来,换句话说,心不细的人、头脑不冷静的人不容易观察出来,现在恶与苦粗心大意的人都感受到了。我们生活在这里面,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了!再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恰恰就跟经上讲的一样。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现在生活状况看穿了,他讲这一段文实实在在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前社会不像现在,没这么严重。+ r) y w0 G1 J% y/ t
【勤身营务。】: k& d8 K. g4 M6 ]3 p
营是经营,务是在那里作务,很勤快很努力在做。
0 }& M* N: f O4 _& k% Y 【以自给济。】
/ ?) f( z% m4 P3 L% |! X5 O7 a 简单的讲为名为利,为的是这些。
- |& U* N9 |- Y% r( N: R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 b4 E1 c4 N" u; F) l, n 这是总括社会各阶层的人物。8 H: J3 K |/ a" m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9 ]' j, j3 z5 g4 @: U v- A$ n 这个心是妄心,贪瞋痴慢的心。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那个心在指挥这个身,身当心的奴隶,为这个妄心在服务,干些这个。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E& f0 E1 ? v7 S8 m/ ~- _" }! B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 @- @: r5 h6 }; M% K" S+ K$ B4 _ 有了也忧,忧什么?怕丢掉,没有的也忧,没有想得到,患得患失。『有无同忧』。
3 s @* u) r& R' a* s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1 `6 @- d; C+ o" f7 ^( y 有了这样还少那样,有了那样还少这样,那个贪心永远没有止境的,你说这个人生活多苦!这是现在世间相。『思欲齐等』,往上面看齐,跟人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