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4: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行可保,整个华严经的修行就在这一卷经文里面。这一卷要真正做到了,整个华严经都做到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一卷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八十卷经是这一卷经的解释,是这一卷经的演义,真正的精华就在这一卷。
$ {9 H2 q5 c7 J t+ D+ v6 r8 K" N
$ d- {- }" d# y / ] O0 Q- B+ U% j3 ]
7 W `7 ^+ n) }- j. `清凉注得好,宗密大师唯恐我们读清凉的注子还不能够透彻地理解,所以注解再加上注解,这就变成钞、疏钞。我们这次印的这么厚的一本,跟弥需经疏钞差不多厚,希望诸位好好地读诵,不但经要读,疏也要读,钞也要读。我们一个星期一次永远不断地念下来,把它念得很熟很熟,念熟透了,你自然就有受持了,你遇到人也会表演也会说了。你不熟不行啊!做不到啊!果报不可思议啊!只有佛才晓得,等觉菩萨都知道得不清楚,‘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菩萨果位,胜菩提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圆教佛的果位,这个功德就更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应当要珍惜的。- U/ V! @- u5 N `6 z
. d' O6 ]/ u: |$ S4 u$ Z/ ]( V; a
0 p2 s$ X, i& _' W* x ` P7 L
, g2 T2 R( ~9 M开经偈就是为这一部经而作的,当年武则天写这首偈子,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之后送给她看,她在封面上题了这四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年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不好好地修学,当面错过,这个罪过就太大太大了。那一生没有机缘遇到的那不怪他,那没有话说,没缘分嘛!有缘遇到,你当面错过,这不可原谅。所以遇到了一定要认真的修学,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求得圆满的果报,最低限度我们看到那些往生的人预知时至,自自在在走的,我们也不能输给他,也要表演一下给人家看一看,那是最后一招的表演,这是决定不能欺骗人的。
* C5 b* @ f, E+ u, L% h0 J8 X* y0 b3 G: x
9 F1 r$ v7 ]! J1 e9 Q8 f
$ {9 w+ f/ z2 g- ]
所以希望大家要发这个心,你们最后走的时候喜欢怎么走?站著走,倒过头来走古大德就有,走的时候问这些徒弟们,你们有没有看到坐著走的?有。你们有没有看到站著走的?也听说。他老人家竖个青蜓,两个手在地上,脚朝天,这样走的有没有看过?没有看过。他走了,你看多自在,表演哪!得大自在。所以诸位要发大心,我常常劝你们发大心,我当然已经发心了,我不发心不会劝你们发心。好,下次再讲。8 }, ]& N/ F- S1 q
1 J2 e4 _- T" `6 }7 Z
3 q5 N, F" \ u4 X! r, N0 D' D
) t `: ?# z! E ~( I! @普贤行愿品讲记
9 k7 M9 K- b3 E D# {3 L+ i( t' L
* R! D; }" M) O/ n# ?) c; W9 U(第三十五卷)
3 C; y* M* [9 ?' `+ k5 S# r
2 r& |4 |5 `8 \7 \7 E3 D' ?7 U! V* d
0 O; O' H/ j7 D$ ]* i) h! {% ?) t6 v% @& Z3 P
净空法师讲述
6 s/ N/ p6 `3 ]! S+ p7 E$ d: `( U& ]3 z T( X% v5 y) b& [
华藏图书馆
8 a9 w0 M0 W* \$ ?& |
7 @- ~ \' ~! g" o: q
( J g/ v( J7 n; f* c7 C9 o Y5 Q0 {$ c; X1 A7 d( L, r; X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三面,‘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我们上一次讲到此地,接下看这一首,‘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这一首是重显单单诵这一品的,实际上还不只这一品,就是这一卷,它的殊胜功德利益。上一首偈是讲普贤愿全经,就是指四十华严,四十卷;这一首是四十卷不能诵,就是这一卷,少分是指这一卷说的。* K3 E' ^% h4 e* n* b. W
, G& [9 L) j! B9 o . ?! F" b7 \9 x) `
, G& t1 _/ V! `. a" a, |. }, Z/ G由此可知殊胜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千万不要怀疑,不要犹豫;四十卷经我只念这一卷恐怕功德也不过是四十分之一,那你这是多疑了,那是妄想。纵然没有读过华严经,没有读过四十卷,只念这一卷的功德跟受持全经可以说没有两样。为什么呢?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特别是这一部华严经处处给我们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受持功德之大绝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前一首说若人于此普贤愿,刚才讲了是四十卷全卷,这一首开端也是说若人诵此普贤愿,这就单指这一卷,就是指十大愿王。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呢?我们要看经文,我说,这是普贤菩萨说的;少分之善根,这因为它不是具足的,这只是一卷,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我们看这一句可见得它的功德是圆满的,这就不是片面的,不是有差别的,它是圆满的。
! ~' \* z. H, {' m$ U/ A( [. R/ `3 S/ x
5 ~; I6 s% A3 p
( h* B1 `" d$ Q* r
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那就是经上讲的一念,这两个字是关键的字眼,整个佛法的修学都是在一呀!二念就不行了,一念就成就了,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教我们修什么?统统都是修一念的,弥陀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是一念。普门品里面我们讲过,过去我们讲这一品经是依法华大乘而说的,大乘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夫也是分三个层次,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也是这三个层次,跟受持弥陀名号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必须要牢牢地记住的。
/ [4 l" T" I5 F: ~. a$ _6 B/ A6 `" P: ?/ O9 M
8 U: `7 F# w( d+ r& `( C
% h( @3 ?8 _) k
因此修学成功与否确确实实就在我们的功夫是不是纯一,这是我平常跟同修们常常讲不间断、不夹杂,你的功夫才能纯一,特别是不夹杂。一般人功夫之所以不得力,实在讲夹杂太多了。我们不必看别人,反省反省自己,学佛这么多年了,连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正是惭愧呀!毛病出在那里呢?都出在夹杂上,一会儿想学学这个,再一会儿想学学那个,无论是解门、行门,统统夹杂。解门总想做一个通家,什么样的经论我都要涉猎一下,都要通达;行门总觉得净土还不够,禅净双修,禅密律三修,还有四修的,搞好多法门搞在一起,不专啊!所以心是散乱的,始终不能得到一心。此地讲的一念,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地留意到,要修一念,功夫就圆满成就了;功夫一成就,利益就太大太大了。7 g5 p5 C/ D' C0 p" a: s
: ^& i6 t9 h* M4 l
, z9 \( N' M+ e* P4 c% c4 V$ |+ T w$ s5 L: Y
下面说‘成就众生清净愿。’没有一愿不成就,愿愿都圆满的成就;不但成就,最难得的是清净,这个不容易,清净愿是佛菩萨自利利他的大愿。何以我们诵这一品经、这一卷经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呢?这必须要说一说,因为十大愿王就是一切诸佛成佛的亲因,那些诸佛凭什么成佛的?没有一个不是修十大愿王而成佛的,所以十大愿王的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可是诸位还要记住一句话,十大愿王又怎么能成佛呢?后面是导归极乐。我们现在十大愿王没修好,只要你一心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跟阿弥陀佛去修十大愿王,你才能圆满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走近路。
* b1 E/ A- L, f: L, j
# w+ l/ M) o9 X2 ~" a' i 6 Z! f! z5 ^$ L# h2 w8 U8 F+ P
( f+ d7 r( \6 M7 P
台中李老师昨天往生了,我们昨天举行的念佛会,我们正在念佛的时候,台中打来电话,我们得到这个消息,今天我们华严经末后的一卷圆满,我们将这功德回向给他老人家。实在说这个回向绝不是念念回向偈就行了,不是的;是要把我们读诵、受持、解说,要在这一生当中切切实实的做到,继续他老人家未竟之志。他的华严经只讲了一半还没有圆满,我想等我回国之后,我们在此地来继续他老人家没有圆满的后半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