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56|回复: 3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22: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 m5 u4 A5 b4 n+ i( c( Y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0)( G+ R  R) H4 l; ?5 G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y0 s+ ^8 l# ]- Z# T* D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3 o" x" W& N, P3 [1 M
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
6 @* f  E+ {: o7 [$ g  I放下一切就得自在
1 W" v% }+ ]& H$ l- Z$ B! F提要:8 |7 Y/ C% y' z( \5 B& ]( |
·《心经》一开头就是“观”,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放下一切就得自在2 k: w4 k" W( _' [6 W
·深般若就是观空,观空成就能得自在,所以名“观自在”8 N$ n5 ~7 C1 M4 n4 E8 q" u; f
·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应观世上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 A' Z+ D/ o4 Q- g1 M·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八识田里的种子无规则的凑在一起,形成了各种& A0 Z% M  P/ a# z/ A- @% D# j' C. O
不同的梦
& `& r4 \* [! L  c$ f; k1 W& Y·梦里我们都是随境飘,也是我们生活里善业恶业的反映* g" P% ?6 d3 T1 u) [9 L* @
·贪得无厌,贪不着嗔,跳不出痴,众生忙忙碌碌都堕在贪嗔痴里
8 N, q: @9 C# A% w1 R《心经》一开头就“观”,观人世间一切皆无常,# r( `8 h6 |7 j& Q9 M9 i
放下一切就得自在
, q8 y7 D1 y( v《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心无挂碍,所以很自在。修行要修到心无挂碍,才能得自在。怎样才能达到心无挂碍,就在第一个字“观”上,他观人世间一切,悟到一切都是无常,所以他放下了一切,没有挂碍,就自在了。 6 u/ g  x  m/ u. b9 s% Z9 ^# N" |5 |
深般若就是观空,观空成就能得自在,所以名“观自在” : C( Z6 b; r! B- w  v8 K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是修般若法门的,般若分深般若广般若,广般若是用语言文字来阐明深般若的甚深含义,深般若就是观空。观自在菩萨,他是观空成就,所以能得自在。   w. K" H. z; g5 [0 |
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 b# O) }& Q- E4 N, p% m
应观世上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
& e. S9 [! N3 u* c“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有挂碍,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别人。《金刚经》讲的也是大般若的法门,怎么样观空?《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应观世间上的一切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悟到一切虚幻不实,一切皆无常,就是观空。 / t3 \& ]. u( }# m- U  w# y% X
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3 @8 l0 q4 a: w7 V: W
八识田里的种子无规则的凑在一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梦
/ F6 ?, p8 `. |《心经》上还说“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我们梦里经常出现恐怖的境界。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做梦的,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所有的梦都是以往生活的反映。过去遇到的种种境界,在我们八识田里种下了种子。这些种子不会自己死亡的,在大脑休息的时候,它们会起来活动,无规则地凑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梦。 1 e+ l+ K9 N- a5 q, }9 ^
梦里我们都是随境飘,也是我们生活里善业恶业的反映 ) F# t1 q% c( t# [$ X% X
我们梦里都是随境飘,等到梦醒了才知道梦里的一切原来什么也没有。所谓的好梦坏梦,其实是过去生活里的快乐、痛苦在梦里表现出来,也是我们生活里累积的善业和恶业的反映。 ( ~( a6 f# ^4 I' Z
贪得无厌,贪不着嗔,跳不出痴,众生忙忙碌碌都堕在贪嗔痴里
5 v. [. ]% z2 e! Y' a6 T5 s: ?拿心里欢喜来说也有两种,一种是做了好事心里欢喜,属于善业;一种是生活中起了贪心,贪到了,心欢喜这是恶业。那么贪得无厌,有了还想有;贪不着就痛苦,就起嗔恨心;贪着了,想一直保持下去,谁知道快乐也是无常,可是心里却执著不放,希望这种快乐以后还会来,这就是痴心,反映到梦里就是所谓的好梦恶梦。 3 X# m& S# _) @4 R1 k( f
我们所做的梦,以恐怖的梦,毫无意义的梦居多,有时候梦里非常无聊地东奔西跑,有时候非常疑惑,有时候非常紧张,这些梦都是痴心烦恼的表现。其实我们活着的时候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乃至无聊,东飘西奔,还不是为了满足贪、嗔、痴?; |8 s( A! ~6 Q; ~* `  G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1)
4 x. V# b3 x4 _7 I5 V2 y(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8 Q( B; M9 ~: l& A! x' Q) H! L7 p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1 @  f( e! I: ^, A$ \2 K" O7 z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 w! f2 J; F: d  e+ s) Y4 u
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d. x/ g! m$ y* i- N" q提要:# k  D2 V% z! l6 {; h
·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Z8 ?$ ^' y4 s4 q; f% D3 [·放下对一切苦乐的执著,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O+ j9 L4 ~, s( A
·生活中的一切尚且变化无常,一切幻想更是颠倒梦想
, T- K5 S2 W3 K·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得到的东西被推翻了等于没得到,智慧圆满的, g: f' P. g1 C  j/ e' y; D, L2 Y5 q
常乐我净才是永恒的真理
, a2 u' }7 j3 }1 b# x5 b·梦境都是颠倒的,既然梦从生活中来,就等于我们生活也是颠倒的1 J6 E& s0 W8 ?5 Y
·人以所喜的为好,不喜的为坏,由喜起贪,不喜起嗔,其实许多你不喜欢的3 Z0 @+ t; R$ f7 c$ _
恰恰是好东西,那不成颠倒了吗?6 H; e/ O, h: G" H( v/ ?' Y" ^% F
贪嗔痴实是恐怖的因,再一执著,: E& i7 H  [1 O; v% ?' X
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 p7 A: H, }5 w( \0 P
我们今天修行第一步就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如梦,要远离恐怖颠倒。我们修行要远离恐怖颠倒的境界,更要远离恐怖的因。恐怖的因无非是从贪嗔痴来,有了贪嗔痴,再一执著,恐怖的果决定会来。
1 R/ X: [: q- B" V# ^要知道一切皆无常,你现在快乐享受,无常来的时候,快乐没了,苦恼恐怖就来了。人生八苦,八苦归纳起来就是三苦:苦苦、乐苦、行苦。拿乐苦来说,前面是乐,后面是苦,也就是说我们在人世间享受的种种快乐就是痛苦的因,因为一切乐都要发生变化。人世间的快乐本身就包含着苦的成分,当乐变化了,苦的成分就出现了,这是决定的规律。所以有乐必有苦,就称为乐苦。 8 {; @$ B! h4 K* T9 v: I3 D! p% H
放下对一切苦乐的执著,
* J/ u& W5 Z* c2 ~* k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 M/ H( j" o6 O+ A. F/ ~- Y& R
人生如梦,非但过去的一切是梦,我们今天的一切也是在做白日梦。可我们对这一切执著得厉害,一执著这种子就发生力量,梦里就会现出来。过去如梦,现在如梦,黑夜做梦是梦,白天的一切也都是白日梦,如果能从这儿悟到佛法的智慧来转变我们的观念,放下对一切苦和乐的执著,我们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6 {' H/ ^/ E/ v1 l
生活中的一切尚且变化无常,
8 m  m/ e6 i1 U/ e一切幻想更是颠倒梦想 8 H( n/ r" W/ C4 F- N4 O! Z
一切幻想都是颠倒的,都是梦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尚且是变化多端,尚且是无常,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何况还没变成现实的种种幻想,那岂不跟做梦一样?常听人说:你别幻想了,你是在做梦!
) m/ z* m- @( f0 H* z1 X/ H- S佛说众生大颠倒,凡夫的知见哪一种不是颠倒的?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进入佛之知见,要把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佛法叫正法,正法的意思就是端正你的颠倒。 7 S6 w! v; r5 G' d% P0 x9 E
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得到的东西被推翻了等于没得到,& y, V  ]! y# v# G
智慧圆满的常乐我净才是永恒的真理
" p7 ?9 x5 s8 m) H四颠倒中讲得非常明白,众生习惯于以无常为常,人世间都求一个常,其实你能求得到吗?如果真能求得到,科学、社会就不会发展了,我们既然知道科学、社会一直在发展,或者说永远在发展,你今天求到的东西说是最科学,明天发展了,就被推翻了,所以你今天求到的不实在啊,一推翻就等于你没有求到。所以一切颠倒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会是永恒的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智慧圆满以后所得到的常乐我净的常,那才是永恒的真理。
* c0 ^' O, M8 V' W0 `6 k/ G梦境都是颠倒的,既然梦从生活中来,
" w6 J- w7 q' H, r: [- Y! u就等于我们的生活也是颠倒的
# a# j8 N! y# u所有的梦境都是颠倒,所以叫颠倒梦想。老人都知道梦不能当真,更不能执著,你一执著,无论起了欢喜心、恐怖心,都是错。比如你梦里哈哈大笑,老人说这不是好梦,梦里嚎啕大哭,老人说这是好梦,因为欢喜的事情就要来了。既然梦从生活中来,梦是颠倒的,就等于说我们的生活也是颠倒的。
( x, Q# v2 ^5 T  ]: z7 `人以所喜的为好,不喜的为坏,由喜起贪,不喜起嗔,* N& y/ }( ^# s8 z
其实许多你不喜欢的恰恰是好东西,那不成颠倒了吗?
/ R" m- T3 [" g# }- {# ?4 d人的贪嗔痴越是泛滥,人的知见越是颠倒。人们的觉悟越是增长,颠倒就逐渐逐渐消失了。比如同样一种食物,喜欢的人认为是好,不喜欢的人认为是坏。人都喜欢吃自己喜欢吃的,那就是贪心。由贪起爱,由爱更贪,结果形成了颠倒。其实许多你不喜欢吃的东西恰恰是好东西,可是你称它是坏东西,那不是颠倒了吗?
) v% D# Q' T! W9 I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2)! j% L  d8 k( Z' V1 T9 q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Q: R; X# j+ j+ ]( a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P! u) Y4 K, n( L' a* i
发菩提心弘扬正法,就是为了帮助众生0 G8 T6 \3 ?( e# f; ]
观念转变,远离颠倒进入究竟涅槃
1 ]$ l4 p0 h: ?  C提要:+ e' D" Z$ O* u& e1 Y9 I
·受骗才当妻子,挨批评就恨,这些都是凡夫的颠倒+ e6 c; E) y+ U; q9 D. K6 _5 H
·最好的营养在大自然里,仅靠呼吸来吸取有限得很,禅定能使毛孔开放,, S- e# u% m7 Y+ }" C: h2 z
又有毛孔吸收营养的观法,人们由于嘴巴贪吃,却对禅定不感兴趣了
) ^8 g( S3 V/ j·佛弟子贪名利贪享受,就会不喜欢禅定,唸佛也要不动才能成就8 H5 Z2 p8 d7 Z6 t. |8 T0 A" l; R
·世俗生活整天在动,修行能悟人生如梦,远离恐怖颠倒,心不动就没有& T# w; ^, D8 Y) Z8 d
流转,生死问题也就解决了1 z/ V3 Q% C+ L2 U  q
·心动腿就动,心不动就不会去跑六道,心不动,永远在觉悟里,这就是
" Y6 Y+ q( ~7 C" B超凡入圣的方法
% g! |5 r0 F; a·发菩提心弘扬正法,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观念转变,远离颠倒进入究竟涅槃9 I% M3 P9 O( m+ a
受骗才当妻子,挨批评就恨,/ `# Y% U! I3 ]( R, s" @( x5 A7 Y) u
这些都是凡夫的颠倒
* C4 ~+ ~$ }  P5 z& P3 ~- o: ]人处处颠倒,喜欢这个人,就称他是好人;不喜欢这个人,就称他是坏人,也许你喜欢的这个人是个骗子呢?女孩子千万不要喜欢男孩子,老话说老婆都是骗来的,结婚以后哪一个做妻子的不受苦受难啊? : I* ~$ E$ e' `5 A7 H7 V  O" S) E* ?
再比如,这个人为了你好,批评你几句,你就不喜欢他,说他坏,可他恰恰是帮助你的好人,所有这些都是凡夫的颠倒。 - `$ e! [1 C" u5 b% r# a! x2 P" v
最好的营养在大自然里,仅靠呼吸来吸取有限得很,禅定能使毛孔开放,
: d: z& C7 _! I/ v; g6 U, ]又有毛孔吸收营养的观法,人们由于嘴巴贪吃,却对禅定不感兴趣了
& {7 E( M( W1 z) a6 S5 @6 x再举个例子,人总是着重于嘴巴,其实人的毛孔也会吸收大自然的营养,你看厨师差不多全是胖的,其实他吃得很少,怎么会胖呢?炒菜的营养从毛孔里进去了,毛孔能吸收营养的。最好的营养就存在在大自然里,这比嘴巴吃东西有营养得多。
# K: J5 m8 k8 f5 F: r人要生存,都有一种自然的功能,就是呼吸。靠鼻子呼吸来补充体内的营养有限的很。为什么修行人能长寿啊?因为修禅定,全身一放松,毛孔开放,吸收营养特别好。禅定中还有使你毛孔开放,吸收营养的观法。可是大自然中的营养从毛孔里进去,没有味道,不像嘴巴吃起来有味道。由于人们的贪心起来了,集中全力去应付一张嘴巴,所以人们对禅定不感兴趣,也不研究了。 3 j; A1 k8 T9 Y6 f) P  d
佛弟子贪名利贪享受,就会不喜欢禅定,2 G& f5 h& Y) O# a# I# R
唸佛也要不动才能成就
6 p& C0 V9 c. n4 |( @# ]如今佛门弟子,贪名贪利,贪享受特别起劲。叫他修修禅定,他觉得苦,怕麻烦,嫌腿子酸、时间长,还不能动。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唸佛不喜欢修禅定?唸佛能动,修禅定不能动啊,他不动难受。唸佛不但嘴巴动,手也动,还在中途说几句闲话,多自在啊!你要这种自在,你就没有将来成就的自在。 & Y$ O; E3 ?  t% L" V* G4 z
世俗生活整天在动,修行能悟人生如梦,远离恐怖颠倒,( D2 u- i4 S. d& C3 o4 B
心不动就没有流转,生死问题也就解决了 / c* v: _* q; v9 o* u) S! X
一切成就都是在不动里成就的,不可能在动里成就。一个人过世俗生活,整天在动,他不可能成就的。只有修行人修不动,才能成就。只有修行才能悟到人生如梦如幻,才能远离恐怖颠倒梦想。如果你能够成就不动的境界,遇到欢喜,你心不动;遇到恐怖,心也不动,既没有对欢喜的贪恋,也没有对害怕的环境的恐怖,你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心不动,怎么会流转生死啊?你不动,生死问题就解决了。 : M% k5 `! @, x5 `$ {1 \, U2 F
心动腿就动,心不动就不会去跑六道,
. i6 y7 K9 z% v8 Z- t心不动,永远在觉悟里,这就是超凡入圣的方法
+ ?4 _- B. c; _! ^( ~5 k* Y% T2 Z, ~比如有人跟你说:“你过去的女朋友还怀念着你,今天十点钟下火车,你去接接吧。”去接她,两条腿要动啊,腿动心要先动啊。如果你心不动,过去如梦,今天醒了,什么都放下了。心不动,你会跑到车站去吗?心不动,你会跑到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去吗?连天道都不去了。心不动,永远在觉悟里,这就是超凡入圣的方法。
! Q. |) t4 U) ~# h% k* a" J发菩提心弘扬正法,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观念转变,
* f9 ]; q% W* l远离颠倒进入究竟涅槃
" A. j% [$ H# {, F) e" v8 s要使众生心有觉悟,心不动,我们都要发菩提心啊,只有弘扬佛法才能使众生得到转变,首先是观念转变。众生听不到佛法,永远是凡夫知见,颠颠倒倒,先要远离恐怖颠倒梦想,然后才能进入究竟涅槃。 4 d& c/ n+ e6 G; n. o# l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3): ]: U* e; z# o2 A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6 `+ j# B( R  q6 B%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Z& ~# E8 L  r( w: n
贪恋人天乘的安乐,仍是糊涂虫,
7 w! x; ~6 f- z, i! ^要解脱生死才能脱离无常
) _) j$ u8 u( `3 Z, G# p6 V5 ?提要:
9 _5 O/ `3 ^. U6 Q0 y·菩提心力量最大,要度众生必须要有法,佛弟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4 J; r# O9 t+ o' Q/ M, z2 \; x1 Z+ Q/ c
空不了,使众生在黑夜里失去佛陀智慧的明灯,这要背罪过的( M2 i7 E+ s& x, G. b& R+ Y3 J
·佛教的兴亡难道佛弟子没有责任吗?不负责任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  m& i5 `) P4 {+ e
·一切都在刹那刹那变,生命就像水泡那样,一会儿就破掉了,活着的人都7 M7 G/ T8 w: a1 {
感到精神负担很重啊# V2 u0 e( i+ w% ]* q
·老年病多,面临死亡,回忆过去的喜怒哀乐,这种日子不好过啊. o- Q2 A# y3 p  g8 t3 T/ H
·年轻人拖拉成性,老年重病在身,老师也不可能永远等你
2 {2 B9 o; ~% [·贪恋人天乘的安乐,仍是糊涂虫,要解脱生死才能脱离无常
4 B- l  _2 N% ]% @1 R菩提心力量最大,要度众生必须要有法,佛弟子什么都不懂,; m$ R, m& }1 }4 |, @
什么都空不了,使众生在黑夜里失去佛陀智慧的明灯,这要背罪过的 ' v( C( t+ a( E* ]# p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力量最大?因为菩提心是对一切众生发的。你要度众生,你自己首先要修行,不是光学佛门里的几句话就能修行,就能度众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2: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法!可现在佛门里能听到几句法?连四大皆空都不知道了,还比不上社会上的人。 4 q( v5 e; _& ?# _+ N' `
社会上人常说“佛门讲四大皆空,怎么现在贪名贪钱贪得这么厉害?名和利怎么空不了?”现在有些佛门的人非但四大不懂,空也空不了啊,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空不了,天天混日子,这种进佛门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养老罢了。很使释迦佛痛心失望啊,使众生在黑夜里失去佛陀智慧的明灯,这要背罪过的。 7 z. j; c! b% e$ g4 O# F8 Q
佛教的兴亡难道佛弟子没有责任吗?
3 F$ Y: ?# d* L; e' N不负责任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3 L! o9 J3 x' |8 y- y你以佛弟子的身份在佛门里面修行无所成就,度众生又度不了,败坏佛门的风气,玷污佛门的清净,对弘法利生不负责任,使佛法传不下去,这个罪过很大的。可今天这么多的佛弟子竟然觉得没什么,连起码的因果都不信了。有句老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的兴亡难道佛弟子没有责任吗?你不负责任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4 g; |* ~/ c. h( k# \
一切都在刹那刹那变,生命就像水泡那样,一会儿就破掉了,
/ F( L( q) o( M9 o- P# ^* B3 P活着的人都感到精神负担很重啊 : I5 @4 L& Z' l6 }
生命如泡,一切的一切都在刹那刹那变,就像水泡一样一会儿就破掉了。一想到死亡,每个人都有恐怖心,年轻人虽然学了佛法,知道生老病死的苦,知道是知道,修还是修不起来,这种觉悟还是没有力量。到了中年才慢慢感到精神负担重,体会到夫妻生活间种种矛盾的痛苦,养育孩子的辛苦,如今孩子的学费压得家长透不过气来,还有家庭变故,生离死别,夫妻离婚,亲人变冤家,孩子啼哭,这一切都使活着的人感到精神负担很重啊。 ( C) p; ?8 l5 K5 N" v5 ^5 P2 a
老年病多,面临死亡,回忆过去的喜怒哀乐,这种日子不好过啊 $ X+ [0 q# k. `% \2 i
恋爱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只考虑眼前,不考虑将来。有人说当男女相爱时好像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真的只有你们两个人吗?想得倒好!当痛苦来临、家庭破裂、孩子痛苦,此时你又怎么想的?“管他的,我也没办法,只能这样了。”你真的能什么也不管吗?人总有记忆有回忆,一到晚年,想想过去的喜怒哀乐、种种的遭遇,你会很苦恼、很内疚啊。尤其老年病多,而且面临着死亡,这种日子好过吗?
' ?. Q1 \$ P& w. ~( R年轻人拖拉成性,老年重病在身,8 b; k$ f( r6 u( a
老师也不可能永远等你
  }, r7 v1 O3 {7 k* v* {1 i+ x+ h6 F今天我各地的许多学生,他们也很想学佛法,也知道老师天天在讲法培养人才,可是他们一年能来几天啊?他们总在想:“我现在忙,没空去,但是过一个时期我肯定会去的。”糊涂!你算得准你能活到那时吗?也许到时候你已经患了重病。老师也不可能永远不死等着你。人生几何,就像水面的泡泡随时随刻都会死亡,你不修行还等什么呢?
9 C, s( j. Y/ i- ^6 }( ^贪恋人天乘的安乐,仍是糊涂虫,要解脱生死才能脱离无常
  S% h0 b: i& `0 g还有的人解脱心发不出来,解脱乘也不修,仅仅喜欢培人天福报,准备下一世福气大,再好好地享受一番。有的人全中国差不多都玩遍了,正准备去世界旅行,还打算到天上去玩一玩,从不想想,不走解脱道,将来旅行到三恶道去,那可不是好玩的,都是糊涂虫!
* D% q' ~4 z, |/ u1 `修人天乘虽然能使我们止恶修善,福报越来越大,可是始终得不到解脱啊。你贪恋人天乘的安乐,你仍然是个糊涂虫。要快快修解脱道,脱离生死轮回,你才能脱离无常。
& P* V4 s  H0 \! P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104)
$ g& ^8 u# w4 u$ `* D6 C9 Z9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0 \/ A% V7 h" t  S8 m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4.13' b3 v' v0 K3 o; J, G, j6 P
常是恒常不变,也是菩提心不变,2 S; A. C/ ]5 U5 @$ v$ V" v
必受大众恭敬,所谓“南无常住十方僧”" [1 g  ~2 s6 D
提要:2 `2 ?0 r7 N" S. i- J
·出离生死是根本法,修菩萨道成佛是圆满法
5 f/ y9 x1 q3 n·修行最重要是八正道,走出离生死、行菩萨道快快成佛这条路,才不糊涂
  w; O7 E: p  t3 Q3 ?" M/ B; D7 u) Y·业力如影,在清净的修行团体里,会挡住恶业,增长善业
0 x  o' @* H2 K% ]  o1 e+ S·没有戒、没有法、为名为利的地方,你进去了不烧死也会满身是灰. p' T- Y/ L8 i7 T
·常是恒常不变,也是菩提心不变,必受大众恭敬,所谓“南无常住十方僧”2 Y9 @5 D8 ?( E( s4 V9 h
·能使众生黑业转成白业,能使佛法的法炬常明耀,这是令十方如来最喜欢的
0 x( a5 N3 L( y& ?& b& [! x出离生死是根本法,修菩萨道成佛是圆满法 ' F. t& V& l8 r/ I& P
释迦佛当年悟道以后,天人劝请释迦佛转*轮:“如来证到的法很殊胜,虽然世间的人很难理解,不过还有少部分的人能够领悟,能够证果成道,请如来不要涅槃。”因此释迦佛就开始说法,首先说的是四谛法,第一步叫你脱离生死轮回,再说菩萨法,叫你快快修菩萨行,成就佛道。释迦佛没有专门说过人天乘的法,仅仅在说法中提到人天乘。所以释迦佛的意思并不叫我们停留在人天乘。出离生死轮回是根本法,修菩萨道成佛是圆满法,人天乘不过是一座桥梁。在人天乘里停留,不修解脱乘的法,那真是糊涂! ; F/ ~5 Q6 O# A) k. H2 d
修行最重要是八正道,$ \$ w1 W0 h" z/ R3 h
走出离生死、行菩萨道快快成佛这条路,才不糊涂
$ R4 m) O/ a3 Q3 v+ W4 \我年轻时听到一个比喻,竹竿里面有条虫,它想离开竹竿,有说:“你往上笔直地走,路太长,可以横穿,从半路里穿出去。”释迦佛都是叫我们走正道走直道,修行人最重要是八正道,释迦佛叫我们笔直走,从人天乘进入出离乘,再进入菩萨乘、佛乘,从没有叫我们横着走。 3 f: v& f+ {7 I
既然拿虫作比喻,虫会知道直走和横穿吗?虫没有智慧,只会在里边转来转去,兜圈子。你把木头劈开来,里面蛀虫蛀的纹路总是拐来拐去。 4 u3 l  F6 ]  m3 C( [) H5 e$ K, Q
能海上师讲:从前四川出现了一件怪事情,有根木头劈开来,里面的虫蛀出的纹路看来像是“天下太平”四个字。能海上师说这是凑巧。虫蛀出来天下太平,天下就真的太平了? , ^( _8 ^% i+ {  {
虫本身就是盲无目的地在拐来拐去,所以俗话叫糊涂虫。只有出离生死,行菩萨道,快快成佛,这条路才是不糊涂。 " ]2 S* R! z% E6 R1 X2 f
所以我们发菩提心的人要赶快弘扬佛法,使众生觉悟到一切皆无常,不修行死后还要六道轮回,多抽一点时间学学佛陀的智慧。修行非但能使众生避免苦难,还能到达无苦之乐的彼岸。 ' E% X( b) {9 r5 o' V3 r6 S2 X$ H& t2 r
业力如影,在清净的修行团体里,
2 K: x2 y! P5 J; M2 X会挡住恶业,增长善业 0 T, t0 z$ ?- N% O4 R
影呢?业力如影,度众生简单地说就是劝人造善业,不要再造恶业。我们勤修诸善根就是造善业。有的同学是辞亲出家,有的是辞亲离家,他们离开了世俗的家进入清净的修行团体,这样就容易挡住恶业,增长善业,对你只有利,没有害。
9 i& G1 Z! k& w1 _没有戒、没有法、为名为利的地方,% k* b8 E6 o! a$ X9 m
你进去了不烧死也会满身是灰
  v; a* P5 w2 L, C( l假如是挂着修行的名,没有戒、没有法,那怎么修啊?还能清净吗?在不清净的熔炉里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22: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不清净。在清净的环境里出来,你也清净。好比衣服在清水里洗,洗完了干干净净;在脏水里洗,洗完了也是不干净。再比如咱们这儿养了一只黑猫,冬天冷,晚上钻到灶膛的灰里,等到煮饭烧火了,它逃出来,满身的柴灰,连胡子都烧光了,干净吗?所以释迦佛一再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没有戒、没有法、为名为利的地方,千万不要进去,你去了也是胡子烧光,满身都是灰。 7 l% Y! n3 b, U, w3 L: b
常是恒常不变,也是菩提心不变,  h1 {0 T! |6 }3 P5 U
必受大众恭敬,所谓“南无常住十方僧” / V. b+ T4 z6 |' t3 \: X
这一次,咱们佛学苑来了好几位新同学,有几位还是发心常住,那很好啊。常者长期亲近,常者长期觉悟,常者长发菩提心。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对“常住”还不懂,所以我在文殊院作了一番解说,说了说常住的功德。常是经常的常,恒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 " W# E& V& B  Q; k7 B5 U, N
常住是受大众恭敬的,所谓南无常住十方僧,所以你们辞亲来学佛法,也是一颗菩提心;能发心常住,更是发菩提心啊。希望大家菩提心增上,永远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永远成为佛门的人才,永远弘扬正法,广度众生。 ! A$ d$ H' D( i" N2 E# r
能使众生黑业转成白业,能使佛法的法炬常明耀,! L, R# p3 }) [6 }0 e$ l4 q% W
这是令十方如来最喜欢的 4 ~( ^5 W& ^+ `. {1 z( o
咱们发菩提心,目的是为了转变自己的业力,转变众生的业力,使所有众生的黑影子都是变成白影子,要在生死长夜中护持释迦佛的正法,使佛法的法炬常明耀,这是令十方如来最喜欢的、也是最大最有力量的菩提心。今天讲到这里。
0 r# E8 X0 c) I) i3 y0 P0 Z1 Q# C8 E( w# E. A. |1 R3 A
: |. Z2 o- }* n
  t* H. k: M+ \% p1 p

4 Q' _! w/ h4 F, j. m+ t" J3 b: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 14:04 , Processed in 0.0773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