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3|回复: 0

[法师开示]学佛人念佛人止语的好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2: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5 c9 u$ k6 r/ S* a9 s/ p$ U1 {2 M# i: D
●[法师开示]学佛人念佛人止语的好处2 K* I/ y2 q: Y1 g! V7 v
学佛人念佛人止语的好处
$ b7 K% O, |% M+ y" H# o9 _8 b! J9 P4 b$ w! y1 i0 R
- T  p! ~/ z' j5 v
' s9 t- P! U" P& c3 [
发布:妙灏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5398.html]   日期:2010-2-15   收藏% d" v6 a: w( _3 ]) k4 k1 H1 F
 
. P: E& G$ b( {4 J2 b( p) B0 @#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2 X5 x' {$ @0 V4 H& o
! W: ]: y- b* d& B
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5 U: ?. |- i# Q. L2 D( Y7 Y, \- o, }. o/ H
二、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l+ w) a- }% l% w4 S
0 d7 b. y! V& J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 U' J  k( k1 @3 [
. q; q& Z1 }% q
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瞋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说明他几乎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
( i, J: O, G% z0 u8 u
: h9 E2 ^: i+ x  g: _( B1 @) P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 B/ ]& |0 F, ^% }' B6 G  m* D2 s
8 r, p) H2 G4 A
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于是由许多的小磨擦而演变成大磨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 h7 Y, R3 S6 G2 l- L* V! v
) z* w& k, P0 F) h
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d: \& _2 K8 c7 b& K- }

5 R/ ?! x9 E6 j三、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8 G: A6 U: `) x) ^1 [( x
( d& J8 D2 a. D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 d1 q. S; M+ u# Z& U2 F. D0 x
) o$ _7 X8 B$ n( V( f3 F5 v5 {; ?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 m/ S/ P+ i5 }: _, ?2 H9 {3 S  _+ {' e7 x/ s# s; s3 n0 G2 b8 I
四、能够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够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 e% b9 P, o+ y2 d* D! _: ~& N* M6 [7 d  R
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
0 I' e( ]: r- O( g
% }7 [2 s2 j8 _; E' g/ i1 B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许多。
9 u1 p3 O" U) D8 n4 B" P8 u7 o6 Q! @$ ~' E% W9 T0 J" z) s
五、能够提升自己的警觉心。4 {) h( n# U5 h0 \) ~

7 y  c  A9 r$ k3 g+ ~# S, f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6 |7 ?7 Z8 r: V$ \+ ~
* R0 a3 M6 r& \
9 Z0 n, J7 [9 H. E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P. o5 W% C+ T

8 K* y. P7 ~( _$ _: N六、能够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
6 z9 |1 a) ]2 N2 j) v8 c
) u* I; @) P" m" o- }. l* Z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2 u4 i. l* v, u+ e
5 M: u7 k. M: J# o: O
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z5 S& E9 u) H/ p# T0 [

! o2 @$ K( n# P七、能够放下种种恩怨。+ g( k3 R& E$ u! E6 A: f0 ]
1 Z0 Q7 c% \4 s! B9 ]3 U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
/ S2 z" q6 Z3 p; s4 l, }( S* n- h. ?0 A
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
* }  }) ^+ R" c0 @" I
; r! @. D) j8 }7 d+ }- }4 }八、能够增长谦卑、恭敬的心。
9 r% C; X* w, _
. f9 B1 [+ d" P, @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4 Y8 I' ?# g% a# o& x2 ~4 R+ Z0 q$ m( x+ g0 p" `, d- q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 q; q: `+ ?9 p( d3 L- i
0 z4 Q5 A5 |% W. J' E, j止语,其实是在享清福。止语久了的人,会觉得说话是很麻烦、很辛苦的事,请他说话他会感到很不愿意,也很不自然。5 \6 F3 M5 H4 z3 ~4 [$ T4 `- m9 F

' c8 m) e) w! @ 
3 W" i' Q6 |" H; A5 d1 c9 i6 j! t" U1 C
4 R0 d& b. y, e
6 f/ |3 k. D; F; C9 ^# P  w5 c

. d+ @& b, c9 X7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5 08:54 , Processed in 0.085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