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界法师主讲《印光大师文钞》选读》2 u0 B# ~. e$ D; ]
# w, F( g" |6 S) V" i, w7 J第八讲4 Y2 `2 {0 O/ I
0 A" S& U; D# n" k0 T3 v5 T, [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四面,己三、回向。这一科是属于「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的这一大科,这一大科我们分成了「静中修」跟「历缘对境」修。静中修又分成三科:第一科是「正示念佛方法」;第二科是「善识对治除障」,这是第三科的「回向」。
# i! m; q' ^; n$ x6 @, d3 E% w* B9 z+ ~2 t
这一大科的主要意义是说明,我们前面讲到的念佛方法,所谓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句话是说,念佛法门是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为根本所缘,我们就是: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以这一句的万德洪名,来熏习我们这一念的妄想。这样子的熏习以后,使令我们这一念的妄想心当中,能够生起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思议熏,不思议变。生起这种功德庄严以后,我们应该要怎么办呢?要把这个功德,做怎么样的处置呢?就是这一科要交代的,就是回向。% {0 R0 X v9 a
' e4 s1 f R! G9 O7 w5 `
这个回向我们先消文,什么叫做回向呢?就是回转导向,把这个功德的去处,把它做一个回转、做一个导向。这句话怎么说呢?就是说我们凡夫的心情,我们这一念心就是有无明,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执着,我们内心有一个「我」,有一个常一的主宰,有一个「我」以后呢,谁能够念佛呢?「我」能够念佛,是那个「我」在念佛。念了佛以后,这个功德是谁去受用呢?也是「我」单独去受用。这样子使令我们的功德非常的狭隘,怎么办呢?就是「回向」,我们经过这种回向的方便,可以使令我们这个狭隘& V6 O6 y0 B! x7 Y) m8 V9 l. q
# t& `, X3 b( ?的功德变成广大。所以这个回向法门,在唯识学把它判作方便善巧,唯识学把六波罗蜜开成十波罗蜜,这十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开出四个:智、智慧的智;力、力量的力;第三个是愿。智、力、愿,愿望的愿;第四个就是方便善巧。就是说,本来这件事情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透过这个方法,我们能够很快的做到,就是说,本来积聚广大的功德,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对一个有执着的心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佛菩萨的慈悲跟智慧,祂有方便善巧,使令我们这一念心,透过回向,能够使令我们所修行的功德变成清净、变成广大,这个就是方便善巧。这个是整个回向的意义,就是把我们本来这个功德只是流入了这种无明的执着,我们不要使令它趣向这个方向,把方向转变一下,把它转变成一种清净广大的境界,这个叫做回向,这是回向的大意。我们看印祖的开示,大家请合掌。
/ S6 R1 Z4 l4 o
. ?, a% `- W0 J. f' }; n2 Q己三、回向: G# {( I b; |" D
. c1 x3 Y8 ~. q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 ,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 书一.五二 —: b- Y( O( u9 n
, _% J( G# ^4 E5 |好!我们加以说明。我们把《文钞》分成三科来说明,先看第一科。第一科是说明回向的意义,为什么要回向呢?我们加以说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这一段文印祖告诉我们,一个修净' {2 `4 ~2 |0 i0 C3 t; l3 J
- d$ u) k4 |3 x土人,我们日用当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我们在三宝中住,多少为三宝做一点事,扫地、洗碗等等,一切的,我们供佛、供香,这种世间的有为善法,这是第一个。其次讲到出世间的善根,「诵经礼拜」这个是种种无漏的清净善根,不管是世间的有为功德跟出世间的善根,要怎么办呢?应该要怎么处理呢?「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就是要把这种功德,使令它不要流入到人天福报,要把它集中起来,回向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回向往生」我们解释一下。印祖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说,这个回向是应该包括两个内涵:第一个,约着现生来说,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把这个功德加持在现生的,这个生命还没有往生之前,能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这第一个。其次,约临终来说,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印祖他的意思,就着净土行人来说,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功德,加持在这两个方向上:一个是现生;一个是临终。这是回向往生的办法。
; |+ l5 s3 `6 k5 i& N5 x+ H- Y$ ~6 f6 ^* L
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第二段。「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你这样子的修持,一切的行门,当然我们以信愿持名是正行,其它的布施、持戒,种种的行门,都是净土的助行,这是万善庄严净土,这一切的法门,都对往生有帮助,不但是念佛,一切的法门都是净土的助行,它都能够帮助我们往生。
$ R. L: T O+ E
) b0 h N2 F" {7 M下面讲一个譬喻,什么叫净土助行呢?「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这个灰尘,「众尘」就是这个世间上有很多的灰尘,东边一块灰尘、西边一块灰尘、南边一块灰尘,各式各样的灰尘,这个灰尘分散以后,它就力量薄弱,怎么办呢?「聚众尘而成地」,我们把这个灰尘集中起来,就成一个大地,就能够运载,有这种运载的功能。或者说「聚众流而成大海」。这个水,东边一滩水、西边一滩水,我们把这个1 R0 }3 D* J; U! j+ _* S2 A
( a# c8 c8 N% L8 \9 H水集中起来,变成一个大海水。这个意思就是说,回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种凝聚的力量,把我们的功德凝聚起来,不要使令它分散,凝聚在我们所要趣向的目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是念佛不回向,这件事就有问题,会使令我们这种功德,就会流散到这个世间的有漏福报去,对我们往生,就不能有一种加持的力量。所以这个回向,它能够把一切的善法集中,你今天做一点善法,明天做一点善法,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聚众尘而成大地,聚众流而成大海」。这样子「广大渊深,其谁能穷」。这个就是一个强大的力量,这个回向的殊胜就在这个地方,它有一种凝聚的力量。这个是说明回向的意义。) j7 T: Q0 q( E- {1 L' ?- @
- u, R6 h: F: z( r,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