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Q# x) w( T$ q. ~4 V$ X" l
% U0 G& n6 ]+ M* c# \- B( q●[法师开示]净公上人:如何化解冤亲债主怎样救助病危的人& [0 l0 Q+ H' Q: d' D/ ~8 h, [6 l' c
净公上人:如何化解冤亲债主怎样救助病危的人8 S* u# d* A- |3 {4 F: c+ f1 }; s
' ?8 D- j/ E) [ B4 m) V( S9 }4 b5 ^! J( [, `8 Y
) f9 K1 p5 O: ^2 N+ E/ P+ ?. N3 e$ V
发布:阿弥陀佛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51493.html] 日期:2011-2-11 14:37:00 收藏# A1 J1 L f6 a
/ q+ D6 w, k$ K* u9 P: m" l! z
凡夫无知,真正是所谓是弱肉强食,残害一切众生。这些众生也都是凡夫,也都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报复的心不会消灭。你伤害他,他那个怨恨之心永远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他有机会,他怎能不报复?年轻的时候无知,不吃它也杀它。例如蚂蚁,我们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过这个罪业,蚂蚁跑到家里了,讨厌,烧一锅开水,一下就把它烫死。我们看到许多人这样干,我们也曾经干过。这些小动物任意的杀害。以前不知道,这才晓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过错。佛教给我们发露忏悔。我们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认真修行,每一天念诵、供养、修学一切功德,回向一切冤亲债主。这个功德,我们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这些冤结统统化解。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否则的话,常常说到“业障现前”,他业障怎么会不现前?这些被你杀害的众生,如何能够轻易的饶过你?不可能。5 y9 A$ l7 `% ~
最好能够在功德堂给自己的冤亲债主立牌位,每天最好自己能够到功德堂,或者诵一部经,念一两个小时的佛号,给他们回向。也和他约定期限,比如我给你们念《无量寿经》(或《地藏经》)一百部,给你们念十万声佛号,专门为他们回向。
9 v8 E5 e2 p- ^/ K) }9 N 世尊虽然说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并不相同,尤其是无始劫以来,业障习气差别很大,遇到这种情形,很显然的,这是魔障现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冤亲债主他来做障碍,使你听了佛号就生厌烦心。解冤释结,在一般讲起来,《地藏经》的确很有效。为什么?——应机。这个经典的功效,当然也是稀有,所以一般都念《地藏经》,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将我们自己修行、诵经、礼佛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做的善事统统给你们,这就是还债。回向偈,要从内心里面真正发出忏悔回向,就有用了,不是念念,念念没有用,有口无心,没有用处。将无量劫的恩人、冤亲债主都包括在其中。有恩的,我回向给你——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把这个怨结解除。所以回向一定要出自内心。但是回向,自己要晓得拿什么回向。我们这一天当中真的做好事,才有东西回向。今天一天都没有做好事,尽干些坏事,坏事怎么可以回向?
: l5 M7 I! F! D) E3 R 现在还有一些人,命还没终,福报还没享尽,现代人所说的老人痴呆症,就是这个状况。这里面就是他还不是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看他的福报,福报要大,可能在这种状况里面,十年、八年,他还有一口气在,他还会呼吸,但是人事不醒。家里面最喜欢的人、最疼爱的人都不认识。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处在昏迷的状态,这种人可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死了之后,一定是被业力牵引,不会到好道,决定堕恶道。
( S' @# n. \4 N4 y" L* z# {$ p 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这种种福报。* }4 K4 I# e: N# _$ x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已封口。三年,这里打个洞(指喉咙部位),三年,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菩萨形象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洪老居士七十九岁的生日刚刚过,我们听到这个喜讯,三宝加持,使我们信心更坚固。……现前洪老居士的果报,正如经上所说,他的业报应该是得重病。做了这个功德,他的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延年益寿,一点都不假。7 S# K) n" K1 h" b6 F* J5 K
, D' V3 P3 t# P; ~# r. |% B6 e+ a Y$ e
* o. r1 `9 F# H3 x c# `
9 E& X' N+ d, t- {9 x5 [3 k% }6 r P# V" k# ]
|